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茅焦是什么人?秦始皇为何会重用他?

茅焦是什么人?秦始皇为何会重用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86 更新时间:2024/1/20 14:05:52

茅焦秦始皇统治时期最著名的一位“亢直之士”、敢谏之臣。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茅焦曾经不畏生死,在秦始皇连杀27个谏臣之后,勇敢进谏。最终茅焦成功说服秦始皇宽恕太后赵姬,更在事后得到秦始皇重用,被封为上卿。那么茅焦是如何说服秦始皇的呢

一,赵姬与嫪毐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年仅三十四岁的秦庄襄王病逝,其三十三岁的夫人赵姬成为寡妇。赵姬正当壮年,突然丧夫,自然耐不住寂寞,便想找个情夫来排解寂寞。赵姬与吕不韦早年相识,秦庄襄王一死,二人旧情复燃,很快就搞在一起。后来吕不韦担心事情败露,惹祸上身,便让嫪毐顶替自己,伺候太后赵姬。

嫪毐年轻英俊,那方面功能突出,因此很得赵姬信任,成为赵姬最宠的人。凭着太后赵姬的权势,嫪毐立下军功,封长信侯,还与赵姬有了两个儿子。在赵姬的庇护下,嫪毐成为秦国很有权势的人物,家财万贯,养了许多门客。嫪毐有钱有势,因此为人嚣张跋扈,不把皇亲贵胄放在眼里。

二,始皇囚母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的一天,嫪毐与宫中的宦官、侍卫喝酒玩乐。因为觉得无聊,嫪毐便与人赌了起来。结果嫪毐连输好几次,想反悔重来,结果那人不同意,双方便争执起来。嫪毐十分生气,又喝了许多酒,于是脱口而出:“我是大王的假父,你是什么东西,也配和我赌输赢。”那人听了十分害怕,于是迅速跑到秦王政那里,告发嫪毐是假宦官,与太后淫乱生子。

秦王政派人调查嫪毐,发现嫪毐是假宦官,十分生气,决定处死嫪毐。嫪毐听闻事情败露,于是召集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人商议对策。最后嫪毐决定杀死秦王政,立自己的儿子为秦王,于是以太后赵姬的名义,调动军队,擒杀秦王政。秦王政早有防备,急忙派吕不韦等人讨伐嫪毐。最终嫪毐谋反失败,被秦王政处死。

秦王政对母后赵姬淫乱之事非常生气,便将她囚禁在雍城的萯阳宫。对母后赵姬与嫪毐所生的两个儿子,他也毫不手软,立即处死。事后秦王政下令:敢拿太后的事来进谏的,一律处死。

三,茅焦进谏

许多秦国官员觉得秦王政囚禁母后,有违孝道,于是不惧生死,直言进谏。秦王政大怒,一连杀了27个为太后求情的官员。进谏的官员都被活活打死,陈尸宫外,以震慑再来进谏的人。茅焦听说已有27个人因为进谏被杀,丝毫不惧,前往进谏。

秦王政听闻还有人来进谏,便派人去见茅焦。使者见到茅焦,劝他赶紧回去,不要白白送死。茅焦不肯,执意要见秦王政,说:“天上有二十八星宿,现在已经有二十七人因为进谏被杀,我来就是为了凑够二十八人。我并非贪生怕死之徒,希望临死能见大王一面”。使者无奈,叹息又要有一人枉送性命,便将回话告知秦王政。秦王政觉得奇怪,便让使者带茅焦入见,同时下令准备热锅,准备烹了茅焦。

茅焦见到秦王政说:“臣听说,有生命的人不忌讳死亡,有国家的人不忌讳亡国。忌讳死亡的人不能因为忌讳死亡而不死,忌讳亡国的人也不能因为忌讳亡国而使国家长久。生死存亡的道理,是圣明的君主迫切需要知道的,不知道大王想听吗?”秦王政听了有些好奇,于是问他:“是什么?”茅焦回答:“大王有非常荒唐的举动,可惜大王自己不知道。”

秦王政说:“真的吗?你说来听听。”茅焦回答:“大王车裂嫪毐,显得残暴。杀害两弟,显得不仁。囚禁亲母,显得不孝。杀害谏臣,犹如纣。现在天下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就没有人支持大王了。恐怕六国还要借机伐秦,那么秦国就会亡在大王手里。”秦王政听了,急忙向茅焦致歉,封他为上卿。不久秦王政将母亲赵姬迎回咸阳甘泉宫,像以前那样尊敬母亲。

