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晁错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晁错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6 更新时间:2024/1/11 6:20:25

为了确保新生政权能够站稳脚跟,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王之后,大肆分封同姓为王,并与天下约定了“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的白马盟誓,从而确立汉初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格局。这套制度在初期确保了汉朝的生存,但随着时间的演变,越来越对汉朝的统治造成了重大威胁,汉朝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从全国上下全力恢复生产转变为各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挑战和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申(申不害)商(商鞅)刑名之学的晁错登上了历史舞台。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晁错以文学作为晋身的跳板,先担任太常掌故,后被太常派往伏先生处学习《尚书》。在学成归来后,晁错开始向汉文帝上书言事,因而被汉文帝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晁错以其辩才深深地折服了太子刘(汉景帝),被称为智囊(名称源自秦国的樗里疾),可见其多么受重视。很快,晁错开启了疯狂上书的模式,连上几十道书,都向汉文帝建议削藩、变更法令。汉文帝虽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是对他很欣赏,将他提拔为中大夫(掌论议,类似国策顾问);汉景帝上台后,将他提拔为内史(掌管京畿,兼掌全国财政),后来提拔他为御史大夫。

在汉景帝上台后,晁错深受皇帝宠信,便按照当年上书汉文帝的计策开始变更政令,又开始削藩。可以说,晁错既是在大展拳脚,也是走在寻死的路上。晁错担任内史期间,经常请求汉景帝和他单独商量事情,多次变更法令,引起丞相申屠嘉的强烈不满,最终气死了申屠嘉;担任御史大夫之后,便开始建议针对诸侯王的罪过削减诸侯国封地,变更了30多条法令引起了全部诸侯王的痛恨,以致于惊动自己的老父亲。他父亲责备他,为何削弱诸侯王的力量,离间皇族内部的关系,以致于天下人都骂他,而他则回以“不这样做,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他父亲听后,说了句“刘氏安宁了,但晁家就危险了”,回到家就饮毒药自杀了。

晁错之父死后十多天,七国之乱爆发,再过十多天后,袁盎被大将军窦婴在出征前带着觐见汉景帝,建议杀掉晁错以平息诸侯王们“诛晁错、清君侧”的叛乱,汉景帝沉默很久后采纳了这个建议,便派人骗晁错前去上朝,命人在半路上将晁错腰斩(人很长时间后才断气)。一代智囊至此以受惨刑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光就前瞻性而言,晁错是当时非常有远见的人,准确地抓住了汉朝社会的重大变化,远比大臣们不想改变现状的想法更有进取心。当然,这种变化是有征兆的,因为吴王因吴王太子被刘启打死一事连续十多年不朝见汉文帝以及吴国钱币通行天下,汉文帝对此也选择了柔性安抚和扶植邓通铸钱进行抗衡,但这种状态是不可持久的。

除了前瞻性外,晁错在其他方面就犯下了严重的错误,直接导致自己的凄惨下场。

一、改革操之过急。晁错在汉文帝时期就连上几十道书,就匈奴、诸侯等事情提出建议,急于展现自己的才华,幸而汉文帝就只想着休养生息,将他留给了汉景帝刘启,使他不至于有怀才不遇之感。汉景帝登基后,他更加急切地变更朝廷的法令,直接引起了丞相申屠嘉的厌恶;他担任御史大夫之后,就一刀切地针对诸侯削藩,引起全部诸侯王的强烈反弹,正是一手促成了汉朝中央和诸侯王们的大分裂,直接引发了七国之乱。可以说,他虽然看对了大方向,但是做错了,操作手法简单、粗暴、不分对象,是典型的毫无实际经验的书生。

二、违反常识。汉朝立国之后休养生息,以黄老无为为治国思想。到汉景帝时期,这一思想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皇帝、皇族、功臣和大臣们都是这个思想的坚定支持者,而晁错信奉申商刑名学说,只是当时比较小的思想分支,地位比不上儒家学说,更比不过黄老学说。所以,晁错是以一人之力拉上汉景帝妄图对抗整个朝廷之力,简直是没有常识。更过分的是,晁错经常撇开丞相、太尉等三公九卿,私下找汉景帝决定朝政大事,把朝廷变成他的一言堂,侵犯了所有人的政治利益和尊严。

三、四处拉仇恨。在汉文帝时期,晁错虽然深得太子欢心,还被称为智囊,但是他的政策建议和疯狂上书行为招致了袁盎和大功臣们的反感。汉景帝即位后,丞相申屠嘉因晁错被气死后,大臣们都不敢反对他的建议,毕竟申屠嘉是最后一位功臣出身的丞相。因此,大臣们对晁错的态度是又恨又怕,在朝廷商议削藩时无人敢说话,只有一个窦婴靠着窦太后敢和晁错争论,但是晁错又和窦婴产生了矛盾。七国之乱爆发后,晁错更是处置失当,一方面以朝臣不可信为由,建议汉景帝亲征、由自己留守长安并舍弃一些土地给吴国,这个建议估计让汉景帝心里冰凉,智囊没有智慧了;另一方面掀起内斗,因宿怨调查袁盎有私通吴王的嫌疑,导致袁盎只能进行奋起一搏。

