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樊哙对刘邦如此忠心 刘邦临死前为何对他下手

樊哙对刘邦如此忠心 刘邦临死前为何对他下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868 更新时间:2024/1/29 21:57:42

还不了解:刘邦杀樊哙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死前为何要除掉忠心的樊哙?

作为白手起家建立汉朝的开国帝王,汉高帝刘邦在与西楚霸王项羽争霸天下的过程中,好几次险些丧命,都依靠手下逃出生天,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便是鸿门宴。

千钧一发之际,樊哙不顾性命闯入营帐,帮助刘邦逃出生天。

樊哙为了刘邦出生入死,忠心耿耿,然而建朝后,刘邦却下令让人杀了樊哙。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自己的救命恩人呢?

狡兔死 走狗烹

原来,樊哙的夫人,是吕后的妹妹。但众所周知,刘邦最疼爱的不是吕后,而是戚夫人。

吕后作为正室,其子刘盈被立为太子,然而刘盈孱弱,刘邦更加喜欢戚夫人的孩子刘如意,甚至有废太子,立刘如意的想法,令包括樊哙在内的吕后一脉极为不满。

彼时,刘邦病重,樊哙尚且在战场平乱,朝中便开始有人流传樊哙想要暗害戚夫人和公子刘如意的谣言。

消息一出,刘邦大怒。随即命令陈平和周勃奔赴战场,斩杀樊哙。

临阵换帅,还要杀领兵作战的大将军,显然是不合常理的事。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樊哙不但没有被杀,被押送回城的途中,刘邦还去世了,吕后一声令下,樊哙被无罪释放。

这看似荒唐的一幕,似乎成为刘邦最后的一大败笔,殊不知,这却是刘邦死前最后一计。

“杀了樊哙。”

这是刘邦病重时,留给陈平和周勃的最后一道皇令。陈平的冷汗霎时就流了下来了。

在接旨的一瞬间,他思绪万千,想到即将上位的刘盈和手段狠辣的吕后,又看向他效忠的帝王刘邦。

跟随刘邦多年,陈平最擅揣测帝心。自建国后,刘邦先后杀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阳夏侯陈烯等人,但始终没有动过忠心耿耿的樊哙。

刘邦和樊哙既是兄弟,还是连襟。

樊哙手握兵权,支持刘盈上位,刘邦为了保全刘如意的性命,怕樊哙在他死后对刘如意下手,所以要事先斩杀樊哙,这个理由尚且站得住脚。

但是樊哙支持刘盈,反对刘如意的事,并没有藏着捏着,老早之前就显而易见,刘邦是早就了解的。

况且,假如刘盈成功上位,吕后顺利掌权,那么樊哙大可不必冒险去杀刘如意。

退一万步讲,就算登上帝位的刘盈要下旨杀刘如意,那么没了樊哙也有别人。所以,刘如意的生死,并不掌握在樊哙手里,而是掌握在吕后母子手中。

这些事情,刘邦肯定早就想明白了,所以他之前一直没有对樊哙动手,甚至没有削弱过樊哙的兵权,仍然让樊哙外出领兵作战,可见刘邦对樊哙是十分信任的。

那么问题来了,刘邦早不下令,晚不下令,偏偏在病重的这个节骨眼上下令杀樊哙,这就不得不令陈平深思了。

如果他跟周勃真的杀了樊哙,且不说能不能救得了刘如意。他俩首当其冲就得承受吕后的怒火。

而他跟周勃两人又手握兵权,杀了樊哙后,必定跟吕后势如水火,国家内斗,分崩离析,这对刘邦或者刘氏江山有什么好处?

他能想明白的事情,刘邦作为帝王,身处高位,他能想不明白?

