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的诡异:明朝历史上特务机关为何供奉岳飞

历史的诡异:明朝历史上特务机关为何供奉岳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30 更新时间:2024/2/21 10:34:18

大家都知道。大明朝的特务机关很多,先有锦衣卫,继之有东厂、西厂,还有一个最为短命的内行厂。说起来,大明朝的这四大特务机关的职责和任务大体相同,不仅是大明朝国营的谍报机构,而且拥有抓捕、审讯、起诉、宣判和处决的特权,是兼间谍、警察、检察官、法官、刽子手于一身的特殊组织。由于拥有正常政法部门难以企及的特权,因此,这四大特务组织的行事作风都是一样的凶狠残暴,一样的肆无忌惮,一样的为所欲为,一样的鱼肉百姓。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他们相互之间的行事作风也有不同,而最大的不同就是东厂这个特务机关在办公大厅旁边的小厅里,供奉着岳飞的雕像,堂前还建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那么,东厂这个一听就令人不寒而栗的特务机关为什么要供奉二百多年前宋朝抗金英雄岳飞的雕像呢?他们真的如此推重岳飞吗?真的可以“百世流芳”吗?这还要从东厂的前世今生说起。

在大明朝,东厂的建立时间仅次于锦衣卫,但规模却是最大的特务组织。大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创建了当朝的第一个特务机构,那就是锦衣卫。这个锦衣卫从问世那一天起,就与阴谋、罪恶拴在一起。虽然朱元璋曾在朝臣的一片反对的声浪中一度废除过这个建制,但是,靠着“靖难之役”登上皇帝大位的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不久,便恢复了这个特务机构的建制,原因很简单,朱棣,这个造反起家的皇帝需要间谍,需要特务。

但是不久之后,朱棣就感觉到锦衣卫也不太好用,也不够用,于是谋划建立一个使用起来十分得心应手的特务机构。他考虑到自己再造反夺权的过程中,跟随自己鞍前马后的一大批太监与和尚,比如太监郑和、和尚道衍,不仅对自己忠心耿耿,而且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太监长期身居宫中,而和尚清心寡欲,更便于自己掌握和指挥。于是,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朝廷便建立了一个由太监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因此被命名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厂的问世,不仅表明了明代最大的特务机构就此登上历史舞台,其权力之大、作恶之多、名声之臭实在古今罕见,无有能敌,就是名震天下的锦衣卫也很难与之比肩;而且还开创了太监干政的先河,为后来的太监集团做大做强、以至于乱政祸国的恶果埋下了祸根。这个特务机关建立之初便显得气焰熏天,就是在其关防印鉴上也非常气派,别的机关官印只是简单写明部门名称而已,东厂的关防印鉴却大不相同,具体说来是十四个大字:“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关防”,虽然这个名称念起来有点别扭,但冠上“钦差”二字就让人感到这个机关不可一世的来头。

东厂开始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当时,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后来,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所有太监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其实,番子就是这个特务组织中最基层的特务。

东厂在最兴盛的时期,他们职责很广,什么都管,什么都看,朝廷会审案件,东厂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上班,东厂派出人员坐班,吏、兵、刑、户、工、礼等六部的各种文件,东厂要派人查看;这还不算,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人还负责市场调查,连今天菜市场白菜萝卜多少钱一斤,都要记录在案。这些特务无孔不入,不但监视百官,最后连他们的同行锦衣卫也监视,可见其权力之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厂的大小特务每天在京城大街小巷里面活动,并非完全为朝廷办事,更多的是为自己谋私利。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到了明中后期,东厂的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连远州僻壤,也出现了“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搞的举国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则是后来居上。由于东厂的特务头子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而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也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太监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的特务头子都要毕恭毕敬,甚至还要下跪叩头。

当然,这些东厂的特务在刺探情报,构陷百官、鱼肉百姓的过程中,也逐步构建起自己敬仰的偶像和信条。在东厂的府衙大厅旁边,设置了一座小厅,专门供奉二百多年前抗金英雄岳飞的雕像;而历届东厂特务头子的牌位,供奉在大厅西侧的祠堂里,大堂前还建造了一座牌坊,写上了自己的座右铭:“百世流芳”。岳飞的在天之灵如果知道自己的雕像被大明朝的特务机关奉为神明,不知道有何感想?只怕是这位当年的令金人闻之胆寒的抗金英雄,睡觉的时候也会被噩梦警醒。

