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趣话:曹操究竟有哪些人格魅力?

三国趣话:曹操究竟有哪些人格魅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873 更新时间:2024/1/6 14:18:51

曹操在历史上堪称一代枭雄,无论《三国演义》如何否认,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求贤若渴、用人不疑的鲜活形象。在三国中,他实力最强,麾下猛将如云。那么他究竟有哪些魅力,能够聚集天下英豪为他卖命谋策?

《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到: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许邵的内心是矛盾的,虽然鄙薄操之为人,却又不敢得罪对方,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真是高明得体,这也是全书描写曹操的一个纲。作者的意图是把曹操放在汉室正统的对立面,令其扮演奸相的角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他平定北方之功绩,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得最复杂是曹操,最难理解的人物也是曹操。

网络配图

无论怎样,曹操特有的人格魅力是无法掩盖的,演义如此,历史亦如此,这里仅就其具备的领袖气质做一些探讨。笔者认为,曹操的领袖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

一.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魄力: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三国志·武帝纪注》)换了别人,考虑到蹇硕的权势,恐怕也就算了,曹操则不然,其果决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再来看看官渡之战中曹操是怎么扭转局面的: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合、高览攻曹洪。合等闻琼破,遂来降。绍觽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三国志·武帝纪》)

网络配图

许攸献劫粮之计,这时“左右疑之”,曹操却敢于一博,亲自前往。乍看去,曹操把全军成败系于来投的敌将,实为孤注一掷,与赌徒无异,但如果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理解他了:“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觽少粮尽,士卒疲乏。”(《三国志·武帝纪》)可见若不用许攸之计,等于坐而待毙,与其这样,倒不如赌上一把,尚有取胜的机会。从这件事情中,足见曹操当机立断决策之明,比之优柔寡断的袁绍,高下立分。

二.所谓文如其人,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个豁达自信的曹操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雄姿英发。曹操的这一性格本身并无特别之处,难得的是往往在逆境中凸现出来:曹瞒传曰: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黙不起。张合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三国志·武帝纪注》)兵败之际,毫无颓态,反而大笑,不愧为一代枭雄!

可以想象,当时军心低落,主帅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士兵能否振作起来。一声大笑,一番狂语,有如冰天雪地里的一堆篝火,不仅会给将士们带来温暖,还能够鼓舞士气,这才是优秀主帅的风范。再有,官渡之战结束后,“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三国志·武帝纪》)此事堪称中国权术史上的经典一幕,仔细想想,这一招实在是高明:若追究下去,难免造成人心惶惶,对于大战方息的曹操军团来说,内耗无异于自取灭亡;若既往不咎,小可收买人心,大可稳定局面,一举两得。可见曹操的头脑是很冷静的,狭隘之辈绝对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如此魄力从哪里来?还是要归功于他的豁达自信。

网络配图

三.三国时期的军阀用人问题非常复杂,足够写一篇论文来探讨了,单就曹操而言,他充分做到了知人善任。史言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魏书》)孙权谓操:“御将,自古少有。”(《三国志·诸葛谨传》)下面举例说明之: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

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三国志·张辽传》)

网络配图

史家对曹操的教令颇为赞赏,胡三省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由上可知,操是善于用将的。此外,曹操还能够因才授职。建安元年,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兴办屯田,后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据《三国志·任峻传》记载:“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至于象郭嘉、荀彧等这样的卓越文臣,曹操更是招用有术,不复赘言。三分局面形成以后,曹操多有剪除异己、兔死狗烹之举,这是为子孙代汉做准备。封建统治者大都如此,对操也就不必苛求了。

曹魏人才云集,为三国时期之最,这与曹操的个人魅力有一定关系,包括领袖气质。以上我们探讨了曹操领袖气质体现的三个方面,最后以一首词来结束本文: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曹操正是拥有如此多的人格亮点,许多人才纷纷投靠,因为只有在这样有谋略、有胸壑的主公目前,他们才有更好地机会展现自己的壮志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牛的皇室家族:父母兄弟都当过皇上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室家族,三皇五帝是父系氏族社会吗,全家都是皇帝的人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史上最牛的家族,父母兄弟做过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在中国古代,帝位都是采用世袭制来延续的,古代帝王也非常的重视血脉。一般帝王在世的时候,就要选择好继承人选,而在他过世之后就会按照事先的安排来传位。古代帝王多

