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太祖商汤简介 商汤灭夏成为商朝的创建者

商太祖商汤简介 商汤灭夏成为商朝的创建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39 更新时间:2024/1/17 19:22:50

商汤(?-约前1588年),子姓,名履,庙号太祖,为商太祖,河南商丘人。商朝的创建者,前1617-前1588年在位,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夏朝商国诸侯,13年为商朝国王。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商人部落首领。

商汤原是商部落的首领。商族是黄帝族的后裔,始祖契,曾辅佐大禹治水,封于商地,故名商族。相传有娀氏女子简狄在河边洗澡,看见一只黑色的大鸟下了一个蛋,她出于好奇,便把蛋吞下肚去,结果便未婚而孕,生下了契。这个传说说明商是鸟图腾的部落,也说明当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人类知母不知父,男人纵情之后丝毫不用考虑家庭拖累,也不会负任何社会责任,堪称是男人纵情的黄金时期。自契到商汤,共十四代,期间,商族经过了八次迁徙,到汤时才建都于亳。

商汤是一位胸怀大志的部落首领,他当然不会满足于现状,早就有了统一天下的愿望。而夏的残暴不仁正好给他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各诸侯国陆续与夏王朝离心离德,天下实际已经是四分五裂,这更给商汤提供了实现其政治抱负、发挥其政治才能的舞台。

当时,商与另一诸侯国葛毗邻。商如果想统一天下,就必须先征服葛。但师出无名,恐天下不服。为此,商汤利用葛的首领葛伯不祭祀祖先神灵的事件,派人前往诘问,当然是想以此挑起事端。可这个葛伯是一个不思进取、只顾眼前利益、贪图蝇头小利的人,根本不会明了汤的真实用心。因此对于汤的责问,他并不放在心上,只是想以此来赚点小利,便跟使者说是没有牛羊来作祭品。汤便派人送去牛羊,葛伯却把牛羊吃掉,仍然不去祭祀。汤又派人去诘责,葛伯狡辩说是没有粮食。汤便派人去帮助葛种田,并让一些老人到田里给种田的人送饭。结果葛不单不思悔改,竟然变本加厉,带人沿途抢劫送饭的人。汤本意是想通过这些小恩小惠慢慢地对葛进行“和平演变”,没想到葛伯如此不仁不义,那当然正中汤的下怀。于是汤便让人先到处制造舆论,使天下人都觉得葛伯是如何的不堪,他自己是如何的仁至义尽。看看时机成熟,他才发兵,一举灭了葛,为自己统一天下扫清了障碍。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和舆论宣传工作做得相当到位,所以对于他这次侵占别的部落的行为,天下人认为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给那些受葛伯迫害的人报仇,代他们讨回公道。就连夏桀听说事情经过后,也只能点头同意商汤的这种行为。由此可看出商汤的政治手腕。

商汤很了解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他非常注重网罗人才,而且不拘一格,不带门第之偏见。伊尹原是有莘国的奴隶,一直想投靠商汤,可是苦于没有机会。后来有莘侯的女儿嫁给商汤为妃,伊尹作为陪嫁的“媵臣”随去,成为汤的厨师。伊尹便故意把饭食做得有时可口,有时又过咸过淡,以期引起汤的注意。果然,汤把他叫去责问,他马上利用这个机会展露自己的才能,侃侃而谈,向汤陈说天下大势和治国之道。汤大喜,遂破格提拔他,后来伊尹便成为汤的右相。汤的左相仲虺原是夏王朝的高干子弟,他的祖先当过夏禹的工业部长,家庭显赫,本来可以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可是他不满夏桀的暴虐,投奔商汤。而像仲虺一样不满夏桀的暴虐而投奔商汤的“革命青年”为数不少。这些人才在商汤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伊尹和仲虺更成为商汤的左膀右臂,使商汤如虎添翼,更加锐不可当。

有了伊尹、仲虺的辅佐,商国人民安居乐业,生产经济大为发展,国力大增。商汤更是以“仁”“德”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传说有一次汤出巡,看见一个人在捕鸟,张开了四面网,然后跪在地上念念有词:“愿天下四面八方的鸟都飞进我的网中。”汤觉得这样做把所有的鸟都捉光了,太残忍了。于是便命令那人撤去三面网,只剩下一面网,并说:“所有的鸟听着,你们愿向左的就向左飞,愿和右的就向右飞,只有不听我的话的鸟,才飞进我的网中。”这就是成语“网开三面”的由来。现场有许多舆论工作者马上把这消息传了出去。于是许多诸侯听说了,交口称赞汤:“汤的仁德真是让人叫绝啊,连禽兽他都顾及了,真是没得说了。”商汤的仁慈宽厚很快赢得天下人心,许多诸侯、方国、部落纷纷归顺了商。商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壮大。

商的势力增大,引起夏桀的恐慌,因为这毕竟是对夏王室统治的严重挑战。于是桀便召商入朝,趁机将汤囚禁于夏台,妄图以此达到打击商的目的。这一招确实非常毒辣,一下就打中商的软肋,类似于“擒贼先擒王”的手段。为此,伊尹、仲虺两人利用夏桀贪财好色的弱点,投其所好,搜集大量珍宝美女进贡,并大量贿赂桀的亲信,散布商汤忠于夏桀的讯息。夏桀果然中计,放汤归商。这件事,夏桀更加丧失人心,而商汤则进一步赢取人心。很多诸侯国都叛夏归商,商汤可谓因祸得福。

