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朱棣抛弃“荣华富贵”起兵谋反的背后隐情

揭秘朱棣抛弃“荣华富贵”起兵谋反的背后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996 更新时间:2024/1/19 13:17:49

朱元璋即位后就分封藩王巩固权利,这更多是为孙子朱允炆的统治做好防范工作,藩王们不能随意进出封地,无疑限制了对王位的威胁。结果在公元1399年,建文帝一登基,他叔叔朱棣就以“清君侧”名义起兵反抗,而“靖难之役”的爆发有什么原因呢,朱棣放着宁王不做为何要铤而走险起兵谋反呢?

网络配图

第一,谋事的鼓动。朱棣有个谋事名姚广孝,据史书记载,此人面向丑陋,狡猾凶狠。他是名义上是朱棣的主录僧人,法号道衍,是朱元璋派给的。他是仕途失意的读书人,所以出家入佛门。身在佛门的姚广孝依然关心国事,始终胸怀大志,他在初随朱棣就藩北平之时,就显露出了自己的意志,道衍和尚说要送给朱棣一顶白帽子。这句话虽然让朱棣大惊失色,但也让朱棣产生了反叛念头。至于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朱棣本身是藩王,“王”字上面要加一个“白”的帽子,就是“皇”。除了姚广孝,袁珙也是鼓舞朱棣称帝的主要谋事之一,他在第一次见到朱棣时就称呼其为“大王”,说朱棣有帝王之相,朱棣虽然嘴上不说,心中却难免有所触动。从史书上记载来看,姚广孝并非贪图富贵之人,而他屡次鼓动朱棣起兵造反又是为何,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书生的意气在作祟,尤其是屡次失意的姚广孝,更是需要一个平台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才能,显然,拥护朱棣称帝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而据史料记载,姚广孝在扶持朱棣成功后确实不愿意接受成祖的赏赐,一心留在佛门,虽然他名留后世,不得不说挑起战乱也并非出家人慈悲之举。

第二,文帝削藩。朱允炆对藩王还是存有担忧的,他也曾问过朱元璋如何处理诸王叛乱,朱元璋反问之,朱允炆答道,“以德怀之,以礼制之”,再不行就只能派兵讨伐了。因此,朱允炆继位后,便着手考虑削藩问题,众大臣最初制定的计划是由易至难削,先处理周王,最后再削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由于藩王平日在自己封地内毫无顾忌,劣行颇多,因此在削藩时证据收集很容易,一年内朝廷就周、齐王、代王、岷王、湘王等五个藩王,其他藩王也都人人自危。朱允炆的削藩时朱元璋去世后进行的,摆脱祖父羽翼的文帝显然走了一步错棋,那就是不该留下最强大的燕王最后才削,一旦削藩开始,朱棣必然有所行动,局面难以控制也是情理之中,如若先拿朱棣开刀,再暗中稳定和笼络其他藩王,也不会出现朱棣一声起兵,其它藩王就一起联合的局面。

网络配图

第三,朱棣个人作为藩王之首的威望。一方面,朱棣多次受命领导军事活动,不仅具有领导才能,也总是在身先士卒,因此在军队领导中颇有威望。另一方面,朱棣也是藩王之首,随着朱元璋晚年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的先后去世,朱棣无论是在家族尊序上还是个人实力上都成为诸王之首。这无疑加强了他的综合实力,使其有更多力量多抗文帝。

网络配图

第四,朱棣早有反叛之心。朱棣起兵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自己的内心,尤其是在一众谋事的不断鼓动下,朱棣的反叛之心更是日益呼之欲出。朱棣个人的性格也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相比于朱允炆的柔弱,朱棣更有野心、有魄力,敢于谋事。又一次朱元璋出了个“风吹马尾千条线”的上联,朱允炆对出了“雨打羊毛一片毡”的下联,而朱棣对的是“日照龙鳞万点金”,这也能够看出朱棣不同于常人的气魄。除此之外,朱棣也没有将柔弱的侄子朱允炆放在眼里,有次上朝朱棣竟让朱允炆站在自己的右边,虽然传统规矩讲左为上,但朱棣显然并不惧朱允炆,反倒是朱元璋十分气愤,甚至在临终前也提点朱允炆要提防朱棣。不得不说,朱棣的反叛之心早有迹可循。