陈平越想越深,觉得战场斩杀樊哙一事极为不妥,绝不能照办。

置之死地而后生

陈平此人,智计无双。

自从跟随刘邦打天下,“六出奇计”,离间项羽、范增,使楚国日渐颓势;危难之际,帮助刘邦顺利从荥阳安全撤退;联齐灭楚,战胜项羽;解白登之围,使刘邦脱离匈奴险境,两次设计韩信,稳固刘氏江山。

可以说他的出谋划策,为刘邦夺取天下、稳固皇权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陈平在朝中人缘并不好。

陈平在刘邦的功臣集团里,地位比较尴尬。

他依附刘邦的时候较晚,与那些早年间就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们关系都不算亲近。

周勃和灌婴等人,都在刘邦面前诋毁过陈平。

先说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弹劾他盗嫂受金,和嫂嫂私通;有人说他在官场上贪恋钱财,作奸犯科;最后说他先归魏王又附楚王,最后降汉,就差指着鼻子骂他三姓家奴了。

他跟周勃的关系一度非常恶劣。

此刻头疼的当然不仅是陈平,周勃也很震惊。

他想得没有陈平那么深远,却也忧心忡忡。

樊哙毕竟是大功臣,他若是杀了樊哙,就要背上诛杀功臣的骂名,他虽然是奉刘邦旨意办事,但最后被骂的肯定是他周勃。

他虽然弹劾过陈平,但此事无人可商议,只能去找陈平。

陈平早已打定了主意不能杀樊哙,但他也不直言,自己害怕得罪吕后。

只跟周勃说:“樊哙将军得帝王信任,在外领兵作战,无暇回朝,才让朝中小人钻了空子,我们岂能不分青红皂白,仅仅因为流言就斩杀一位功臣?等樊哙将军回朝,流言不攻自破,我们只需要把樊哙带回京城便可,他的性命,我们做不得主,必得由皇上拍板。”

这一球踢得妙啊,相当于又给刘邦踢了回去。

陈平一席话,说得周勃豁然开朗。

此次同去捉拿樊哙,显然是个容易身败名裂,甚至可能掉脑袋的任务。

然而这还没出发,潜在的危险就这么被陈平三言两语化解,周勃不得不感激他的深谋远虑,再不提曾经弹劾陈平的话,将陈平当成共患难的战友。

两人果真没有杀樊哙,而是一路将樊哙押送回京。

但没想到,才走到一半,刘邦就驾崩了。

刘邦去世后,这件事又有了变故。

本来,两人将樊哙交给刘邦,无论刘邦是杀是放,都跟他们没关系了。

可是刘邦死了,圣旨还没有收回来。

不遵皇帝遗旨,这可是抗旨啊,两人不能放走樊哙,否则将来必受口舌。

可不放也不行,此刻已是吕后母子的天下,吕后为人心狠手辣,这个时候杀了樊哙,他俩又没了刘邦庇护,岂不是回朝找死?

杀又不能杀,放也不能放。

陈平不愧是首席智谋,当即便带着樊哙返回京城,让能做主的做主。

又把这一球踢给了吕后。

吕后见樊哙没死,心中大喜,当即将樊哙无罪释放,官复原职。

而且,吕后想到刘邦令陈平和周勃杀樊哙,是为了削弱她跟儿子的势力,而这两人平安将樊哙带回,则证明了两人对吕后母子是有效忠之心的。

这不得不让吕后心生好感。

自古难测帝王心

刘邦真的想杀樊哙吗?

从表面上看,刘邦杀樊哙不仅救不了刘如意,反而让陈平和周勃跟吕后势不两立,导致江山不稳,是极为不明智的。

然而,刘邦在给周勃这位大将军安排陈平这个智囊的时候,作为陈平多年的老上司加战友,刘邦难道不了解陈平趋利避害的本性?他真的相信陈平这种老狐狸会杀樊哙吗?

周勃为人忠厚,刘邦让他去杀樊哙,他一定毫不犹豫,但加上陈平,就成了一个变数。

刘邦作为白手起家的帝王,带兵打仗可以不如属下,但在看人这一点上,绝对凌驾于一众臣子之上。他绝对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那么刘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刘邦的意图非常明确。

他要自己的儿子将他打下的江山传递下去。他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刘氏江山稳固。

刘邦有八个儿子,分别是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建。

刘邦病重时,除了刘肥25岁,其他儿子都未成年。

太子刘盈性情羸弱,而母亲吕后却又十分强势,这几乎成了刘邦的心病。

刘邦此刻最担心的,就是吕后一脉的外戚势力。

吕后的势力到底有多大呢?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吕后自己。

刘邦去世后,赵王刘如意、燕王刘友等人相继被吕后屠杀。惠帝不得不迎娶吕后的外孙女为皇后。汉惠帝继位后,吕后大封诸吕,废立皇帝,一派天下共主之势。

这么强势的人,又是太子的母亲,刘邦会没有防备吗?其实,刘邦早就开始提防吕后。

刘邦之所以想废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绝不仅仅是因为喜欢戚夫人。

最大的原因是怕刘盈受母亲影响太深,以致刘氏江山大权旁落。

那么,刘邦为什么不杀了吕后呢?

