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蜀国刘备的底气: 用好带尖带刺的人

揭秘蜀国刘备的底气: 用好带尖带刺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77 更新时间:2024/1/19 18:37:18

一个组织里,所有人可以分为两类,有才干的和没才干的;有才干人里也可以分两类,好用的和不好用的。有才干而不好用的人,最让老板头痛。不好用,可能是他太有个性,不受拘束,也可能是他身份特殊,让人顾忌良多。不好用,但却不能弃用,因为用好他们,产生的能量远比那些没才干而好用的人多。

刘备的集团里,重要文臣诸葛亮、法正都是严正谨慎的人,言行从不越礼;他早期的谋臣简雍孙乾糜竺等属于无功无过之辈,也没有带尖带刺的;武将以五虎将为首,其中黄忠年纪老迈,性格纯良,不会让人不放心;赵云追随刘备日久,一向对刘备忠心耿耿;关羽和张飞都是有个性的人,时不时小小地发作一下,但他们是刘备的生死兄弟,历经无数患难考验,毫无疑问是和刘备一条心的;最难办的,是马超。

网络配图

马超是东汉开国功臣马援的后人,父亲是征西将军马腾,马超出身世家,又是武将家风,在刘备集团无人可比。马超的个人能力极其出众,他原本统军割据关中,潼关一战中,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在渭河也一度打败曹操,曹操赞他“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又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后来马超中了曹操的离间计,与盟友韩遂反目,被曹操打败,退回了甘肃。他不甘心雌伏,联合了羌部继续对抗曹操,经过几年的努力,到建安十八年(公元223年),马超几乎控制了凉州全境。后来夏侯渊西征,马超的内部出现了分裂,妻儿被部将杀死,马超逃出,投了汉中张鲁。他就是在代张鲁出战时归顺刘备的,当时诸葛亮派人买通了张鲁的谋士杨松,杨松向张鲁大进谗言陷害马超,马超无奈之下才投了刘备。

刘备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马超见到刘备对待自己这么优厚,就疏忽了对主上的礼节,和刘备讲话,常像朋友那样称他为“玄德”。这让刘备很不舒服,关羽和张飞也非常气愤。他们要求刘备惩治马超,刘备认为像这种情形必须用礼节来开导他。

一次,刘备会见诸将,关羽、张飞同时拿着武器站立刘备身边,马超一到,只顾入座,后来看见关羽、张飞两人侍立一旁,大吃一惊,从此以后,马超才在刘备面前开始注意上下之分。

如果说礼节还是小事,马超的身份也让刘备感到非常棘手。和其他降将不同,马超自己本也是一方诸侯,当初遇曹操都是死磕到底的,如今寄人篱下,难保他不再生异心。反复权衡之后,刘备将马超放在镇守西凉的岗位上,不让他出现在后期的战场。这一方面可以借助马超对西凉羌族的影响力,保持边境安定,另一方面,也防止马超在主要战场继续建功,力量逐渐坐大。事实证明刘备这招棋效果很好,马超守西凉期间,从未发生过羌族叛乱事件,为蜀汉的大局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马超死后,诸葛亮才开始重用马超的弟弟马岱和他留下的西凉军。

网络配图

刘备是如何恩威并重弹压马超的,没有具体的记载,但从一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马超在后期心高气盛的脾气已经收敛,变得非常服帖了。有个叫彭漾的人由于不受刘备重用,一肚子牢骚,到处乱讲话。一次喝醉了,在马超的寓所里说了几句对刘备不恭的话。马超立刻向刘备报告,最后刘备把彭漾给杀了。马超如此急于表明立场,说明他已经充分认识到刘备的手段,不敢稍有异动。

用人,不只是把各路精英招揽门下,如果只招人而不能管人,那么人才越多越头痛。要严明法度,就要从难管的人下手。清末一代名臣曾国藩,就深谙“驭人”之术,让手下的人既敬又畏,深深折服。

陈国瑞15岁时,在家乡湖北应城投了太平军,后来又投降清军,几经辗转被收在曾国藩部下。据说陈国瑞异常骁勇,打仗时,炮弹击碎了他手中的酒杯,他不但不避,反而抓起椅子,端坐在营房外,高叫“向我开炮”,使手下都很敬畏他。

有本事的人,难免有脾气。一次,陈国瑞部和另一名淮军悍将刘铭传部冲突起来,事情闹到曾国藩那里,曾国藩感到只有让陈国瑞真心地服自己,才有可能在今后真正地使用他。

于是,曾国藩拿定主意,先以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打击了陈国瑞的嚣张气焰,继而历数了他的劣迹暴行,使他知道自己的过错和别人的评价。当陈国瑞灰心丧气、准备打退堂鼓时,曾国藩话锋一转,又表扬了他的勇敢、不好色、不贪财等优点,说他是个大有前途的将才,切不可以莽撞自毁前程,使陈国瑞又振奋起来。紧接着,曾国藩坐到他面前,像与儿子谈话那样谆谆教导他,给他订下了不扰民、不私斗、不抗令三条规矩,一番话说得陈国瑞口服心服,无言可辩,只得唯唯退出。

