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国藩与学生李鸿章谈外交:要以诚打动洋人

曾国藩与学生李鸿章谈外交:要以诚打动洋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35 更新时间:2024/2/7 20:18:52

谈话只在曾国藩鸿章两人之间进行,算是“私房话”,但论的全是如何办“国事”。在曾国藩与李鸿章交接直隶总督前后的某日,当年的学生仍以“学生”的身份,去拜谒请教“老师”。“老师”尽管这时被教案事弄得狼狈不堪,但在“学生”面前仍不想丧失斯,还不忘摆点架子。见面后不等“学生”开口,他便先问道:“少荃(李鸿章字),你如今到了此地,是外交第一冲要的关键,我今国势消弱,外人方协以谋我,小有错误,便贻害大局,你与洋人交涉,作何主意呢?”李鸿章说:“门生就是为此特来求教的。”曾国藩道:“你既来此,当然必有主意,且先说与我听。”李鸿章说:“门生也没有打什么主意。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我只同他打‘痞子腔’。”

所谓“痞子腔”,是李鸿章家乡皖中土语,即油腔滑调的意思。曾国藩听了李的话,沉默着以五指捋须,过了好半天才慢慢开口,拉长声音说:“呵——‘痞子腔’,‘痞子腔’,我不懂得如何打法,你试打与我听。”李鸿章听出曾国藩是不以为然,赶忙说道:“门生信口胡说,错了,还求老师指教。”曾国藩眯着眼,又不停地捋起胡子来,好久才抬起眼来看着李鸿章说:“以我看来,还是用一个‘诚’字,诚能动物,我想洋人亦同此人情。圣人言,忠信可行于蛮貊,这断不会有错的。我现在既没有实在力量,尽你如何虚强造作,他是看得明明白白,都是不中用的。不如老老实实,推诚相见,与他平情说理,虽不能占到便宜,也或不至过于吃亏。无论如何,我的信用身份,总是站得住的。脚踏实地,蹉跌亦不至过远,想来比‘痞子腔’总靠得住一点。”李鸿章碰了钉子,受了这一番教训,脸上着实下不去。但他回心细想,觉得老师的话实在有理,是“颠扑不破”的,心中顿然有了把握,急忙应声道:“是,是,门生准尊奉老师训示办理。”

显然,此番津门论道,实际是曾国藩“主讲”,李鸿章“听课”。事后多年,李鸿章别人作忆述时,还表现得对当年事情刻骨铭心,感慨不已。他说,别人讲到洋务,认为老师还不如我内行,“不知我办了一辈子洋务,没有闹出乱子,都是老师一言指示之力”。这神乎其神的“一言指示”为何?就是指曾国藩讲的“诚”字经。李鸿章对人说:“后来办理外交,不论英俄德法,我只捧着这个锦囊,用一个‘诚’字,同他相对,果然没有差错,且有很收大效的时候。古人谓一言可以终身行,真有此理。要不是我老师的学问经济,如何能如此一语道破的呢?”

李鸿章

如此看来,李鸿章对曾国藩的外交之道,似乎奉若神明,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但揣摩起来,李鸿章这样对人言,多少也不免带点儿“痞子腔”。不错,李鸿章既在早年做过曾国藩的学生,后来又在曾国藩的幕下多年,他的起家与曾国藩的提携分不开。他对曾国藩始终不失起码的尊敬,也的确从“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从曾国藩的为官生涯看,他并没有太多地涉身外交事务,而在包括处理天津教案在内的有限外交活动中,也没有表现出太出色的身手。他的“诚”字外交说,一方面是基于他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的“学理”基础,特别是他理学伦理观的推衍,另一方面,也是出自慑于列强实力强大的无奈。其实,他也明白并说过外夷“论势不论理”这样意思的话。既然人家“不论理”,靠一味讲“诚”难道就真的能够打动它?外交,从古到今都是各方为争竞本国利益的较量,可能的敷衍、迷惑和欺骗,不但是外交活动中所不忌用的,而且是其“艺术”构成的一种内容。当然,不能靠胡侃乱说耍无赖办外交,“痞”亦有道,要有它的“游戏规则”。就此而言,总体上李鸿章要远比乃师到位。并且,李鸿章在为政方面受儒家学理的牵制远没有乃师那样明显,他的“功利”色彩要浓重得多。他的所谓“痞子手段”也好,“痞子腔”也罢,无非是想在办理外交中掺入一些敷衍、迷惑和欺骗对方的策略成分而已。在“弱国无外交”的残酷法则下,这种招数的大效用自很难说,但曾国藩的“诚”字说也未必真是什么“锦囊”。李鸿章对此想必也是心中有数的,他之所以如此“贬己褒曾”,除了“尊师”的因素外,或许也与他说话对象的身份有关,他是对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庚子西狩丛谈》的口述者)如此讲的,好话好听嘛!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认李鸿章会从曾国藩那里真的领受外交见识上的一些教益,也不是说他们两人的外交思想和行为迥相抵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1896年李鸿章访问俄国曾受贿300万卢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1896年5月18日,中国特使李鸿章到俄罗斯旧都莫斯科参加沙皇加冕典礼。根据美国记者的报道,在参与典礼的各国来宾中,李鸿章所受到的欢迎最为热烈,其排场仅次于加冕典礼的主角沙皇夫妇的入城仪式。当然,在红地毯、仪仗队和隆隆的十九响礼炮声中,俄国人所要传达的,绝不只是对一个“大政治家”(俄国财政大臣维特语

