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万历懒惰怠政,给大明带来了哪些影响?

万历懒惰怠政,给大明带来了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867 更新时间:2024/1/16 3:56:38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万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神宗万历初即帝位时,是一个比较勤勉、善于纳谏的年轻帝王。在老师张居正的指导下,讲学、亲贤、爱民、节用。他喜爱读书,张居正认为自古帝王虽有神圣的天资,但仍要加强学习,明朝也有为皇帝开经筵日讲的传统,请求为神宗开设经筵日讲,他欣然同意。神宗每逢三六九日上朝,其余时间在文华殿设经筵讲读,有专门的讲读官给皇帝讲经史,只有遇到大寒大暑才会辍经筵,上朝的那天也会免讲读。张居正认为太仓(明朝政府储放银钱物资的仓库)入不敷出,请求神宗量入为出,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神宗虽不情愿,但大多听从他的,裁剪或禁止了一些宫中的用度、服饰、赏赐。然而,在张居正去世后,神宗年纪渐长开始掌握皇权之后,却变得懒惰怠政,他的怠政有哪些表现,这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

神宗的怠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亲郊庙,不御朝讲,不上朝,不见大臣,奏章留中不发。

不亲郊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重视祭祀活动,“明太祖初定天下,他务未逞,首开礼、乐二局,广征者儒,分曹究讨。洪武元年命中书省暨翰林院、太常司,定拟祀典。乃历叙沿革之由,酌定郊社宗庙以进”,祭祀宗庙、天地本应由皇帝亲自举行,神宗以身体有恙,派大臣代替他。史书上记载,十九年(1591年),“享太庙,遣官摄行,自后以为常”,到四十一年(1613年),“二十余年不躬亲”,神宗在位的半数时间里,都是遣官代他祭祀。二十四年(1596年),嫡母仁圣陈太后去世,神宗也称病不去。

不御朝讲。十八年(1590年)取消了日讲,之后就再也没有开过经筵日讲。不上朝。从十四年(1586年)开始,神宗多次免除早朝,或许是身体原因,他自称“一时头昏,眼黑,四肢乏力,己谕卿等暂免朝讲数日,以为静养服药,使之产生功效。但近日连服药物,还是身体虚弱,头晕未止”。到四十六年(1618年),神宗“不视朝己三十载”。

奏章留中不发。对于大臣上奏的奏章,神宗也不批阅,到后期,中枢权力机构运行己经非常困难了,首辅叶向高感慨,“御前之奏犊,其积如山,列署之封章,其沉如海”,“更有朝端事体千古未见者。如,阁臣羁栖于荒庙己及三年,部、卿候命于近郊亦经数月,公车不报之疏积于丘山,言路无职之官多至百十”。

对皇帝的怠政直接牵动了统治政权中其他力量的态度:

一、大理寺等监察机关。大理寺评事锥于仁曾上疏,指出神宗怠政的原因就是“酒”、“色”、“财”、“气”,“臣知陛下之疾,所以致之者有由也。臣闻嗜酒则腐肠,恋色则伐性,贪财则丧志,尚气则栽生”。嗜酒。一日,在宦官孙海客用教唆下,神宗出宫去喝酒,狂饮不止,醉酒后竟滋事打人。恋色。大婚后,神宗开始沉溺后宫,万历十年(1582年),一日封九殡,后来最受宠幸的郑贵妃也在这之中,一次,神宗去李太后宫中请安,又临幸了慈宁宫宫女王氏,王氏怀孕,生下皇长子朱常洛。不仅有妃殡在侧,又宠幸了十余个小宦官。贪财。神宗本质上是一个贪财的人。张居正死后,有人告发他贪污受贿,称张府中藏有宝藏,神宗对传闻中的巨额财富很是心动,将张居正和他的几个儿子兄弟都抄家,共查出万两黄金、十多万两白银。皇宫中的奢侈生活花费了大量白银,在全国大量开矿,派宦官到各地当税监矿监,搜刮民脂民膏。尚气。神宗脾气差,喜怒无常,时常无故打骂宫女宦官,有人被打死于杖下。一些直言进谏的大臣,因违背神宗心意而获罪。应当戒色、戒酒、戒财、戒气。看到锥于仁的奏疏后,神宗震怒,并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将其罢免。再则确实是有病,嗜酒和好色使得神宗的健康出现问题。万历十四年(1586年),二十四岁的神宗开始出现头晕体虚的症状。