所谓内因是根本原因,朱棣自己的欲望和个人性格成为他起兵的根本动力,而外界因素包括谋事鼓舞、文帝削藩和个人威望,也对这一事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历史的演变本身就是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身为刘邦堂兄的他 曾带兵奇袭项羽粮草基地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刘贾,刘邦的堂兄,早在刘邦斩白蛇起义之初,就追随在刘邦的身边。在刘邦还定三秦的时候,刘贾被封为将军,平定塞地,并向东出击项羽。楚汉之争进入最关键的第四个年头后,刘邦趁项羽在齐鲁大地用兵之时,突袭了项羽的老巢——成皋。然而,还没等刘邦摆好庆功宴席,项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急忙挥师袭击了毫无戒备的

  • 揭秘古代这位帝王死的最窝囊 没有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帝王就是权威的象征,生为人杰,这死后自然为鬼雄。既然是皇上,生的尊贵,不能无病无灾的老死也要轰轰烈烈地战死。不过这晋景公算是个意外,他既不是老死也不是战死,更不是别人害死,而是自己上茅厕时,不小心脚下一滑掉进茅厕被淹死了。不过在文学历史上曾记录晋景公病入膏肓的故事,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就认为晋景公是

  • 从天而降的皇位: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是如何继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是元朝第六位皇帝,1323年南坡政变元英宗被害身亡后,当时还是晋王的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帝,定国号为泰定,史称泰定帝。图片来源于网络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位期间,并没有像元英宗那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相反朝政非常的腐败。也孙铁木儿在人事上采用中庸的方式,即尽可能的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用自

  • 香妃想吃一口沙枣,结果却踉成一场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香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名作,诗中用生动传神的笔触和暗喻手法,委婉地批评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不惜动用国家驿站千里迢迢运送荔枝的史实

  • 盘点历史上五位用枪杀出赫赫名声的猛将,他们的枪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枪神猛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冷兵器的历史上,枪一直被称呼为百兵之王。擅长使用枪法的高手猛将不计其数。 古代兵器中的枪,因为出枪入枪神速,令敌人防不胜防,枪也成为征战沙场的兵器之王,中国古代的名将们用他们的枪杀出了个名声赫赫。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历史上的

  • 曹操逼死荀彧,孙权死了陆逊 刘备这边又死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逼死谁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权、刘备、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枭雄,这3人中,孙权的存在感最低,曹操的名声最差,他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诛杀付皇后、董贵人等,背上了汉贼之名,刘备以道德榜身,名声最好。不过这3位枭雄,却都做了一件自毁长城之事,就是逼死

  • 珣嫔阿鲁特氏的一生是怎样的?在紫禁城孤独的走完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同治和阿鲁特氏关系,若珣,为溥仪一生未嫁的格格

    珣嫔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导读:当初,少数民族政权满清入主中原,在婚姻方面保留了不少陈规陋俗,皇太极后宫中出现了姑侄三人共侍一夫的局面,顺治帝的后宫更是出现了姑侄四人,而康熙后宫中也有四对姐妹花。今天笔者要讲的姑侄二人都嫁给了同一位皇帝,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侄女

  • 荀彧和曹操身为君臣更像好友 两人最后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里荀彧为什么自尽,荀彧忠于汉室为什么不投靠刘备,荀彧如果跟了刘备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荀彧和曹操反目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操最喜欢的谋臣当属郭嘉。在赤壁之败之后,他还痛惜郭嘉的早逝。而除郭嘉之外,曹操最厉害的谋臣当属荀彧。与郭嘉不同,曹郭二人是君臣,而荀彧和曹操则更像是一对老朋友。然而,最后这对老朋友却反目成仇,导致了一大悲剧。世人对荀彧日后的

  • 赵匡胤手下最善良的武将是谁?为何被说为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的大将有哪些,赵匡胤手下大将排名,赵匡胤是从哪个朝代手中夺得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潘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初,都必须要经过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的激烈战争。频繁的战争,让黎民百姓饱受流离之苦,但另一方面,却成为英雄豪杰大展雄才的舞台。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过程中,同样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统一战争,其中也涌现出很多辉耀千古

  • 炎黄二帝真实历史上到底存不存在?他们有哪些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上真有黄帝炎帝吗,幽灵存不存在,炎帝黄帝存在的证据

    炎黄二帝与尧舜禹的传说黄河和她的儿女们,是如何从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时代的门槛的,要揭开这个谜底,除了依靠考古文物资料外,还要利用古籍记载的许多远古神话传说。炎黄二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便可帮助我们探明黄河及其儿女从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时代的某些轨迹。黄帝和炎帝其实并不是皇帝,而是古书记载中黄河流域远古时代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