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聪儿怎么从江湖艺人变成白莲教起义领导人

王聪儿怎么从江湖艺人变成白莲教起义领导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05 更新时间:2024/1/27 8:39:41

白衣女侠王聪儿出生于湖北襄阳(今湖北襄樊),她出身于江湖艺人,曾参加白莲教起义。在此期间,她曾担任起义军总指挥,是八路义军的统帅,算得上是一个貌美如花,德行高尚,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衣女侠王聪儿在参加白莲教之前,跟随母亲学习杂技,跑马走绳,武刀使棒,样样都行。她自幼丧父,母女俩凭借着一身技艺走南闯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母女两人到襄阳卖艺时,发生了一次事故,在事故中得到了齐林的帮助,之后加入白莲教。齐林是襄阳白莲教的首领,王聪儿入教后,经常利用卖艺的身份在江湖上宣传白莲教的教义。两人志同道合,并结为夫妇。

和珅掌权的时候,清王朝十分腐败,地方官吏贪污横行,百姓怨声载道。而当时白莲教在湖北、河南一带盛行起来。负责在河南宣传白莲教的刘松,在利用给百姓治病的机会劝人入教时,被官府发现,流放到甘肃去了。而刘松的徒弟逃走后继续宣传白莲教,人们纷纷加入白莲教,白莲教的势力越来越大,惊动了乾隆帝。

一些官吏利用乾隆下令捉拿教徒的机会,开始对百姓下手,不管是不是教徒都得拿钱买命,百姓苦不堪言,最终,齐林和王聪儿策划在襄阳起义。不料起义的风声走漏了,齐林和另外的一百多教徒都被杀害了。齐林死后,王聪儿被大家推选为首领,在暗中继续筹备新的起义力量。

王聪儿起义

王聪儿起义实际上是她带领下的白莲教起义。当年她在一次事故中得到齐林的帮助而加入了白莲教。齐林是白莲教的首领,王聪儿入教后与齐林志同道合,经常利用卖艺的身份在江湖上宣传白莲教的教义,两人感情也越来越好,结婚后,齐林与王聪儿便一同领导白莲教策划反清起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年间,和珅掌权后,贪官污吏横行,百姓苦不堪言。此时白莲教宣传清朝快要灭亡了,新的世界将会来临,入教的可以分到土地。众多百姓受够了地主的剥削,渴望得到土地,便纷纷加入白莲教,白莲教的势力越来越大。齐林与王聪儿觉得时机成熟便策划发动武装起义,但是不幸走漏了消息,齐林和另外的一百多人都被杀害。

齐林死后,众人推崇王聪儿为首领,暗中筹备新的起义。1796年王聪儿得知其它地方的白莲教都已发动起义,她便带领义军杀了贪官污吏,开仓放粮,自此王聪儿起义爆发。之后,她与四川的义军会师,队伍更加强大。起义军打的清军找不到北,嘉庆帝只好集中更多的兵力围剿义军。

清军将领明亮向嘉庆帝献了一条毒计,决定修筑碉堡,起义军一来就将百姓赶到碉堡里,起义军得不到百姓的帮助,就没有足够的粮草,势力必定会大减。这种做法叫做“坚壁清野”。这种做法果然奏效,起义军越来越困难,清军开始对王聪儿展开围攻。在清军和地主武装的联合打压下,最终起义以失败告终,而王聪儿不愿做俘虏,与部下跳下悬崖,英勇牺牲,时年仅二十二岁。

王聪儿轶事

王聪儿出身于江湖艺人,在齐林的帮助下加入了白莲教,后来成为白莲教的首领。她是一个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史料记载中,关于王聪儿轶事典故的记载也有很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朝乾隆末年嘉庆年初,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由此引发了白莲教农民起义。王聪儿的丈夫齐林,在反清的战斗中被杀,因此王聪儿也被广大群众称为齐寡妇。她曾带领白莲教起义军在栾川县一带与清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因此,在栾川县境内,到处流传着齐寡妇王聪儿造反的事迹。

张朋良是湖北襄阳一个有名的奸商,他经常以大秤入小秤出的手法坑人,结果没几年就发了大财。他仗着财大气粗经常欺压穷人,当看到齐林的杂技班到这里卖艺时,经常与穷人打得火热,便想要收拾一下齐林。他知道王聪儿是个蹬缸能手,就暗中在缸里灌满沙子,并灌上胶水。王聪儿一上场,才知道有人暗算自己,虽然表演很顺利,但是她却得了腰疼病。

