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学了刘邦的一个恶习,这是蜀汉失败的原因?

刘备学了刘邦的一个恶习,这是蜀汉失败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547 更新时间:2024/2/9 12:00:25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古代皇帝中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他出身微贱草根,却从一无所有完成到富有天下的华丽转身,从人人都看不起的底层无赖,一跃成为万众仰视的大汉皇帝,其雄心和才干,确实非一般人所能望其项背,千载之后仍然令人叹为观止。

但刘邦自幼家境贫寒,不读诗书,从未收到过良好教育,长大后混迹江湖,结交了很多黑白两道人物,导致他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一些恶习,成为他的一生瑕疵。他的一个恶习数百年后被刘备学会,最终导致刘备蜀汉大业功败垂成。

刘备的这个恶习很早就体现出来。东汉末年,荆州地区有一个名满天下的儒学宗师,名叫宋忠。宋忠一生苦心孤诣钻研儒学,著书立说,在当时影响很大。荆州牧刘表听说了他的盛名,把他聘请到身边担任幕僚。

公元207年,曹操大军南下攻击荆州,刘表恰在此时病死,他儿子刘琮继承了荆州牧的职务。刘琮自感兵力薄弱,不是曹操对手,于是向曹操送上降书。然后刘琮派宋忠为使者来找屯兵新野的刘备,告诉他此事。

刘备听后又惊又怒,他本来还打着夺占荆州的小算盘,没想到刘琮却已经投降曹操。刘备一怒之下迁怒于宋忠,恶狠狠地斥责他“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丈夫临别复杀卿辈!”然后把宋忠赶跑。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夺占益州,攻取成都,对刘璋手下的大批官吏全盘接受,让他们官复原职,协助他治理益州。但益州蜀郡太守许靖却被他排除在外,未授予一官半职。许靖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大儒,以德行高尚、才华横溢著称,名满天下,但刘备认为他只是个徒有虚名的书呆子,毫无用处,所以对他不理不睬。

后来法正劝说刘备:“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许靖这样的大名士如果不被任用,恐怕会让天下人才寒心,刘备才同意任用许靖,但也只是把他当牌位供起来而已。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计划出兵伐吴。蜀汉著名儒学学者秦宓竭力苦劝刘备不可与东吴妄动刀兵,破坏孙刘联盟,否则后患无穷。刘备却勃然大怒,“坐下狱幽闭”,把他关入大牢,险些丧命。

从上面三件事可以看出,刘备的这个恶习就是蔑视儒生。刘邦当年就以看不起儒生而闻名,“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对待儒生态度非常恶劣。刘备的这个恶习与他一脉相承,如出一辙。

刘备之所以轻视儒生,用《三国演义》中的话来说,无非是因为儒生们“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刘备的用人策略非常直接而现实,要的是诸葛亮五虎将这样能够运筹帷幄冲锋陷阵的人才,不文不武的儒生自然不讨喜。

但刘备这样做犯了一个大错。东汉是古代儒学的崛起兴旺时期,深入人心,在天下人心中已被视为“天地纲纪”,儒学宗师们虽然乍一看只会夸夸其谈下笔千言,但在当时,他们确是影响力最大的一批人,身为社会规则制定者,主导主流话语权和舆论高地。只有尊重、重用这些人,才能更好更快收服民心,吸引更多优质人才。而一旦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则会被视为难成气候的草寇山贼。

蜀汉后期出现青黄不接的人才荒,与刘备这种蔑视儒生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最终失去民心和高知人群的支持,导致蜀汉功败垂成。刘邦当年虽有此恶习,但他的对手项羽比他更不尊重儒生,所以他才得以侥幸胜出。而刘备没有那么幸运,他的对手曹操本身就是“建安文学”宗师人物,身边团结了一大批儒学大师,综合实力与人才储备厚度远胜刘备。刘备不重视儒生终于自食恶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蜀国隐藏最深的智者,诸葛亮都经常请教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四川成都南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武侯祠,是后人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造的祠庙。作为诸葛亮的主公,刘备在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他们是蜀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十四个文臣。这十四个文臣,分别是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

  • 朱元璋的心里阴影:一件小事左右了他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这位开国帝王,自称起自布衣,托迹缁流,掠入行伍,适天下大乱,遂起兵滁州。这当然都是拣好听的说,他明白,当过和尚,当过兵痞,游方讨饭,打家劫舍,并非十分光彩之事。所以,他在自撰《朱氏世德碑记》的文中,总是强调“上世以来,服勤农业”“先祖营家泗上,置田治产”。其实,他只是一个无家无业的“流民”,与土

  • 明朝朱元璋为何要一手搞限娱令 一手树典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永乐九年(1411年)七月初一,英明神武的明成祖朱棣不知哪根神经受了刺激,颁布了一项基本国策:“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读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但凡查出违规者,杀他全家。网

  • 帮助朱棣夺得皇位的雇佣兵朵颜三卫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这个朝代差不多每个皇帝都有那些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的传奇。就说说永乐帝朱棣吧,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燕王,也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四叔,但同时他也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的皇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这次夺位之中,有一支很厉害、很变

  • 郑氏家族“皇”粱梦:想成独立王国做清朝藩属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38年后,其总督向郑成功投降。郑成功以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被载入史册,被尊为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一人生壮举被放大得尽人皆知,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郑成功是忠于明朝的,是因为不肯降服灭亡大明帝国的清政府,不肯剃发不肯易服,才跑到孤岛上以图恢复大明朝的英雄。其实,郑

  • 这位国君霸占下属妻子 却提拔他给自己当司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给大家介绍春秋时期的一位诸侯:齐懿公。这个人是春秋霸主齐桓公的儿子。齐桓公在的时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九次跟诸侯开座谈会。牛得不得了,但死是死得很惨的。因为家庭教育没抓好,老年时六个儿子忙着抢班夺权,把生病的齐桓公关在宫里,齐桓公是活活饿死的。网络配图公元前609年,齐懿公到申池游玩。齐懿公没

  • 揭崇祯帝临终遗言内容:为何如此痛恨文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明毅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朱由检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

  • 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一道东坡红烧肉,让人记住了这位吃货中的大文豪。其实,苏轼何止是吃货,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然而,尽管如此全能,却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因“满肚子装着不合时宜”,与当时旧党、新党均政见不同,无数次被贬至杭州、密州、

  • 秦始皇死亡之谜另藏惊天秘密:并非病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称为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或许秦始皇注定是一名历史上的争议颇多的人物,他的死如他的身世以及此雄才大略,同样引起了后人的争议。目前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命。图片来源于网络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

  • 揭秘:中国历史上两位“怕老婆”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NO1:隋文帝怕独孤皇后隋文帝是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功绩卓著,虽说隋朝没挺住多久,但在历史上的地位却不可磨灭,这是其它一些年代不久的朝代难以相比的。如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科举制度,便是隋文帝在位期间兴起的。还有改革官制,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也是影响深远。但他在野史上最广为人知的,只怕是他的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