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万历初年诞生了一批战神,背后有哪些原因?

万历初年诞生了一批战神,背后有哪些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294 更新时间:2024/1/22 15:17:22

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独揽大权。

张居正系出身文人群的士大夫,但却不是个只会坐而论道的纯文人,对于战略、兵法、实战、乃至武将的选人用人,他也是独具匠心的。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是在这个时期走向辉煌的。

戚继光,一个贫寒的官宦子弟,没有考取功名,而是接了祖上的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登州卫也就是在现在的山东蓬莱,指挥佥事级别不低,正四品,也就是说,在一个边防地区,担任一个师级长官。一般官宦子弟做到这个级别,就很知足,不学无术,养尊处优。不用费心读书,不用考试,锦衣玉食。但戚继光不然,因为他从小喜欢读书,虽没走科考这条路,但却读书明志,有着不一般的抱负,什么抱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封侯非为意,但愿海波平”,升官发财不是我的志向,我的志向是保卫祖国海防,不受外敌袭扰。多么高大上。

戚继光之所以名垂史册,有他自己志存高远的内因,还有两个外因。一是自明朝起日本对中国的威胁开始加大,另一方,是得到高层赏识,才有用武之地的。

他受到了谁的赏识?最大的贵人,就是张居正。

戚继光最牛的地方,不是杀了多少日本鬼子,而是改变国家兵制,打造了一支新军,被称戚家军。

我前面说了,明朝搞高度君主集权,兵制搞卫所制,本质上和宋差不多。所以将士的积极性也比较低。卫所制兵士是可以世袭的,老子退下来儿子顶替,因为是世袭,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所以本兵大都吊儿郎当。平时也不训练,打仗时就溃不成军。戚继光也是顶了祖上的位,但却看出弊端。到了戚继光这,开始试行募兵制,建立戚家军。

但是这么大的事,没有朝廷支持是根本干不成的。

戚继光获得了张居正的鼎立支持。张居正给了戚继光军事特区待遇,三权合一,放手让他招兵、统兵、调兵。

张居早在隆庆帝时期做内阁次辅时,就提拔过戚继光,举荐他为蓟辽总兵,总管东北方军务。但没多久戚继光就跑到内阁找张居正发牢骚,说蓟辽的兵没法带。张居正深知兵制的弊端,于是鼓励戚继光训练一支新军。所以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是从隆庆四年的兵部开始的,从戚继光开始。为了支持戚继光,张居正从极为艰难的朝廷财政中挤出军费来,让戚继光从浙江招募五千人,训练新军。相对于本兵,这支部队叫客兵。相当于现在所称的志愿军、雇佣军。这得靠真本事,要不留不下来。就这样,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支持下,组建并训练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戚家军。

张居正对戚继光信任有加。明朝的总兵是部队一把手,但上面还有一个总督。总督既是地方行政长官,又领导总兵。过去只要总督和总兵产生矛盾,朝廷一定是撤换总兵,而不会换总督。张居正不一样,当戚继光这个总兵和总督产生矛盾以后,撤换的都是总督。而且每个总督上任,张居正都会找他谈话,要他支持戚继光的工作。戚继光当了十三年的蓟辽总兵,蓟辽没有发生一次战争,蒙古也没有一次进犯,这就是富国强兵的威慑力量,既是戚继光的功劳,也是张居正知人善任的功劳。

张居正与戚继光的关系,是万历时期官场的一个健康标本。将相和,甚至心心相印。不管别人怎么攻击戚继光,张居正始终对他信任有加,长久对他委以重任。戚继光有一个爱好,喜欢吃猪头肉,每次过春节的时候,张居正就在北京把猪头肉做好,派人送到蓟辽总兵行辕。戚继光收到猪头肉,就拿去和将士们一起分享。