四,成功原因

茅焦的劝说成功抓住了秦始皇要一统天下的心理,以孝顺母亲才有利于统一天下,使得秦始皇采纳了茅焦的意见,迎回母亲赵姬。秦始皇囚禁母亲会让他背上不孝的骂名,他不愿背上不孝的名声,只是因为一时气愤将母亲囚禁,同时严禁人进谏。母子情深,事后秦始皇肯定有些后悔,但君无戏言,不得不处死27个谏臣。最后茅焦以统一天下的理由劝谏秦始皇,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台阶,使得他借坡下驴,迎回了母亲赵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刘封与关平二人的实力怎么样?有何差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封为什么没有救关羽,曹真刘封,魏延和刘封关系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手下大将很厉害,比曹操和孙权的大将都厉害,比如,五虎上将,虽然五虎上将厉害,但是,除了五虎上将和魏延,能拿得出手的已经不多了,不过,有一些后起之秀还不错,比如,关平和刘封,这个两个人,论武力谁更厉害呢?要比较刘封和关平,可

  •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允炆为何败给朱棣,朱允炆为啥打不过朱棣,朱允炆为什么不让射杀朱棣

    你真的了解明建文帝朱允炆,掌控朝政大权拥有强大优势,为何打不过燕王朱棣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1402年6月,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南京金川门,迎接朱棣入城,建文帝引火烧了皇宫,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作为掌控中央集权,拥有绝对优势的建文帝,为什么会被一个连北京城都没有

  • 李善长都已经辞官回家种地了 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全家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朱元璋与李善长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李善长孙女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76岁的李善长,已辞官回乡种地了,朱元璋为何还要灭他全家70余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371年,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向朱元璋辞官回乡,开始在老家天天忙着刨土种地,不再过问朝堂之事,过起了采菊东篱下的日子。到了1390年,76岁的李善

  • 和珅一共有四个子女 和珅的后代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和珅和皇帝关系,纪晓岚有多少子女,和珅娶了谁

    对和珅有后代吗?和珅的后代结局是怎样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膝下共有四个儿女,但两个儿子当中的次子早早就夭折了,只剩下长子丰绅殷德。说起这个丰绅殷德,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是乾隆皇帝的女婿,他的妻子就是乾隆帝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固伦公主,也就是十公主。和孝固伦

  •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微信里卖的中样是真的吗,怎么看未更新的电视剧,乾隆王朝里的和珅接近历史吗

    对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京什刹海地区曾经是王府集中之地,前海西街就坐落着堪称中国第一豪宅的恭王府。这座宏伟无比的院落占地面积约为61120平方米,里里外外皆使用最好的金丝楠木作为装饰。尽管这些极其珍贵的金丝楠木主要是用于衔接,

  • 李自成的三个妻子两个出轨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自成最后的结局,侯方域的妻子,刘宗敏的结局

    后院常起火的李自成,为何三任妻子两个都出轨,她们结局又是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到明末历史,李自成可以说是个绕不开的人物,然而一直以来更多集中于李自成和他的大顺政权,而对于其妻妾的讨论却相对较少。之所以如此,主要源于官方史料对于这些女子的记

  • 顺治作为皇帝为何只活到24岁 顺治为何如此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顺治皇帝活了多久,明朝的皇帝都短命,顺治皇帝与董鄂妃

    还不知道:顺治帝为何只活了24岁,看看他的生活状态,能活24岁已是奇迹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常来说,一个人的寿命,大多是和周遭的环境因素密不可分的。如果物质条件优越,生活安稳幸福,大概率人的寿命会很长。可是符合这些条件的一个职业——皇帝,却大多活得不长,除了

  •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位 之后他是怎么对待嫂子和侄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到底是不是赵光义谋杀的,赵光义后代把皇位传给赵匡胤后代,赵光义为什么能继位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继位,他对留下来的嫂子跟侄子怎么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宋太祖赵匡胤死后,继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三弟赵光义。据正史记载,赵光义的继位合法性来源于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生母)主持的"金匮之盟",按照这份协议,赵匡胤

  • 吴起临死亲最后一计是什么 吴起为什么要拉着贵族陪葬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吴起的结局,吴起临死

    对吴起临终一计为何令人赞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当吴起趴在了楚悼王的身上时,他也是打算搏一把。搏什么呢?他就搏这帮楚国的旧贵族不敢对楚悼王的尸体下手,结果他搏输了。吴起是万万没想到啊,他的改革已经把这帮旧贵族给搞疯了,明知道楚国有“丽兵于王尸者夷三族”的法令(丽

  • 宋太宗作为北宋第二个皇帝 宋太宗名声为何不够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英宗为什么刻薄对待宋仁宗家人,南宋皇帝为什么那么垃圾,宋朝赵光义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对宋太宗的名声,为什么不够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光义这个人,高梁河之战败得太惨,所以黑子多,但是看一下,杜太后死后不到一个月就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尹,这么敏感的人事任命也侧面说明了金匮之盟的可能性。到了973年,此时赵匡胤已经即位十三年了,这一年,光义政敌赵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