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不肯过江东,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项羽不肯过江东,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76 更新时间:2023/12/10 20:42:2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一:“爱面子”的项羽?

中国历代悲剧英雄里,西楚霸王项羽,常叫后人连呼可惜。

这位秦末农民战争里的一代英雄,以楚国贵族后裔的身份,拉起无坚不摧的铁血虎师:无论是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痛击秦军,还是彭城大战里三万骑兵一箭穿心,胖揍刘邦的五十万联军,全是载入史册的战场奇迹。“西楚霸王”的威武,两千年来传唱不停。

可就是这么一位不停书写奇迹的“西楚霸王”,却终于在垓下大战里,没扛住死敌刘邦的大军围殴。被一路追到乌江后,江边的亭长劝他过江回江东重整旗鼓,他却一句仰天长叹:“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然后就在江边死战一场,最终怆然自尽。

如此悲壮一幕,也引来了后世无数咏叹。好些历史爱好者更大胆猜想,假如项羽当时看开一点,渡江回到江东老家,咬牙休养生息后再战刘邦,中国历史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向?项羽能否翻盘成功?甚至至少与刘邦划江而治,建立一个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的强大政权。

也拜这类奇特猜想所赐,项羽壮烈自尽的一幕,也引来不少历史迷们吐槽:你看这西楚霸王项羽,就这么把大好的翻盘机会给葬送了,都是面子问题惹的祸。

那么问题来了,倘若项羽不那么“爱面子”,硬着头皮过江了,接下来的历史走向,是否真有可能来一个历史大反转?或者说,项羽宁可自杀也不肯过江,仅仅因为面子问题?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就得回到当时的“乌江现场”,复原一下《史记》里,江边亭长劝项羽渡江再战时的原话:“江东虽 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您只要占住了江东,是称王还是报仇,咱们都有本钱。

那么这个叫项羽宁死也不肯回的江东老家,真有这句话里说得那么强?

二:江东真的能成就大业?

比起后来令孙氏家族雄踞南方的江东来,秦汉之际的“江东”,不完全是一个概念。

当时的江东地区,以《史记》的记载,西南方向有秦朝故将赵佗割据称王,福建方向也有越人聚众起事,协助刘邦攻打项羽。另外昔日项羽的故地彭城,也被汉军收入囊中,昔日楚国大司马周殷也倒戈投降,双手给汉朝送上战略要地九江。在地图上复盘下就知道,项羽这号称“地方千里”的江东大本营,此时只剩了会稽郡这一小块地方,而且正处于汉朝三面夹击下,已然是末路困境。

当然,别看战略态势困难严重,但江东子弟兵的骁勇善战,当时也是天下闻名。理论上说,倘若项羽回去后,当地上下一心,即使面对汉朝围困夹击,理论上说,项羽也是有得拼。但另一个现实困难,却叫这个可能性,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江东的经济条件。

和后来的东汉三国时代不同,此时的江东地区,经济还处于严重的蛮荒状态。照着《史记》里的形容,那简直是“无积聚而多贫”。其农业生产尤其落后,几乎还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就算江东真如亭长夸耀的“众数十万人”,单是战争需要的军粮补给问题,就足以把不擅建设的项羽急到头大。这样三面被围的战略态势,外加贫困的物资储备,过了江的项羽,又能支撑多久?

但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另一条:民心。

三:民心尽失的项羽

项羽驰骋战场多年,屠城坑杀、煮人烧人都干过,给百姓留下了残暴的印象,当然会认为他就算当上一国之主,恐怕也是个暴君。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当项羽逃到阴陵迷路时,一老农给项羽指出的“逃生之路”,竟是通往一片沼泽——死路一条。原本有望逃脱汉军追杀的项羽差点因此丧命。这件事估计让项羽心里拔凉,自己民心尽失已经显而易见。

当然,性格决定命运。且不说项羽刚愎自用,做不到从谏如流,项羽还怀有一种“妇人之仁”。比如,“鸿门宴”上,有机会杀掉刘邦他却迟疑不决,致使刘邦逃走,造成楚汉相争的局面,就是这种妇人之仁的最好体现。

再比如,项羽死后,抢夺项羽一部分尸体而受封侯爵的骑司马吕马童,早先正是项羽的马夫,追随项羽参加大小战役无数,多有立功,在项羽大封天下时却啥官职也没得到,仍是马夫一个,愤怒、失望之余背弃项羽转投刘邦——部下有功却做不到大力奖赏,人家看不到前途,谁还死心踏地跟你干?背叛就成了必然。

所以,尽管项羽的神勇“天下无二”,却难逃悲剧命运。但是,盖世英雄的结局太惨,向来同情弱者的人们难免总是设想,假如项羽渡江会不会有机会东山再起?唐朝诗人杜牧也忍不住感慨:“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渡江真的可以卷土重来吗?