做了首辅后的张居正,把他与戚继光的这种关系,示范到整个国防建设中。万历初年,张居正不提倡频繁地换干部,各地的封疆大吏、总兵,他提倡久任制。当然,久任并不等于不升官。你在一个地方干久了,有了政绩了,就给你升官。比如说,你还是一个四品的总兵,但给你挂一个兵部左侍郎的衔,不是变成二品的官员了吗?这种军官提拔制,给了前线指战员很大激励。英雄不问出处,只有有能力建功立业,前途无量。

张居正的军政举策,成就了很多将领。除了戚继光,还有很多很多。

诸如李成梁,他的成名也得益于此。

李成梁是个寒门子弟,家境贫寒,四十岁之前默默无闻。本来以为平淡一生,但是,自隆庆时期有机会展示军事才能,才开始被人关注。到了张居正执政的万历元年,终于飞黄腾达,被任命为辽东总兵官。

在张居正的万历新政激励下,李成梁玩命杀敌,是蒙古军女真军的克星。他“师出必捷,威振绝域”,战功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正是这数不胜数的战功使李成梁成了辽东的一根定海神针。其面对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无论是他们单独挑衅还是联合出兵,都一一将之挑落马下,史称“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所未有”。大明二百年的边防,尤以李成梁取得的战绩最霸气。

东北女真部落在李成梁的刀下,难成大气候。当然,张居正和李成梁都万万没想到,最后竟让女真的一个分支建州女真做大,夺了大明江山。如果有他们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恐怕也会生不逢时,难立盖世大业。

对于屡立战功的辽宁总兵李成梁,张居正力主给他封侯。虽然最后没有得到侯爵位,但是得到了伯爵位,宁远伯,不是侯爵,是伯爵,仅次于侯,享受一品大员以上待遇,对寒门子弟李成梁来说,这也算是祖坟冒青烟了。

张居正通过重用戚继光李成梁这样拥有战功的战将,向大明的将士们传达这样信号——封妻荫子,万户侯没有问题,只要能给我打胜仗。

在张居正之前,大明学两宋实行文统军制,主管军事的统帅都是进士出身,指挥和实战脱节。但是到了张居正这,改了,文人议政,武人统兵,武将们获得了军队的独立指挥权,开了武人治军的先河,又提高了武将社会地位。于是万历初年张居正新政下,明朝军营出现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九边”指挥官全成著名将领,除了蓟辽总兵戚继光、辽东总兵李成梁,还有山西总督王崇古,昌平总兵杨四畏,保定总兵傅津,延绥总兵贾国忠,陕西总兵白允中,甘肃总兵陈锐等。这些将领的出现,令大明的国防达到了固若金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刘备先后都投奔过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最开始投奔的谁,刘备投奔过两次的人是谁,都有谁帮助过刘备

    吕布有个外号,叫“三姓家奴”,说的是他投奔过多人,分别当过丁原、董卓、王允三个人的义子。其实,如果单以投奔论,吕布投奔过的人绝对没有刘备多,投奔人数之多,看成《三国演义》第一。当然,刘备的投奔和吕布的投奔完全不是一回事,结果也完全不同。刘备投奔过哪些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备

  • 南宋和南明末代皇帝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末代皇帝的下场,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朝末代皇帝是谁

    南宋末代皇帝宋末帝赵昺。赵昺是南宋第九位皇帝,也是最后的皇帝,史称宋末帝、宋帝昺、宋少帝、宋幼主或祥兴帝。赵昺曾先后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景炎三年(1278年)至祥兴二年(1279年)在位,在位313天,卒年8岁。临安沦陷后,陆秀夫颠沛流离抵达温州,与张世杰等人昭告天下,打算重建朝廷,光复江山。

  • 叶梦熊:明朝著名军事家,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陶朱归五湖观音灵签解签,36位军事家名单,观音灵签叶梦熊朝帝

    文才真国士,武略大将军惠州在民初之时可谓人杰辈出,邓演达、邓铿、叶挺、廖承志等等等等,但是在清以前,知名人物实在不多,可以说是乏善可陈。究其原因,惠州开发较晚,以前属百越蛮荒地,只有那些被贬谪,或是如文天祥这样在此征战的寄籍之人,方留下些许的影响。而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东坡了,他的一句“问汝平生