  • 李鸿章身后任评说:不变的是人变的是历史的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一八二三年生,安徽合肥人,世人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一九○○年秋,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携光绪帝西逃,失踪一段时间后复出,命洋务大臣李鸿章与列强代表议和。谈判结束后,中方与联方共同举行记者会。忽然间,“倭瓜国”(日本)钦差大臣小村寿太郎使出一个损招,用汉字来炫耀武力,意在羞辱清廷。这个钦差

  • 刘伯温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上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伯温简介——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

  • 曹阿瞒简介 阿瞒是谁?曹操为什么叫曹阿瞒?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小名阿瞒的说法应是民间演义说书流传时的改动,曹操小字应是“阿满”,表示可爱的意思,后来因为《三国演义》尊刘贬曹,于是可爱的“阿满”就变成了贬义的“阿瞒”。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记载曹操“小字阿瞒”,用“瞒”字,是欺瞒的意思,而曹操性格多疑,好用计谋,故改“满”为“瞒”非常符合曹操的性格。《三国演义

  • 嘉靖皇帝有几个儿子? 明朝嘉靖皇帝的儿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6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宪宗庶孙,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佑杬嫡子。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45年(在位时间之长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年号嘉靖。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后史誉之谓“中兴时期”。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父兴

  • 曹操之死:曹操多少岁死的,历史上曹操死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揭秘曹操死亡之谜:曹操多少岁死的?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

  • 韩国女总统朴槿惠 大胆表白初恋竟是中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朴槿惠简历:两场刺杀让朴槿惠失去父母,他们一个死于朝韩冷战中的敌对仇恨,一个死于独裁统治的自身危机。韩国女总统朴槿惠告慰父母的唯一途径,是以相反方式投入他们未竟的建设事业——用宽恕消融仇恨,用和解终结独裁。无论12月19日韩国大选的结果如何,它都将创造韩国历史上的第一:第一位女总统,第一位前秘书长总

  • 北齐女相陆贞结局 历史上女相陆贞嫁给谁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陆令萱是北齐女官,封女侍中,后主高纬乳母,被称为太姬(北齐皇后之母的尊称)。 陆令萱曾任女侍中之职,为北齐后主高纬乳母。高纬登基后册为郡君。陆令萱同时也是高纬第三位皇后穆黄花的义母,宫中呼为“大姬”(大通“太”)。生子穆提婆,为北齐高官,母子二人权倾一时,对北齐政局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蔡京是谁 北宋奸相蔡京简介及蔡京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蔡京简介:蔡京,北宋名臣北宋宰相兼书法家,也是北宋著名的大奸臣,陈东称他为“六贼”之一。蔡京字元常,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蔡京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拥护者和得力干将。熙宁二年(1069年),在满朝保守派大臣的反对中,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实行变法;次年,兴化军仙游县蔡京进京应试,得中进士。据明代

  • 朝鲜历史上的肃宗李焞 朝鲜第19代王肃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李焞,朝鲜肃宗,字明普,李氏朝鲜第十九代君主,公元1674年至1720年时在位。父亲为朝鲜显宗李棩,母亲明圣王后金氏,继位者为世子李昀,即朝鲜景宗。肃宗为显宗独子,继承王位较为轻松,后长期执政达46年。肃宗本人善于权术,为了社会安定,通过改革放缓了对良民和贱民的掠夺。但在肃宗朝,困扰朝鲜王朝百年的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