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遵王赖文光的实力怎么样?他为何会选择投笔从戎?

遵王赖文光的实力怎么样?他为何会选择投笔从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406 更新时间:2024/1/20 5:20:57

大家好,说起遵王赖文光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相信大伙都听说过东汉班超“投笔从戎”之故事,班超本拿着笔杆子,后则从事军旅,凭一己之力经略西域,从而彪炳留名。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也有一位“投笔从戎”之悍将,即是遵王赖文光。据说,赖文光是洪秀全正妻赖莲英堂弟,也算是“国舅爷”一枚。当然,后人对此表示有疑问,只承认赖汉英是“国舅爷”。不过,在看重“家族势力”的太平天国,赖文光被“认为”堂弟,也并非没有可能。

赖文光早年读过书,有点文化,所以起初从事文职,掌管文案,拿着“笔杆子”为太平天国服务。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2万余精锐死于内斗,后石达开又带着大量文武精英外出单干,太平天国军事局势顿时恶化。为此,赖文光决定“投笔从戎”,从事军旅,走上前线。

“投笔从戎”后,赖文光前往江北一带作战,后则隶属英王陈玉成麾下,转战安徽、湖北,参与摧毁“江南大营”之战、安庆保卫战等,颇有战功。1862年1月,赖文光受封为遵王,并奉命前往河南、陕西招兵,试图早日“复皖省”,保卫天京上游安全。6月,陈玉成中计被俘虏,受凌迟而死,赖文光改隶属忠王李秀成麾下,继续在陕西、河南一带招兵。1864年初,天京战局吃紧,赖文光与陈得才统帅20万大军从陕西、河南分兵三路南下,一路冲破清军封锁,大军进入湖北境内,准备东下驰援天京,与曾国荃部湘军会战。可惜,7月29日,天京陷落,忠王李秀成被俘虏,幼天王洪天贵福出逃,太平天国灭亡。此时,救援天京已经失去了意义,但赖文光依然在战斗。

天京陷落后,赖文光、陈得才虽然还有20余万大军可用,可大势已去、军心不稳,在湖北作战收获不多,还被八旗第一名将僧格林沁合围。11月,陈得才指挥大军与僧格林沁蒙古、东三省马队在霍山黑石渡决战,几乎全军覆没,邱远才率7万余人投降,陈得才服毒自杀而亡。此时,赖文光独自肩负起重任,试图再次中兴太平天国。为增强实力,赖文光决定与张宗禹、任化邦等“捻军”进行合作,结成战略同盟,一起并肩作战。史载:“誓同生死,万苦不辞”。此外,针对北方多平原之地形特点,赖文光、任化邦等决定改组“捻军”,易步为骑,增强部队之机动能力。改组后的“捻军”称为“新捻军”,部分学者根据赖文光自述中“复兴天国于指日”一说,又称其为“新太平军”。

赖文光与任化邦联合后,开始转战北方各地,纵横中原,与八旗第一名将僧格林沁展开角逐。由于缺少根据地,赖文光、任化邦等常年流动作战,“就食”之目的相当明显。所以,除非被逼无奈,否则不会与清军决战。因此,僧格林沁便一路率兵追杀赖文光,在湖北、河南、安徽、山东、直隶等各省大出风头。1865年5月,僧格林沁率八旗主力追杀张宗禹、赖文光、任化邦到山东曹县,试图将其扼杀在运河一带。此时,赖文光决定反击清军,打次漂亮会战。赖文光利用僧格林沁求战心切之心理,在高楼寨设下数万骑兵埋伏,而后派轻骑引诱八旗精锐追击,一步步将其引入伏击圈。果然,僧格林沁中计了,他率7000余劲旅长途追击,在高楼寨被包了饺子,几乎全军覆没,自己在逃亡麦田时被小兵张皮绠一刀结束了性命。

僧格林沁号称晚清八旗第一名将,其麾下蒙古、东三省马队是大清唯一堪重任之国家正规军,被誉为“国之柱石”。僧格林沁一死,满蒙贵族中再也拿不出一位能征惯战之悍将,清朝只能将剿灭“捻军”之重任交到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系集团”身上,湘系势力之触角伸到了北方各省。僧格林沁死后,清朝任命曾国藩为剿捻大臣,督率三军攻杀赖文光、任化邦。曾国藩善于玩“铁桶战术”,喜欢打“呆仗”、“死仗”,耗死对手。为此,曾国藩一上来,立刻玩“河防计划”, 西面以沙河和贾鲁河,南面以淮河为防线,北面从朱仙镇至开封与黄河南岸挖壕设防,妄想在鄂、豫、皖交界地区围困“捻军”,聚而扑灭。1866年9月,赖文光眼看曾国藩准备完成围堵计划,于是集合部队于许州,经尉氏、中牟北趋,突然袭击开封南面芦花岗,击败河南巡抚李鹤年部豫军,进入山东境内。

