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斯为何会斗不过赵高?原因是什么

李斯为何会斗不过赵高?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944 更新时间:2024/1/17 6:00:48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斯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因李斯与自己的执政理念相吻合,而将其提拔为丞相,此后李斯便成为了秦始皇治理天下的左膀右臂,废分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驰道车同轨等重大决策中,李斯堪称居功至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帝国设计师,却在秦二世时被赵高所害,那么才华出众的李斯为何斗不过赵高呢?

原因之一:赵高与胡亥关系更为亲近

李斯作为秦始皇的左膀右臂,长期帮助其治理天下,而秦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面对的困难极多,这导致李斯长期忙于公事,根本无暇他顾。即使他知道秦始皇将会传位于胡亥,也根本没有经历与其搞好关系。

赵高则不然,赵高虽然出生卑劣,但却因为人勤奋和精通律法而被秦始皇用,被提拔为中车府令长官皇帝车舆,并负责教导胡亥判案断狱。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这位未来的皇帝,再加上赵高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因此很快便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于此同时,由于秦始皇是在东巡归途中突然去世,并未对身后事进行稳妥的安排,导致李斯虽然贵为丞相,却始终无法与胡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赵高则由于前期打下的基础,显然与胡亥更为亲近一些。

原因之二:沙丘政变李斯极可能是被动妥协

虽然目前有证据表明胡亥极可能就是秦始皇钦定的继承人,但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胡亥是在沙丘政变中,与赵高和李斯三人共同伪造了继位诏书,从而成功夺取了皇位。然而,即使李斯参与了这起政变,却同样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

在秦始皇东巡的队伍中,由于蒙毅被派往会稽祷告山川,因此秦始皇去世之后这支队伍最有话语权的几人,正是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和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然而,李斯虽然位高权重,但他的话语权更多在于朝堂之上,而胡亥作为皇帝的儿子则成为了这支队伍的实际最高指挥者,赵高则因中车府令的身份而在队伍中拥有大量亲信,李斯的话语权其实并不大。

在秦始皇去世之后,胡亥和赵高显然是一条船上的两人,而由于两人的身份,他们实际已经掌握了整个队伍,已经足以伪造诏书完成政变,李斯对于谁来继承皇位,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决策权,而李斯对此心知肚明。赵高之所以会来劝说李斯,不过是为了返回咸阳之后,利用李斯的丞相身份稳住朝局而已。

以“老鼠哲学”为处世哲学的李斯,在心知无法扭转局势,甚至连自己小命都攥在赵高和胡亥手中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了妥协。因此,虽然李斯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从龙之功”,但更多却是基于形势而做出的被动妥协,相较于主动献策的赵高,李斯自然无法获得更多宠信。

原因之二:忠臣难做、佞臣好当

虽然胡亥、赵高、李斯三人对于秦国的灭亡都负有责任,但在胡亥在位期间,相较于祸乱朝纲的赵高,李斯其实并不希望自己与秦始皇的努力结果付之东流,他曾试图将朝政带回正轨,可惜最终以失败告终。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眼看天下大乱,李斯便多次赵机会向胡亥进言,结果非但没有使得胡亥回心转意,反而招致胡亥的责备,“帝王统治天下,难道就是为了操心费力的吗?这并非贤明之君。贤明之君在统治天下的时候,都是把天下的一切拿来满足自己,治理天下那是大臣们的事,不然要朝廷养着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你现在为什么一直要将大臣们干的事情压在我身上呢?你不应该来劝我,而应该去想想怎样才能让大臣们好好履职,这样才算是尽了你的丞相职责”

之后,随着天下叛乱越来越严重,李斯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又去劝说胡亥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结果正在与宫女饮宴作乐的胡亥,对于李斯等人的劝说十分恼怒,将李斯等人全部下狱。结果,赵高借机说李斯与儿子李由谋反,并言行逼供迫使李斯承认,李斯最终被杀死,并夷三族。

赵高则不然,赵高一心攫取权力,因此说话做事完全就是投胡亥之所好。正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两相对比之下,胡亥自然更愿意亲近赵高,而远离李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明宣宗朱瞻基奖励大臣们的方式是什么样的?有多另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明宣宗朱瞻基奖励大臣们的方式是什么样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非常大方,逢年过节,都喜欢给大臣们发福利。例如,过年的时候,朝廷重臣会收到20万钱、200斛粮食和近200斤的牛肉。唐朝时期,唐玄宗奖励大臣们的方式比较另类,他喜欢撒钱。例如公元713年九

