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胸怀大志的曹魏谋士,最后为何被杀害?

胸怀大志的曹魏谋士,最后为何被杀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84 更新时间:2024/1/20 11:13:03

大将和大将军不同,前者是一种级别,而后者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职务,多数时候,这往往是一国的最高军职。外国有句话叫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国也说人要有大志向,只有有了“匡济天下”的雄心壮志,才能做一番大事业。比如说那个项羽刘邦,他们见到秦始皇,一个说“我将来要取代他”,另一个则说,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就应该像他这样。而后来正是这两个人推翻了秦王朝,最后演绎了一场谁主大地沉浮的壮阔战争——楚汉战争。不过,事物都有个环境和条件,不具备一定的条件或者是环境不对,胸怀天下也就变成了有野心。比如说这个士兵,你想当将军可以,假如说排长派给你任务,你这时说我想当排长,恐怕就会成为问题了,难道排长不是通向将军的一个阶梯吗?三国是个乱世,不少人拉起一支队伍就是一个“将军”,占据一个州郡就是一方诸侯,这些人有几个不想拥有天下?可这时候你自己给自己封一个皇帝试试,肯定会是第一个找死的人。还有,更多的人是在辅佐将军和诸侯,这时候你只能收起你那个大志,只展示才能即可,否则,这祸事马上就会来临,毕竟,没有几个人会有司马懿那个机会和条件。三国时期就有那么一个人,只因为年轻时就有“猛志”,说了那么一句大话,就导致了罹祸被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这个人叫做娄圭,他就是那种泛泛而论的大将。

娄圭字子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大志向,经常发感慨说:“男儿在世上,就应该得到数万军队,千万匹宝马在身后。”同伴们都笑话他。

娄圭曾经因为藏匿逃犯,被官府判死,关押在死囚牢里。在越狱逃跑的时候,逮捕他的官吏追赶得非常急,娄圭换了衣服,看起来好像是帮助抓捕犯人的人,抓捕的官员不能察觉,娄圭得以逃脱。

汉献帝初平年间(191—193),娄圭在荆州北边招募军队,聚集了一些部众,依附于刘表。这期间,娄圭曾经为刘表迎接北方流亡避难的客人,想将他们迎接到荆州,因为这时候关中、洛阳地区正乱,有大批人口都逃亡到荆州,其中不乏一些士人才子。在流亡的部队中,有一个叫王忠的人,他不想去荆州,于是率领流亡人士反过来攻击娄圭的迎接部队,夺走了娄圭的兵士,聚集了千余人向北投奔了曹操。这次事件之后,估计娄圭觉得没有脸见刘表吧?于是也向北投靠了曹操。娄圭少年时和曹操有交往,曹操就让他做大将,参与谋划军国大事,但不让他掌管军队。

建安五年(公元200),娄圭在跟随曹操平定冀州时立有功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娄圭随曹操南征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率州投降,并以礼节仪式迎接曹操。曹操的手下大将很多人都怀疑刘琮有诈,曹操就来问娄圭。娄圭说:“天下纷乱,各自都贪图王命以自保,现在刘琮以礼节归顺,这一定是真的。”曹操认为非常正确,于是进兵接受刘琮投降。当时曹操进兵都是以天子的名义,娄圭看明白刘琮这样的人没有能力也没有大志向,能得到皇帝的任命肯定是出于真心,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些功劳,曹操给了娄圭优厚的俸禄,娄家也积累了很多财富,也难怪曹操会说:“娄子伯比我还富裕,只是权势不如我罢了。”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娄圭跟随曹操在关中平定马超韩遂叛乱。九月,曹军强占渭河南岸,但曹操立足未稳,就遭到了马超骑兵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而岸边又都是沙子,曹军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安营扎寨。这时娄圭提出建议说:“现在天气寒冷,可以用土沙筑城,然后灌进水,水结成冰,就会坚硬的像铁石一样,城池一夜便可建成。”曹操接受了娄圭的建议,果然一夜建成一座城,并凭借此城的掩护,全军渡过了渭水,从此变被动为主动,牢牢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

曹操时常感叹说:“娄圭的谋略,我比不他啊!”如果说这话有点儿夸张,但说娄圭智谋出众却是名副其实。不过,有智慧的娄圭却死在了他的“猛志”上。有一回,娄圭和习授同乘一辆车,看到曹操外出,习授感叹曹操父子的权势,说:“父子俩看上去都很开心啊!”娄圭说:“人生在世,事情要自己做到,怎么能光看到别人风光呢?”习授将娄圭的话报告了曹操,曹操认为娄圭心怀异志,于是找了个理由将娄圭收监,后将其杀害。

看娄圭之死可有两点感慨:封建社会,在君主面前人是不能有“大志”的,这会被看成是有篡逆之心,何况曹操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人。假如真有,就应该像陈胜、项羽、刘邦等人那样,从小到大做起,而不是这样无所顾忌地随口而说;由此引出了第二点感慨,因言获罪。从周厉王弭谤,到以腹诽罪治人,整个封建社会始终都存在因言获罪的问题。当然,任何时候都有个言责自负的问题,所以,古人也要求臣下和士子们要有一种修养,谨言慎行。将娄圭的话报告了曹操,曹操认为娄圭心怀异志,于是找了个理由将娄圭收监,后将其杀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郭威这位后周开国君主,他如何先一步体验“黄袍加身”?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后周郭威为什么传位柴荣,后周郭威八字分析,后周郭威没有后代么