  • 威名远扬:揭战国时代的“四大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七雄的著名战役,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威名远扬成就绝版

    白起(?—前258),又名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秦国本为西陲小国,孝公以商鞅变法,国家变得富饶强大,遂开始对外发展势力。秦昭王是任白起为将。公元前294年,任白起为左庶长,领兵攻韩。次年,领军攻韩,魏,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大破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

  • 相传宋仁宗曾创谒禁制度:为抑制官场请托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宦官不得干涉内政,官场分级,古代妄议朝政的下场

    清初名臣张英喜欢早睡,“馆中独宿时,漏下二鼓,灭烛就枕。待日出早起,梦境清明,神酣气畅”。漏下二鼓,指晚九点。有人开玩笑说,为什么不找点乐子呢,譬如请同僚小酌几杯啥的。可惜不成啊,当时都察院有禁令:“文武官员,私宅免见。”做官的不许串门子,洗洗睡吧。图片来源于网络私宅免见,在古代就叫“谒禁”或“禁谒

  •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崇文抑武,北宋宰相王延龄,文彦博作品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图片来源于网络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

  • 被演义误读的隋唐英雄 李元霸竟然不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元霸隋唐演义,隋唐演义原著中李元霸,隋唐英雄谁比李元霸厉害

    《隋唐演义》想必大家都看过,它给我们描绘了隋末唐初一群英雄好汉是如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推翻炀帝暴政的。虽然演义中的大部分英雄人物在历史中都有原型,但是有些人物却不是“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也就是说有些人物在我们固有的认识里出现了误读的现象。网络配图一、李元霸历史上并没有那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元霸,

  • 北宋名臣寇准客死异乡真相:因为忠直没有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十大名臣,糜芳傅士仁如果不投降,宋之问为什么被流放岭南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历史风云的变迁和人性的善恶,更能体会到

  • 北宋开国功臣为何失宠:劝皇帝用亡国之君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杀过开国功臣吗,下列哪个宋朝人物没有封王,历史上没有杀过开国功臣的皇帝

    公元973年,翰林学士卢多逊奉太祖之命出使南唐,临回来的时候,他灵机一动,对南唐后主李煜说,宋朝正在编辑一部天下地理全书,其中唯独少了南唐的那一部分。在风花雪月、文辞歌舞上鉴赏水平超一流的唐后主李煜,在政治上基本等于白痴,立刻慷慨支持这一伟大的文化工程。卢多逊由此对南唐的经济、人口、地理等形势了然于

  • 历史最牛的外交官:一人灭一国的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官及事件,历史上一个人灭了一个国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

    王玄策,唐代洛阳人,生卒年代不详,早期曾在广西一带担任过县令等职,后来被提拔为朝散大夫——从五品下的官职——这是王玄策一生最高的官衔。但中国古代修订官史有个很不好的传统,五品官员是没有资格立传的。所以,新旧《唐书》中都没有王玄策的传记,虽然他干了一个超牛的事。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本人虽记录有《

  • 明初将领胡美为何会被朱元璋处死?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处死胡惟庸,朱元璋身边的大将,朱元璋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初将领胡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胡美,虽是降将,却也是明朝开国功臣,不仅曾经极受朱元璋宠信,其女胡顺妃入宫之后更是坐到了贵妃高位。然而,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时,胡美突然被因罪下狱后赐死,且没有给出任何理由,直到六年之后,朱元璋才给了一个“入乱宫禁”的罪名。要

  • 纯惠皇贵妃:用了二十五年从嫔成为皇贵妃,死后与皇后共葬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纯惠皇贵妃是什么旗,纯惠皇贵妃地宫在哪,先帝的嫔妃怎么处理

    纯惠皇贵妃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起纯惠皇贵妃有很多人听起来很陌生,但《延禧攻略》中那个深受皇帝宠爱,与皇后相依相伴,虽然外表温婉,但内心藏着深深的执念的纯妃大家就不陌生了。《如懿传》主要人物之一的苏绿筠,苏召南之女,宠遇平平但善生养,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