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竑:明朝最刚文官,敢在朝堂上殴打锦衣卫

王竑:明朝最刚文官,敢在朝堂上殴打锦衣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16 更新时间:2023/12/26 5:20:19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一:抢了土木堡惨案头条的爆炸新闻

自从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起,土木堡惨案后的恐慌,就笼罩在人心惶惶的北京城:数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沦为俘虏。仓皇逃回来的明军伤兵,隔三差五就在街上招摇。瓦剌大军骁勇善战的场面,北京城岌岌可危的流言,长了翅膀似的到处传。

但“传”到八月二十二日这天,一件更爆炸的新闻,却瞬间抢了“土木堡惨案”的头条:大明朝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竟被一个叫王竑的年轻言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活活打死了!

话说这位马顺,那可是是制造土木堡惨案的大太监王振的铁杆心腹。虽说作死的王振已经死在土木堡,可朝中余党势力犹在,身为锦衣卫指挥使,更是朝中高官们谈之色变的狠角色。但就是这么个狠角色,却在二十二日这天,遭遇到了戏文里都少见的血腥场面。

先是悲愤土木堡惨案的群臣们,集体跑到午门要说法,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当着监国朱祁钰的面耍威风,大咧咧跳出来呵斥群臣。谁知没呵斥几句,竟被户科给事中王竑揪住了暴打,几下就打得丧失反抗能力。打红了眼的王竑,竟抓住马顺用嘴狠咬,生生撕下马顺脖子上一块肉!

本来还当围观群众的大臣们,这下更是燃爆,纷纷凑上去助拳狠踩,没一会功夫,就把昔日凶神恶煞的马顺,活活打断了气。

这桩爆炸新闻,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午门血案”,意义更是无比重大:全程目睹惨案的监国朱祁钰,这才刺激出满身血气,登基扛起了这艰难危局。事后以成熟手腕收拾残局的大英雄于谦,也因此担起了保卫北京的重任。“血战”一场的文武官员们,更是放下了一切偷生打算,万众一心投入接下来的北京保卫战。这场“血案”,堪称是一场团结且挽救明朝国运的斗殴。

亲手制造了这场“伟大斗殴”的王竑呢?也是瞬间红透了大明朝。明朝中后期各地的地方戏曲里,好些都以王竑暴打马顺的故事做素材,其英勇无畏的光辉形象,恰如弘治年间明朝首辅李东阳的那句深情崇拜:王竑犯阙虽愚憨,舍命临危一丈夫。

不过,当擦干马顺血迹的王竑,事后主动跑进宫里请罪领死时,他昔日的同僚们,乃至刚被血腥斗殴刺激过的监国朱祁钰,瞧着这位王竑,情绪却相当稳定:以他在土木堡惨案前的多年表现说,他不闹这一出,那他就真不是王竑了。

二:文武双全的青年英雄

虽说祖籍江夏,但生在甘肃河州的王竑,天生就是西北汉子的脾气。以《河州志》记载,少年时的王竑在学堂读书,读到秦桧卖国的桥段就暴怒,一怒竟把课桌当场砸个稀巴烂。而教授他学业的老师,就是获罪被充军到河州的明初军事家周璠。在这位牛人的悉心教导下,学业精进的王竑,练了一身韬略武艺。暴击马顺的那几招,以他的格斗功底说,着实小意思。

而比王竑的拳头更硬的,更是他从此坚守一生的理想:士当希汲黯朱云!做官,就要做汉朝汲黯朱云那样,宁折不弯的硬骨头官。

如此强硬风骨,放在土木堡惨案前,大太监王振专权的年月里,遭遇也可想而知,多次被王振及其亲信巧立名目恶治,“观政”了好些年都不给官职。但王竑却是丝毫不惧,王振每次作恶害人,就算与他无关,他也立刻跳出来怒骂。甚至王振撺掇明英宗北征,大军即将出发的前夜,他还照样追着王振骂。

如此强硬表现,土木堡惨案后揪着王振亲信马顺暴打,自然毫不奇怪。也自然不出意外,先被景泰帝(朱祁钰)赦免,又被于谦果断提拔,升为都察院佥都御史。打一架就连升了三级。

当然,如此“火箭速度”,也叫京城好些好事者暗地吐槽,嘲笑王竑不过是个靠打架刷声望的投机者。但低调上任的王竑,没几天就又刷新大家的认识:先不动声色间,就把瓦剌潜伏在京郊各地的奸细,快刀斩乱麻般的全揪出来,然后又提督北门防务,又是一顿迅烈整肃,把滥竽充数的废物兵尽数淘汰,接着争分夺秒练兵,很快就将守军摔打得焕然一新——这人何止能打?办实事也毫不含糊!