二、李太后为代表的辅佐力量。神宗年幼时,李太后、冯保、张居正都对他管教很严格。神宗在经筵上读《论语》时,将“色勃如也”读作“背”,张居正听见后,厉声训斥应读作“勃”,神宗感到十分害怕。神宗结婚前,李太后搬来乾清宫与他同住,监督他读书,稍有懈怠还会罚跪,遇到上朝的日子,李太后在五更天的时候叫他起床。一次神宗在宴会上饮酒,强迫一个内侍唱歌,内侍推脱不会,神宗用剑敲打他,李太后知道后,让神宗罚跪,数落其过错。冯保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神宗小时候爱和宫中内侍玩闹,每次冯保到他宫中,他总会正襟危坐,十分惧怕冯保。神宗性格中的叛逆因素也是他怠政的原因之一。幼年时,有张居正、冯保、李太后的管教,本来就贪玩的神宗还能勉强作出勤学勤政的样子,当张居正去世、冯保被驱、李太后年老,正值盛年的神宗便自由了,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了。再一点就是在“国本之争”中,神宗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他与支持立皇长子为太子的大多数大臣的意见不一致,大量的奏章催促他应立即立太子,使得他烦不胜烦,他索性撒手不管了,不上朝也不批阅奏章,把立太子这件大事一直搁置,好像是在和大臣赌气。

神宗长期怠政,对明朝政治统治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时神宗怠于政事,曹署多空”。史书上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吏部尚书孙不扬考察官员后认为“员缺数多”;二十四年(1596年),“六科中见在止有掌科一人,署印五人”,“十三道中并无一人主印”;三十年(1602年),“蓟辽总督己缺两月,延绥、陕西、河南、浙江、凤阳等五巡抚官缺事废,又天下两司方面官缺至六十员,未经补足”;三十七年(1609年),“大僚多缺”,“吏、礼二部既无尚书,也无侍郎”,

“兵部止一尚书,养病不出,户、刑、工三部暨都察院堂上官,俱以人言注籍,通政、大理亦无见官……九卿俱旷”;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去世时,阁臣只有一人,尚书仅吏、户、兵三部不缺,刑、工、礼三部皆由人掌署”。由此可以看出,神宗统治的中后期,从中央到地方、从高级官员到低级官吏,都存在着严重的缺官现象。缺官不补,也是神宗限制大臣权力的一种方式,即使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不批阅奏章,权力也要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神宗初即位时就说过,“若用舍予夺,不由朝廷,朕将何以治天下”,当时他仅是个十岁的小孩,就己经懂得操纵权力了。明朝中枢权力自上而下的混乱使得明军在对外战争中失败。

这一时期明朝的边疆也时常被侵犯,如东南沿海的倭寇,东北的女真族。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落,建立了后金政权,是明朝的极大威胁。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与后金在萨尔浒决战,明军大败,后又接连失去开原、铁岭,明朝的北方门户岌岌可危。外部威肋、己经开始危及明朝统治的存在。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重重压力下,宦官的势力不断壮大。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缠绵病榻多年的神宗去世了,继承皇位的是太子朱常洛,即光宗,短暂地当了一个多月的皇帝,朱常洛也离世了,他的皇长子朱由校登上了皇位,即熹宗。虽然从神宗去世到熹宗即位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皇位三次更替,其中又发生了红丸案、移宫案,但好在朝中还有杨涟、左光斗等正直大臣,熹宗顺利地坐上皇位,政局也还算稳定。但好景不长,魏忠贤的崛起将晚明政坛将推向黑暗的深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特别重视军火生产,他是如何意识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参加的起义军,朱元璋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朱元璋对朱文正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火统,是一种射击型管状火器。燃烧、爆炸性的简单火器,大约在唐代后期即已运用于军事作战。自南中期至元代,火器多次被投入战争,形似小型火炮的火统也应运而出。目前为止,全世界公认最早的铜大统,出土于内蒙古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

  • 谭嗣同的下场有多惨?围观群众却在旁看戏发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谭嗣同为什么被杀,叛徒的下场都很惨,谭嗣同被杀细节

