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盛唐的两大名将竟因太监死在了皇帝的手里

盛唐的两大名将竟因太监死在了皇帝的手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08 更新时间:2024/1/3 13:55:04

在盛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手下主要有三大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这三个人就如同救火队长一样,到处唐朝的对手交战。唐朝的疆域辽阔,所面对的对手也多,吐蕃、突厥、契丹、阿拉伯帝国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高仙芝绝对是李隆基的爱将,也是唐朝在西北地区的顶梁柱。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在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却被已经垂垂老矣的李隆基杀害。同时被杀的还有另一位名将封常清,这无异于自毁长城。

网络配图

一、20岁被封为将军,长期在西北地区作战

高仙芝出身于军人世家,由于祖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高仙芝刚刚过了加冠之龄,就被唐朝中央封为游击将军。在这一点上,后来的戚继光与封常清惊人的相似。当时唐朝的国防政策是全面向西发展,高仙芝作为一名中级军官,长期在西北前线厮杀。夫蒙灵察担任安西节度使期间,发现了高仙芝的军事才能,在此人的一再举荐之下,高仙芝逐步成为了西北地区的二号指挥官。更重要的是高仙芝自己也具备慧眼识珠的能力,他发现了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但军事能力超群的封常清,封常清后来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将之后,仍对高仙芝感激涕零。这对难兄难弟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真的会同年同月同日死。当然,这是后话,现在高仙芝的主要任务是与唐朝的劲敌吐蕃激战。

吐蕃是一个军事强国,对唐朝的安西地区垂涎已久。只要唐朝内部出现一点政治变动,吐蕃就会立刻趁机袭扰安西地区。小勃律国本来是唐朝的藩属国,但在吐蕃的威逼利诱之下,这个小国背叛了大唐。这个国家本身没有什么,但是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太重要。它正好卡在唐朝西进的必经之路上,这个小国投靠吐蕃是唐朝绝对不能允许的。高仙芝奉命率军进攻小勃律国,西北地区的战争说白了打得是粮草供应。高仙芝率领军队翻阅了重重山岭,经过千里行军,最后出现在小勃律国境内。战斗的经过没有什么悬念,这样的小国当然不是唐军的对手。经过一顿暴打之后,唐朝重新控制了这个战略要地。在这次战役中,封常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让高仙芝更加器重封常清。

网络配图

二、利用诈术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招致了一系列的失败

西域各国中有的与唐朝比较友好,但也有的与唐朝处于半敌对关系。高仙芝是一个标准的武将,但他不懂政治。为了取得胜利,他一再采用和谈进行战术欺骗,然后趁对手松懈之际,派出大军攻杀。这套办法使唐军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但却大大降低了唐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影响力。西北各国开始对唐朝离心离德,并且在暗中联络阿拉伯帝国夹击唐朝。高仙芝得知此事以后,率领大军发起了先发制人的进攻。唐朝军队与阿拉伯军队展开了决战,唐军人数明显不占优势,而且那一天正好顶风。最要命的是仆从军发动了叛变,本来跟着唐军作战的葛逻禄部队,看到唐军不行以后,立刻对唐军反戈一击。此战唐军几乎全军覆没,高仙芝带着1000多人突出重围,然后又进行了战略收缩。

高仙芝返回了长安,他被暂时停职。可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安禄山的叛乱。当时唐朝的精锐力量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安禄山自己兼任了三镇节度使,指挥的军队数量超过20万。公元755年,安禄山率领15万叛军南下,唐朝中央一时间根本就无力应对。唐朝的中央军由于久疏战阵,早就失去了战斗力。而且这些军队都是富家子弟组成的,他们从军本来就是为了熬资历,至于打仗和他们没有关系。唐玄宗李隆基首先派遣就在长安的封常清出战,在东都洛阳保卫战中,封常清率领这些毫无战斗力的中央军一败涂地。洛阳被安禄山攻陷,封常清带着残部死守潼关。到了这一步,高仙芝主动请缨出战,他愿意收拾残局。