眼看实施近一年的“河防计划”即将竣工,居然让赖文光、任化邦等轻松突破防线,曾国藩垂头丧气,清廷亦是大为不满。为此,曾国藩去职,改由李鸿章督率三军,继续围剿“捻军”。李鸿章上任后,继续执行曾国藩“河防计划”之同时极力发展骑兵部队(刘铭传、潘定新统领),试图追击“捻军”,在野战中将其扑灭。1867年1月,赖文光、任化邦在湖北钟祥设伏,击毙淮军4000余人,悍将郭松林差点毙命。不久,张树珊所部淮军再次遭到埋伏,阵亡千余人,张树珊被斩杀。2月,赖文光、任化邦再次设伏尹隆河,引诱刘铭传部追击。此战,刘铭传奋勇拼杀,可因贪功冒进,未等鲍超部“霆军”便先一步行动,身陷重围。赖文光也乘此机会出动主力围攻刘铭传,将他团团包围。此时,刘铭传见大势已去,直接脱下官服,即将束手就擒。可惜,悍将鲍超率“霆军”8000余人突然从背后杀出,迫使赖文光分兵拒敌,淮军转败为胜,刘铭传躲过一劫。

尹隆河之战后,赖文光、任化邦率“捻军”转战山东,并冲破胶莱河防线,进运河以东地区,声势一度复起。然而,连年转战,又没有固定基地,“捻军”注定成不了气候,赖文光直言:“独立难持,孤立难久”。1867年11月,赖文光在江苏潍县被刘铭传连败三次,部队损失惨重。1868年1月,刘铭传追击“捻军”到扬州瓦窑堡,赖文光奋起反击,再次爆发大战。可惜,敌众我寡,赖文光战败受伤,被俘虏。被俘虏后,清军劝他投降,识时务者为俊杰,可赖文光拒绝,直言:“惟一死以报国家,以全臣节”,想做文天祥第二,被凌迟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是打仗战死的还是病死的?揭秘努尔哈赤的病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努尔哈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626年农历八月十一日下午,后金国主努尔哈赤乘船叆鸡堡,距离沈阳城仅四十里,但他的人生之路却在此地终止,终年六十八岁。努尔哈赤虽然死了,但关于他死亡的原因却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流传很广,那就是他是因宁远之战,被明军炮火击中

  • 曹端妃:嘉靖皇帝的宠妃,最后却被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端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十七名年轻女性被押赴北京西市,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剥光衣服,惨遭凌迟之刑。当时,许多人并不知道她们的身份,其实这些被杀的人中,有一位的身份非常特殊,因为她是嘉靖帝的宠妃曹端妃!既然曹端妃深得

  • 受尽荣宠的陈归女是怎么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陈归女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如果说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愚蠢的皇帝,相信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段子手晋惠帝会高票当选。然而,真正阅读史书,小珏并不觉得晋惠帝多蠢,他顶多是生于宫廷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没有生活经历阅历罢了。最愚蠢的皇帝,应该是东晋安帝司马德宗。

  • 他是嘉庆的大舅哥,最后为何被斩首示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嘉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仁”字是整个儒家学说的核心,历史上庙号为仁宗的皇帝并不多这些皇帝为人宽厚,性格仁慈,比如北宋的宋仁宗,明朝的明仁宗,以及清朝的清仁宗。清仁宗就是嘉庆帝,即爱新觉罗·永琰,他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在位期间,终结了文字狱,为后世所称赞。既

  • 怀恩是什么人?一身正气的他,死后皇帝还为他建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怀恩是什么人,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固然明代是宦官擅权极为紧张的一个朝代,但《明史·宦官传》的纂修者觉得明代宦官中也有“贤者”,并枚举三人,此中之一,就是怀恩。关于怀恩的姓氏、籍贯,史乘中有两种说法。《明史》中说他本姓戴,山东高密人,兵部侍郎戴纶的族弟。他的父亲叫戴希文,任太仆寺正卿。

  • 和珅作为一个精明能做的大臣 和珅为何不提前巴结好嘉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嘉庆与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是一位很有能耐的大臣,乾隆皇帝明知道他贪财却始终不查办他,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看重他办事的能力及逻辑清晰的头脑。乾隆皇帝去世后,嘉庆皇帝雷厉风行的查抄了和珅府,没收了他的全部家当,并将他打下牢狱,治了一个死罪。我们不禁要

  • 和珅明明知道嘉庆会对自己下手 和珅为什么不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和珅造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和珅明知道自己逃不过一死,是什么原因不造反呢,乾隆在嘉庆四年驾崩后第二天,嘉庆就开始对和珅动手了。先是让和珅去给乾隆守陵,然后让人去抄和珅的家,随后将和珅拿下,确定和珅的罪行以后,将和珅赐死。为什么权力很大的和珅,他肯定知道自

  • 乾隆皇帝做到了五世同堂 乾隆皇帝真的见过道光和咸丰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乾隆皇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皇朝,共有500多个帝王。历代中国皇帝中,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享年89岁。为什么一般认为呢?因为还有个南越国国王赵佗。按照南越史书记载,赵佗活了103岁。但是

  • 朱元璋诛杀功臣因朱标与爱孙已死让他无顾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深刻的阐述了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一类人。历史上刘邦和朱元璋是诛杀开国功臣的典型代表。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关于朱元璋杀功臣的那些事情,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网络配图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直对大臣们有所防范,只是没有那么明显,马皇后在世的时候,也经常劝诫朱元璋不可

  • 唐代官员送唐太宗蔬菜被免因助长歪风邪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送点蔬菜也丢官”,也许你不信。且听我说,这个故事发生在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的“贞观盛世”。《资治通鉴》第四册198卷《唐纪十四》告诉我们:“庚辰,过易州境,司马陈元璹王使民于地室蓄火种蔬而进之。上恶其谄,免元璹官。”网络配图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唐太宗东征胜利回师,途经易州,该州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