对于项羽渡江的假设,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显然看得很透彻了,他在《乌江亭》中写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同样,西楚霸王项羽在一路南逃的路上,已对当时的局势了然于胸,对未来有了清晰的认识,虽然无奈、不甘,但大势已去,就算渡江也根本不会有什么作为,与其只身逃跑,不如大丈夫一些,自我了断慷慨赴死。

所以,他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而这应该是这位英雄,从想回江东到决定自刎而死真正的心路历程。

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的情节,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大家都知道,《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同时还是一部文学作品,在大英雄穷途末路之时,为他安排这么一个保全其气节的悲壮场面,从文学表现来说,无疑是一个妙笔。

通过司马迁的描述,让人们记住了一个有情有义的盖世英雄,而不是屠城坑杀,残暴无比的西楚霸王,项羽如果地下有知,应该是会满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两宋年间的“岁币”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两宋时期是什么时期,东晋宋年,顾锦歌厉赫爵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宋朝岁币多不多?两宋历史上一大常被诟病的国策,就是送“岁币”换和平。早年与辽国激战,然后签了《澶渊之盟》。后来与西夏恶战,打到最后却是送“岁币”换人家称臣,等于花钱买面子。后来被金国打没了半壁江山,明明战场上占优势,却是

  • 哲妃只是弘历的侍妾,为何弘历继位后追封她为哲悯皇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子妃需要向贵妃行礼吗,太后可以册封妃嫔吗,侍妾

    哲悯皇贵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据清宫档案显示,雍正年间,身为皇子的乾隆身边曾有十名左右的妻妾,当时的妻称福晋,妾称格格,不过在乾隆这些侍妾(格格)中,有数位在乾隆继位前已经去世了,不过只有一人得到了乾隆的追封,她就是哲悯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是一名来自内务府的包衣管

  • 高拱:明朝内阁首辅,让全国贪官生不如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拱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独一无二的“土匪”阁老明朝历代内阁首辅,别管政见业绩如何,却也大都讲究优雅风度。诸如夏言严嵩张居正这几位知名首辅,各个都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却也有一位首辅,风格十分特殊:明朝隆庆年间内阁首辅,绰号“高胡子”的高拱。虽然“胡子”

  • 晋孝武帝司马曜为何任由弟弟骄奢放纵伤害民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晋王朝的皇帝列表,晋孝武帝张贵妃阴谋,王翦为何要六十万大军灭楚

    东晋武帝司马曜又被人称为“晋孝武帝”,他是东晋简文帝第三个儿子,原本简文帝并没有想过要将皇位传给仲子司马曜,但是因为情势危急,简文帝在驾崩前夕只能将国家的重担交付给司马曜。此时的司马曜只有十一岁,因而并不能够真正成为一国之君,在其继位三年后,才开始真正拥有帝王的权利。东晋武帝司马曜在用人上并没有很高

  • 包青天中国版福尔摩斯 但人生却有点惨不忍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福尔摩斯的对手,夏洛克·福尔摩斯,金超群包青天系列

    民间传闻,北宋名臣包拯手中的权力非常大,“三口铜铡”上管君、下管臣,牛得不得了。其实,历史上根本就没这回事儿。首先,他当官没有传说的那么牛;其次,他手中的行政权力也极其有限。网络配图包拯在民间被尊称为“包公”或者“包青天”,是执法如山、为民做主的班头,位极人臣、执掌权衡活判官,据说皇帝曾钦赐给他龙、

  •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为什么晚年如囚徒般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睿是哪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东晋最有作为的皇帝,司马睿建立东晋在哪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他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290年的时候司马睿袭封琅邪王,他曾经参与过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事,失败之后,司马睿就离开了洛阳,回到了封国。图片来源于网络太熙元年也就是290年的时候,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太子司马衷即位,但是司马衷愚笨无比,根本驾驭不

  • 揭秘:大才子纪晓岚为何是官场上的“不倒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第一才子纪晓岚,纪晓岚做过最大的官,纪晓岚属于现在什么官

    但是不管怎样,纪晓岚做官做到死,在学术盛兴的乾嘉时期,这种选择也是耐人寻味的。“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是纪晓岚自作的挽联,也是对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句词道出的是传统中国人心底的英雄梦:帮助君王一统天下,留下美名世代传扬。到了清代中期,情况

  • 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起义究竟遭遇了什么重大挫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朝红巾军起义失败之因,红巾军起义成功了吗,朱元璋杀刘福通

    元朝末年,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之风、社会的贫富之差、税收之重,让无数走投无路的农民踏上了反抗之路。时势造英雄,在此社会动乱之下,开始涌现出众多起义军将领,元末刘福通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图片来源于网络刘福通的家乡在颍州,身处富康之家,但其人豪爽,又有才智,绝非一般的富家子弟可比。元朝末期,处于国家统治阶

  • 刚强直爽的西汉官员灌夫骂座有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央视刚强微博,汉武大帝灌夫骂座视频,直爽什么意思

    灌夫,字仲孺。是西汉时期官员,本应该是姓张,但由于父亲张孟曾是颍阴侯灌婴家臣,所以赐姓为灌。灌夫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吴楚七国之乱之时,灌夫曾一人率领一千人跟随父亲灌孟从军,立下军功被封为中郎将。不久之后,父亲英勇战死沙场,灌夫却不肯返乡葬父。后来,汉景帝任命灌夫

  • 曹操花巨大代价接回蔡文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蔡文姬为什么被追杀,是谁提议曹丕以七步诗来为难曹植,蔡文姬被谁接回中原

    建安十三年(208年)对曹操来说是最忙的一年,年初北征乌桓回师,路上还看了大海、写了诗;之后首席参谋郭嘉死了,曹操还来不及悲伤,他最疼爱的儿子曹冲也死了。大喜大悲,都在这一年。这一年,曹操还杀了“老愤青”孔融和自己的私人医生华佗,当然这些都算不上最重要的事件,这一年最重要的事是赤壁之战,曹操折戟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