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到底有没有让史官修改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李世民到底有没有让史官修改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43 更新时间:2024/2/4 21:19:57

李世民到底有没有让史官修改玄武门之变的真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李世民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记录皇帝的言行的《起居注》。初时褚遂良不许,后来他再要求房玄龄,房应允并与许敬宗将《起居注》删定为《高祖实录》、《今上实录》,于贞观十七年七月癸巳日献予太宗,但唐太宗终归未能得观《起居注》。

参读武德年间所著《大唐创业起居注》(不曾被官方修改),以及订正详实的《资治通鉴考异》(同时记录了《实录》、野史、物证等考据》),再考查《旧唐书》等(以《实录》为蓝本)相关记载,不同之处仅存于三个方面:

其一,太原起兵的发起人是谁;二是,隐太子李建成在攻取长安时的战功;再有,李渊宫闱禁中的是否检点。而上述三个方面皆以“玄武门之变”为中心而展开,其余初唐历史事件,各史料中所载(包括不受官方干预的稗官野史)竟保持高度一致。由此可知,除“玄武门之变”外,其它的初唐历史事件并无唐太宗参与删改杜撰的可能。

李世民说:“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这段话很有名,单从字面上看说得没什么毛病,甚至还颇能体现他作为一代明君的坦荡襟怀和凛然正气。但在绝大多数后世史家的眼中,李世民的上述言行被普遍判定为篡改史书的行为。所谓的“周公诛管、蔡,季友鸩叔牙”、“安社稷、利万民”等语,其实是为玄武门之变定下了一个政治基调,也是为史官们修改史书提供一个钦定的指导思想。

牛致功就在《唐高祖传》中说:“李世民要史官们把他利用阴谋手段夺取太子地位的宫廷政变写成‘安社稷、利万民’的正当义举,也就是要把他杀兄夺嫡之罪合理化。房玄龄、许敬宗正是遵照这种要求修改《实录》的。”

既然皇帝已经给定了框架,史官们当然要努力把李世民塑造成“周公”、“季友”这样的人物了,而他的对手李建成和李元吉,在贞观史臣的笔下当然也要处处向“管、蔡”、“叔牙”看齐了,若非如此,又怎能衬托出李世民“安社稷、利万民”的光辉形象呢?

时至今日,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贞观史臣在玄武门之变的前前后后确实对李世民作了一定程度上的美化,与此同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则遭到贞观史臣不遗余力的口诛笔伐,被描写成了彻头彻尾的昏庸之辈、卑劣小人,甚至是衣冠禽兽。

正因为两朝实录对建成和元吉极尽歪曲之能事,所以连一向倾向于李世民的司马光也不得不在《通鉴考异》中下了一道按语:“按:建成、元吉虽为顽愚,既为太宗所诛,史臣不能无抑扬诬讳之辞,今不尽取。”

因此,历来学者都将目光聚焦于“玄武门之变”,史书也记载李世民对“玄武门之变”的关注,要“削去浮,要求直书其事”。

史家对此有不同看法:一些学者认为李世民此举使自己亲杀兄弟的事实在史书中保留了下来,如王夫之从道德的角度批判李世民,认为直书其事是不知羞耻,“至于自敕直书,而太宗不可复列于人类矣”;一些史学家则认为,直书其事其实是唐太宗公然指使臣下在“玄武门事变”的相关记载中美化自己;但更多的学者,能够在“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下,坦然的接受认可这次皇家宫廷政变和太宗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唐玄宗晚年时期被儿子囚禁深宫 李亨为何要这样对待老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下场,唐玄宗与李世民是什么关系,李亨为什么那么对待李隆基

    还不了解:唐玄宗晚年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玄宗晚年被囚禁深宫,儿子为何这么狠?唐中期的开元盛世让我们记住了能够改革图治、任用贤才、发展经济、提倡文教的一代英主李隆基,而开元之治晚期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却失去了当年的智勇与英睿。年过五旬之后,他误信佞臣奸党、生