网络配图

但是,陈国瑞莽性难改,此后又发生了不服调遣的事,把曾国藩的教诲抛在脑后。这次,曾国藩马上请到圣旨,撤去陈国瑞的帮办军务之职,剥去黄马褂,责令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并且告诉他再不听令就要撤职查办,发往军台效力了。陈国瑞一想到无酒无肉、无权无势的生活,立即表示听曾大人的话,率领部队开往指定地点。

大事业是集众人之力做出来的,对于有棱角的人,懂得什么方法可以拴住他,什么方法可以抑制他,就不怕他不臣服。如此,就可以量才使用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何万历皇帝连续28年不上朝 国家却安然无恙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穆宗的第三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年仅10岁的朱翊钧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从1572年到1620年,万历做了48年的皇帝。令世人哗然的是,在这48年中,万历皇帝连续28年不上朝。网络配图于是有人说,万历皇帝朱翊钧是历史上最懒惰的皇帝!28年不理政事!其实不是的,把这一切归咎于懒

  • 历史上最强的败家子 三步骤毁掉了祖宗基业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皇帝爱新觉罗乾隆,是雍正皇帝的第四子,于康熙五十年出生。弘历少年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能。他天资聪颖,机敏伶俐,读书可以过目不忘。康熙六十一年春,康熙到雍亲王的圆明园欣赏牡丹花。这时候的康熙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小孙子,康熙看见弘历非常喜爱,立刻下令将他带回皇宫亲自教养。。雍正即位后,对弘历宠爱有加

  • 趣谈:楚霸王项羽兵败后应不应该在乌江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西楚霸王项羽是属什么生肖的项羽一直以来是中国古代饱受争议的一个人物,然而对于他的出生年月没有太多的纪录,所以项羽是什么生肖就没有一个具体标准答案,专家只能通过有限的史料来进行推测。根据史记记载项羽出生在公元前232年,他的祖籍是江苏宿迁,如果按照现在的生肖推算方法来看项羽应该有两个属相,他可能属龙

  • 揭秘诸葛亮的另一个接班人是被姜维害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诸葛亮亲自指定的接班人有两个:一个是蒋琬,另一个是费祎。根据史书《益部耆旧杂记》记载:诸葛亮临终前,刘禅派特使孙德问诸葛亮,百年之后谁能继承诸葛亮的职务,诸葛亮先说是“蒋琬”,孙德又问“蒋琬之后是谁?”诸葛亮说“是费祎。”孙德再问,诸葛亮就不回答了。(《三国演义》也描写了这段故事,与历史记

  • 努尔哈赤死因揭秘:被袁崇焕一炮轰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全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出生,那时还是明嘉靖年间。努尔哈赤特别能活,一共活了六十八岁,而且都活在了梗上,一生经过明朝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等五位明朝皇帝。努尔哈赤出生的家庭也挺牛,父亲是建州左卫指挥。这是什么官呢?当时明朝在建州这个地方设立了三个卫所,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

  • 揭秘虞姬的结局 虞姬自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虞姬的结局如何在中华浩浩荡荡的五千年历史中,诞生了无数的传奇人物和千古英雄。有关于他们的著名事迹和经历成为了人们广为流传的话题或传说。而在这些曾经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英雄人物中,西楚霸王项羽可以说是一个特别的人物。虽然他也有过力能扛鼎的惊世举动和大破秦都咸阳的显赫履历,但是他却是一个一无是处的

  • 陈文帝与韩子高之间是一对同性恋人的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韩子高,原名韩蛮子,生于公元538年,死于公元567年,死时年仅30岁,韩子高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是南北朝时期的陈朝人,出身比较寒微,世代以做鞋为生,十六岁的时候在回乡的路上邂逅了后来成为陈文帝的临川王陈蒨,陈蒨一眼就看中了韩蛮子,在征得其意见后,将其收在身边,并且为其改名为韩子高。图片来源于网络

  • 揭秘永乐帝的身世之谜:或许有蒙古血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永乐皇帝的生母主要有朝鲜人和蒙古人2种说法,但是从朱棣的面相和浓密的胡须和朱棣天生彪悍,擅长大规模骑兵战,当皇帝以后长期在蒙古作战,非常适应草原生活等方面来看,他是一个蒙古女人所生的可能性更大。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后,交给谁来坐?长子朱标当然是

  • 年老色衰的万贞儿为何能独得朱见深的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万贞儿出生于公元1428年,去世于公元1487年,历史上没有记载她的真实姓名,万贞儿是后来人叫的。她一个大龄女人,确成为了宪宗朱见深的最爱,究其原因和她传奇的一生有很大关系。万贞儿的父亲名叫万贵,因为万贵的亲属犯罪,所以他也被牵连谪居霸州,为了自己在以后能有所依靠,他托同乡好友把四岁的万贞儿带进皇宫

  • 揭秘年少成名的杨廷和害死了明武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杨廷和,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历仕过四个皇帝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后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于71岁时病逝故里。《杨廷和传》出自明史,讲述了杨廷和的个人简介和相关事迹。图片来源于网络杨廷和中举入仕,相貌英俊,性格沉稳缜密,文笔工整流畅,博学多识,志向高远。有一次乾清宫着火,杨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