转眼几年过去了,王聪儿带领着起义军打到了襄阳。此消息很快传到了张朋良的耳朵里,当他正要打听这个王聪儿是不是当年蹬缸的那个卖艺人时,王聪儿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张朋良吓得瘫痪在地。当王聪儿知道他是一个奸商后,便挥刀结束了张朋良的性命。之后,她又攻取秦王寨,诛杀了秦王李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白起坑杀四十万人 为何还能受到如此高的赞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向来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更何况,战争与人道原本就是很难调和的矛盾体,要想取胜,杀戮是不可避免的!要是当初白起没有坑杀赵国的四十万大军,这些军队将成为赵国的有生军事力量,未来必然成为秦国的强劲对手!网络配图一、白起的主要战绩白起被后世奉为“千古第一战神”,主要是因为:他平生指挥了大小70余战,没有败

  • 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下的一道谕旨究竟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命马戛尔尼使团正式出使中国,目的是通过与清朝最高当局谈判,扩大对华贸易,同时搜集中国情报,估计中国的国力。谈判内容是七个请求:1.要求签订正式条约:开放宁波、舟山、天津、广州之中一地或数地为贸易口岸。2.允许英国商人比照俄国之例在北京设一仓库以收贮发卖货物,在北京设立常

  • 朱棣能当皇帝全靠他 造反成功后他竟分文不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能够将朱允文赶下台,有一个人居功至伟,这个人就是姚广孝。姚广孝是一个和尚,马皇后死后,朱元璋给每个王子的府邸里都送了一些和尚,让这些和尚在王子的府里念经祈福。没想到老谋深算的朱元璋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姚广孝不但是位出色的僧人,更是一位出色的阴谋家。姚广孝不但会念经,他更会出谋划策。姚广孝这么一个不

  • 神来之笔:慈禧重用曾国藩是出于无奈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满人入关的时候,清朝是个异族政权,由此在清朝的政治体制中,“重满抑汉”一直是清朝皇帝坚持的原则。清朝的“重满抑汉”主要体现在官员的任用上,比如朝廷的中央六部便设立双尚书侍郎,满汉各一,以满为主。这种制度,在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为了巩固政权,清廷也尽可能地吸纳汉族士人参政,但一些重要的职位如军

  • 皇子私自剃发之后 康熙皇帝为何龙颜大怒?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古代,满族男人的发型是最为奇特的——必须把额头上方的头发剃掉,而脑后留一条长辫子。清朝入关之后,也把他们的这一习俗带进了关内。而为了保持额头前半部分的洁净,留有这样发型的人,每隔几天就必须要让理发师给自己用剃刀重新刮剃一下。不然,额头上方新长出的头发,和脑后的长辫子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的,非常的

  •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监竟是自愿自宫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太监,就是宦官。虽然太监不是只有中国有的,但是我国的太监可是有着久远的历史的。早在周朝就有了宫刑,宫刑是干嘛的,就是制造太监的嘛。男子接受宫刑进宫侍奉君主。应该是那时候实行一夫多妻,那麽多女人围着一个男人,阴盛阳衰啊。为了防止自己被戴绿帽子,所以就让人家失去了那啥啥的能力之后再弄进宫伺候主子们。网络

  • 汉惠帝刘盈在位短短7年造就了哪些丰功伟绩?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汉惠帝统治的7年,是西汉王朝更加巩固的时期。为了恢复、发展经济,惠帝大力推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即位伊始,他就下诏减租,复“十五税一”。由于平定异姓王、抗击匈奴需要大量经费,高祖曾加征田租。到惠帝时,异姓王基本削平,匈奴也重结和亲,便重新恢复十五税一。这对农民来说多少减轻了一些负担。惠帝四年(公

  • 揭秘韩信究竟是怎么死的?真相简直出人意料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是受到后人推崇的“兵仙”、“战神”。刘邦说他“战无不胜”,萧何称他“国士无双”,但是韩信最终的结局非常悲惨,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杀死在长乐宫中。在军事指挥上叱咤风云的韩信,做人如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韩信骨子里缺少了一种东西,就是血性。在韩信年少的时候,有一个屠夫拦住他的去路。说你长得高高大大的

  • 揭秘九岁未戒奶溥仪:奶妈使我保留人性!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童年的紫禁城生活,从3岁进宫的那一天,溥仪就离开了自己的亲生母亲-醇亲王福晋幼兰-到了宫中,光绪皇帝的遗孀隆裕太后就成了溥仪的母亲,溥仪在回忆中曾一针见血的写道,自己并没有得到过真正的母爱。网络配图他的亲生母亲在他11岁那年进宫,他却表现的即生疏又害怕。溥仪写道,

  • 魏国三朝元老:正宗帝王之后曹操夸他料事如神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所问,他们应答如流,而刘晔yè一言不发。刘晔见到曹操不再问了,就问曹操一个玄虚的问题一刘晔是汉光武帝的儿子刘延的后代,同时也是曹魏重臣,长期跟随在曹操身边,出过不少奇计,被视为腹心。后又辅佐曹丕和曹叡ruì,是曹魏的三朝元老。刘晔7岁时,母亲病重,临危时对兄弟二人说:你们父亲身旁那个贱人,既谄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