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崇祯死亡之地 崇祯是煤山还是其他地方

揭秘崇祯死亡之地 崇祯是煤山还是其他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534 更新时间:2023/12/24 15:16:52

还不知道:崇祯死在哪里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到天子脚下,义军将偌大的北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明朝最后的守备力量——二十万禁军遭逢瘟疫,所以,超过九成的士兵丧失战斗力,能登上城墙与闯军作战者仅剩六千余众。

明代京城城墙的长度约为十四公里,即便将所有可战之兵抽调到城墙上,也只能每五十步安插一名守军。这样稀疏的防线,想要挡住气势汹汹的农民军无疑是痴人说梦。当农民军突破外城,与明军展开巷战之时,意识到大势已去的朱由检带着十几个太监离开紫禁城,想要从齐化门处逃出生天。

然而,守军哪里认识大明天子?他们以为崇祯是迎接闯贼的内应,一通乱箭将皇帝太监赶了回去。无奈之下,崇祯只好带人跑到了安定门。虽说,安定门的守军已撤防,但门闩却被牢牢闭死,仅凭十几名太监根本无法打开沉重的门闩,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

正是这根要命的门闩,成了大明王朝的休止符。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

于是,崇祯帝说道:

“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朕在位十有七年,薄德匪躬,上邀天罪,致虏陷内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以发覆面而死;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我百姓一人。”

—— 《甲申纪闻·崇祯遗诏》

说完,崇祯帝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几天之后,农民军杀入内城,在紫禁城中大肆搜索,未曾发现前朝皇帝的踪影。三天以后,才有人在景山找到一具披头散发的尸体,尸体的左臂写着“天子”的字样。闯王抓来几个从宫里逃跑的太监,让他们辨认尸体的身份。经这些太监的辨认,此尸体正是崇祯皇帝无疑。

之后,大顺军将崇祯帝与周皇后的尸棺移出宫禁,在东华门示众,“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梓宫暂厝在紫禁城北面的河边,当地平民又将他合葬在田贵妃墓中。清军入关后,将他移葬思陵。也因此,现代人在讨论崇祯结局时,大多沿用了这一说法。

然而,一些史学家却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例如,俞平伯先生认为,崇祯死在了管园人的屋子里,且死前留下了一份感人至深的血书,要求李自成不要伤害京城里无辜的百姓;黄云眉先生则认为,朱由检的确是吊死的,可他并没有死在煤山上,而是北海公园里。

“巍巍万岁山,密密接烟树;

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处。”

清人如猫哭耗子一般的悼诗,给我们留下了两大疑团。

首先,北海公园中亦有一座“万岁山”,难道此诗是在暗指朱由检死于北海公园?

其次,这里的“不知处”代表着什么?难道崇祯自尽的遗址未在煤山?

至于后人寻访了崇祯上吊自尽的原址,并指明了挂着白绫的老歪脖子树,甚至,将这棵无辜的植物称作“罪槐”,这实属满清统治者为笼络汉臣、汉民之心做出的面子工程。且看清军打着替先帝复仇的幌子南下入关,若不装模作样地替崇祯“打抱不平”。不过,满清统治者的面子工程显然做得不够充分,虽然,找到了杀害崇祯的“凶手”——“罪槐”,却没想着在此处立碑。

1931年,故宫博物馆于煤山立了一座名为“明思宗殉国处”的石碑,沈尹默先生亲自为崇祯撰写碑文。由于,当时的中日关系已极其紧张,抗战一触即发,所以,志向高洁的沈尹默先生特地在“明”字的“日”字旁中加入一横,写作“目”字旁,以此来抒发对日寇之不满。在解放后的一段特殊时期里,该石碑被红卫兵破坏,被拉到北京少年宫(景山寿皇殿)填井盖。

当时,亦有一种说法称崇祯皇帝死于寿皇殿。

在留存下来的一些老照片中,我们或可看出崇祯死亡事件中存在的端倪。清人所指的“罪槐”绝非崇祯时期留存下来的原树,因为1931年距离朱由检自尽已过了二百八十余年。在老相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棵“罪槐”的树围仅有一尺,自不可能是树龄超过两百年的老树。六十年代,这棵槐树寿终正寝,并于1971年被砍伐。

十年后,故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原处栽种了一棵小树。然而,由小树来充当“罪槐”显然有些不妥,是以1996年景山公园又从路边寻觅了一棵树龄超过百年的老歪脖子树,算是基本还原了当年的情景。不过,虽这棵老歪脖子树与崇祯上吊的那棵树相仿,但毕竟已不是原树,只是为渲染气氛而移植的“罪槐”罢了。

