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什么是丁税?雍正要实行摊丁入亩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丁税?雍正要实行摊丁入亩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331 更新时间:2024/2/20 8:54:5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电视剧《雍正朝》中,雍正皇帝继位登基后,陆续推动新政改革,其中让卫在江苏试行的,便是摊丁入亩制度。所谓摊丁入亩,从字面意思理解,其实就是将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丁税(即人头税)摊入田地之中,以田税取代丁税。

什么是丁税?

丁税,又称“丁赋”、“丁钱”、“丁口钱”、“丁银”、“身丁钱”、“丁算”,其实就是历朝历代对人口税的总称。这种按照人口收税的模式,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直到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才算真正废除。

汉代的口赋和算赋按人头和年龄计征,带有丁税和代役的性质。南朝时称为口钱。南齐还征过塘丁税。十六国中的成汉征口钱。口出钱40文。北周时征过丁庸,以代替劳役。代有征身丁钱或丁米。

元太宗元年 (1229年),对西域人征丁税,八年定科征之法,令诸路验民户成丁之数,每丁岁科粟1石,驱丁五升;新户丁驱各半之,老幼不与;其间有耕种者,或验其牛具之数,或验其土地之等,计征地税;丁税少而地税多者纳地税,地税少而丁税多者纳丁税。以后又有更动。明清时称为丁赋。

在古代,人口之所以始终无法爆发式增长,除了战争和粮食产量等因素影响之外,丁税其实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多一口人,便要多缴纳一份税赋,孩子多了根本养不起。此外,丁税也极大影响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同样的交税,男孩毕竟还可以充作劳力,而生女孩显然有些不太划算。

丁税虽然存在时间较长,而且始终作为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而存在,但其实在施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例如明朝的丁税与里甲、均徭等四差银一起,都由地方官员征用,并不上缴明中央政府,因而导致各级官吏中饱私囊。

顺治二年(1645年),朝廷命令地方官将丁银和田赋一起上缴,同时加强了对人丁的编审制度,清初实行三年一编审,顺治十三年(1656年)以后则改为五年一编审。通过这些措施,在剥夺地方官任意支配和使用丁银权力的基础上,清朝中央政府直接征用丁银。

虽然这些措施有效避免了官员中饱私囊,但丁税仍然存在很大弊端,例如山西布政使高成龄便曾在奏折中说,“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意思是说丁税收取极不公平,富有者拥有大量土地,却只缴纳很少的税负,而贫民却反而缴纳的更多。

康熙初年的直隶灵寿县知县的陆陇其也曾对此进行分析,按照清朝的制度,人丁需要每五年一审,然后根据贫富情况,最富有的上上户需要每人征收九钱,然后依次递减,最为贫穷的下下户则每人征收一钱,且新生儿添入、死亡者开除,按理来说很公平。然而,各级官吏一方面不一定能够做到细心核查,而有的官员则为了所谓的政绩,根本不顾百姓死活,为了多收钱财,应删者不删,不应增者反增,结果搞的百姓苦不堪言。

此外,官员士绅利用优免特权隐瞒人口,奸猾之徒又以客籍进行规避,结果应该征收的税负便又落在了贫苦农民身上。而且,上户利用钱财权势将自己评为中户,而贫苦百姓反而被刻意评为上户者同样存在。这样一来,一方面,封建官府为追求溢额在编审时多行虚夸,另一方面舍富就贫,丁银溢额增多的结果便是使中下层民众承担起更多的丁银来,饱受“代纳”和“包赔”之苦。

这样一种丁银编征,使得阶级矛盾更趋激化。对于丁赋的征收来说,其结果是“在民有苦乐不均之叹,在官有征收不力之参,官民交累。”

雍正摊丁入亩的改革

事实上,在康熙统治晚年,便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康熙四十二年(1716年),康熙帝便曾说:“朕四次经历山东,于民间生计无不深知。东省与他省不同, 田野小民俱系与有身家之人耕种。丰年则有身家之人所得者多, 而穷民所得之分甚少;一遇凶年,自身并无田地产业,强壮者流离四方,老弱者即死于沟壑。”

因此,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时,康熙帝下旨“永不加赋”。也就是说,朝廷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

事实上,在康熙晚年时,同样有官员看到了丁税的不公之处,并提出了改革办法,但并没有被康熙帝批准。雍正帝继位之后,同样有人提出了改革措施,这个人便是山东巡抚黄炳,他于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提出了摊丁入亩的建议。而在一个月后,直隶巡抚李维钧同样提出了这个建议。

