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说吴质是曹丕夺嫡成功的最大赢家?真相是什么

为何说吴质是曹丕夺嫡成功的最大赢家?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164 更新时间:2024/1/21 10:51:37

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太子四友”的说法来自《晋书·宣帝纪》,指的是四个为曹丕夺嗣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司马懿陈群吴质和朱铄。其实除了这四位,曹丕能够顺利成为太子,贾诩才是功劳最大的那个,但这五人中受益最多的既不是贾诩,也不是司马懿,而是吴质。

朱桢、吴质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转封临菑侯。七月,曹操攻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临行前告诫曹植说:“当年我担任顿丘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

此后一段时间,曹操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要知道在这一年之前,曹操每次出征都是曹丕留守邺城,这一次曹操突然转了性子,丁仪、丁廙等人很快嗅到了异样的气息,开始诋毁曹丕,为曹植造势,夺嫡之争进入白热化。

当然,我们都知道最终的结局,公元217年曹丕被立为魏国太子,夺嫡成功。要说曹丕成功上位,功劳第一的当然要数贾诩,当年曹操私下里问贾诩关于立太子的意见,贾诩一开始沉吟不语,曹操接着追问贾诩:“您怎么不说话呢?”贾诩慢悠悠地答了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这一句话,让曹操坚定了传位给曹丕的决心,此后不久曹丕被立为太子。袁绍、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最终招致覆灭,贾诩轻轻一点,曹操就下定了决心。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他开始回报当初帮助他成功上位的人:

贾诩被任命为三公之首的太尉,虽然此举引来了孙权的嘲笑,但说明曹丕内心是真的感激贾诩;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陈群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曹丕做了皇帝,马上派人把吴质接到洛阳,任命他为中郎将,又封他侯爵,让他持节度幽、并诸州军事。

从曹丕称帝后几人的官职来看,似乎贾诩才是受益最多的那个,但其实吴质才是。抛开贾诩作为曹操时代的老臣不提,陈群、司马懿都是士族,而且本身当时都已经官职不低。只有吴质一人出身寒门,名位不显,只是有些才名。

所以在曹丕、曹植夺嫡白热化过程中,陈群、司马懿考虑到家族利益,都是有所保留,只有吴质一人不遗余力的为曹丕出谋划策。曹操出征归来,曹植吟辞作赋,吴质直接叫曹丕哭,一直哭,一下子把曹操和众臣都感动了。为了和吴质秘密见面,曹丕甚至让人用竹箱子把吴质抬到自己府中。

曹丕称帝,吴质可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曹丕对吴质的纵容和偏爱。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吴质回京述职,于是曹丕让曹真、朱铄等三公以下大臣接待。吴质这人不知道怎么想的,看着曹真比较胖,朱铄比较瘦,召来伶人,让他们表演说肥瘦(有调侃二人之意)。

曹真作为宗室重臣,感觉受到了侮辱,对吴质说:“我拿你当兄弟,你把我当下人?”气氛这就有点尴尬了,于是曹洪、王忠都来劝吴质,曹真气还没消,就座在座位上骂骂咧咧的,结果把吴质也惹火了,案着剑就骂曹真:“你不过就是块案板上的肉,老子吃你都不用咽的!”

话说到这份上,局面已经是非常尴尬了,朱铄也出来和稀泥:“哎呀,陛下让我们来陪你开心开心,怎么搞到这个地步,都是同僚,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嘛。”吴质脾气也大,把朱铄也骂了一句,朱铄本来脾气就大,自己好好出来打圆场,还挨了吴质骂,气得拔剑斩地,大家不欢而散。

曹真是什么人?当年其父秦邵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曹家二代中最早掌兵,接替曹纯掌管虎豹骑的男人。曹真和曹丕自小较好,关系密切,而且当时曹真的官职是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是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但在吴质看来,曹真不过是渣渣,这一切都是曹丕对吴质的纵容和偏爱所造成的。

公元230年夏,吴质病故,被谥为“丑侯”。这就有意思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一个很坏的谥号,但谁叫吴质太过猖狂了呢。原因很简单,曹丕死后,吴质地位有所下降,而曹真已经接替曹休成为大司马,所以给吴质一个恶谥,也算出了一口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棣造反时朱允炆兵力是他的好几倍 朱允炆最后为何还是输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杀了朱允炆吗,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朱元璋让朱允炆杀朱棣

