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曾两次受到挑拨离间 为何能大难不死?

他曾两次受到挑拨离间 为何能大难不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805 更新时间:2024/1/17 19:45:54

中国历史上,但凡君臣不和,往往是由受到挑拨离间而起,如齐威王田忌,秦昭襄王与魏冉、白起赵孝成王与廉颇,赵王迁与李牧等。这些受到挑拨离间的臣子,往往都是在劫难逃,下场凄惨。所以,如何避免受人挑拨离间,便成为后人十分关心的问题。

燕国大将乐毅,在攻打齐国期间,也曾两次受到挑拨离间,最终乐毅都大难不死,成功逃过一劫。在这过程中,是否有值得我们后世借鉴之处?

乐毅第一次受到离间,是在攻打齐国的第三年(公元前281年),当时乐毅已经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正在攻打齐国最后两城莒和即墨。

网络配图

由于齐国田单组织军民奋力抵抗,因此乐毅攻打莒和即墨,花了三年时间仍然未能拿下,于是有人便在燕昭王面前挑拨说:“乐毅智谋过人,进攻齐国,一口气攻克七十余城。现在只剩两座城,不是他的兵力不能攻下,之所以三年不攻,就是他想倚仗兵威来收服齐国人心,自己好南面称王而已。如今齐国人心已服,他之所以还不行动,就是因为妻子、儿子在燕国。况且齐国多有美女,他早晚将忘记妻子。希望大王早些防备!”

我们不知道“有人”到底姓甚名谁,不过这个“有人”的挑拨离间确实厉害,句句诛心,如果遇到一个耳根稍微软一点的糊涂君王,此时的乐毅恐怕就要大难临头了。

所幸的是,此时的燕国君王是燕昭王。在整个战国时期,在燕国所有的君王中,燕昭王无疑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明君。他面对这种诛心的挑拨离间,不但不为所动,反而采取措施极力维护乐毅,令乐毅逃过第一劫。

当时燕昭王听罢离间之言,他的应对之法是下令大摆酒宴,在大庭广众之下拉出挑拨离间之人狠狠地斥责一番,然后毫不犹豫地将挑拨者处死,接着又赏赐乐毅妻子以王后服饰,赏赐他的儿子以王子服饰,配备君王车驾乘马,及上百辆属车,派宰相侍奉送到乐毅那里,立乐毅为齐王。

网络配图

燕昭王如此大张旗鼓地行事,目的是为了杜绝类似的挑拨离间再次发生——当然也可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故意做给乐毅看的——不过我们且不论燕昭王的内心是否因为离间而对乐毅的信任有所动摇,单从燕昭王的言行来看,他的决定无疑是十分明智而高明的。他的这个决定,绝对不亚于后世汉高祖刘邦册封韩信为齐王的故事。

果然,乐毅接到燕昭王的册封,十分惶恐,不敢接受,一再拜谢,写下辞书,并宣誓誓死效忠燕王。

俗话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又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燕昭王作为一国之君,作为乐毅的上司领导,其所表现(至少是表面上)出来的对乐毅的信任与宽容大度,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深思?!

乐毅第二次受到离间,是在攻打齐国的第五年(公元前279年),当时燕昭王已经去世,接替燕昭王职位的是燕昭王的儿子燕惠王

燕惠王在当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田单收到这个情报,便派人去燕国挑拨离间,散布谣言说:“齐王已经死了,齐国仅有两座城未被攻克。乐毅与燕国新王有矛盾,害怕加祸不敢回国,他现在以攻打齐国为名,实际想率领军队在齐国称王。齐国人没有归附,所以他暂缓进攻即墨,等待时机举行大事。齐国人所怕的,是燕王派别的大将来,那样即墨就城破受害了。”

网络配图

燕惠王本来就疑心乐毅,加上耳根子软,又没有燕昭王的手段,果然中了齐国田单的挑拨离间之计。于是派将军骑劫前往齐国代替乐毅为大将,召乐毅回国。乐毅知道燕惠王换将居心不良,于是使了一招“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投奔到赵国去了。

良禽择木而栖,虽然乐毅曾经信誓旦旦地对燕昭王表示要誓死效忠燕王,但在他看清燕惠王的真面目后,在他发现燕惠王这棵注定无法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小树苗并非自己的栖身之地时,乐毅见机行事,果断作出抉择,毅然决然投奔赵国,实在是明智之举。

