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宇文融:唐玄宗时期宰相,明辨有吏干,善于举荐人才

宇文融:唐玄宗时期宰相,明辨有吏干,善于举荐人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23 更新时间:2024/1/8 10:47:20

宇文融(?~730年),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宰相,侍中宇文节之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宇文融明辨有吏干。开元初任监察御史。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失,税收受到影响。他建议检括逃亡户口和籍外占田,充使搜括户口,并自任劝农使,率劝农判官20余人出使各地,清出客户80余万和大量土地。进御史中丞,出为魏州刺史。请复九河旧道,开稻田以利人,回易陆运。入为鸿胪卿,兼户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善于荐举人才,在相期间,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甚允朝廷之望。在相位仅百日即罢贬为汝州刺史,又流严州,卒于途中。

人物生平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明辨有吏干。开元初,拜监察御史,充使搜括户口,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分行天下,颇扰人不便。进御史中丞,出为魏州刺史。请复九河旧道,开稻田以利人,回易陆运。入为鸿胪卿,兼户部侍郎,转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许景先为侍郎,甚允朝廷之望。未几罢相,坐事贬严州卒宇文融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祖父在贞观时期任过尚书右丞,其父后来任过莱州长史。开元初,他担任富平县(今陕西省富平县)主簿。京兆尹乾源曜赏识他“明辩有吏干”,推荐他入京任监察御史。

农民流亡问题,到开元时期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广大农民被沉重的赋役所逼,逃离原籍,有的沦为“浮人”(流民),有的成为地主的佃户,全国的户籍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唐朝廷的财税收入。宇文融在政治上比较精明,他看到了这一社会积弊,也悉知玄宗皇帝正为此所困忧,于是,他便在开元九年(721年)正月二十八日上书唐玄宗,建议检括逃户,增加租赋收入。这个提议正中玄宗下怀,玄宗便命他制定检括之法。12天之后,宇文融拟定的括户方针及具体办法被颁行天下。他任推勾使,依据簿籍检括逃户,短期内收到效果,得玄宗赏识,将他从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擢为从六品上的兵部员外郎。

从开元十一年八月起,括户、括田及赋役改革结合进行。宇文融被任命为“勾当租庸地税使”,或称“括地使”。玄宗召宇文融到延英殿,和他讨论了实施的具体措施。次年六月,颁发《置劝农使诏》,申明对编户后的流民免征正税,授权宇文融巡行州县可以便宜从事。他顺应广大流民的呼声,提出六年起科(即对新附籍客户免征六年赋调,轻税入官,一年少收一千文杂徭钱),奏玄宗批准执行。当他宣布这项政策时,“老幼欣跃,惟令是从”,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宇文融自己精明能干,且善于知人善任。他前后任用29名劝农判官,多是干练人才,使括户括田、客户附籍和赋役改革在短时期内取得显著成效,使编户增加80万户到百万户,为全国户数1/10,使税收增加了1/10,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取得了“流户大来”和“田载理”的双重效果。玄宗把宇文融擢为正四品下的户部侍郎(注:新、旧唐书均为御史中丞),赋予他独立行事的权力,可以直接向州县发号施令。史籍记载,当时“事无巨细,先上劝农使,而后上台省,台省须其意,乃行下”。(注:《新唐书·宇文融传》)当时规定,农忙季节各州县要免去一切劳役,让农民专力收获农作物;对于逃亡又重新回归原籍的流民,地方官府要派员去安抚,给他们提供从事生产的条件等等。这对推动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宇文融得玄宗宠信,但中书令张说素恶他的为人,又恐其权重,因有意压抑他。宇文融的奏议,多被张说反驳。于是宇文融联合御史大夫崔隐甫在开元十四年(726)劾奏张说“引术士王庆则夜祠祷解,其亲吏市权招贿”等罪状,玄宗罢张说知政事,命有司审讯。审无结果,张说获释。次年二月,三人彼此攻击,朝廷不安。玄宗知宇文融并非真正履行职责,而是闹朋党之争,便令张说致仕,崔隐甫离任归家,宇文融出任魏州(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北)刺史。这年八月,黄河在魏州决口(黄河故道),造成洪灾,玄宗诏授宇文融为河北道宣抚使,充河南北沟渠堤堰决九河使,负责赈灾及漕运事务。他上表请用《禹贡》九河旧道,开稻田以利人,并回易陆运本钱,官收其利。

开元十六年(728),调入朝担任鸿胪卿,兼户部侍郎。次年六月,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了宰相。他很有抱负,又善于选拔人才,推荐宋璟任右丞相,裴耀卿任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均被认为是知人善任。但他仍常引故旧宾客晨夕欢饮,结纳朋党;又性急多言,处事不慎,排斥不同意见,树立的对立面较多。在相位99天,就被牵涉到殿中侍御史李宙劾信安王李祎的案件中去,遭罢相,贬为汝州刺史。