待到惨烈的北京保卫战打响后,王竑抓紧练出的北门守军,成了明朝守城部队里战力最强悍的力量。犬牙交错的战场上,北京城哪处防线吃紧,王竑就果断带着北门守军往哪奔,每次只要一出场,立刻把凶悍瓦剌骑兵揍得狼狈而逃。

特别是土城大战上,当精疲力尽的明朝守军,打到百姓都持砖瓦上城作战的艰难地步时,正是王竑即使杀到,里应外合痛击瓦剌大军,才打赢了北京保卫战里,这最艰难的一场血战。

而当北京保卫战结束后,当一群大臣们忙着争功时,王竑却又主动请缨,要求整顿居庸关防务。然后他在这残破的居庸关上,又是一番暴风骤雨,把一群多年喝兵血的骄兵悍将当场法办。不到一年时间,就把这个明朝边防的要地,整治得焕然一新。

瓦剌鞑靼各部多次对居庸关的侵扰,都被王竑打的头破血流。北京保卫战前后,所有最难最苦的活,就这样全叫他办了个遍。堪称于谦保卫北京的伟业里,最为得力的助手!

三:历尽浮沉,忠心不改

如果说波澜壮阔的北京保卫战里,王竑是仅次于老领导于谦的英雄,那么北京保卫战结束十五年后,即明朝天顺五年(1461),命运却把王竑,再次推到了一个类似的艰难重任上:挽救大明危局。

这之前的王竑,人生可谓七荤八素,扬威居庸关以后,又被景泰皇帝调任漕运总督,同样做得有声有色。可景泰帝去世后明英宗复辟,王竑昔日打死马顺的旧账又被翻出,功勋卓著的王竑,竟被明英宗解职后押回江夏监视居住,之后的五年里,一度受尽屈辱。直到天顺五年,明英宗才幡然发现:不用王竑不行了。

因为做了多年战俘后,明英宗变了很多,但治国的水平,真没变多少。这糟心的五年里,北部边防持续败坏,瓦剌倒是衰退了,可鞑靼又起来了,边关照样战乱不停。

财政也出大问题,关乎国计民生的漕运,更是弊政丛生。眼看就要揭不开锅,焦头烂额的明英宗,这才又请出王竑,果然一出场就立竿见影:担任“参赞军务”的王竑,出手就在红崖子庄痛击鞑靼,然后又一直镇守到冬天,昔日嚣张的鞑靼竟不敢来犯——管你瓦剌鞑靼,你王大爷还是你王大爷。

整顿完北方后,王竑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明英宗调任漕运总督。这在当时明朝,堪称最麻烦的火山口:漕运河务积弊成堆,年年亏空严重,百姓不堪其苦,几乎到了谁做总督谁倒霉的地步。

但王竑刚一就任,当地百姓就慕名来围观,一路围观了好几百里。凭着这高人气,重手整顿漕运的王竑,也是走一路抓一路,昔日漕运转运太多负担过重的弊政,几下叫他一扫空。不到一年时间,明朝漕运就恢复正常,源源不断给北京输血。

这段时间,也是明英宗复辟以后,明王朝国计民生最艰难的几年,其中最艰难的两个苦活,更是王竑一肩挑过,终于叫临终前的明英宗有惊无险熬过危局,把江山交接到儿子明宪宗手里。操心费力的王竑呢?却是再接再厉,先就任兵部尚书,为明宪宗举荐了韩雍等一批能臣。又整顿京城十二营,果断法办了八十多名将官,手把手重新整顿。终于叫这支昔日的铁血劲旅,再度战力重生。

而在做完了这一系列苦活累活后,长出一口气的王竑,也爽快辞官而去。饶是朝堂上一百多名大小官员苦苦挽留,还是潇洒回家欢度晚年,直到弘治年间,以七十五岁的高龄善终于家。

虽然很多人都惋惜,他没有继续大展拳脚。但从明英宗晚年国家崩坏的局面,到明宪宗时期国计民生“幸斯小康”的“成化中兴”,为明王朝的中兴大业,这位两度支撑危局的铁汉,已经做到足够多,足够好。

说起明代的言官,好些后人津津乐道的,多是各种“闲气”,但勇如王竑,却证明了言官们的另一面:他们真正值得后人纪念传承的,却是用于任事的大丈夫精神,慷慨无惧的刚烈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项羽不肯过江东,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不过江东的理由是什么,项羽不肯过乌江的原因,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看法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爱面子”的项羽?中国历代悲剧英雄里,西楚霸王项羽,常叫后人连呼可惜。这位秦末农民战争里的一代英雄,以楚国贵族后裔的身份,拉起无坚不摧的铁血虎师:无论是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痛击秦军,还是彭城大战里三万骑兵一箭穿心,胖揍刘邦的