原因有三点。

一是吕后与刘邦的目的高度一致,吕后的血脉,也是刘邦的血脉,刘邦是为了刘氏江山,吕后为了儿子,都是为了维护大汉的延续。

二是刘邦想废太子刘盈,遭到了满朝大臣的反对,连刘邦当时的第一智谋张良都为吕后出谋划策。但若是不废太子废吕后,太子刘盈的身份就成了致命伤,不是正统,又将成为一大隐患。

三是吕后背后的外戚势力过于强大,吕后的二哥,建成侯吕释之,吕后的妹夫樊哙,和几乎打下了汉朝半壁江山的大哥吕泽,其影响力皆非同一般。

刘邦杀不了吕后,就只能给刘氏子孙铺路。

他选定的大臣,就是陈平和周勃。

帝王最后一计

确定了人选,那么,怎么在他死后,让吕后重用两人,成为了刘邦需要思考的问题。

刘邦不能名正言顺的提拔两人,因为吕后杀功臣毫不手软,刘邦死后,吕后绝不可能用他的心腹。

吕后想要的,必定是跟她一脉的人。而陈平和周勃属于刘邦的功臣,他们要支持也是支持新皇帝,不可能成为皇后的势力。

刘邦只能设计,将他选好的人,悄无声息地送到吕后身边。刘邦临死之前,留下遗言,为周勃铺好了路。而陈平,刘邦则给他加了把火。

为了保陈平,刘邦选择了下旨杀樊哙。

陈平为了自保,只能救下樊哙,顺带着周勃一起,算是投诚吕后。

果然,吕后惊喜之下,投桃报李,为了报答陈平救下樊哙的恩情,重用了陈平。

刘邦死后,其推荐的周勃,跟吕后重用的陈平,顺理成章的成为左右丞相。

这是刘邦为刘氏子孙留下的最后一道保障。

他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对比陈平和周勃,虽然两人都是刘邦想要留下匡扶刘氏天下的肱骨大臣,但是两人截然不同,关系也算不上好。

刘邦故意将两人绑上“杀樊哙”这同一辆危机四伏的战车。

没有兵权但心机深沉的陈平,和有兵权却愚忠的周勃组成的功臣一脉,因为樊哙一事冰释前嫌,既相互制约又达到了表面的和谐。

刘邦的制衡之术,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有人说,刘邦就是故意杀樊哙。

但杀了樊哙,吕后纵然势力大损,刘如意也难逃一死。

毕竟刘盈已是板上钉钉的正统新帝,到时候他要杀刘如意,还不是早晚的事儿。

而刘邦嘴上说杀樊哙,又故意派出了老谋深算的陈平,不但放了樊哙一马,同时也敲打了樊哙,起到了警示作用,更让陈平、周勃顺利融入了吕后的领地。

从此,功臣一脉有了将领周勃,有了智囊陈平,也能防止吕后等外戚势力霸占刘氏江山。

事后可见,刘邦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也不久病故。吕后果然独断专行,大肆重用外戚,吕氏密谋作乱,意图把刘家江山变成吕氏天下。

为保刘氏江山,周勃、陈平与齐王刘襄,联手平定了“诸吕之乱”,保住了刘家天下。

帝王心术,深不可测。若陈平、周勃愚忠奉旨杀了樊哙,等来的必将是吕后的制裁。

面对的局势越严峻,越需要冷静理智地思考,身处下位者,不能只看表面,应从更深层次看到上位者真正的需要。

毛主席读遍24史,说封建帝王中,刘邦最厉害。

不仅以布衣之身,成就汉室辉煌,生前最后一计,更是让刘家天下长盛不衰。

刘邦的最后一计,堪称帝王权术的巅峰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韩信打仗不是很厉害吗 刘邦为什么不让韩信带兵攻打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不杀韩信能打过匈奴吗,韩信打匈奴会怎样,刘邦打匈奴为什么不用韩信