  • 被低估的开国皇帝是谁?儿子的名气比他大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罗贯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隋炀帝野心勃勃总是想干大事,但他用错了方法,花费太多人力财力在开凿大运河和广建宫殿上,大运河和宫殿都修好之后,他又不休养生息,而是忙着开疆扩土,加重老百姓的负担,对他稍有不满的人都被酷刑对待,老百姓被逼得不得不反。618年4月11日,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同

  • 玄武门兵变,李世民的真正目标不是李建成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为了自己的安全不得不斩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和亲弟弟,虽然历史上总这么说,具体真实情况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就知道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也是被逼无奈,但事实真的如此嘛,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的李世民刚从边疆平叛回来,准备是第二天去见自己的父亲李渊的,而他的弟弟和哥哥们早就给他准备

  • 康熙如果没有成功擒住鳌拜,孝庄会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康熙擒鳌拜时失败,孝庄太后会有什么对策吗?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自古而有,相权与皇权相对立。皇权想要扩大权力,就必须与相权发生争执。自秦皇开辟三公九卿制以来,宰相与皇帝之间因此长期不和。中央集权在唐朝最为出名。唐太宗常常与大臣魏征争辩,他多次对皇后说要想杀了魏

  • 刘邦是怎么认识魏王豹的宠妾薄姬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曾经刘邦做过一件事情,让大家觉得非常吃惊,而且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作为宗室子弟,当时魏豹是魏国的贵族,那个时候,秦国踏遍他们的国土。魏豹也是背负着恢复家族荣耀的使命,和其他兄弟一起揭竿而起。可是在当时几经周转,魏豹也没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投到了项羽的账下。项羽确实英勇善战,可是他并不懂得用人,那

  • 诸葛亮去世前,他是如何保儿子平安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就是诸葛亮了,我们都知道他神机妙算,而且曾经他被称为卧龙先生,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智慧让我们所有人都觉得羡慕。而且这位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代表,如果读过历史书的人应该都知道,其实诸葛亮很有成就。可是他对于自己的儿子要求却不高,诸葛亮只是想要儿子以后能够平安地活下去,他的儿子

  • 和珅自尽后,他的小妾们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一提起和珅,想必大家第一印象都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王刚扮演的那个角色,不仅格外会拍马屁,而且很是卑鄙,当年在王刚老师的演绎下,这个和珅的角色已经完全深入人心了。但毕竟电视剧虚构的成分较多,事实上历史上真正的和珅并不是如此,身为满清第一美男的和珅不仅颇有才华,而且官位也比纪晓岚大得多,十分受乾隆帝的

  • 明朝谏臣刘球为何会惨死?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谏臣刘球为何会被肢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明朝正统八年(1443)九月的一天,在姚江(今浙江省余姚市)龙泉山的山顶,一位布衣之士成器,郑重地设立了明朝大臣刘球的灵位,牺牲香烟齐上,敬酒者三,而后率领家人嚎啕大哭,涕泪如雨,如丧考妣。成器哭祭之事,被明朝人邵宝作诗曰:“万古

  • 她为康熙生下五子一女,晚年为何被赶出皇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男权社会里,女人总是显得无比的弱小,尤其是在皇帝面前,稍有差池便会被打入到万丈深渊,生活在后宫中的女人们,没有点心机反倒活不下去,但是有些事情就是注定会来,你再如何防备都逃不掉命运的安排,比如《康熙王朝》里的容妃,她早期受尽皇宠,曾是皇帝第一宠妃,却最终不慎被康熙厌弃逐出宫为奴。当然,《康熙王

  • 齐国国君齐宣王简介:他如何发展齐国的军事与文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齐宣王(约前350年-前301年,约50岁),妫姓、田氏,名辟疆,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前314年,燕国燕王哙禅让王位给宰相子之,太子平被迫起兵夺回权力,反而被杀。齐宣王乘此大乱,派匡章率军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子之逃亡,后被齐人抓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