晁错死后没多久,终于有个邓公为他叫屈,认为:

“他的削弱诸侯、尊崇朝廷之策,是关乎万世的好事;计划刚开始实行就被杀,会导致人人不敢进言。”

而汉景帝也表示对此非常后悔。这些都于事无补,人死不能复生,晁错无缘得见自己的建议胜利的那天,也可以说晁错是死在黎明前了。世事就是如此奇妙,很多人都能看到事情的发展状况,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扛过事情到来时的那致命一击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代西汉名臣韩安国最后为何会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初功臣成员日渐凋零之后,很少有人能做到文能长袖善舞、武能上马作战,如周亚夫长于军事而短于政治,窦婴文武双全也得靠着窦太后,只有韩安国靠自己做到了这点。韩安国没有什么大背景,他的职业生涯分为两段,前半段在梁国主要协助梁王解决其惹下的烂摊子,后半段则是在朝中任职,逐渐盛极而衰,最后郁郁而死。感兴趣的

  • 唐宣宗李忱的一生有哪些非同寻常的地方?他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宣宗李忱写的诗,元稹做过宰相吗,唐太宗魏征以之为镜子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忱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李忱从出生开始就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一生。这所谓的“不平凡”,当然不可能预知未来是好是坏,只是在他身上有些非寻常的因素,会让人觉得:恩…他好像和我们不一样?李忱的母亲,是罪人家的妾室,丈夫因为谋反被杀,自己则入宫为奴,

  • 刘表与黄祖之间关系亲密吗?他竟为了黄祖放弃大好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三国中主公和臣下关系最好的,大家最先会想到刘备和诸葛亮,他俩的关系确实亲密无间,但自从有了庞统和法正后,这两人的关系好像就度过了蜜月期,少了先前的甜蜜。大家也会想到刘备和关羽张飞,刘备和赵云之间亲密的关系,或者曹操和郭嘉的关系,但他们这些都比不上这对主臣的情谊来得深厚,他俩就是刘表和黄祖。下面我

  • 朱元璋问少女什么最大 少女回答四个字就成为了儿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少女,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中国之太祖阜帝之功,谓之劈开混沌,别立乾坤,当与盘古等。”由此可见,谢肇制对朱元璋的评价极为高。自古以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虽然他有雄才大略,体恤百姓,痛恨贪官,所制定的很多法规被清代所沿袭,但他脾气火爆,用刑严酷,让人谈之色变。朱元璋

  • 白起和王翦都是是功高震主,他们的结局有何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同样是功高震主,为何白起被逼自尽,王翦却能够善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也即大部分弱小的诸侯国,基本上都被

  • 朱元璋登基后两发小前来求官 两人为何一个被杀一个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和发小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因为一次机会,他参加了起义军,之后就开始四处征战。在朱元璋的带领下,最后他们成功了,还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后来朱元璋也就成了历史上的布衣皇帝,夺得了天下以后,有很多亲朋好友都想要巴结他,但是这个时候朱元璋不可能什么人都用,随随便便一个人

  • 法正本来是刘璋的部下,他为何会帮刘备夺取汉中和益州?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法正本来是刘璋的部下,但是刘璋此人很懦弱而且没有能力,缺乏威信和谋略,可以当一个地方上的小官,但是当不了一霸。不过他的地位是他的父亲传给他的,所以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并且蜀地易守难攻,而且蜀地在当时还不是像中原那种必争之地,虽然刘璋很无能但是他的父亲还是给他留了几个有能耐的人,所以他一直没有被消

  • 对冯皇后可谓是恩宠有加,孝文帝死前还处死她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孝文帝元宏年仅33岁便驾崩,临死前为何要赐死心爱的皇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孝文帝对冯皇后可是恩宠有加,即便她给孝文帝带上绿帽子也没忍心杀了她,可为什么在他驾崩时要赐死冯皇后,我认为可能是这两方面原因。一,不能违背“祖制”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

  • 刘伯温和李善长都是朱元璋的谋臣 两人的爵位为何差距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善长和刘伯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我们对于这段历史有过深入的了解,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刘伯温的地位要远远的高于李善长。刘伯温往往能够给朱元璋提供一些具有战略性的意见,他所提出的方案都是从大局出发,所以说刘伯温对于朱元璋的起义军,有指导性的意义。都是朱元璋的谋臣,为

  • 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孙氏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的后宫,皇帝的嫔妃是分很多等级的。最高的就是统管后宫的皇后,皇后之下就是皇贵妃。并且皇后跟皇贵妃只能当其中的一个。所以说在整个后宫之中,除了皇后之外,就是皇贵妃的权利最大了。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朝代,后宫妃子的等级也是不同的。所以说,皇贵妃这个称号并不是一直都有的,而是到明朝的时候才有的。她就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