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英勇事迹光昭日月

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英勇事迹光昭日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94 更新时间:2024/2/7 3:54:25

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苍翠葱郁的栖霞岭下,耸立着一座巍峨的庙宇。在这座古木森森的庙宇里,有一座精忠园,它就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长眠的地方。清朝诗人袁枚这样吟咏:“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西湖重。”

英名赫赫垂青史,梨园世世演精忠。岳飞慷慨悲壮的英雄故事,千百年来,通过戏剧和小说,一直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因此,一提起抗金名将岳飞的名字,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尽管与戏剧和小说的记载不尽相同,但岳飞的一生,确实是充满传奇,壮怀激烈。

网络配图

岳飞由于家境贫寒,从童年时起,就开始参加生产劳动,劳动之余常舞棒弄枪,挽弓射箭。除了习武,他还爱读书,尤其爱读《孙子》、《吴起兵法》一类兵书。他通常都是在晚上点燃干柴照明,孜孜不倦地读到深夜。

时势造就英雄。金兵入侵中原,不仅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乡村青年岳飞的命运。1125年,由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在灭掉辽以后,乘胜南下,矛头直指宋朝。从此,开始了相持几十年的宋、金战争。1127年,金兵攻破宋朝都城东京(开封),将京城劫掠一空,然后胁迫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和皇族、官员3000多人北去,腐朽的北宋王朝就此灭亡,侥幸逃脱的康王赵构随之建立了南宋政权。

入侵中原的金兵到处烧杀抢掠。亲眼目睹了金军野蛮残暴行径的岳飞,在国难当头时,决心以身许国,愤然从军。从20岁起,岳飞便奋战在抗击金兵入侵的战场上,东征西讨,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在战争烽火的锤炼中,岳飞逐步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位统兵10万、独当一面的将帅,为南宋政权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宋高宗赵构曾赐给他一面军旗,上面绣着“精忠岳飞”四个大字,以表彰他忠于朝廷、勇抗金兵的业绩。

岳飞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名言警句。在岳飞早年投奔河北张所参加反金斗争时,张所听说他“勇冠三军”,便问:“你能敌得过几人?”岳飞回答:“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岳飞认为:“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

网络配图

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他在作战指挥上的最大特点是因情用兵,临机制胜,灵活机动,不拘常规。抗金名臣宗泽认为岳飞虽智勇双全,但“好野战,非古法”,担当偏将尚可,担任大将之职则非万全之计,因此送给岳飞阵图,劝他按古阵图行军作战。

对此,岳飞曾经有过一段十分精辟的回答:阵图乃定局,“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阵而后战,兵之常法耳,然变而不可拘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他的这句名言,受到后世的广泛推崇。毛泽东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

岳飞之所以屡战屡胜,关键在于治军严明,对部队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军令如山,赏罚分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岳家军的口号和行为准则。严明的军纪成为岳家军保持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岳飞由此成为古代治军的光辉典范,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是以他为榜样,组建了戚家军,并在抗击倭寇侵略的战争中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岳飞在军事上有不少建树,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要算“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河南汤阴岳飞庙里,有一副楹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这副楹联源自于岳飞的一句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岳飞从小就抱负不凡,立志报国。

网络配图

在他从军时,母亲姚氏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成为他一生行动的最高准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灭!”在以后的抗金斗争中,他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念念不忘的是报家国之仇,雪民族之耻。“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他在战袍上刺下“誓作中兴臣,必殄金贼主”几个字,时时激励自己,收复失地,还我河山。

然而,“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一腔爱国热情,在南宋朝廷中却难遇知音。南宋小朝廷只求偏安江南,任用主和派秦桧为宰相,向金朝求和。1138年底,宋和金签订了屈辱的和约,宋朝向金朝称臣,每年向金朝进贡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把抗战进行到底。他不计个人安危,几次上书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抨击奸臣误国。因此,被秦桧一伙投降派恨入骨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唐第一名将王忠嗣之死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王忠嗣简介指出他出生于706年,是唐朝将领,被世人称为中唐第一名将。曾是河西、河东、陇右、朔方四镇的节度使,后来又被封为清源县公。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将领典例,最终唐玄宗听宰相李林浦谗言对王忠嗣处以极刑,并贬为太守,王忠嗣第二年就死去,年仅45岁。图片来源于网络王忠嗣简介介绍了王忠嗣的各种事例,他9岁