    对刘邦和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不让韩信带兵出战匈奴?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率军出战韩王信与匈奴联军,虽然初期连连得胜,但却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长达七天。脱险之后的刘邦重赏刘敬,因为刘敬在战前识破了匈奴的诱敌之计,但是刘邦没有采纳。战后刘敬提

  • 三国时期姜维和魏延二人的实力怎么样?有何差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演义中的魏延是怎样的人,姜维和赵云谁厉害,三国魏延厉害吗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姜维和魏延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两个人都很有谋略,而且,武艺都很高强,魏延是蜀汉的名将,姜维是后起之秀。姜维刚出道时,和老年的赵云在战场上交过手,两个人不分胜负,让赵云惊叹姜维好武艺,姜维在投降诸葛亮之前,也和魏延在战场上交过

  • 汉武帝打匈奴最后以失败告终 匈奴最后为何活不下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北击匈奴,汉武帝为什么攻打匈奴,被汉武帝打跑的匈奴

    对汉武帝和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抗击匈奴费尽心血,却以失败告终,为何匈奴反而无法生存了?公元前90年3月,汉武帝人生中最后一次对匈奴发动了进攻,李广利奉命率领7万大军从五原郡向浚稽山行军,商丘成率军3万从西河郡向涿邪山进军,马通率军4万从酒泉郡向天山进

  • 汉武帝不是千古一帝吗 汉武帝为什么会是汉朝覆灭的“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什么汉武帝被称为千古一帝,汉朝为什么灭亡,汉武帝为什么伟大

    还不了解:汉武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被称为“千古一帝”,为何又成了汉朝覆灭的“罪人”?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矛盾的,这源于人们判断事物的方式。有的人就觉得,好人就是十全十美,不会有任何缺点的;他们觉得坏人就是十恶不赦,不会做任何好事的。人们的这种

  • 乾隆第八子永璇有何生理疾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延禧攻略魏璎珞去世,爱新觉罗第八子,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结局

    在古代,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是头等大事,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古代,皇家子弟总是高高在上,皇帝拥有全国最高的权力,所以,他的子孙们也是借着父辈的荣耀而享受着最好的待遇。可是,身处权力的中心,想要置身事外,实在是难之又难,就算你心中没有对于皇位的渴望,身为皇家后代,

  • 汉武帝常年征战耗尽国库 汉武帝最后是怎么摆脱财政危机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封国问题的,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怎么样,汉武帝对商人的政策

    对汉武帝和财政危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时外战耗尽国库,西汉是如何摆脱财政危机的?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在刘邦的领导下,经历了七年的奋战终于赢了霸王项羽而成为汉高祖,在他励精图治的打理下,逐渐恢复经济生机,到了“文景之治”更是把汉朝经济推向

  •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最后为何还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袁绍是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的由来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后主刘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一无是处”的刘禅是如何得以善终的?50年后是谁替他一雪前耻?刘禅,一个在历史上留下反面教材的著名人物,即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真是扶不起的阿斗!此言中的“阿斗”指的便是刘禅,刘禅小名叫做阿斗,为何如此形容他?因为

  • 荆国大长公主:宋太宗赵光义第七女,温柔贤惠,友善女工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光义赵炅,宋朝魏国大长公主,荆国大长公主

    荆国大长公主(988年-1051年),宋太宗赵炅第七女,母方贵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公主善笔札,喜图史,能为歌诗,尤善女工,太宗特所钟爱。至道三年(997年)五月,宋真宗封为万寿长公主。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二月,进封隋国长公主,下嫁右龙武军将军李

  • 夷陵之战刘备换成诸葛亮 诸葛亮会打赢陆逊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陆逊石亭之战,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夷陵之战陆逊多少岁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时,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他和陆逊谁会赢?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刘备留守后方,陆逊还有机会赢吗?答案是陆逊不会有赢的机会,而诸葛亮也同样不会获胜。双方很可能温汤馄饨水的胶着一阵,然后各自收兵。因为不管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

  • 历史上嘉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乾隆的后妃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作为一个国家权力最大的人,通常有很多嫔妃侍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话说乾隆一个风流一生的皇帝,他前后光皇后就立了三人,至于后宫的嫔妃更是不计其数。历史上对这些嫔妃有过大概的统计,光在乾隆生前册封过的嫔妃就是四十二个之多,这还是没算上其他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