    还不知道:朱棣和朱允炆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只有10万大军,为何朱允炆不调动全国兵力,跟朱棣斗争到底呢?朱允炆作为明朝皇帝,当然可以调动全国兵力跟朱棣抗衡。朱允炆的确也这么干了,比如说先后给了李景隆50万大军和60万大军,结果李景隆带着几十万人马,跑去给朱

  • 刘备为何守不住荆州?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表让荆州,刘备为什么不要,刘备为什么失去荆州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有人说傲慢的关羽并不适合镇守荆州,如果换做五虎上将的其他人与诸葛亮搭档,就有可能确保荆州不失。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并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就会发现荆州这个四战之地,五虎上将和诸葛亮谁也守不住,刘备也犯了跟袁

  • 建文帝削藩才导致靖难之役 如果朱允炆不削藩又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允炆削藩顺序,朱允炆失败的原因,朱允炆为什么不先削藩朱棣

    对建文帝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建文帝不削藩,朱棣还会不会起兵造反?公元1398年6月,71岁的朱元璋驾崩,将皇位传给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继承了父亲朱标的温文尔雅,但却没有朱标的政治头脑和治国之能,屁股还没坐热,便听从书生黄子澄的建议,开始削藩,

  • 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儿子 朱元璋为何会选择朱允炆做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为何不杀朱棣,朱元璋为何喜欢朱允炆,朱元璋儿子谁当了皇帝

    还不知道:朱元璋不传位朱棣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是给了朱允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在前线打仗的时候,一个消息的传来让他喜出望外,他的发妻马皇后的儿子朱标诞生了,朱元璋当时还在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可以看出朱元璋对长子

  • 三国时期的曹魏宗室八虎骑指的是哪些人?他们本事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魏八虎骑排名,夏侯为什么是曹魏宗室,曹魏宗室八虎骑

    所谓乱世出英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谋臣如云,猛将如雨。蜀汉有五虎上将,东吴有十二虎臣,曹魏有五子良将,袁绍手下有河北四庭柱等等。今天咱们来聊聊曹魏真正的核心将领——宗室八虎骑!八虎骑,又称“八虎将”,是指三国时期曹操部下的八位宗亲中的名将,因

  • 夷陵之战孙权为何要向刘备求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夷陵之战孙权的损失,诸葛亮为什么不和刘备伐吴,刘备夷陵之战带的将领

    建安24年,关羽北伐被吕蒙偷袭荆州,随后本人被杀。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刘备兵败夷陵,按照演义小说的描述,是七百里连营被一把火烧掉,七十多万人马损失殆尽,老将黄忠也被马忠一箭射中而重伤不治。看到这个描述,可能有读者要笑了:当时三国兵力都加起来,可能也没有

  • 三国时期孙策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策如果不死,孙策死在什么地方,三国时期吴国谁是君主

    孙策,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可见孙策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孙策17岁那年(公元191年),父亲孙坚攻黄祖过程中战死,此后孙策开启了纵横江东的模式。短短几年时间,横扫江东六郡,为后来的孙吴政权奠定了坚实

  • 历史上李世民一生有多少子嗣?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几个皇子的结局,李世民多少岁,李世民的第一个孩子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皇嗣苦,最苦是皇子。才情出众,就是父亲兄弟眼中的肉中刺。才情不堪,被天下人耻笑。似乎除了享受天下供养,竟没有一样可以拿得出手称赞的人生。皇子的命运,和皇位息息相关。(一)李世民的污点唐宋元明清,父子相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何没有杀掉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怎么跟李渊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李渊对玄武门之变的态度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对于李世民来说,打败并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只是确保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并不表明他就能够登上皇位。古代任何人想登上皇位,虽说都是依靠实力。实力越强,获得的胜利越多,离皇位就越近。但是当你想坐稳这个皇位的时候,却不能说

  • 韩信当初能够活到75岁 韩信为何活到35岁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信做了哪五件事让他折寿四十年,韩信为什么活不过40岁,韩信怎么才能活下

    还不知道:韩信之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本能活到75岁,为何只活了35岁?帮助刘邦打下汉朝的三位功臣,其中在军事方面,对刘邦帮助最大的就是韩信。韩信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军事家,也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在一次刘邦宴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