  • 揭秘:两宋年间的“岁币”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两宋时期是什么时期,东晋宋年,顾锦歌厉赫爵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宋朝岁币多不多?两宋历史上一大常被诟病的国策,就是送“岁币”换和平。早年与辽国激战,然后签了《澶渊之盟》。后来与西夏恶战,打到最后却是送“岁币”换人家称臣,等于花钱买面子。后来被金国打没了半壁江山,明明战场上占优势,却是

  • 哲妃只是弘历的侍妾,为何弘历继位后追封她为哲悯皇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子妃需要向贵妃行礼吗,太后可以册封妃嫔吗,侍妾

    哲悯皇贵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据清宫档案显示,雍正年间,身为皇子的乾隆身边曾有十名左右的妻妾,当时的妻称福晋,妾称格格,不过在乾隆这些侍妾(格格)中,有数位在乾隆继位前已经去世了,不过只有一人得到了乾隆的追封,她就是哲悯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是一名来自内务府的包衣管

  • 高拱:明朝内阁首辅,让全国贪官生不如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拱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独一无二的“土匪”阁老明朝历代内阁首辅,别管政见业绩如何,却也大都讲究优雅风度。诸如夏言严嵩张居正这几位知名首辅,各个都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却也有一位首辅,风格十分特殊:明朝隆庆年间内阁首辅,绰号“高胡子”的高拱。虽然“胡子”

  • 晋孝武帝司马曜为何任由弟弟骄奢放纵伤害民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晋王朝的皇帝列表,晋孝武帝张贵妃阴谋,王翦为何要六十万大军灭楚

    东晋武帝司马曜又被人称为“晋孝武帝”,他是东晋简文帝第三个儿子,原本简文帝并没有想过要将皇位传给仲子司马曜,但是因为情势危急,简文帝在驾崩前夕只能将国家的重担交付给司马曜。此时的司马曜只有十一岁,因而并不能够真正成为一国之君,在其继位三年后,才开始真正拥有帝王的权利。东晋武帝司马曜在用人上并没有很高

  • 包青天中国版福尔摩斯 但人生却有点惨不忍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福尔摩斯的对手,夏洛克·福尔摩斯,金超群包青天系列

    民间传闻,北宋名臣包拯手中的权力非常大,“三口铜铡”上管君、下管臣,牛得不得了。其实,历史上根本就没这回事儿。首先,他当官没有传说的那么牛;其次,他手中的行政权力也极其有限。网络配图包拯在民间被尊称为“包公”或者“包青天”,是执法如山、为民做主的班头,位极人臣、执掌权衡活判官,据说皇帝曾钦赐给他龙、

  •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为什么晚年如囚徒般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睿是哪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东晋最有作为的皇帝,司马睿建立东晋在哪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他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290年的时候司马睿袭封琅邪王,他曾经参与过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事,失败之后,司马睿就离开了洛阳,回到了封国。图片来源于网络太熙元年也就是290年的时候,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太子司马衷即位,但是司马衷愚笨无比,根本驾驭不

  • 揭秘:大才子纪晓岚为何是官场上的“不倒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第一才子纪晓岚,纪晓岚做过最大的官,纪晓岚属于现在什么官

    但是不管怎样,纪晓岚做官做到死,在学术盛兴的乾嘉时期,这种选择也是耐人寻味的。“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是纪晓岚自作的挽联,也是对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句词道出的是传统中国人心底的英雄梦:帮助君王一统天下,留下美名世代传扬。到了清代中期,情况

  • 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起义究竟遭遇了什么重大挫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朝红巾军起义失败之因,红巾军起义成功了吗,朱元璋杀刘福通

    元朝末年,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之风、社会的贫富之差、税收之重,让无数走投无路的农民踏上了反抗之路。时势造英雄,在此社会动乱之下,开始涌现出众多起义军将领,元末刘福通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图片来源于网络刘福通的家乡在颍州,身处富康之家,但其人豪爽,又有才智,绝非一般的富家子弟可比。元朝末期,处于国家统治阶

  • 刚强直爽的西汉官员灌夫骂座有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央视刚强微博,汉武大帝灌夫骂座视频,直爽什么意思

    灌夫,字仲孺。是西汉时期官员,本应该是姓张,但由于父亲张孟曾是颍阴侯灌婴家臣,所以赐姓为灌。灌夫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吴楚七国之乱之时,灌夫曾一人率领一千人跟随父亲灌孟从军,立下军功被封为中郎将。不久之后,父亲英勇战死沙场,灌夫却不肯返乡葬父。后来,汉景帝任命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