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平之战时乐毅就在赵国 赵孝成王为何对他弃之不用

长平之战时乐毅就在赵国 赵孝成王为何对他弃之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519 更新时间:2024/1/31 10:55:12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长平之战乐毅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对乐毅这个名字陌生,乐毅是一个政治军事都很精通的全才,曾经辅佐燕昭王强大燕国,并且组织了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五国伐齐,打得齐国只剩下两座城。然而燕昭王的突然去世以及其后继者燕惠王对乐毅的猜忌,使得乐毅最终离开燕国,投靠赵国。

影视剧中的乐毅

要知道乐毅虽然只打了一个大仗,却在战国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国伐齐的战役中,绝大多数是乐毅率领燕国军队完成的,尤其是攻打齐地七十余城的战争,基本全部是乐毅亲自带领燕国军队打的。所以乐毅本人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乐毅不但善于治军,也擅长治国,后世的诸葛亮都自比“管乐”(管仲、乐毅)。公元前279年,乐毅因受猜忌离开燕国,投奔赵国。而九年之后,就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那么当时赵孝成王为什么不任用乐毅为帅呢?

影视剧中的燕昭王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因为接受了韩国所献的上党,赵国得罪齐国,被齐国兴兵讨伐。主帅廉颇初战多次不利,采取坚壁清野的固守战略,与此同时,秦赵两国的主力大军都开赴长平战场,赵孝成王对廉颇前几次作战的情况非常不满,而且此时赵国的四十多万大军都已经汇聚再次,粮草消耗很大而且国内生产严重受阻,赵孝成王想要速战取胜,换掉廉颇已经成为他一定会做的事。

此时赵国另一员名将李牧正在北方对抗匈奴,一时之间难以抽身,但是乐毅却是赋闲在朝,为什么赵孝成王放着乐毅不用,一定要用没有太多军事经验,而且评价颇低的赵括呢?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第一:赵孝成王不信任乐毅

长平之战

乐毅毫无疑问是一个杰出的人才,但是却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他虽然是赵国人,但是却先后就职于赵、魏、燕三国,当年乐毅在赵国时,碰到了自己的伯乐燕昭王,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魏国给自己的优厚待遇,跟随燕昭王为燕国效力。燕昭王对乐毅言听计从,奉若上宾,给予百分之百的信任。而他的继承者燕惠王只是对乐毅有怀疑并且将他撤回国内,就使得乐毅负气出走。赵孝成王并不是乐毅的伯乐,自然也不会给乐毅百分之百的信任,他虽然给予乐毅客卿的待遇,但是却并没有给他实权,像长平之战这样重要的战斗,赵孝成王自然不会去交给一个外将。此外,在乐毅来到赵国之后,燕惠王感到后悔,又寄来书信,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歉意,另一方面也在暗讽乐毅对不起自己父亲的信任,赵孝成王也害怕给予乐毅的心思并不在赵国上,故不可能给予他重任。

第二:范雎的离间计使赵孝成王相信赵括是最佳人选

影视剧中的范雎

毕竟马服君赵奢是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第一次使秦军受挫的将军,他在赵国的地位很高。儿子赵括虽然名声不好,但是自幼饱读兵书,谈起兵法更是头头是道,最起码能把不懂军事的赵孝成王唬住。而在李牧不能回来,赵孝成王与廉颇战术发生矛盾的基础之上,赵括就成了赵孝成王眼里最合适的人选,而且此时赵括并没有打过什么败仗,又是名将之后,跟一个外来户乐毅比起来,想必很多人都不会冒险去用乐毅,因为至少在赵孝成王眼里,赵括是忠于赵国,忠于自己的,而乐毅则不见得。这点赵孝成王的判断是符合常情的,后来赵括虽然作战不利,却也并未投降,而是英勇殉国。

第三:对长平之战失败的严重性估计不足

长平之战尸骨坑遗址

除却其他条件外,赵孝成王不用乐毅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形势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这首先是因为他不大懂军事,这点很容易解释,如果他知兵事,就会理解廉颇的战术,最起码不会急着换掉廉颇。其次,就是赵孝成王没想到赵括失败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更想不到几十万大军会就此毁于一旦。而且当时秦军的主帅并不是名将白起(白起是秦国得知赵括挂帅之后临时秘密更换的),而且在长平之战以前,整个春秋战国时代都没有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阵亡战役,可以说长平之战是一场没有前例可参的大战,这种情况下赵孝成王不用乐毅而用赵括,很可能是对战败的后果有着严重不足的估计。

