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宗李豫为什么要派人去刺杀太监?原因是什么?

唐代宗李豫为什么要派人去刺杀太监?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98 更新时间:2023/12/19 21:41:36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唐代宗李豫的文章。

在古代皇家权力如果被架空,皇帝就会成为傀儡,除了被杀外还会发生改朝换代的危险。因此历代有作为皇帝都把权力牢牢攥在手里,生怕出现大臣把持朝政。在唐朝时,由于制度原因,出现藩镇势力不听招呼,朝中后宫和宦官专权问题。

所以唐玄宗以后历代皇帝,有的皇帝在控制后宫和宦官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但终究没能坚持下去,导致唐朝一步步衰弱下去。

公元762年4月,唐肃宗病逝,他的儿子唐代宗李豫继承大位,成为唐朝第八任皇帝。唐代宗继位时已经35岁了,他感到要振兴大唐王朝,必须纠正他老爹和爷爷的一些错误做法。

但唐代宗首先面临的则是朝中强大宦官势力。说起唐代宗继位应该说得益于当时的大太监李辅国,因为当时唐肃宗的老婆张良娣想把自己养子越王李系立为太子,于是就与李辅国联合想把太子弄下台。

张良娣野心太大,一心想做武则天,居然展开两方面斗争,她还想把李辅国整倒,被李辅国发现后,她谋废太子阴谋就败露了,随即被李辅国杀死。一个太监居然敢杀皇后,除了唐朝也没谁了。这也能看出李辅国权力很大,后来李辅国迎立唐代宗继位。所以李豫能顺利接任皇位,李辅国有一定功劳。

但李辅国野心也很大,他飞扬跋扈,想把持朝政,居然对唐代宗说:皇上只管在宫里潇洒快活,朝中的中就由他来处理。这句话让唐代宗感到李辅国势力太强大,而且还要压制自己。

其实唐代宗对李辅国等宦官早就恨之入骨,但当时宦官势力太强大了,他一时还拿李辅国等太监无能为力。唐代宗知道,如果不把李辅国除掉,自己就没有实权。

但如果找个理由把李辅国杀掉,唐代宗又怕引起其他宦官的反对,而且那些宦官手里都有兵权,弄不好他的身家性命还要搭上。聪明唐代宗想了一招,他派了一名杀手,扮作盗贼去李辅国家中偷盗,顺便就把李辅国杀了。

李辅国突然被盗贼杀死消息很快在宫里传开,很多宦官都不太相信李辅国势力这样强,居然被一个毛贼杀死。唐代宗意识到必须平息反对势力声音,于是他下令全国搜查杀死李辅国的盗贼,而且厚葬了李辅国,并慰问李辅国的家属。

唐代宗这一举动让其他宦官无话可说,虽然那些宦官也意识到这次李辅国被杀一定藏有不可告人的阴谋,但既然当朝皇帝都下令搜查,而且还慰问李辅国,他们也无话可说。

李辅国被暗杀后,唐代宗才算真正拥有主持朝政的权力。这个有作为皇帝对唐室中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唐代宗搞了暗杀只是夺回了一部分皇权,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唐朝宦官专权的问题。

在宦官与官僚士大夫甚至皇帝的斗争中,士大夫们不畏艰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的力量与宦官的实力相比,相差甚远,因此他们力图打击阉宦、恢复皇权的努力都归于失败。

更严重的是,这种斗争极大的消耗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力量,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地方割据势力更加有恃无恐,唐政权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代宗即位伊始,便接下了安史之乱后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以他的能力,虽说不上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作为,却也没出现太大失误。他算得上胸怀宽广,在用人方面还算知人善任,也比较能和大臣们处理好关系。文臣武将们在他的手下基本都还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任用刘晏理财就使当时的经济出现了复兴的局面,而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和功臣郭子仪之间的关系。

