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浩武:下一个三十年历史学的任务

陈浩武:下一个三十年历史学的任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103 更新时间:2024/1/22 15:17:36

搜狐历史频道要我为其写几句话。大意是谈谈关于历史学者的责任云云。我不是历史学者,我现在主要在做关于信仰和化方面的研究。但是这并不排斥我也愿意发表一下关于历史问题的看法。

要谈历史学者的责任,首先,我觉得要对现阶段的历史现状作一个判断。我一直有一个"三个三十年"的历史观。我认为,中国近代自辛亥革命100年来,历史的发展大体是三个阶段。

从1919年到1949年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历史发展主题是国家主权重建。

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首先是确立国家的有效边境并且在这个边界之内实现有效的治理。1911年推翻清廷以后,一个古老的历史朝的灭亡,一个短暂的民国以后就是军阀混战,军阀混战导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完全打断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步伐。经过八年艰苦抗战,好不容易中国统一,又陷入国共内战。前后长达30年的动荡,中国才算是确立了民族主权国家的主体。

从1949年到1979年是第二个阶段。

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后的历史任务,显然应该是经济重建,通过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使人民安定和城市化。可惜只有一个非短暂的经济建设时期,从1957年以后,一个接着一个的政治运动取代了经济建设,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之下,中国走了一个大弯路,一直到"文革",这种政治疯狂达到巅峰,致使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都跌倒崩溃的边缘,陷入深刻的社会危机。

1979到2009年是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显然是在补课,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指导下,中国利用了和平的国际政治秩序和二战以后的国际WDO市场体系,利用了全球千载难逢的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高科技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取得了连续30年的经济高增长,使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从百分之五上升到百分之十五,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的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

但是,中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主要是:环境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权贵资本勾结形成利益集团,官员贪腐横行,国进民退,垄断集团座大,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社会道德沦丧。

如果我的这个历史观能够成立,那么,按照这个历史逻辑,接下来的下一个三十年是什么?下一个三十年,即从2009年到2039年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我认为,下一个三十年,中国最紧迫的问题的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宪政民主体制。上一个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是在一个"列宁主义加市场经济"的模式下的发展,是集权模式下的市场经济。这种模式,虽然一段时间效率很高,但是问题亦严重。主要是中国的环境和资源承受能力,已经无法支撑这种房子模式,社会发展层面的矛盾,也是这种模式难以为继。

为什么要发展民主和宪政?

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总是和民主政治相连。市场经济首先是法制经济,只有公正独立的司法体系,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自由民主的法制秩序才能与高度的市场经济相兼容。下一个三十年,就是要把列宁主义的市场经济,转变为宪政法制的市场经济。

什么是宪政?我认为,宪政是一种历史的文明。是一个我们无法阻挡的人类目标。因为宪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政治运作过程的规范化,规则化。

在一个成熟的宪政体系中,政治制度就像一架机器,按既定秩序运行,不为任特定的政治家的意志和抱负所左右。相反,政治家只有在既定的政治框架之内,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所以,宪政不仅仅是一种规则,更重要的是这种规则所体现的价值观。或者说,是体现了某种价值观的规则。

那么,宪政民主制度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总结西方宪政的历史,我们看到,这种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对每个个体免于被他者伤害的各种基本权利的平等保护。宪政的每一步发展,都意味着每一位国民可以以一种更便捷的和可预期的方式,利用国家机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从而不受他人,组织,特别是政府本身的伤害。

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三个三十年,虽然经济有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离宪政民主这个文明形态还相隔很远。

如果这个目标能够确立,那么历史学者的任务也就相应确立了。我们的任务就是,推动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着民主和宪政的目标前进。一切有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我们都要积极推动之。推动中国的宪政民主,就是推动中国的历史向文明的方向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邵建:观念是解读历史何以然的钥匙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就我个人的写作兴趣,不在史,而在论。史家傅斯年言及史学时曾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是体力活,也是基本功,我向来视为苦役,唯恐避之不及。这就注定我不可能走史家之路。但,面对现成史料,哪怕它是陈旧的,我倒很愿意从观念角度对其解读,或曰从观念出发对其重新发现,并由此观察观念与时代之间的互动

