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是如何成功的?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是如何成功的?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195 更新时间:2024/1/2 18:32:51

你知道李元昊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在中国的西北部,曾经有过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西夏。它与北宋同时存在,在北宋灭亡后不久,也亡于金人之手。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男主人公之一的虚竹娶到一位公主,公主的国籍就是西夏。

西夏开国之君,名叫李元昊,只是和历史中大多数开国之君结局不同,他虽然能力超群,却不得善终。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赵光义为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李氏的节度使之职,命他举家进京为质。年仅20岁的李继迁担心此去凶险,于是找了个由头逃亡。就是这一小股叛军,扎根西北,先通过部落联姻,得到很多当地人的支持,后又出使辽朝,获得“夏王”的称号。

1004年,李继迁遭人暗算,中箭身亡。而就在这前一年,有颗“新星”诞生了,起名李元昊。没人可以预见,他将站在爷爷(李继迁)打下的根基上,称帝建国。

先来看看他是如何成功的,第一步,通过扫荡邻居,充实自己的疆土。

十五岁,打败回纥,夺取甘州十五岁,奇袭西凉,随后迫使瓜州王归附经过上面两场胜利,足以证明李元昊的实力,因此,在十六岁这一年,他被父亲立为太子。

第二步,婚姻外交。

被册封为太子以后,李元昊的父亲替儿子向辽朝皇帝求婚,致使兴平公主下嫁,从此北方两个最有势力的政权开始结交,把矛头共同指向北宋。

有了强大的亲家支持,李元昊在继位以后自信且果断的向周围扩张,最终整个河西走廊都成了他的领土。公元1038年,西夏建立。有很长一段时间,举目望去,便是北宋、西夏、辽国三足鼎立。

许多在军事领域有建树的帝王,都难免性格缺陷,李元昊也是如此,而这一点,早在儿时就能看出:

李明德时期的西夏(准确说是西夏的前身)实力还不强大,因此不得不向北宋称臣。可是李元昊觉得这很丢人,经常与父亲大吵大闹;“李氏”,是唐代的赐姓,李元昊称帝后抛弃了这个姓,改为“嵬名”,并且为了追随旧俗,剃成光头,佩戴耳环。

种种迹象,既可以说明他是自尊且念祖的,又能反映出骨子里的极端。

这种极端,在他成年后渐渐发展成暴戾。母族卫穆氏的首领想要谋害李元昊,于是一族的人,不论是否知情全部被溺死河中;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李元昊对他们实施严峻诛杀之策。谁知道,久而久之,“暴戾”反噬,把他自己也毁灭了,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宁令哥,是李元昊的太子,也是头号敌人。

太子渐渐长大,到了该娶妻的年纪,经过一番选拔,最后定下了没藏氏。这位没藏氏年轻美丽,人人都非常喜欢,李元昊见到未来的儿媳,也为之动心。

其实,早在唐朝玄宗年间,就有皇帝爱上儿媳的例子,唐玄宗是怎么做的呢?先让杨玉环成为道姑,再纳为贵妃,还为寿王另选了新王妃。虽然明目张胆,起码做出些婉转的中间程序。

可是李元昊呢?可以说是简单粗暴!直接把没藏氏接进皇宫,立为皇后,而曾经的皇后,也就是宁令哥的母亲,干脆废掉!

西夏的祖先是党项人,长期游荡在北部草原,缺乏礼法熏陶,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心中没有尊严、底线和仇恨。宁令哥经过妻子被夺,母亲被废,对自己的生父再无感激之情,甚至......重新燃起来的,只有报仇心切。

在一个寂静无人的夜晚,太子独自潜入皇宫,衣袖中藏着把锋利的匕首。

见到父亲,并不是一件难办的事,他此行目的,不是请安,也非上奏,而是......要削掉李元昊的鼻子。

因为毫无防备,太子的计划顺利完成,只是为何不干脆杀掉他?可能太子只是想要泄愤吧。

李元昊没了鼻子,气急败坏,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去世。

站在党项人,西夏王国的角度,李元昊这个开国之君还算英主,头脑、霸气、勇气都具备了,就是性格中缺乏种“捕猎人”的耐性。但是如果抛弃他的王冠,只以普通人的身份评价,那么他恐怕很糟糕吧,晚年骄奢淫逸,杀人如麻。

纵观中国历史中的开国之君,不得善终的大有人在,然而被自己儿子所杀,死前失去了一个鼻子,还就只有李元昊一人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魏忠贤只手遮天,却被刚继位的朱由检迅速清除,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秀清天父附体是怎么装的,朱由检后面的皇帝是谁,遮天里面刘云志最后怎么样了