郭子仪立下这么多功劳,可说是威重天下。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皇帝和功臣结成了儿女亲家,这虽然是历朝历代用来笼络功臣的惯用手段,但也并不容易处理妥当,而代宗却能把这种关系处理得很好,他协调矛盾的能力也从中凸现出来。升平公主和驸马郭暧的故事后来被演绎成著名的戏曲《醉打金枝》,代宗在其中就是一副胸怀宽广的明君形象。他引用的一句俗语:“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也被后世人广为传诵,奉为至理名言。当时升平公主和驸马郭暧拌嘴生气,公主不肯让人,郭暧一怒之下口不择言,说:“你不就是仗着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看不上皇帝的位子呢!”升平公主气得回宫去找皇帝告状,代宗听了却说:“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啊。如果郭子仪真的想要做皇帝,天下早就不是你家的了。”于是劝公主回去和郭暧好好过日子。一向小心谨慎的郭子仪听说以后,吓得连忙捆了儿子去交给代宗发落,代宗却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怎么能把孩子们拌嘴的事情太当真呢?”但郭子仪回家之后,还是把儿子打了几十大板。唐代宗和郭子仪的君臣关系能够维持得如此平和紧密,固然与郭子仪本人极度小心谨慎、忠心坦诚的作风有关,但如果没有唐代宗的宽容,恐怕郭子仪也很难这样顺利地安度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韩信身上不是有一把宝剑吗 胯下之辱时韩信为何不拔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韩信胯下之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遇到一帮泼皮挑衅,最终他没有拔出宝剑,一般认为这是韩信忍让的表现,小不忍则乱大谋,但是张良可以忍,张良是贵族之后又做过刺杀秦始皇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张良要不忍他就只有死路一条,韩信不一样,韩信无名无姓,他没有忍的本钱啊,

  • 韩信临死前说了什么 萧何与吕后听了为何心有余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死了刘邦什么反应,萧何杀了韩信后有愧疚之心吗,吕后为什么不杀萧何

    很多人都不了解韩信临死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朝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个王朝,秦汉时期也是历史上人们非常熟悉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这时候的秦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秦二世胡亥的昏庸无道,导致了秦朝走向灭亡。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秦朝的灭亡,秦二世是有很多责任的。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秦朝

  • 崇祯当初没有自杀的话 李自成进京后会不会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崇祯自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无论你用什么眼光看待崇祯,崇祯符合所有朝代好皇帝的形象。节俭。崇祯煤山自杀,李自成收尸时看到,崇祯的衣服上都是补丁,哀叹其无帝王之福!崇祯平时每顿饭三素一荤。他和皇后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上朝时总小心翼翼怕把打补丁的袖口显露出来;勤

  • 朱翊钧凭借出色的表现顺利登基,为什么后来会懈怠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朱翊钧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大家心目中,皇帝都应是日理万机的形象。因为所有的国家大事,都需要他的指挥,虽然下面有各级官员,但是必须听从皇帝的号令才能做事。但是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却不是这样,他在位四十八年,但是却有三十多年躲在后宫不肯见人,创造了史上不临朝最长的

  • 武则天被逼退位,她为何能安稳活到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就算武则天再强势,终归有没落的一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谁也无法避免。武则天到了晚年,已经定下还政李唐的对策,随即放松下来,张易之、张昌宗两位男宠趁虚而入,朝廷大权旁落,武周政权陷入空前危机。一、张易之、张昌宗肆

  • “书中自有黄金屋”,来说说宋朝最会写诗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宋真宗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或许很少有人会想到,这家喻户晓的两句诗,其来源《劝学诗》居然是一名皇帝所作。历史的皇帝里,擅写词出名的南唐后主李煜,纵然一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红遍大

  • “蛤蟆天子”朱由崧:为何说他是变态中的变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朱由崧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昏君,“蛤蟆天子”朱由崧可谓是其中最靓的仔之一。太过响亮的名号,让上世纪的老电影《桃花扇》,也忍不住以弘光皇帝朱由崧的风流性子为灵感,创作了他看着李香君流口水的经典镜头。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历史上的弘光皇帝,真的有

  • 在与清朝的战争中,噶尔丹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噶尔丹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清军入主北京以后,正式建立起全国统治,不过此时的清王朝统治还不稳固,外围还有大顺、南明以及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清王朝急需解决这些麻烦,因此忽略了西北方面的游牧民族,反观准噶尔,作为游牧民族,地处新疆西北,土地贫瘠不宜放牧,因此必须对

  • 北魏为什么有那么多皇帝死于非命?他们分别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北魏。古往今来,权力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封建王朝,皇位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与特权,让许多亲生兄弟为此反目成仇,自相残杀,并且皇帝的儿子又多,因此类似九龙夺嫡的的事情层出不穷,北魏王朝共计统治了一百八十年之久,先后出现了十余任皇帝,然而其中的11位都死于非命

  • 汉灵帝一生都在卖官敛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汉灵帝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汉灵帝刘宏是汉献帝的父亲,东汉王朝的掘墓人。说起这位皇帝,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那就是被当皇帝耽误的土财主。汉灵帝对钱财的喜爱痴迷程度,恐怕在历代帝王中无出其右者。汉灵帝究竟如何爱钱,又为何视财如命、疯狂敛财呢?一、抽提成办商业汉灵帝敛财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