网络配图

三、两大名将死于非命,李隆基自毁长城

高仙芝到达前线以后,封常清向其汇报了叛军的情况。到了这一步,高仙芝发现自己轻敌了。就那些中央军的德行,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要知道,这些叛军之前几乎天天在打仗,天天踢正步的兵和天天实战的兵是不一样的。他们二人的一致意见都是利用有利地形死守潼关,等待西北军团回援之后,再集中力量与叛军决战。但是李隆基明显是求胜心切,他强令高仙芝和封常清出战。而这两位将军都是倔头,拒绝执行这个命令。结果,在宦官边令诚的忽悠下,李隆基盛怒之中命令斩杀封常清、高仙芝。随后还命令哥舒翰率领8万多杂牌主动出关进攻安禄山。哥舒翰又不是神仙,他当然打不过安禄山。最终在潼关失守以后,李隆基一溜烟逃出了长安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第一个因抢了下属妻子而惨死的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代,可以说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精彩、最为滑稽的时代,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在这个时代都不足为奇,见怪不怪。比如说,一个大国的国君,好色到到处去抢别人的老婆,而且最为不可思议的是,他最终也是惨死在自己的荒唐行为上。这位国君就是齐桓公的儿子齐懿公。网络配图“杀了侄子,登上国君宝座”齐桓公一世英名,雄

  •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一世盛名传到了西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年号是封建王朝特有的记录时间的形式,用来表示纪年。秦始皇建朝并没有年号,汉朝初期也没有,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才被创造出来。汉武帝第一个使用年号的,之后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制度。隋朝第一个皇帝隋文帝也同样沿袭这个制度。图片来源于网络隋文帝年号建国时为开皇,时间从公元581年经过9年。这个年号是为了区别之前的

  • 迷信至极的秦始皇竟都做过哪些奇葩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热衷于成仙得道、非常迷信的封建帝王。为此,他还曾经做过几件极为奇葩的事情。其实,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之后,他的成仙之梦便已经开始做起,最先暴露他这一野心的是封禅泰山。秦始皇此举,不仅有上报自己功绩的意思,而且还有向天地神灵比功劳的意图。网络配图很快,秦始皇

  • 三国中四位功高震主者的结局 竟有一个被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尤其是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功高震主的大臣,往往会被君主猜忌乃至处死,比如抗金的岳飞等人。就三国时期来说,曹操、刘备、孙权等势力互相角逐,而长期的战争,也促使不少文武大臣获得了巨大的战功,乃至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陆逊等人,不过,他们的结局却是

  • 为何说勤勉的崇祯皇帝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自古以来的各个国家或朝代更替,其亡国之君不是昏君就是暴君。而明朝统一政权的最后皇帝崇祯恰恰是个例外,他在位期间勤勤恳恳,简直就是模范皇帝,然而他却也是个刚愎自用、生性多疑、急功近利的人。网络配图他是个幸运的人,也是个倒霉的人。崇祯的母亲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嫔妃,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他爹给打死了,而他就

  • 三国人生赢家:可以靠脸却要拼才华的儒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世人知道周瑜,多是《三国演义》中那个心胸狭隘,在诸葛亮这朵红花下的绿叶。然而须知,周瑜才是三国乱世中真正的人生赢家。很多人不屑周瑜,那是因为我们被《三国演义》给骗了啊!三国演义里写的是什么,周瑜打黄盖,刁难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活生生气死。这样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确实没什么好称赞的,但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

  • 揭秘大贪官和珅的发家史:权力生财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历朝历代只要是官就有花不完的钱,玩不完的女人,清朝也不例外,清朝最大的贪官和坤靠权力获得了巨大的收入。权势靠财富来彰显,安乐也需要金钱支撑,由此而踏上贪贿敛财的道路,是合乎逻辑的。和珅敛财,取之有“道”——借职务与权力顺手牵羊。由和珅一手倡导设立的议罪银制度,本身就是乾隆和珅君臣的私人小金库,在乾隆

  • 一代帝王为何死法如此奇怪?竟被活活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古代帝王的身份极其尊贵,他们一旦坐上帝王的宝座,可以坐拥天下财富和美女。但如果对于历史稍有了解的话就会有这样的发现,大部分皇帝在位期间其实都非常的痛苦,而皇帝中善终的其实没有多少。据统计,在中国古代,有一半的帝王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就离世了,而很多帝王的死法还非常的奇怪,让后世不免感

  • 有关于楚怀王的故事介绍:楚怀王儿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一共有两个楚怀王,人们为了能将他们区分开来,分别将他们称之为“前怀王”和“后怀王”。前怀王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君主熊槐。熊槐是楚威王之子,也是楚顷襄王的父亲,整个楚国差点就毁灭在了他的手里。熊槐于公元前374年继位,在位时间共30年。在这三十年年的时间里,他曾大败魏军,攻占魏国的城池,是楚国成为

  • 万历皇帝为何28年不上朝:竟是怕被群臣骂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明代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网络配图正因如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