    魏忠贤自称九千岁,自己也有很多义子,最后为何迅速被扳倒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魏忠贤崛起之后,“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许多官员甚至不惜认其为义父、干爷。不仅自称九千岁,麾下更是有五虎、五彪、十狗为祸,一时权势达到巅峰,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绝顶人物。明朝宦官的

  • 孟古青有着怎样的经历?她为何成为清朝唯一一位废后?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一个总兵带多少人,清朝83总兵,清朝的那些王爷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你知道孟古青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如果说“清朝有一位废后”,大家会想到谁?可能很多人会提到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即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攻略里佘诗曼的角色)。正如我们所了解,继后的结局被囚禁到死、葬礼草草了事、未能与皇帝合葬,而是进入纯惠皇贵妃地宫。但是等等…万事俱备,只欠了一

  • 唐玄宗为权力都能杀三子 安史之乱唐玄宗为何会让出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玄宗发动的战争,唐玄宗杀三子,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玄宗让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李隆基迫于无奈逃出长安前往蜀地,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从中看出,李亨称帝在先,玄宗无奈之下退居二线成为太上皇,单从这点看,就不存在“让出皇位”一说。玄宗为让出皇位的原因:年轻时唐玄宗是位精明的君主,在

  • 说到功高盖主,秦国名将王翦的结局为何却不同于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翦和韩信哪个厉害,秦国名将王翦第用哪一计打败楚国,秦国名将王翦怎么读

    在古代,功高盖主的事情时常发生,一般情况下,只有臣子出现功高盖主的时候,皇帝就会以各种理由杀掉他们。这样的做法是出于皇帝的嫉妒,或者是忧虑,因为出现功高盖主的人通常会有些得意忘形,皇帝怕他们在这个时候造反,一跃从臣子变为主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今天我爱历史网要说的功高盖主是另一种情况,与前面的恰

  • 安史之乱造成的后果有多大 该动乱为何会成为唐朝的转折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安史之乱,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说是唐朝最出名的一位皇帝,在位时间也是最长的,他开创了唐朝的极盛时代,也就是后世常说道的“开元盛世”。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执政后期居然发生了“安史之乱”这样的悲剧。“安史之乱”的发生也使得唐朝开始由盛转衰,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 卢俊义被认为是梁山第一高手,他为何却被燕青几次相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水浒传梁山十大高手排名,卢俊义从梁山回来后的遭遇是什么,卢俊义上梁山的前因后果

    说起梁山上众好汉,108人之中,武艺高强的人着实有不少,天罡星中最多,林冲、关胜、呼延灼等五虎将,是公认的一流高手;朱仝、花荣、史进等八骠骑,武艺稍弱,可以认为是准一流高手;其实花荣武艺是完全可以进五虎的,他曾和秦明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而且箭术高超。其他像李应、鲁智深、武松等人,也完全可以入五虎

  • 安史之乱后安禄山生活如何 安禄山为什么会死在儿子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安史之乱后安禄山什么下场,安禄山之死的真相,安史之乱为什么会死那么多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安禄山被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到安禄山一下就想到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在唐朝的政治和文化都发展到鼎盛时期的时候,以安史之乱为节点,唐朝由盛转衰,可以说安禄山有这很大的影响。安禄山竟然这么有本事?那安史之乱后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安禄山为什么会死在自己儿子手中呢

  • 朱武在梁山的地位为何远远不如吴用,只排在第四个等级?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用是怎么上梁山的,吴用放在三国什么水平,宋江和吴用有多坏

    在《水浒传》中,有这么一个人物:明明拥有过人的智慧、一身的真才实学,却一无地位二无用武之地,难以进入梁山集团的权力核心层,只能屈居于一个擅长玩弄权术的知识分子之下,只有在前者实在搞不掂的局面下才能偶露峥嵘,此人可说是憋屈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梁山好汉。说到这里,你会想到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

  • 为何说华高是明朝武将中的另类?只因一打仗就称病不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的觉华岛,大明风华朱瞻基御驾亲征,明朝黄金华

    说起古代的武将,大家的印象一般都是勇武过人、骁勇善战,带领军队冲锋陷阵,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大明朝的众多将领中,如常遇春、傅友德、花云等人都是如此,不过明朝功臣庙中,排名第十一位的巢国公华高,却生性胆怯,一听说让去打仗,就称病不去,实在是武将中的另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李承乾都已经是太子了 李承乾为什么还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为什么喜欢李承乾,大唐太子李承乾,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

    很多人都不了解太子李承乾,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李承乾是李世民长子,他早早就被立为太子,所以有很多朋友并不理解李承乾为什么还要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发动政变,难道他是想效仿自己父亲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吗?李承乾谋反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实际上,这跟李承乾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也与兄弟之间的夺嫡之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