经过充分准备,眼看时机成熟,商汤果断出击,出兵征讨韦、顾,使忠于夏朝的诸侯国昆吾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汤本想乘胜追击,攻打昆吾。但伊尹为他分析说,夏朝虽然国力渐弱,但还有精锐的“九夷之师”,而昆吾是夏王朝较大的诸侯国,且是桀的亲信,若是攻打,夏桀必定调集“九夷之师”前来支援,以硬碰硬,决然没有好果子吃。他建议商汤给夏桀灌一下迷魂汤,遣使携带厚礼向夏桀朝贡请罪,好言服软,使夏桀失去戒心,之后再伺机出击。商汤依计而行,结果夏桀果然中计,认为商虽然强大,但依然请罪称臣,说明还是服从他的统治的,不会对他造成威胁。于是夏桀便放下心来,继续他那荒淫无度的生活。而昆吾则将商停止进攻看成是服软,自忖自己兵强马壮,于是竟然主动进攻商。商起兵迎战,一举歼灭敌人,杀死夏伯,消灭昆吾。

由于夏桀的无道,夏王朝国力日渐衰弱,伊尹向汤献计:今年不再进贡,以试夏桀的反应和夏王朝的实力。结果夏桀得知商消灭了昆吾,又不进贡,大怒,便命令“九夷之师”讨伐商。伊尹说夏王朝还有九夷之师的支持,说明还有一定实力,时机还未到,便让汤派人向夏桀进贡请罪。夏桀便停止进攻。一年后,商汤又故意不进贡,桀又命今九夷之师要进行征讨,但由于他的荒淫无道,九夷之族已经先后叛离,再也不听他的指挥。伊尹认识到夏王朝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再也无力抵抗商的进攻了,这正是伐夏的大好时机。于是商汤召集五千精锐之师,大败夏军。桀弃城而逃,于南巢被俘,夏亡。

就这样,经过近二十年十一仗,商汤终于夺取了天下,建立了商朝,成为商朝的开国帝王。汤建立商朝后,减轻征赋,发展生产,安抚民心,使商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增大,成为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周显王姬扁简介 坐看诸侯自立为王的周显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周显王姬扁(?—前321年),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姓姬,名扁,东周君主,在位48年,为周烈王之弟。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人物生平周显王姬扁在位期间,诸侯国的变法发展到高潮。公元前356年,齐侯

  • 历史上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社会地位,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也正是因为皇位如此美妙,才引得无数人为了争夺皇位而大开杀戒。为了避免皇位继承过程

  • 李恂:西凉末代君主,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李恂(?~421年),字士如,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凉武昭王李暠之子,李歆之弟,西凉末代国君,420年~421年在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歆在位时任敦煌太守。永初元年(420年),北凉击败西凉,杀死李歆,随即攻占西凉都城酒泉,李恂及其兄弟逃往北山。数

  • 李重耳:西凉后主李歆第三子,唐高祖李渊的太祖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重耳,字景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北魏大臣,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孙、西凉后主酒泉公李歆第三子,西魏八大柱国陇西郡公李虎曾祖父,唐高祖李渊五世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西凉国亡而奔北魏,历任恒农太守、安南将军、豫州刺史。在狼烟四起的五胡十六国乱世,李重

  • 乾隆妃嫔恭嫔林氏是什么出身?她在后宫的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人们眼中,乾隆可以说是个多情天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这个女人很早嫁给皇帝却因不受宠,位居贵人这个位置43年,她就是乾隆帝的恭嫔林氏。恭嫔林氏,拜唐阿佛音之女。乾隆帝继位之初早期的妃嫔之一。乾隆十三年初封常在,可以说是从基层一步步的熬上去的,可见其

  • 三国时期赵云在蜀汉的地位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是刘备手下的大将,他骁勇善战,忠心耿耿。但是他在刘备的手下似乎不被重用,连刘备进位汉中王时,都没有封他为重号将军。但是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赵云在真实的历史上到底地位如何呢?一、骁勇善战的赵云。赵云与刘备早就相识,当时刘备还是依附在同窗好友公孙瓒的势力下。当时的赵云是骑兵将领,被公孙瓒派去加强刘备

  • 李歆:西凉第二位国君,用刑过于严厉且不听劝谏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李歆(?~420年),字士业,小字桐椎,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凉武昭王李暠次子 ,西凉第二位国君,公元417年―420年在位。李歆出身陇西李氏。公元417年(嘉兴元年),继承父位,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等,改元嘉兴。李歆在位时期,用刑过于严厉,又喜欢大造宫殿,不听大臣劝谏。公元420

  • 后世对李暠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趣闻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自称西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国君,为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暠出身陇西李氏。少时十分好学,特别擅长文辞。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李暠被授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

  • 历史上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真相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魏景元四年,司马昭力排众议发动了灭蜀之战。经过艰苦的奋战,刘禅在山穷水尽之际,只得向魏军投降。投降后的刘禅被迁往洛阳,受到了司马昭的优待。对于自己的对手,而且是魏朝不共戴天的敌人,司马昭

  • 李暠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自称西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国君,为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暠出身陇西李氏。少时十分好学,特别擅长文辞。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李暠被授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