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灭楚:名将王翦为何坚持灭楚出兵六十万?

秦国灭楚:名将王翦为何坚持灭楚出兵六十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810 更新时间:2024/1/8 5:34:38

秦国灭楚之战:在战国时代,楚国西与秦国毗邻,虽屡遭秦国侵犯,国势日衰,但至战国末年,尚占有江淮广阔地区,是秦统一事业的一大障碍。秦国攻取赵国邯郸(今属中国中北部河北省)后,即移师向南,对楚作战。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将王贲夺取楚国十余城。嬴政不听王翦以60万大军全力攻楚的建议,遣李信蒙武率军20万攻楚。秦王嬴政二十二年,李信、蒙武兵分两路深入楚国境地,企图围歼楚军。楚名将项燕隐蔽主力,寻隙反击。李信军未能捕捉楚军主力决战,回军与蒙武会师。楚军暗中尾随三昼夜,出其不意地攻击秦军,李信大败回师。秦王嬴政遂复起用老将王翦为将。

秦王嬴政二十三年,王翦率军60万,经陈(今中国中部河南省淮阳)之南屯军扫平舆(今河南平舆北)。楚国倾全力迎击秦军。秦军坚守营垒,持重待机。楚军求战不能,回师东撤。王翦挥军追击,大败楚军,杀项燕。秦军乘胜攻占城邑,秦王嬴政二十四年破楚国国都寿春(今中国中南部安徽省寿县),俘虏楚国国王负刍,楚国灭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业至此基本完成。

网络配图

名将王翦为何坚持灭楚出兵六十万?

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就派王翦的儿子王贲带兵十万人先攻魏国。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他召集将领们议论了一下,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要多少人马。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吧。”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二十万人去打楚国是不够的。依臣的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就派李信带兵二十万往南方去。

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二十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死了七个,只好逃了回来。

网络配图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了,没听将军的话。李信果然误事。这回非请将军出马不可。”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楚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一百万人马也不难。我说我们要出兵六十万,还怕不大够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赔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啦!”就给王翦六十万人马。出兵那天,还亲自到灞上给王翦摆酒送行。”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筑壁垒,不让出战。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他也不去理睬。

过了一段时间,项燕想:“王翦原来是上这儿驻防的。”他就不怎么把秦国的军队放在心上了。没想到在项燕不防备的时候,秦军突然发起攻势,六十万人马像排山倒海似地冲杀过去。楚国的将士好像在梦里被人家当头一棍子,晕头转向地抵抗了一阵,各自逃命。楚国的兵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军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

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战船,训练了水军,渡江追击。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叹了口气,拔剑自杀。

王翦灭楚之后,回到咸阳。由他的儿子王贲接替做大将,再去收拾燕国。燕国本来已经十分虚弱,哪里抵挡得住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22年,王贲灭掉燕国,还攻占了赵国最后留下的代城。

网络配图

到这时候,剩下的只有一个齐国啦。齐国大臣早已被秦国重金收买过去。齐王建向来是不敢得罪秦国的。每回逢到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拒绝。他满以为齐国离秦国远,只要死心塌地听秦国的话,就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到了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国并吞掉,他才着急起来,派兵去守西面的边界,可是已经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像泰山压顶一样,从燕国南部直扑临淄。这时候,齐王建才觉得自己势孤力单,可是其他诸侯国已经完了,往哪儿去讨救兵呢?没有几天,秦军就进了临淄,齐王建没说的,投降了。

六国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互相攻打,想拿别国的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失,企图维持小规模割据的局面,给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秦国当时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和军事上占了优势,更重要的是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六国一个一个灭掉了。

自从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起,各诸侯国经过二百五十多年的纷争,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失德于民的晋灵公最后被谁所杀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晋灵公的儿子,晋灵公是个怎样的人,晋文公晋灵公的关系

    晋灵公年幼由母亲拼命支持得以上位,成年后渐渐显露残暴本性。晋灵公喜好奢华,把宫殿修建得华丽无比。他这样耗费了国家财力又给工匠们增加了繁重的劳动任务。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仅自己要住得奢侈,连饮食上也挑剔苛刻。据传有一位厨师不小心没把菜肴做好,晋灵公立即下令杀死,并且叫宫女们把厨师尸体扔进竹篓里丢掉。这恶行

