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肯迁都而选择吊死煤山?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肯迁都而选择吊死煤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538 更新时间:2024/1/22 9:46:51

明朝末年,朱明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忧外患的危局使崇祯皇帝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此时关外清军虎视眈眈,西南张献忠一路沿湖北、湖南夺关占地,准备全面占领四川;更严重的是李自成已西进潼关,占领西安,控制了西北,整顿兵马要直取北京,大有称王建国之势。国家社稷危在旦夕,如果此时崇祯皇帝权衡利弊,当机立断,迁都南京,以徐图卷土重来或许尚可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明朝也许不会这么快就灭亡。但是崇祯皇帝却迟迟犹豫不决,一味的坐以待毙,终于断送了大明江山,自己也落得了个吊死煤山的可悲下场。

更令人疑惑不解的是首先提出南迁之议论的不是别人正是崇祯皇帝本人,那么他为什么又迟迟不肯南迁呢?他是真的不想南迁吗?崇祯十七年的正月初四,崇祯皇帝急召大学士及首辅大臣陈演、魏藻德、丘瑜等大臣到御书房议事,讨论兵部兵科给事中吴麟征、陕西总督余应桂和蓟辽总督王永吉三人提出的速调吴三桂入京勤王的三道紧急奏折。

网络配图

这本是一个拯救危亡的折中方略,虽然不得不因此放弃山海关,但能避免京城落入李自成之手。

然而,崇祯皇帝却踌躇再三,不能当机立断。面对外患,如果弃地守京,就会落下丢失国土的千古罪名;面对内忧,坐以待毙,又会蒙受失政于寇的奇耻大辱。这个两难的选择使他犹豫不决,他还一心想作名垂青史的圣君呢,这种失地失国的重大罪名朱由检是不愿意去承受的。因此,他把这个皮球踢给了这些大臣们,试图让大臣们正式提出动议,然后他再顺水推舟作个表态,免得承担历史责任。可是,这些长期生活在皇帝身边的大臣个个老奸巨滑,他们早都猜透了皇帝心里打的小算盘,竟无一人站出来表态!崇祯从他们口中得不到自己想要得答案,最后只好决定:“早朝廷议公而决之”。

于是,正月初九的早朝上,众朝臣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论,一派主张弃地守京,另一派主张决不弃地,结果相持不下,不欢而散。那么,主张决不放弃一寸国土的臣子们,真的是心口如一誓死报国的忠臣吗?不然。当时的内阁首辅大臣陈演就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他想,自己当廷表态不弃国土,日后就逃脱了丢失国土的罪名。而他后来又不公开反对“弃地守京”,则是遵照崇祯皇帝的心思。另外,说不定有朝一日秋后算帐,这个刚愎自用又心胸狭窄的皇帝,为了开脱自己的罪责说不定会找一个因弃地守京而丢失国土罪名的替罪羊,而他陈演最好则是明哲保身了。

试想,这种满脑子为个人打算的人把持朝政,再加上个优柔寡断,只顾虚名的皇上,哪里会定下万全之策呢?退朝不久,左中允李明睿求见崇祯,为崇祯献上南迁之计,大敌当前,应该效仿晋、宋南迁,以后再图恢复北方,以缓目前之急。实事求是地说,这个消极的应付的策略是当时唯一一个可以确保朱明王朝的可行之策,崇祯心里也是赞同的。

网络配图

但是,他顾虑重重,认为南迁是丢弃宗庙社稷的大罪,比“弃地守京”更甚,他实在不愿承担这个千古骂名,于是,这个正确的策略便被搁置一边了。

同年三月初,李自成农民军势如破竹,攻克了宁武,明军一败涂地,京城已经岌岌可危,崇祯连夜召诸大臣商议对策。这时,李明睿又奏请南迁。崇祯想,这次如果没人反对,他就可以下决心南迁了。不成想总有人要和他对着干,左都御史李邦华竟提出,皇上应该死守京师,让太子下江南,打碎了崇祯的如意算盘,崇祯因此勃然大怒,怒斥众臣道:“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孩子家做得了什么大事?”众人顿时吓得哑口无言,其实人人心里都明白,皇帝自己本想南逃,却硬要众大臣说出来,死要面子。

他们又一想,如果皇上南迁,大臣们便要留在京师辅佐太子,这岂不成了替死鬼;而那些随驾南迁的人,一旦京师失守,说不定也会因力主南迁而替人受过,这实在是个两面不讨好的苦差事。众人都看透了崇祯的心理,谁也不想背这个黑锅。崇祯却不知众人心里想些什么,见无人表态,还连连催促群臣想对策。结果群臣议来议去,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到了最后,也只是下了个“入京勤王”的圣旨,等待各路大军来京护驾。但是,此后的几天,勤王的军队没到,告急的奏折却像雪片一样飞来,如再犹豫就什么都来不及了。这时李明睿又来紧急求见,力劝崇祯南迁。

网络配图

崇祯皇帝当然想马上南迁,可是他又总是盼望着大臣都一致赞成南迁,都来哭求时再半推半就的答应下来,这样虽然仍是不免“弃京南逃”之名,但总还能营造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情景,使人对他这个皇帝的被动无奈深表同情。因此,在形势虽然已经是万分危急,但他却还抱着一线希望,兴许这一次大臣们会众口一词的奏请他南迁的。可是他又一次失望了,大臣们来朝见他时,都仍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全都沉默着,谁也不肯开口。