  • 拔都西征若没有停止是否可将欧洲收入囊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拔都可汗全名孛儿只斤·拔都,是蒙古帝国著名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在世界上都相当有名,是成吉思汗铁木真长子术赤的儿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术赤一生有十多个儿子,拔都可汗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图片来源于网络拔都可汗1227年继承父亲的汗位,世袭封地,1235年奉蒙古帝国窝阔台之命西征,第二年拔都先派遣大将

  • 诸葛亮北伐历来争议较大:将蜀汉的国力拖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国为什么不北伐,蜀汉之庄稼汉,三国北伐

    诸葛亮北伐历来争议较大,至目前为止,无论学者还是广大业余爱好者,其主流看法是持赞赏态度的。但目前,网络上有些有新意的朋友提出种种看法,主要归纳有两点:一、将蜀汉的国力拖垮;二、诸葛亮拥兵自重。MQ不才,讲几点个人看法首先说说第二种看法——诸葛亮拥兵自重的问题。我认为这话对一半。诸葛亮本来就拥兵(掌握

  • 历史上因“吸毒”而死的皇帝:吸毒200斤!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皇帝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1730 年冬天的《活计档》四则。这四则档案向人们透露,1730 年末,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在内务府总管海望

  • 汉武帝击败匈奴用了四十年而他只花了几天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古代史中,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与中原农耕政权对峙,对中原王朝北部边防构成极大的压力。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以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为重要任务。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反击,以大汉帝国、大唐帝国、大明帝国最出名、最有成效。其中,大唐帝国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反击,代价最小、成果最丰盛。网络

  • 资质平庸的石庆为何能在相位上稳坐9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石庆,汉武帝时期著名万石君石奋的二儿子,生年不详,逝于公元前103年,在汉武帝元鼎五年,被任命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石庆为人和父亲一样,谨小慎微,恭顺忠厚,秉承父亲的良好品德,在汉武帝元狩元年时,从沛郡太守调任为太子太傅,后升任御史大夫。图片来源于网络石庆因为父亲在汉高祖时期累积的家世声望和石家忠诚

  • 皮影皇帝:16岁的同治帝为什么还是那么不靠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同治帝到底是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呢?他会像康熙帝那样刻苦努力,一句话背诵240遍,把自己累吐血吗?小的时候,以上介绍了他是真正的不努力。出洋相,拿老师寻开心;旷课,经常不到教室;罢课,与老师对峙等,认真学习的时候很少。让老师担心,让班主任操心,让两宫太后揪心。不过,小孩子贪玩,这也说得过去。现在的小孩子

  • 曹操终究不能一统天下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时代,曹操应该是最牛的枭雄,占领先机,雄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很快统一北方,其也是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但是,曹操为何在鼎盛时期,眼看就要统一的关键时刻,一败涂地,这到底是为什么?曹操终究不能一统天下,他到底缺什么?网络配图“缺士族支持”曹操能够快速的占据北方,最为基础的原因是他得到了北方多数

  • 武则天为什么将唐太宗燕德妃的儿子枭首示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第八子李贞,生母燕德妃。根据燕氏的墓志记载,燕氏于武德四年选入秦王府,贞观元年拜册贤妃,贞观十八年迁封德妃。考虑到贞观十七年李祐谋反,生母阴氏遭到连坐,四妃之位有所空缺,燕氏应该是因此晋的位。同样的,这位燕氏并不是出于什么可歌可泣的爱情才进的宫,“武德四年礼聘入秦王后庭”这一句说得很清楚,不过

  • 秦武王嬴荡举鼎绝膑才使芈八子可以拥子称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嬴荡,就是秦武王。秦惠文王嬴驷的嫡子大少爷,母亲是电视剧中的芈姝女士。他还有谥号秦武烈王、秦悼武王,为啥有这么壮烈悲情的称号呢?因为他死得很别致。公元前311年,芈月同志和芈姝女士共同的老公秦惠文王薨世,嫡子大少爷嬴荡即位,就是秦武王啦。芈月同志虽有儿子,但是庶出,尚无机会走向历史前台。可惜秦武王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