试想,如果乐毅当初傻愣愣地回到燕国,等待他的将会是怎样的下场?正是由于乐毅果断而明智的决定,才让他没有因为田单的挑拨离间而陷入险境,才让他再次大难不死,逃过一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后蜀国后主刘禅为何能当30年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仍能继续领导蜀国30年,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就单凭能让皇权维持这么长时间而又没出什么大乱子这一点看,刘禅并非如史评那么昏庸。刘禅,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长子。公元223年刘备病故,刘禅继位,史称刘后主,领导蜀国41年。在刘禅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贵人”不断,先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 抗元最不给力的朱元璋为何能一统天下建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元朝之后,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似乎元朝军队也主要是朱元璋灭掉的。然而,刘继兴在查阅史料时却惊奇地发现,在元末的各路起义军里,朱元璋所部是消灭元朝军队最少的一支。那么,灭元军最少的朱元璋为何能最终一统天下?朱元璋是如何以较小的代价登上开国皇帝宝座的?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有枪便

  • 弘历能登上皇位有哪些因为哪些有利的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一生共育有十子,但是活到成年后的皇子们只有四位,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和弘瞻。图片来源于网络弘时是雍正的第三个儿子,即为弘历的哥哥,弘时生于1704年,母亲是齐妃。根据记载,弘时狂放不羁,因为行为和处事险酿大错。雍正得知后,将他的宗籍进行了剥夺,后来,弘时于1727年去世,享年二十四岁。弘昼是雍

  • 他是功夫皇帝 竟然可以打得契丹卑躬屈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后唐明宗李嗣源,自小就跟着晋王李克用混。乱世征战,马上马下,他没工夫读书,但练就了一身武艺,有万夫不挡之勇,人称“李横冲”。在与梁军的青山口战役中,一战成名,赢得了“战神”美誉,“名闻天下”。文人好自夸,武将们也吹牛,但他们一见李嗣源便会闭上嘴巴,因为李嗣源说过一句玩笑话:你们是用嘴杀敌,我是用手杀

  • 黄忠厉害吗:为何年过半百还得刘备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知道黄忠这个人物,他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那么历史上的黄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黄忠简介是什么呢?图片来源于网络黄忠,字汉升,他是今天河南南阳人,东汉末期名将以及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他本来最先是荆州刺史刘表的部下,在公元208年的时候,曹操攻占

  • 唐太宗领衔:揭开大唐皇帝们最爱做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宣宗为什么没有拯救唐朝,唐朝最杰出的皇帝,大唐不夜城李世民雕像

    身为帝王,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能得到权力无边的快乐,所以,想活个万万年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相对来讲,有些人很清楚,有些人却沉醉在其中,以下是为沉迷的帝王,尤其以唐为重。咱中国历史上名正言顺称皇帝的第一人秦始皇,为求取长生不老药,派出了徐福为首的几千童男童女前往东海,当然你可以说他是为开

  • 齐桓公制定国际法 小老婆不能占据正妻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管仲和齐桓公曾有一箭之仇。最初,齐桓公要拜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坚辞不受,因为他深知曾经辅佐公子纠的管仲拥有治理国家的难得才干,在国家戡乱图强之际,只有管仲这样的治国奇才,才能帮助齐桓公匡扶天下。在鲍叔牙的力荐之下,齐桓公放下了一箭之仇的私怨,不仅没有杀害管仲,反而拜其为相。管仲是齐国称霸策略的制定者

  • 大明朝崇祯皇帝本可不上吊:谁把他逼上了煤山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神宗30年不上班,好几茬高干到退休都没见过领导;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一个月,直接牺牲在床上;熹宗的木工和瓦工手艺绝对一流,本职工作统统交给魏忠贤代劳。崇祯帝却一反常态,是个勤政廉政的模范,工作17年,病假都没请过;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为

  • 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为什么要残暴屠城六次?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在年纪轻轻之时便灭了秦国,自称为西楚霸王。无论是起义反秦,还是与刘邦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楚霸王项羽都屠城数次,据一些古书记载,屠城有六次之多。其中最后一次的大屠杀,项羽屠城,却遭到少年劝说,项羽最终放弃。网络配图外黄大屠杀发生在楚汉之争快要结束的时候,那时,刘邦派手下彭越驻守在外黄城。并多次攻打

  • 号称清君侧的朱棣靖难之役开始为什么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靖难之役的意思是:“清君侧,靖国难”。在建文帝采取削藩的措施的背景下,朱棣于公元1399年8月6日发动靖难之役,到1402年7月13日结束。历时四年从北京打到南京夺取了他大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图片来源于网络说起靖难之役的起因还得从朱棣的老爹朱元璋说起。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农民起义推翻元朝之后大肆分封藩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