僵持之际,前方信使来报:“保定失陷了!”这一下,南迁的路被从中掐断,南迁之议也就成了泡影了。大局已定,已无可挽回。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无路可逃,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上自缢殉国,就这样因为崇祯的优柔寡断和大臣们的明哲保身终于葬送了明王朝的大好河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和珅惊人贪污背后:因清朝执法不一导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有清一代,乾隆朝官吏贪墨之风尤盛,其时,不仅案件多发,婪赃巨大;据统计和珅家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的十五年财政收入。尽管乾隆帝屡兴大狱,而贪风愈盛,其原因为清政府执政过程中执法不一。图片来源于网络乾隆朝贪风之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官僚政治日趋腐败的产物,而盛世之下,官绅士子追求豪华生活的社会风气,也为官员

  • 历朝皇帝嫔妃数量:唐玄宗竟然达到了四万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皇帝的后妃数量,民间一直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说法,但这只是一种泛泛的说法。那么,一个皇帝究竟有多少位妻妾呢?不同的皇帝所给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拿隋炀帝来说,这家伙的生活可谓是荒淫糜烂,后宫里有5000美女。但是他仍是不满足,认为自己是堂堂一国之君,区区5000美女哪能配得上自己的身份?于是

  • 吕布胆大包天:为何敢动老大的女人貂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布与貂蝉的女儿,吕布为什么不去找貂蝉,吕布戏貂蝉

    东汉末年,吕布是董卓很信任的部将,二人情同父子。不过不久,二人就发生了极其不友好的现象,那就是董卓曾经用兵器投掷吕布,而且吕布差一点受了伤。于是吕布投奔司徒王允的门下,最后把董卓给害了。三国志里对这一段历史讲的比较笼统: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

  • 宋太宗之死:宋太宗赵光义当年为何声称要自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

  • 他是康熙首辅 却因大地震闹得人人喊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十八年地震,清朝历任首辅大臣,康熙菏泽地震记载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一带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地震。根据一本叫做《白茅堂集》的书记载:七月二十八日庚申时加辛巳京师地大震,声从西北来,内外城官宦军民死不计其数,大臣重伤。······是日黄沙冲空,德胜门内涌黄流,天坛旁裂出黑水,古北口山裂,大震之后,昼夜长动。北京城里也深受地震之苦,顺承、德胜

  • 史上最变态皇帝宋太宗:侮辱李煜“小周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太祖攻打南唐李煜的理由,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赵匡胤李煜赵光义李煜

    头号变态人物就是宋太宗赵光义。早年的赵光义曾和哥哥一起东征西讨出生入死,打虎还是亲兄弟,五代十国的“小老虎”们被兄弟二人打死的打死,打趴下的打趴下,南唐就是其中之一。975年,李煜率领他的亲属官员一共四十多人,肉袒到城外投降。“肉袒”就是脱去上衣,露出肢体,这是古时候在祭祀和谢罪时表示恭敬和惶恐的一

  • 为了让妹妹嫁个皇帝他竟然这样做这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我竟然截胡了皇帝的老婆,皇帝娶了自己妹妹,皇帝的亲妹妹怎么称呼

    一直以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考古学系统的完善和重视,使埋藏于地下的历史痕迹不断的显现出来,从先前的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到15年大冶铜绿山四方塘的发掘,直至最近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无一不是震撼人心的。我们在一边感叹古人无穷智慧的同时,不禁会想象着当时的场景。图片来源于网络作为最近刚发现的南昌西汉古墓

  • 赵云只身救阿斗 可为何还是不受刘备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云救阿斗是哪一集,历史上赵云救过阿斗吗,阿斗为什么扶不起

    说起赵云赵子龙,就想起《三国演义》中忠肝义胆的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白马银枪的大将赵云,自然是受万人敬仰的。可与关羽张飞,与诸葛亮,姜维想比,自然是不受宠的。就算救回来阿斗,也是得不到重用。死后才得到追封。这是为何呢?网络配图赵云的身世不好,提及赵子龙就想起常山赵子龙,他是一个普通的民壮,是从普通百

  • 雍正皇帝如何在九龙夺嫡中最终能胜出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正是怎么夺得皇位的,雍正夺位是真的吗,雍正九子夺嫡胜出真相

    雍正是怎样登上皇位的,一直是个谜题。从他继位那天开始,到现在争论都没有停。有很多学者认为雍正登基并非是合法继位,那么关于雍正登基一事众学者都有哪些看法呢?图片来源于网络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关于雍正这位皇帝不论是从哪方面来说一直都是清朝的疑案之一,尤其是雍正的继位疑案和雍正的死因疑案。现在我们就来

  • 雍正军大老虎年羹尧:帮人升官收40万两白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雍正留下6000万白银,雍正时期1000万两值多少钱,乾隆给纪晓岚说为什么不杀

    回顾历史,历朝历代都有军中大老虎,他们吃空额、扣兵饷,在军用物资采购和基础建设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打仗的时候更是浑水摸鱼,冒领军费,将战利品据为己有。军中反腐也成为整顿吏治的重头戏。雍正王朝显赫一时的大将军年羹尧就是一只具有代表性的军中大老虎。年羹尧(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