第四:乐毅未必同意

影视剧中的乐毅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乐毅的一生有燕昭王的赏识,有攻城略地的战绩,也可以说是足够了,而他又心高气傲,除非再遇明主,否则很可能不会再次出山。这从他归赵之后长期往返于燕赵之间却始终没什么作为可以看出来。此时的乐毅可能已经只想好好养老了。赵国任用外将打仗在此前并不是没有先例,赵国曾经付出一定的代价让齐国名将田单带兵攻击燕国,当时赵奢还在世,虽然他提出反对,但是却未被赵王采纳。既然有成功的先例,那赵孝成王就没有可能会完全不考虑乐毅。虽然史料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赵孝成王想换掉廉颇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李牧,但是在李牧无法抽身的情况下,他肯定也是考虑过乐毅的,甚至可能派人访问过乐毅,但是被乐毅婉拒,赵孝成王本来就想用赵括,这样一来他肯定也不会很坚定地请乐毅挂帅。

总而言之,乐毅没有成为长平之战的主帅还是很可惜的,否则时局必然会逆转,至少赵国不会败得那么惨。不过历史就是这样,本没有如果,我们现在回头看,也只能惋惜当时的两大名将较量的机会就此擦肩而过,而且结局是造成了有史以来最残酷的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尚之信:为清朝立下战功,却被康熙帝罗织罪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你了解尚之信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藩之乱是清朝前期规模最大的一场叛乱,所谓“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三藩之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对清朝而言,三个反王都是叛逆,然而其中有一位却堪称冤枉!因为他不仅帮助清朝平叛,立下战功,还被康熙帝罗织罪名,蓄意

  • 晚明第一猛将:揭秘刘綎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你了解刘綎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619年,明朝辽东经略杨镐派兵十余万,兵分四路,打算将后金政权彻底消灭。努尔哈赤不敢怠慢,亲率八旗主力迎战,于是爆发了萨尔浒之战。结果明军遭到惨败,三路军队被消灭,损失惨重,震动天下。在这场战役,有一位堪称是晚明第一猛将的人物也死于战场,这到底

  • 刘恒为什么要逼薄昭自刎?他们之间有什么瓜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恒为什么要逼薄昭自刎?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吕后掌握政权。刘邦在世时,吕后因年老色衰,受尽冷落。吕后掌权后,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刘邦的宠妃和儿子被迫害殆尽。薄姬因行事低调,得以和儿子刘恒在封国小心度日。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太尉周勃、丞相陈平

  • 朱元璋身为皇帝却让侄孙种地,背后原因太用心良苦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你了解朱元璋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368年,41岁的朱元璋走向人生顶峰,开创大明王朝,成为天下之主。朱元璋出身贫苦,家里世代为农,他虽然成为皇帝,但童年的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的一生。甚至在成为皇帝后,朱元璋还让侄孙去老家种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朱元璋的这位侄孙名叫朱守谦,是朱

  • 靠妻子才当上皇帝的刘志,最后却将妻子娘家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你了解汉桓帝刘志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中国历史上,有的人是靠着自己的努力,登上皇位,比如刘邦;有的人是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的,比如李世民;还有一位人物,居然是靠着妻子成为皇帝的。不过这位皇帝有些“忘恩负义”,后来居然将妻子的娘家满门抄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人就是汉桓帝刘志

  • 历史上的周厉王真的是为暴君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周厉王真的是为暴君吗,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周厉王姬胡任用“好专利”的荣夷公做执政的卿士,“国人”很是不满,制造了“国人暴动”;就是在这一年。随后周厉王姬胡被赶到了彘地,并于十四年后死在了那里。这是被记载在《国语周语上》中的一段历史。因为这一事件,姬胡成

  • 顺治帝的叔父阿济格为什么会被顺治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了解阿济格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清朝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原,这与他们拥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有关,特别是那些独当一面的诸王们。史书上说,“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繄诸王是庸。”在诸王中,以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最为厉害。然而,三个人的结局却不好,特别是英亲王

  • 华歆为何要杀伏皇后?他是良臣还是佞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华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一、华歆的第一面:让人们讨厌和痛恨有关《三国》的各类小说和戏剧中,华歆是让人讨厌和痛恨的人物。人们对华歆的讨厌,来自于《世说新语》记载的他和管宁的对比: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

  • 朱棣下令抓捕天下的尼姑和道姑,背后真正原因是?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棣。明朝永乐十八年三月,明成祖朱棣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将山东、北京境内的尼姑、道姑全部逮到京城审讯。两个月后,朱棣又下发诏书,将全国所有的尼姑、道姑全都逮送京城,结果数万人遭到逮捕、审讯。那么,朱棣为何大动干戈,捉拿全国范围内的尼姑、道姑呢?原来这件事和明朝的一

  • 同为灭蜀功臣,邓艾的名气为何不如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邓艾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从刘备弃草鞋创业开始,到三足鼎立而后孔明数次北伐,再到姜维辅佐刘禅还硬着头皮顶魏晋,整个蜀汉都散发出一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节,确实可歌可泣。姜维没有大量的军队,并且容错率极低,没有战略纵深,回旋余地太小。姜维就是早看出来是死局,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