宇文融被贬之后,朝廷财政困难,玄宗又思宇文融之功,责怪宰相裴光庭说:“卿等皆言融之恶,朕既贬之矣,今国用不足,将若之何?卿等何以佐朕?”(注:《资治通鉴》213卷开元十七年十月条)裴光庭恐玄宗再召回宇文融,便指使御史劾宇文融的儿子贪赃受贿,致玄宗将宇文融再贬平乐县(今广西平乐县)尉。开元十八年(730年),司农少卿蒋岑举劾奏宇文融在汴州时贪污官钱巨万,再被流配崖州(在今海南省三亚)。他连遭打击,身患重病,死于去崖州途中。追赠台州刺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马超实力那么厉害 马超最后为什么会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马超和张飞哪个厉害,马超前期太弱了,张飞与马超战力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马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马超,尽管武功谋略皆为一流,为何最终落得郁郁而终的下场呢?三国时期有各路军阀混战,也有无数枭雄并起,在这个波云诡谲的乱世里,无数名将谋士出现。有人得遇名主,一生才学尽数施展,成就后世赫赫威名。也有人生不逢时,虽然能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分别都是哪些人?貂蝉为何也能入选?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四大美女貂蝉简介,貂蝉为什么是四大美女之一,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哪四大

    说起古代的美女,大家立马便能想到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西施,落雁昭君,闭月貂蝉,羞花玉环。这四个女人,是公认的美女。貂蝉位列其中,是因为她是红颜,却不是祸水。(一)关于貂蝉的记载关于貂蝉的记载有两种,

  • 萧钧:唐朝时期灌云,博学有雅望,今存诗两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雅望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萧钧(生卒年不详),南兰陵人。唐朝时期官员。后梁明帝萧岿之孙,南海王萧珣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博学有雅望。贞观中,累官至中书舍人,甚为房玄龄、魏征所重。 大约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黜,作为东宫僚佐的萧钧也被削籍为民。唐高宗永徽二年

  • 三国时期刘禅为何会选择投降?谯周为何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禅投降后蜀国怎么样了,刘禅为何不战而降,刘禅如果不投降会怎么样

    刘禅,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263年8月,魏国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伐蜀。姜维凭借山川之险,把钟会的大军阻挡在剑阁之外,但邓艾却率3万人偷渡阴平小道,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在光禄大夫谯周的劝说下选择投降,蜀国灭亡

  • 萧珣:梁明帝萧岿之子,他的儿子、孙子都是唐朝名将、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彦章连打唐将三十六是哪些大将,唐朝戍边名将,唐玄宗手下名将

    萧珣(生卒年未详),又作萧珩,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明帝萧岿之子,唐朝宰相萧嵩的曾祖父。封南海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将梁后主萧琮与宗室、官吏带往长安。萧珣子萧钜、萧钧,萧钜之子萧嗣业,为唐朝名将,官拜鸿胪少卿、琅邪郡公

  • 萧嵩:唐玄宗时期宰相,任相数年,并无治国之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玄宗时期的名将,李隆基的宰相,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宰相

    萧嵩(?-749年),字乔甫,号体竣,南兰陵郡(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唐朝宰相,梁武帝萧衍之后,梁明帝萧岿玄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出身兰陵萧氏南梁房。初任洺州参军,得到宰相陆象先与姚崇的提拔和赏识,累迁宋州刺史,入为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出为河西节度使,用

  • 长坂桥一战曹操九个大将五个怕死 剩下四个为何没有出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云在长坂坡所杀的第一员曹将是谁,长坂坡之战赵云共杀曹将多少,赵云在长坂坡砍到几面大旗

    对长坂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长坂桥曹操九大将有五个怕死,不怕死的四个为啥不出手?当阳长坂一战,刘备兵败如山倒,关羽诸葛亮各带着五百士兵前往江夏,诸葛亮还带走了刘备的养子刘封,最后能留给张飞替刘备断后的,只有二十几个骑兵。张飞就是有霸王项羽的武功,也很难挡住

  • 杜暹为何被称为“百纸参军”?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书,被称为人们称为什么,满100岁被称为什么

    杜暹,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时期宰相。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杜暹出身濮阳杜氏,明经及第,初授婺州参军,人称“百纸参军”,历任郑县尉、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给事中,以清廉著称。后出任安西副大都护,深得西域民心,平定于阗王尉迟眺叛乱。开元十四年(726年),拜

  • 有哪些与李元纮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辜鸿铭评价陈寅恪,李存勖灭后梁,文言文阅读李元纮

    李元纮,本姓丙,字大纲,唐朝宰相,应国公李粲曾孙,殿中监李道广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门荫入仕,谨慎笃厚。起家泾州司兵参军,历任雍州司户参军、好畤县令、润州司马、万年县令,迁京兆尹、户部侍郎。开元十四年(726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清水县男。李元纮任

  • 王晙:唐玄宗时期宰相、名将,曾击破吐蕃、讨平叛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宰相,李璘为什么谋反,唐朝宰相制度

    王晙(653-732年),字德明,沧州景城人。唐朝时期宰相、名将,长安县尉王行果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出身太原王氏分支中山王氏。举明经进士,授清苑县尉,迁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出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深得百姓爱戴。入为鸿胪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