    公元960年,北汉联合辽朝出兵攻打后周。在大臣们的举荐下,朝廷派赵匡胤率军御敌。当天晚上,大军行至离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史称军营里将士们商议拥护赵匡胤作皇帝,于是他们涌到赵匡胤住的驿馆,等到赵匡胤起床后,他们“自作主张”将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逼着”赵匡胤作了皇帝。当然,赵匡胤到底是被迫还是主动,众

  • 和珅的弟弟到底有多厉害 他若不死谁都动不了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和珅是谁拿下的,和珅为什么怕嘉庆,和珅到底有多厉害

    对和珅的弟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乾隆皇帝喜欢和坤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来和坤很会讨乾隆皇帝开心。乾隆皇帝喜欢写诗,和坤便大量阅读乾隆皇帝的诗作,模仿他的笔迹,并时常赞美乾隆皇帝的诗作,让乾隆皇帝知道自己很是崇拜他,以此满足乾隆皇帝的虚荣心。乾隆皇帝见有如此喜

  • 贾诩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三国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袁绍的谋士有哪些,贾诩混乱自己人,贾诩什么水平

    在官渡之战前的关键时刻,贾诩说服了主公张绣投降曹操,这不但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还增加了曹操打击袁绍的军事力量。为此,曹操说贾诩是使他“信重于天下者”。贾诩归附曹操以后,在曹操官渡之战、关中平定马超韩遂等诸侯叛乱时多有奇谋,尤其是在曹操立储和曹丕争位的时候,贾诩寥寥数语就使天枰偏向了曹丕一边,其智谋

  • 太子刘据被汉武帝赐死之后,当时还有哪些人选能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恨窦太后吗,汉武帝简介,汉武帝死后谁继位

    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可做起七言古诗来也是反复致意,重重感叹间有百转千回之感。尤其他的《行路难》的最后两句“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后面隐藏着一位汉朝皇帝的深情往事。汉武帝晚年多疑猜忌,施政无道。一场巫蛊之乱,太子刘据死了,皇后卫子夫死了,刘据的两个儿子也死了。覆水难收,刘据一门当然当

  • 吕壹:他是孙权的心腹,为何会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胡惟庸为什么被处死,孙策之死跟孙权有关吗,孙权被谁杀害的

    三国时期孙权设立的“中书典校郎”一职——简称校事,本来是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书事务的职官,但由于皇帝给予了他们特殊的监察官员的职权,这就让他们有了无限制的权力。因为皇帝给了他们特殊的信任和特别的任务,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务组织。孙权时期的特务头子虽然职位不高,但他由于得到了孙权的信任,所以他的能量

  •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称帝 这对吴三桂有什么好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三桂失败的主要原因,历史上真实的吴三桂是怎样的,三国称帝有什么好处

    对吴三桂称帝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人在夺天下的时候,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以后,都会称王称帝。称王称帝有很大的好处,它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积攒人气。在一个乱世出现的时候,人们都会呼唤真龙天子的到来,这个真龙天子,是人们的救世主。所以只要听说哪一个地方有人称帝,人

  • 诸葛亮如果选择跟随孙权,他在东吴的下场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打孙权为什么没赢,司马昭被姜维围困于何处,诸葛亮擒了几次孟获

    大家好,说起诸葛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223年2月,刘备病重,他将诸葛亮招到永安,与李严一同托付后事。当时刘备将蜀汉与他的儿子刘禅尽数托付给了诸葛亮,他甚至赋予了诸葛亮更换帝王的权力,诸葛亮深感于刘备对自己的信任,称自己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诸葛亮后来的行动,也

  • 李旦作为唐朝第六位皇帝,他又是如何“三让”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旦做了多长时间皇帝,李旦当了几次皇帝,唐中宗李显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武则天的第四个孩子,唐中宗李显的同母弟,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也是唐朝第六位皇帝。然而,他的帝王之路并不是那么畅通,甚至,可以说是几经波折。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跟他“三让”的经历有关。在说道李旦“三让”

  •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姚广孝是什么职位?衣锦还乡的他遇到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姚广孝是什么职位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明成祖朱棣登基两年后,传奇僧人道衍被封为太子少师、资善大夫,并且恢复本姓姚,赐名姚广孝。这是明朝除朱元璋外,政治成就最高的僧侣。然而,姚广孝衣锦返乡时,他却深受打击。永乐二年秋天,在苏州的长洲县,一位僧人屏退身后的

  • 锦衣卫沈炼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为何会被严嵩迫害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沈炼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提到锦衣卫,给人的感觉是阴森恐怖,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是有这样一位锦衣卫,正直无私、嫉恶如仇、爱民如子,最后为了正义和公理而被迫害致死,他就是《明朝那些事》里提到的义士——锦衣卫经历司沈炼。1.少年时代文武全才,忠孝双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