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宗赵光义简介 毁誉参半的北宋第二位皇帝

宋太宗赵光义简介 毁誉参半的北宋第二位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83 更新时间:2024/1/16 20:51:34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人物简介

赵光义(公元939-997年):即宋太宗赵炅[jiǒng],本名赵匡乂,建隆元年改为赵光义,为宋朝第二任皇帝。

他是宋宣祖赵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后晋天福四年己亥年十月七日甲辰(939年11月20日)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坊护圣营官舍。开宝九年(976年),太宗把这天定为“乾明节”;淳化元年(990年),又改为“寿宁节”。属猪。起初,太宗之母杜太后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她,从而有娠怀孕,直到太宗出生的当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街巷充满异香。

宋太宗从小聪颖和不群,与别的孩子游戏,都畏服于他。太宗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封为晋王,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宗治政有为,不善武功。

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他两度伐辽失败,导致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因此太宗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执政措施,还得从他的继位说起。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赵光义根本是与大宋皇位无缘的,但最后却是他继承了他哥哥的遗产。这一特殊的继承结果对大宋朝的政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此点甚至在太宗个人的性格、生活上都有所反映。

太宗于开宝九年十月二十一日(976年11月15日)—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2年。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癸巳(997年5月8日),太宗驾崩于万岁殿,殡于殿之西阶,庙号太宗,群臣上谥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十月十八日己酉,葬太宗于永熙陵(今河南巩义西村镇滹沱村东北)。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十一月,上尊号应运统天圣明文武皇帝。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改尊号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八月初一日己丑,加谥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闰十月十一日乙亥,再加谥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历史评价

宋太宗治政有为,不善武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次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耶律休哥射伤宋太宗,乘驴车逃走,他两度伐辽失败。980年又试图统一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任内爆发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评价是:“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卒有五兵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耆耋之叟,愿率子弟治道请登禅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帝之谓乎?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毛泽东读过脱脱的《宋史·太宗本纪》“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后,写下了“但无能”。对宋太宗在与契丹人的战争中屡战屡败,毛泽东批注:“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

《宋史·太宗本纪》为赵匡义辩解说:“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于是天下老百姓都比肩接踵而至,请其“登禅”即位。“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论焉。”毛泽东对这种辩解犀利而不留情面地批道:“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宋史纪事本末》讲到宋太宗诏立太子后回宫途中,百姓都欢呼雀跃,欢呼“少年天子”,宋太宗听了很不高兴,召见宰相寇准说:“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寇准向他道贺说:“此社稷之福也。”他转怒为喜请寇准喝酒,“极醉而罢”,毛泽东批道:“赵匡义小人之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元文宗图帖睦尔简介 元代最重视文教的统治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1332),讳名图帖睦尔,蒙古族,元朝第八代皇帝,1328年—1329年在位;后复位,在位时间为1329年—1332年,在位时间共计5年。元武宗海山次子,明宗之弟。图帖睦尔是武宗之子,明宗的弟弟。泰定帝死后被拥立为皇帝。他可谓一个阴谋家,首先篡夺应由阿速吉八继承的皇

  • 元世祖忽必烈简介 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元朝的创建者。是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蒙古尊号“薛禅汗”,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邻国,但多遭

  • 元宪宗蒙哥简介 中国史上唯一战死沙场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蒙哥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鲁禾帖尼。即位前曾参加拔都统帅的长子军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俄罗斯等地。即位后主要致力于攻

  • 元太宗窝阔台简介 元朝历史上的第二位可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孛儿只斤·窝阔台 (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

  • 一代女皇武则天简介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

  •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

  • 唐高祖李渊简介 唐朝开国皇帝,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简介: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

  • 汉献帝刘协简介 汉朝亡国皇帝 汉献帝详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简介——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又字合。汉族,祖籍沛县(今江苏沛县),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汉灵帝第三子,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220年在位。初封陈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废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

  • 汉殇帝刘隆简介 史上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第五位皇帝:刘隆(105年—106年9月21日),即汉殇帝。汉和帝次子,养于民间,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不久夭折,谥号孝殇皇帝。前任皇帝为和帝,后任皇帝为安帝。人物简介汉和帝刘肇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大都夭折。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

  • 汉朝更始帝刘玄简介 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更始帝刘玄(?—25)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西南)人,西汉皇族后裔。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更始元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了天下之主。两年后的更始三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