  • 马勇:用历史学参与历史的创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学传统,即便从孔子算起,中国历史学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走过了一个漫长道路,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支撑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中国人的宗教。只是到了最近几十年,中国人的历史意识淡薄,无神论、唯物论宣传,使相当多的中国人既不怕地狱,更不怕历史。这是中国文明的悲剧。史学本质孟子说,孔子作

  • 胡耀邦如何面对被拆迁群众:我应向人民检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952年的1月8日,时任川北区党委书记和行署主任的胡耀邦同志在南充市检查工作。在步行途中,又检查了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和工人俱乐部工程。这时许多拆迁户向耀邦同志围了上来,纷纷诉说拆迁中的问题,当时政府威信很高……耀邦同志如何面对被拆迁群众:我应向人民检讨1952 年的1 月8 日,时任川北区党委

  • 胡耀邦的公车:孙子发高烧需要送医院也不准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湖南客人看此情景,对胡耀邦如此公私分明,肃然起敬。胡耀邦的秘书说,胡耀邦从来就这样廉洁奉公,有次他的儿媳身体不适,上班又顺路,要搭他一段便车,他都不肯,说这是我的工作用车。如何控制“公车私用”,是当今内地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广州市为了监控公车的使用,不惜花费1600万元巨资为万辆公车安装GPS;

  • 胡耀邦平反冤案:敢于触犯“伟大领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要平反冤假错案,就不仅要触犯“英明领袖华主席”,更主要是要触犯“伟大领袖”毛泽东。既然是他老人家钦定的,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敢去太岁头上动土!正是胡耀邦,他有理有据、理直气壮地敢于去触犯这个“逆鳞”,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粉碎“四人帮”,我们党得到了新生,社会主义制度有了复兴的希望。但是前途茫茫,人心惶

  • 博古为什么从刑场上救了胡耀邦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博古与胡耀邦都曾担任过党的总书记,博古担任总书记的时间是在1931年10月到1935年2月,胡耀邦担任总书记的时间是在1980年2月到1987年1月。无巧不成书的是,当年的博古总书记曾经救过胡耀邦的命。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国民党的一颗炸弹落到了瑞金红军驻地附近。炸弹没有爆炸,红军兵工厂想把弹头取下来加

  • 诸葛亮所制造的木牛流马的过程始末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屡次讨伐中原,路途遥远,为了供得上粮草,除用牛马外,还设计了人拉手推的车子,称作“木牛流马”。这一天,诸葛亮命令部将引1000 名士兵驾着木牛流马,从剑阁直抵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应蜀兵。司马懿得到哨兵的报告:“蜀兵用木牛流马运粮草,人不大费力,而且那牛马也不用吃草。”司马懿大惊,忙命令两

  • 诸葛亮妙计之火烧藤甲兵:天时地利人和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为了平定南方,以保障北伐曹魏无后顾之忧,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的方针,对南蛮首领孟获实行捉住就放的办法。果然,孟获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六次交战六次被擒。诸葛亮又放了他一次。孟获回去后向乌戈国王求援,领了三万藤甲兵来桃花渡口与诸葛亮对阵。诸葛亮派大将魏延迎战,谁知藤甲兵厉害非常,刀箭不入,蜀军难以抵挡,只得

  • 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到底是什么妙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利用周瑜、曹仁厮杀之际,乘虚袭取了南郡、荆州、襄阳,以后又征服了长沙等四郡。周瑜想想十分气恨,正无处报复以夺还荆州。不久,刘备忽然丧偶,周瑜计上心来,对孙权说:“您的妹妹,美丽、刚强,我们以联姻抗曹名义向刘备招亲,把他骗来南徐幽禁,逼他们拿荆州来换。”孙权大喜,郎派人到荆州说亲。刘备认为这是骗局

  • 诸葛亮隆中对策刘备请教当今之天下大势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刘备在荆州住了几年,刘表一直把他当上等宾客来招待。但是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有一次,他摸摸自己的大腿,心里有了感触,流下了眼泪。刘表发现了,就问他遇到什么不快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