然而,此时雍正刚刚继位,面临的局势极为复杂,认为“摊丁之议,关系甚重”,准备等朝局稳定之后再办,因而责备黄炳“冒昧渎陈”,继而把李维钧奏折交户部讨论,结果户部同意了李维钧的条陈,雍正于是又让九卿詹事科道共议,有人就摊丁提出疑议,因田亩有大小好坏之别,怕摊得不均。

于是,雍正帝又命李维钧制定具体办法,要求做到对国课无损,于穷黎有益。于是李维钧开始奉命筹划,准备将地亩分为三等,丁银按地亩等级摊入,不至于好坏地负担轻重不均。十一月,雍正帝认为他“筹度极当”,办法完善,就命他于下年开始实行,并命黄炳直隶学习其具体办法,以便推行。于是,摊丁入亩经过半年的讨论,便就此定下来了,在全国次第实施。

综上所述,于电视剧中不同的是,摊丁入亩并非由李卫率先施行,而是由李维钧谋划施行,且试行的地区也并非在江苏,而是在直隶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周勃为什么能够安定刘氏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在临终时说,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她改变了刘邦与大臣们“非刘氏不得为王”的盟约,封诸吕为王。吕后死后,诸吕作乱,在诸大臣用计骗得吕禄北军兵权以后,果然是周勃统帅北军,诛杀了诸吕,稳定了局势。此后,周勃等人又共议拥立刘邦的四子刘恒为皇帝,即汉文帝,刘氏天下得到了安

  • 宋真宗赵恒作为宋朝第三位皇帝,他一生中有多少位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原名赵德昌,又曾名赵元休、赵元侃,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章怀皇后潘氏(公元968年-公元989年),忠武节度使潘美第八

  • 蔡珽是如何扳倒年羹尧?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蔡珽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六十一年,对川陕总督年羹尧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他作为西北地区的封疆大吏,一方面要协助抚远大将军胤禵平定叛乱,另一方面还要密切关注朝廷动向,因为康熙已经是风烛残年,哪位皇子将会成为继承人,直接关乎到年羹尧的前途。当年

  • 揭秘:历史上的虞翻能力究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个成语叫做“虚位以待”,说的是战国魏国公子信陵君的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也演绎了一番这样的故事,他在朝廷上设立了一个座位,而为其设座的这个人却并不在本朝为官,而是东吴国的一个臣子。虽然这时候东吴已在名义上服从于他这个皇帝,但毕竟东吴还是独立的,所以曹丕的这一举动还是非常耐人寻味的。这个人在东

  • 汉文帝开创文景之治,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第四个儿子,高祖十一年(前196)被封为代王,是刘氏第二代、汉朝第五个皇帝。公元前179年,刘恒正式即皇帝位,为汉文帝。汉文帝开创了中国中央集权封建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文帝一生节俭,当皇帝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

  • 能让汉文帝废除了肉刑的奇女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其刑罚非常严酷,像死刑就有磔刑(千刀万剐)、腰斩、车裂等行刑方法,听听都会让人毛骨悚然。相比于这些残忍至极的刑罚,斩首在死刑当中还是较轻的一种。一个人其罪当诛,如果能让他自裁,那也是皇上(王)的一种恩典,可见刑罚的严酷到了何种程度。除了死刑,刑罚当中还有一些肉刑,如黥(刺面)、劓(割鼻)、

  • 刘备执意攻打东吴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不听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执意攻打东吴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221年4月,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在此之后不久,刘备就打算发动对东吴的战事,当时他亲率大军数万人,对东吴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事之初,刘备率领的大军击败了吴军将领李异与刘阿部,就此占领了秭归。只不过在此之后,孙权命陆逊

  • 诸葛亮没出山之前,真的是种地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诸葛亮,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他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当官的。“茅庐”一词,给人的印象就是农村草屋,而屋子里的主人当然就是农民。史书上说诸葛亮于南阳“躬耕陇亩”,诸葛亮也说自己本来是个“布衣”,这就更加让人觉得,诸葛亮出仕前就是一个种地的。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当初隋朝的太子是杨勇 隋文帝为什么会立杨广作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广成为太子,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中国古代,做太子是一项技术活,稍一不小心就半路翻船翻车,万劫不复。在杨勇之前,有过太多这样的悲剧,但是其父杨坚却以为,他们杨家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没想到,结局出人意料。为什么杨坚之前自认他们家不会出现废太子这样的悲剧呢?这个事情,杨坚

  • 吴国过不了合肥原因是什么 孙权为何屡战屡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吴与合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真的算是汉末军阀里比较心向汉室的了,虽然这并不能代表他两个儿子的态度,但是同样他两个儿子的也不应该影响到对孙坚的评价。孙坚在讨伐中,克复洛阳,还对残破的洛阳进行了部分修缮。而且当时的各路诸侯并非是像演义里说的十八路诸侯合兵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