  • 历史上嬴政与赵姬之间的关系为何会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姬和吕不韦有关系吗,嬴政和赵姬关系怎么样,历史上吕不韦和赵姬什么关系

    我们常人印象里的秦始皇,都能用“千古一帝”来形容.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始皇帝嬴政,一生之中最大的羞辱,不是生父是谁。而是一个假太监嫪毐,不仅毁了嬴政母子之间的感情,并且这一段不伦之恋,人尽皆知。险些霍乱了秦国的朝政。一切事件的开始,还是要从嬴政的身世说起。(一)秦始皇的生母赵

  • 有哪些与李适之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何岳轶事文言文阅读答案,且介亭杂文的含义,胡适的尝试集的意义

    李适之(694 ~747年),原名李昌,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神龙政变后,进入仕途,历任右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等职。治政宽和,深得人心。天宝元年(742

  • 李适之:唐朝宗室宰相,性情粗疏,时常落入李林甫的圈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宗室宰相,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世民的谏臣房玄龄杜如晦

    李适之(694 ~747年),原名李昌,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神龙政变后,进入仕途,历任右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等职。治政宽和,深得人心。天宝元年(742

  • 牛仙客有哪些成就吗?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白猿偷桃什么典故,马少游的典故,面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他没有

    牛仙客(675-742年),字仙客,唐朝时期宰相,泾州刺史牛意仁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起家鹑觚县吏,出任陇右营田使佐吏,迁洮州司马、河西节度判官,成为河西节度使萧嵩的心腹。萧嵩入朝拜相,迁河西节度使。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拜朔方行军大总管、陇西郡公。入

  • 李隆基早年在位时期可以说政绩颇丰 后面为何会迎来安史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否恢复强盛,安史之乱怎么结束的,李隆基喜欢太平公主

    还不了解:唐代李隆基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隆基年轻时政绩颇丰,为何执政后期却迎来了“安史之乱”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历过数十个乃至数百个的盛世和乱世,在乱世时期,战火纷飞、地方割据,百姓们更是生灵涂炭,相比之下,盛世时期则国泰民安,一片祥和之景。虽然

  • 牛仙客:唐朝时期宰相,凡事依从宰相李林甫,遇事不敢裁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林甫是忠臣吗,牛仙客沼寺诗,李林甫当宰相

    牛仙客(675-742年),字仙客,唐朝时期宰相,泾州刺史牛意仁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起家鹑觚县吏,出任陇右营田使佐吏,迁洮州司马、河西节度判官,成为河西节度使萧嵩的心腹。萧嵩入朝拜相,迁河西节度使。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拜朔方行军大总管、陇西郡公。入

  •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有何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帝杨广是怎么灭亡的,杨广之后的一位皇帝叫什么,隋炀帝杨广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起历史之上有名的暴君,世人都会说道:商纣王,秦二世,隋炀帝等人。然而,众人口中的隋炀帝杨广其实并没有民间传说般的那么不堪,反而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许多的贡献,而这些却被他的残暴名气所掩盖,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

  • 诸葛亮死后正是攻打蜀汉的机会 司马懿为何迟迟没有动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死后毒死司马懿,诸葛亮其实没死,诸葛亮北伐不可能成功

    对司马懿攻打蜀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再攻蜀?司马懿到底在想什么?自从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之后,放眼整个蜀国,其实都很难再挑选出另外一位,能够和司马懿相互抗衡的将领。再加上魏国本就比蜀国国力更强,如果司马懿继续领兵进攻蜀国的话,其实

  • 秦始皇陵都已经发现那么久了 现在为什么迟迟不肯挖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陵永远不挖了吗,为何不挖秦始皇陵,秦始皇陵的惊人传说

    还不了解:秦始皇陵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不发掘秦始皇陵?三个原因,很现实。1974年,西安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一位农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的山坡上打井的时候,无意中从地下挖出几件泥土烧制的陶俑。经考古专家鉴定,这些陶俑为古代的随葬俑。随后,陕西考古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