  • 一国之君晋灵公好狗最后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齐国邹忌下场,荀息为了说服晋灵公,晋灵公的儿子

    每个人都有爱好,晋灵公作为历史一大名人,也有一个爱好,也是当今人们很常见的爱好_好玩狗但是晋灵公是谁呀,一国国君啊,他有钱,也有人,于是专门给狗修了屋子,已经不像是把狗当成宠物了,俨然当成了另一个自己,在吃穿方面也朝自己看齐,给狗专门缝制绣花的衣服。图片来源于网络晋灵公这么喜欢狗,臣子为了讨他欢心自

  • 一代女中豪杰的巾帼英雄周秀英为何被凌迟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巾帼英雄有谁,历史上四大巾帼英雄,巾帼四大女将是哪四个

    小刀会周秀英是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女首领,江苏青浦白鹤塘湾人,是周立春的女儿。1852年,周秀英与父亲带领青浦农民发动武装抗粮运动,并于同年9月击退了青浦知县和苏州知府的进攻。图片来源于网络小刀会周秀英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巾帼英雄,是一代女中豪杰。她自幼习武,精于刀法,为人仗义,善于同恶势力作斗争。

  • 洪秀全三天两头写歪诗 驾驭治理女人的攻略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罗大伦女性养生三法宝,歪诗绝句,道广论的明妃三十种双修方法

    1864年,太平天国天京沦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福贵被俘后供述:“我现年16岁,老天王是我父亲。我88个母后,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我九岁时就给我四个妻子。”网络配图洪天福贵为什么说他娘是“第二个”赖氏呢?原来,洪秀全自称“太阳”,称其嫔妃“月亮”。洪秀全诡称曾娶天帝之女为妻,或许是梦中苟合吧,于是

  • 曹操也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他为什么没请到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顾茅庐诸葛亮的诗,三国故事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是谁,刘备刘备三顾茅庐去请那个诸葛亮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官渡之战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只得投靠刘表。而曹操为了得到服务于刘备的谋士徐庶,就偷偷地控制了徐庶的母亲,并称其母重病,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得知自己此行将难以返还,就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先生诸葛孔明,并要求刘备亲自前往请见。于是就有了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这段小说中生动演绎

  • 揭秘宋仁宗经常被“喷”真的是因为懦弱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仁宗盛治隐患,宋仁宗的缺点,宋仁宗脾气

    宋朝皇帝里,有能武的,如宋太祖赵匡胤,一根杆棒打下四百军州,是典型的东方不败;有能文的,如宋徽宗赵佶,画画写字弹琴唱歌,样样精通,成为文人心里的男神。在这些皇帝里,宋仁宗缺乏赵匡胤的杀伐决断;也缺乏宋徽宗的文采风流。甚至可以说,他显得很娘,有点小女生气质。由于缺少脾气,还常常成为大臣们的痰盂。史书记

  • 揭秘三国诸葛亮为什么非要用马谡守街亭?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几天,马谡为什么守不住街亭,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还是从人力资源研究来说,都不免简单粗暴。一个经理人用人

  • 梁元帝萧绎:跟糟糠之妻尸体离婚的独眼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什么叫糟糠之妻,南朝梁元帝萧绎,梁元帝萧绎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2]),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萧绎出生于天监七年(508年),当时父亲萧衍已经做了六年皇帝。生于帝王之家,萧绎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才华也

  • 李世民欲杀武媚娘遭高人阻止背后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为什么只封武媚娘才人,李治临死前对武媚娘,李世民为什么没杀了武媚娘

    话说武则天出生不久,当地人都传,唐三代后,“武代李兴”,此话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那里,开始李世民是深信不疑,但当时的唐朝处于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局面,便也慢慢的淡忘了“武代李兴”的谣言。贞观二十二年,太白星显现异时天象,李世民想起民间传言不免有些心惊,于是他便秘密地把太史令李淳风召到宫里,商量对策。李

  • 对外族最有骨气的王朝大明朝宁死都不迁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为什么不扩张领土,历史上最没有骨气的王朝,明朝灭亡时皇族有多少人

    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实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比,明朝亦毫无愧色!网络配图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则是匈奴。老糊涂们总是津津乐道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