    你真的了解谭嗣同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英国著名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人从生下来就注定死亡,在人间挣扎的几十年中,生存还是死亡,一直是人心中过不去的坎。人活到极致,便想求长生,如秦始皇东海求长生不老药。但也有人,活到极通透,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取大义

  • 洪武三十年发生了什么事?朱元璋为什么会大开杀戒?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怒杀朱亮祖,朱元璋大开杀戒,朱元璋三大案是什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为什么会在洪武三十年大开杀戒?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洪武三十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11名大臣被凌迟处死,85岁主考官被流放千里,那么朱元璋为何大开杀戒?话得从头说起。公元1937年的农历二月,三年一期的科举考试又到了,帝国各地的学子们都齐聚帝国

  • 王维一生官海浮沉仕途坎坷,所以晚年一心向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仕途顺利的诗人,仕途2,王国维先生人生三境界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王维所生活的唐开元、天宝年间,正是禅宗的本土化特色定型的时期。他中年崇奉北宗禅,晚年则转向南宗禅,王维一生的思想出入于儒释道之间。他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历仕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礼部郎中等职,最后官至尚书右丞。青年

  • 清朝唯一被凌迟处死的皇子是谁?他犯了什么大罪?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寸磔和凌迟的区别,第一个被凌迟处死的人,唯一被凌迟的皇帝

    很多人都不了解费扬果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电视剧《雍正王朝》康熙一废太子时曾说过:“一部二十四史,多少宫闱惨变,多少萧墙祸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皇室内部争夺皇位的惨烈,然而,这样的一幕幕剧情总是会不停地上演,人们貌似痴迷于那根权力的魔掌,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今天笔者要讲的是清朝

  • 和珅自杀前吟的诗是什么?真的暗藏大清灭亡的原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和珅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第一大贪官梵衲大家都知道,在乾隆时代,那是朝中宠臣,财富更是无人可敌。和珅府修的那么豪华,可见其家底有多厚,传闻嘉庆帝抄他家的时候,家当太多,几十架马车拉了七天七夜才拉完。更为夸诞的是,在和珅家抄出来的资产公然可以或许相当于清朝国库

  • 都说做皇帝的人都疑心疑鬼的 雍正为什么不猜忌胤祥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老是疑心疑鬼的是什么原因,疑心暗鬼下载,疑心生什么鬼

    很多人都不了解胤祥和雍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经过“九子夺嫡”事件残酷洗礼的雍正皇帝,初一登基就被“继位不合法”的负面舆论包围,为了稳定统治根基、控制朝廷局面,性格本就“雄猜阴鸷”的雍正皇帝开始了一场血腥残酷的政治清算。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就连一母同胞的皇十四子胤

  • 雍正和胤祥的关系有多好 他们仅仅是君和臣那么简单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雍正对胤祥很好吗,雍正有多喜欢允祥,雍正和太子关系好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和胤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引言:雍正对十三爷的好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你可以侮辱我,但不能侮辱我十三弟。老三胤祉就是因为在十三爷的葬礼上表现的不恭而被雍正给囚禁的。雍正和十三爷胤祥的关系到底有多好?可以说历史上再也找不出关系这样好的一对君臣兄弟。雍正是一个很

  • 康熙在死前罢免众多权臣,为什么独独成文运安然无恙?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有名的权臣,清朝历代权臣,康熙为何到死才传位

    康熙驾崩前,罢免众多权臣,为什么独独没有成文运?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康熙驾前对能员干吏进行了罢免,甚至包括废太子胤礽的师傅王掞。其次又把皇四子和皇八子以及和皇子关系紧密的权臣的职务给撤了下来,让大家都误以为康熙此举就是将太子的人选选定为老十四胤禵这样做就

  • 汉族藩王耿精忠,军工战绩累累,最后却被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靖南王耿精忠,耿精忠后人,李自成宁武关损失四员大将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耿精忠的文章。提到耿精忠,也许很多人都不认识,因为他名声都被平西王吴三桂给遮盖了,前清时期,也就是康熙十二年,康熙下旨撤三蕃,所谓的三蕃就是: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可喜。当时手握重兵的三位藩王,早就盘踞一方,有了自己的产业,当然不愿意就这么轻易的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