其实,东厂的特务们供奉岳飞除了认为自己也是像岳飞一样的英雄外,最大的险恶用心就是迷惑朝廷百官和天下百姓,让他们也觉得东厂人人都是一个为国为民不惜牺牲的忠臣孝子,以解除天下对于东厂特务们的憎恶。另外,还有一个不能为外人道的目的,就是教育手下大大小小的特务们,在为朝廷和东厂效忠的同时,在生死关头,即便是无辜被杀,也要像岳飞一样愚忠而死,千万不要有另外的企图用心。然而,东厂特务们的所作所为与岳飞的形象实在相差太远,“百世流芳”肯定是不可能的了,遗臭万年倒是他们必然的结局。直到如今,东厂,连同它的同行锦衣卫、西厂、内行厂一起还仍然牢牢地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蜀汉国的来历:刘备建立的到底是蜀国还是汉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当谈起三国,人们都知道是魏、蜀、吴三国。但是追根究底,“蜀”国昭烈皇帝刘备当初建立的并非是蜀国,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如此之大的讹误呢?刘备建立的又是什么国家呢?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在得知曹丕代汉自立后,有传言汉献帝被害。于是发丧制服,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尔后诸葛亮等一干

  • 日本人不敬明太祖朱元璋却不敢轻举妄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希望他们来朝贡,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问题。结果,国书送达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反而砍了使者的脑袋。泱泱天朝大国被小小岛国羞辱,朱元璋恼羞成怒,扬言出兵,要征服日本。图片来源于网络针对朱元璋的开战威胁,日本摄政王怀良亲王针锋相对,写了一封回信

  • 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汤和成为异数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 傅友德……惟独信

  • 揭秘一代神人刘伯温为何放弃大元投奔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方国珍在台州起兵,拉开了反元的大幕。方国珍的军队迅速占领了台州、温州、庆元(今宁波)等地,当地官员奈何不得。省里面只得将刘伯温召出。刘伯温同事黄伯生在其《诚意伯刘公基行状》一文里说,省里将刘伯温召出后让他当了个浙东元帅府的都事,仍是个从七品的小官,

  • 朱元璋厉害在哪里?细数朱元璋集权的暴力史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对权臣的血洗,是由胡惟庸开始的。朱元璋手下最具远见的文臣刘基一开始就认为胡惟庸这个人不过是区区小犊,不能委以重任,一旦重用必然导致辕裂犁破、祸不单行。胡惟庸的为人向来狡猾奸诈,当上宰相之后更是恃权自专,常常不经请示便自行决断朝中的生杀陟黜之事,甚至私自拆阅公文,对不利于自己的奏章就藏匿不报。图

  • 大骂皇帝而惨死的任美人竟是为了这难以启齿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晚年的永乐帝好大喜功,最喜别人臣服于自己,对周边虎视眈眈的敌人是如此,对自己的女人更加如此。图片来源于网络晚年的朱棣性格变态,极不豁达。当他听说他的妃子吕氏和另一位宫女鱼氏与太监私通时就怒不可遏了,按说太监已经没有了性功能,皇帝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但这件事触及了他讳莫如深的事实——他老了!的

  • 雍正皇帝在福建广东大力推广“普通话”缘何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皇上,朝廷,主子的家:我们都是奴才。”当这句话以字正腔圆的京字京韵,从一个年老的驻防旗人的口中发出来时,坐在学堂里的大多数福建学生的反应是将其当成一个笑话,此时已经是1905年,帝国的立宪改革已经推行了3年之久,尽管朝廷设定的教育大计仍然以忠君为本,但大多数19世纪的“八零后”和“九零后”,只要稍

  • 诸葛亮曾三顾茅庐请哪一位高人出山而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刘巴(?-公元222年),今湖南衡阳人,少便知名。207年,曹操征伐荆州时,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其命前往长沙等地,招降刘表残部。谁料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北归,劝降告吹,不过刘巴仍打算回去复命。网络配图此时诸葛亮在衡阳催缴税赋,他早就听闻刘巴博才多学,于是来到衡阳寻访,找到其家时,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痛失江山的人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方孝孺,我们的脑海里马上会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左膀右臂,为建文帝的失败立下了汗马功劳,没错,作为资深大儒的方孝孺,虽然最后尽忠而死,但建文帝的失败,方孝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方孝孺对建文帝是忠心的,因为他后来的举动可以证明一切,但方孝孺在治国治军方面的才能的确平庸,这无

  • 揭秘:少年时代诸葛亮的命运曾悬于曹操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那一年,曹操的父亲曹嵩为避战乱,居住在山东琅琊一带,其实也就是诸葛亮的家乡。曹操命令泰山太守应劭去迎接曹老太公。徐州太守陶谦派部下阴平去护送。当时曹家的辎重有一百多辆车,财富外露,引起阴平及其部卒的贪心,“士卒利嵩财宝”,结果在华、费这一带杀了曹老太公全家,其中包括曹嵩的幼子曹德,财货被抢劫一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