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

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437 更新时间:2024/2/5 1:50:55

一道东坡红烧肉,让人记住了这位吃货中的大文豪。

其实,苏轼何止是吃货,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

其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

然而,尽管如此全能,却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因“满肚子装着不合时宜”,

与当时旧党、新党均政见不同,无数次被贬至杭州、密州、徐州、

湖州、黄州、惠州、琼州、常州等地,最后终老于江南常州……

比如他自己的——《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网络配图

说到他的仕途,不得不说另外两位大家了,

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一位叫王安石,一位叫司马光

(PS,是不是想起了司马缸砸光,额,司马光砸缸~~

王安石变法大家都知道,显然这两位一个是革新派,一个是保守派。

那咱们的苏大才子,怎么一下子把两位都得罪了呢?

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少年得志,均年轻时考中进士,两人同在朝廷任职,两人的争端始于不同的政见。

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

政见上趋于保守的苏轼便一直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因而被迫离京。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16年的杭州当通判。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在杭州,苏轼待了2年零9个月。熙宁七年(1074年)到密州任太守,当时38岁。

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个月。然而,被贬的苏轼并没有结束厄运,相反遭来更大的、差点“灭顶”的灾难,从而开了他人生三起三落的第一落,其原由是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元丰八年(1085年)四月宋神宗驾崩,苏轼东山再起。

这一年,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次年改元“元祐”,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

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祐更化”,并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

网络配图

他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

短短1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

然而这时候,正扶摇直上主人公,我们的苏大才子,

却又与现任宰相司马光结下了梁子,再次演绎了与宰相“交锋”被贬的悲剧。

司马光上任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苏轼却认为新法也有可取之处,

于是,司马光对苏轼产生了不满。不得志的苏东坡又主动请辞外放。

元祐四年(1089年)七月至次年二月,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这便是苏轼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至于三起三落中的第三起、第三落,与两任宰相无关,在此不做赘述。

看懂了吧,咱们的东坡居士真的是个老文青,一股子执拗脾气,

王安石在的时候吧跟王安石做对,说新法不好偏向保守派;

等司马光上台了吧,又怀念新法的好,偏向革新派……这是个可爱的紧~~~

不过,文人终究是文人,尽管苏轼与王安石、司马光之间政见不和,

网络配图

但并不影响双方之间惺惺相惜。多年后,王安石的宰相之职被免,告老还乡。

此时的苏轼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去拜访了这位曾经让他遭受磨难的“冤家对头”。

不料,这一拜访搭起了彼此重新认识之桥。

为此,王安石曾慨叹:不知道从此几百年后才会再出苏轼这样的人才。

苏轼则投桃报李:认为世上真正有才华的人是王安石。

而苏轼为司马光撰写墓志铭也是表达尊敬怀念的感情,在他写的3000字《司马温公行状》中,

充满了对这位年长自己10多岁的师长之褒奖。末尾写道:

“轼从公游二十年,知公平生为详,故录其大者为行状。”

表达了自己对司马光最了解。这不但直抒苏轼对司马光的敬意,同时也显示了苏轼光明磊落的品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死亡之谜另藏惊天秘密:并非病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称为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或许秦始皇注定是一名历史上的争议颇多的人物,他的死如他的身世以及此雄才大略,同样引起了后人的争议。目前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命。图片来源于网络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

  • 揭秘:中国历史上两位“怕老婆”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NO1:隋文帝怕独孤皇后隋文帝是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功绩卓著,虽说隋朝没挺住多久,但在历史上的地位却不可磨灭,这是其它一些年代不久的朝代难以相比的。如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科举制度,便是隋文帝在位期间兴起的。还有改革官制,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也是影响深远。但他在野史上最广为人知的,只怕是他的怕老

  • 历史故事:夏启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姒启的母亲是涂山氏。屈原的《天问》中载传说说,姒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姒启后就死了。姒禹死后,姒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姒启放

  • 史上最奇葩荒唐的皇帝?墓葬发现为其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荒淫无耻的昏君有很多,其中“翘楚”,当属汉废帝、海昏侯刘贺。此君之所以能通过层层选拔,在“昏君排行榜”中一举夺魁,是因为其做了27天皇帝,却干下了1127件荒唐事,基本所有荒淫无耻之事被他包圆了,也真让人瞠目结舌。网络配图然而随着海昏侯墓葬文物的发掘整理,我们却发现有很多跟史书

  • 揭秘:光绪皇帝为什么叫慈禧“亲爸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不知道大家看清宫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涉及光绪皇帝的清宫剧中,光绪称呼慈禧为“亲爸爸”。例如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就是这么称呼的。其实在清朝满族人并没有这个称呼,满族人也不会称母亲为“阿玛”,那为什么光绪帝叫慈禧叫“亲爸爸”呢?网络配图关于“亲爸爸”这个称呼还有一个小故事。慈禧对光绪十分严

  • 揭秘:为何朱厚照是明朝最“奇葩”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是比较盛产“奇葩”皇帝的,其中最“奇葩”的一位,要算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这位民间传说和戏曲小说中的“正德爷”最奇葩的经历,就是他的下江南。而他此行闹出最大响动的地方,正是在明朝的南都南京。1宁王造反,让武宗找到了南游的理由只看正史上的尊谥,完全看不出明武宗朱厚照的“奇葩”。《明史·武宗纪》称他

  • 盘点历史上的太上皇都有谁?他们的结局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年老之时就会把皇位让给继承人(大多是自己的儿子),自己退到幕后。垂帘听政的事情当然是太上皇不喜欢做的,那么中国历代的太上皇是如何度过余生的呢?汉高祖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图片来源于网络刘邦的老爹是第一个享受太上皇尊号的人。刘邦在当皇帝以前,老爹刘太公没有跟着这个儿子得济,反过来还的养活他。当了汉王,老

  • 秦始皇母亲的出轨,改变中华两千年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千古一帝秦始皇以铁腕手段打败六国,一统天下。尽管里面有秦始皇的超凡才能,但是还有来自各国投奔来的有志之士的才学相助。有了他们,秦始皇如鱼得水,商鞅变法让秦国的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其他文武将领更是让秦始皇心中暗喜,各地捷报不断传来。但是,当年秦始皇的一件事险些断送了秦国的前程。这件事我们慢慢

  • 周公与周成王是什么关系?周公辅成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网络配图周公的

  • 揭秘连诸葛亮都要退让三分的人竟然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群起云涌,三国争霸。在那个风云际会,充满硝烟和战争的时代,涌现了一批忠心耿耿、宏材大略的谋士。说起谋士,大家似乎都会想起那个高瞻远瞩、神奇妙算的诸葛亮,而忽略了那个天妒之才--郭嘉!网络配图或许,郭嘉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是从曹操十里相迎,共谋天下开始的。其实,郭嘉少年时就已经高明远识、目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