显然,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的说法,有太多扑朔迷离之处。清人指认的“崇祯自缢处”,多半只起到了象征作用,让后人有个寄托哀思的所在罢了。

参考资料:

【《明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崇祯殉难地新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司马光小时候救过人又编写过资治通鉴 司马光为什么是宋朝的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曾有人说,历史是成功者的自传。在历史的长河上,我们都是微小的沙砾,而有的人则是历史长河里闪烁的珍宝。只不过,很多珍宝蒙尘了,很多的历史人物都被我们误会了。当然也有很多我们一直称颂,甚至在课本里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历史人物,实际在很多史料

  • 蔡京新政到底是什么样的 北宋灭亡为何如此之快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蔡京改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北宋徽宗年间,由于前代积弊未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尤其是三冗问题更为突出,北宋国家财政年年赤字濒临崩溃,心急如焚的宋徽宗决心像他的前辈们一样以改革来挽救危局,由此便揭开了北宋末年蔡京改革的序幕。宋徽宗选用蔡京搞新政也非偶然,一来是蔡京四度

  • 刘禅一直被后人诟病为阿斗 刘禅是真傻还是假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被诟病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相信大家可能都认为刘禅就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其实不然,反而刘禅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刘禅当皇帝其实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蜀国灭亡之前,一个是蜀国灭亡之后。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刘禅刚当皇上的时候,作为一个皇帝应该会些什么?大

  • 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征杀四方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郭孝恪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怀恋的两个时代:汉唐。我们一直都说汉唐盛世,汉唐之所以威武,其实是对外很强悍,让周边国家无不臣服。当年汉朝大规模出击匈奴,以至于让我们看到了卫青、霍去病、陈汤、班超的风采。后来大唐再度争霸西域,出了不少名将,比如侯君集、

  • 出身显赫的萧三蒨,成为太子妃后为何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萧三㜘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契丹辽国皇室虽然只和萧氏联姻,却依旧摆脱不掉各种政斗宫斗,即便是出身很显赫的萧氏贵女,在家族政斗失败时也要面临被废黜的命运,辽兴宗皇后萧三㜘(音句)就是这样一个倒霉闺女,成为承天太后萧燕燕和法天太后萧耨斤两个家族政斗的牺牲品。01,显赫

  • 刘禅如果早死换人的话 蜀汉会不会更好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蜀汉刘禅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刘禅,大家对这个人的感觉就是一句话“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辅助刘禅多年,蜀汉还是没能北伐成功,诸葛亮可以说是遗憾而世的。诸葛亮死后,蜀国没有独当一面的大臣了。最终在公元263年被曹魏灭亡,蜀汉因此也成为三国里第一个灭亡的政权。很

  • 朱元璋让小舅子入朝为官,小舅子却只想喝酒玩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明初的一段有我爱历史网,这段历史给人的感觉是比野史还要野史,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让人一看就是野史的既视感,其实这就是正史。简单来说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要给小舅子封个大官当当,结果小舅子并没有欢天喜地的接受,反而是跪地拒绝,只要求多得钱财,天天有酒喝就行了,那么这是

  • 刘禅曾下令改了两个弟弟的诸侯王封号,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述刘禅的故事。建兴七年(229年),登基为帝的孙权与季汉正式订立盟约。有意思的是,在盟约文本里毫无存在感的季汉后主刘禅在东吴与季汉正式订立盟约后下令改变了两个弟弟的诸侯王封号。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要说明的是,接下来的内容在史学界并无定论,只

  • 汉高祖刘邦曾被大嫂赶出家门后躲俩寡妇家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前是个泼皮无赖小流氓,这是世人所公认的,有史可查。“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貰酒,醉卧”,喝烂酒,睡寡妇,私生子,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刘太公拿这个浪荡的儿子也没一点办法,只能作恨铁不成钢之叹。 刘邦年轻时,专爱斗鸡走狗,狂嫖滥赌,以及替人打抱不平等事。网络配图老父亲刘太公每次劝说

  • 咸丰帝不重用曾国潘竟只因一书生的一句话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军起义事件后,咸丰以夜继日的忙,结果前线送过来的奏折让咸丰帝的自信心大受打击,直到曾国藩的崛起。湘潭大捷点开了喜庆的炮仗,然后岳州、城陵矶,甚至是武昌克复的捷报都接踵而来。图片来源于网络尽管曾国藩当初出任时,有言在先,守孝期间不接受奖励或升职,但咸丰仍授他以署理湖北巡抚一职,并赏戴花翎。署理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