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裴光庭

裴光庭--唐朝宰相

裴光庭

裴光庭的资料

本 名:裴光庭

字 号:字连城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

主要作品:《瑶山往则》、《维城前轨》

主要成就:提出“循资格”

官 职:侍中兼吏部尚书

爵 位:正平县男

谥 号:忠献

裴光庭的介绍

裴光庭虽然幼年丧父,但因母亲厍狄氏深受武则天的宠信,得以累迁至太常丞。唐睿宗年间,裴光庭因是梁王武三思的女婿,被贬为郢州司马。

唐玄宗开元年间,裴光庭历任右率府中郎将、司门郎中、兵部郎中。他沉默寡言,不善交游,但工作严谨,受到时人的推崇。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到泰山封禅。中书令张说担心夷狄会趁机入侵,欲加强边防军备。裴光庭表示反对,认为有违封禅本意,会使封禅之举名不副实。他道:“夷狄之中,突厥实力最强,也有与我大唐修好之意。若遣使赴突厥,让其派人参加封禅之行,必会欣然从命。突厥若来,诸蕃君主必相继而来。到时我们就算偃旗息鼓,也能高枕无忧。”张说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改任他为鸿胪少卿。东封结束后,裴光庭升任兵部侍郎。

开元十七年(729年),裴光庭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史大夫,后又改任黄门侍郎。当时,宇文融因善于敛财,被罢去宰相之职。唐玄宗鉴于朝廷财政困难,对宰相道:“如今国库用度不足,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裴光庭无言以对。他担心宇文融被起用,便行使御史大夫职权,弹劾宇文融交游朋党,并称其子贪赃受贿。宇文融最终被贬到平乐县(在今广西)。

开元十八年(730年),裴光庭升任侍中,兼吏部尚书,并加弘文馆学士。他撰写《瑶山往则》、《维城前轨》各一卷,对玄宗加以讽谏。唐玄宗下诏褒奖,赐绢帛五百匹,并命皇太子李瑛在光顺门接见裴光庭。裴光庭还引荐李融、张琪、司马利宾等人入值弘文馆,打算按照左传的体制编写《续春秋经传》,并请玄宗撰经。但《续春秋经传》最终未能完成。

开元十九年(731年),吐蕃遣使入朝,以金城公主的名义求取《诗经》、《春秋》、《礼记》。秘书正字于休烈上疏反对:“东平王刘宇是汉成帝的亲弟弟,他求取《史记》、《诸子》,成帝尚且不给,何况吐蕃是我大唐之仇敌。若授以经典,使其知用兵韬略,变得更加狡诈,会对中国不利。”唐玄宗与宰相商议,裴光庭道:“正因吐蕃愚昧顽固,方要赐以诗书,让他们受到教化。于休烈在书籍之中只看到权略变诈,却没有看到忠信礼义。”唐玄宗遂将典籍赏赐吐蕃。

开元二十年(732年),唐玄宗命裴光庭与中书令萧嵩分统南衙左右厢兵。同年十一月,裴光庭随唐玄宗祭祀后土,加授光禄大夫,封正平县男。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光庭病逝,时年五十八岁。唐玄宗废朝三日,追赠他为太师,命张九龄为他撰写神道碑文。太常博士孙琬建议给裴光庭定谥号为克(一作克平),但玄宗却赐谥忠献。

有关“裴光庭”的历史故事

  • 裴光庭

    裴光庭(676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宰相,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裴光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任职期间建议突厥参与封禅,迁鸿胪少卿,拜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裴光庭拜相,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迁

  • 裴光庭献计张说高枕无忧

    [摘要]:裴光庭献计张说高枕无忧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谈不上圆满结束。(二)《旧唐书·卷八十四·裴光庭传》:...答案:解析:1.精彩纷呈:指活动或文章内容精彩之处很多,纷纷呈现;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止敲打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比喻停止。李林甫以一人之力给唐玄宗打下开元盛世,

  • 裴光庭是谁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乡,绛州闻喜(古山西省闻喜县)人。唐代时代宰相,左卫年夜将军裴止俭之子(四子)。出生河东裴氏中眷房,以门荫进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倡议突厥介入启禅,迁鸿胪少卿,拜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拜中书侍郎、同仄章事,迁侍中,成为宰相。

  • 唐玄宗在裴光庭死后,命哪位宰相为他撰写神道碑文?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时期宰相,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四子)。 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建议突厥参与封禅,迁鸿胪少卿,拜兵部侍郎。开元十七

  • 裴光庭任相期间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光庭(676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宰相,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裴光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任职期间建议突厥参与封禅,迁鸿胪少卿,拜兵部侍郎。开

  • 裴光庭:唐玄宗时期宰相,任相期间,提出“循资格”

    裴光庭(676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宰相,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裴光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任职期间建议突厥参与封禅,迁鸿胪少卿,拜兵部侍郎。开

  • 唐朝大臣裴光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时期宰相,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四子)。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建议突厥参与封禅,迁鸿胪少卿,拜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侍中,成为宰相。

  • 唐朝宰相裴光庭生平介绍及评价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时期宰相,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四子)。 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建议突厥参与封禅,迁鸿胪少卿,拜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

  • 唐朝宰相:裴光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孙,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裴光庭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眷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后因建议让突厥参与封禅,升任鸿胪少卿、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裴光庭拜相

  • 裴光庭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眷房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光庭(67

  • 裴光庭人物生平简介,和武三思是什么关系?

    裴光庭虽然幼年丧父,但因母亲厍狄氏深受武则天的宠信,得以累迁至太常丞。唐睿宗年间,裴光庭因是梁王武三思的女婿,被贬为郢州司马。唐玄宗开元年间,裴光庭历任右率府中郎将、司门郎中、兵部郎中。他沉默寡言,不善交游,但工作严谨,受到时人的推崇。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到泰山封禅。中书令张说担心夷狄会趁

  • 唐朝名将裴行俭之子裴光庭是个怎样的人?

    裴光庭,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宰相,生于678年,卒于733年3月27日,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孙,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裴光庭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后升任鸿胪少卿、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裴光庭拜相,初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又

  • 裴光庭原文及翻译,张说以大驾东巡

    【原文】张说以大驾东巡,恐突厥乘间入寇,议加兵备边,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谋之。光庭曰:“封禅,告成功也,今将升中于天而戎狄是惧,非所以昭盛德也。”说曰:“如之何?”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为大。比屡求和亲,而朝廷羁縻未决许也。今遣一使,征其大臣从封泰山,彼必欣然承命。突厥来,则戎狄君长无不皆来,可以偃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