  • 杜黄裳:历经四帝的唐朝宰相,最后活了71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为什么只活了51岁,唐朝宰相被杀案,唐朝逃离长安的皇帝

    他是唐朝著名宰相,一生官途无阻,最后活了71岁善终,那么此人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杜黄裳,京兆司录参军杜绾之子,唐朝时期的宰相。杜黄裳出身京兆杜氏,历史上有名的门阀士族之一,京兆杜氏历朝大多为官,名人也十分辈出,所以杜黄裳是出身于官宦人家。杜黄裳年轻时便考中进士,受到宰相

  • 出身贫寒又没有子嗣的庆妃,凭什么被追封为庆恭皇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到底有多喜欢年妃,子嗣的意思,嘉庆跪拜端慧皇太子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初五日,乾隆帝诏封庆妃为庆贵妃,同年十月初六日,行册封礼。嘉庆四年正月初四日,在太上皇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嘉庆帝便以曾受其抚育为由,追尊庆贵妃为皇贵妃,谥号庆恭皇贵妃,并对其母家子侄大加封赏,庆妃也一跃成为了乾隆后宫嫔妃中最大的赢家。庆妃究竟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庆恭皇贵妃姓陆,她出身

  • 朱高炽的皇后是谁?“仁宣盛世”离不开她的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高炽的皇后是谁扮演的,朱高炽传位给谁了,朱高炽是谁扮演的

    明朝出现过不少优秀的皇帝,明朝的强大离不开他们,但是其中有一个女子在期间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经历了三代皇帝,却没有贪图权利垂帘听政,他就是朱高炽的妻子张皇后。大家都知道朱棣靠着“靖难之役”夺得了皇位,而当上了皇帝的朱棣也对这件事有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要是权利稳固,皇帝除了身体强壮,还要擅长军事

  • 多尔衮为什么不将顺治取而代之 不合时宜一说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取而代之怎么解释,顺治帝为什么挖多尔衮的坟,福临是多尔衮的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多尔衮和顺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不管是影视剧《孝庄秘史》中的美化描述,还是历史上真实的政治斗争,多尔衮不称帝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合时宜”四个字,他也不是一心辅佐顺治皇帝,而是为了清朝的利益在奋斗。多尔管在皇太极死后登上摄政王宝座,权力之大让他几乎成为没有名义的皇帝

  • 揭秘:张浚张栻父子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怎样评价张栻,张俊杰,张浚功过

    张浚与张栻父子应该是南宋最有影响的名人之一,他们是四川绵竹人(今绵竹属德阳市)。张浚是宋高宗时主持川蜀抗击金军的主要负责人,名将吴玠、吴璘,包括岳飞都是手下。张栻是最重要的理学思想家之一,与朱熹、陆九渊齐名。但容易忽略的是,张浚实际和宗泽、李纲一样是典型的文士;而张栻也曾继承父亲遗志,像陆游、辛弃疾

  • 武则天在残害王皇后和萧淑妃时 李治为何没有保护自己的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高宗王皇后一生无子,武则天与萧淑妃的恩怨,武则天害的王皇后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则天和李治后宫,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武则天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恶毒的女人,其对情敌王皇后、萧淑妃的处置更。那么,曾作为唐高宗身边最为尊贵的两位女人,虽已被冷落而被囚宫中。但她们毕竟是李治的原配、宠妃,且萧淑妃又诞有皇子、公主。而李治又是仁弱之主,也并非那么绝情。那为何李治

  • 李治对武则天如此迷恋 李治对武则天是真爱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比李治大多少岁?,武则天爱过李世民吗,李治为何那么怕武则天

    对李治和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来,李治有个最大的心病,那就是朝中大臣的势力越来越大,自己这个皇帝却愈来愈孤掌难鸣。他既怕丢了江山,又不得不忍气吞声受大臣的窝囊气。唐高宗的第一任皇后——王皇后,据说是一个温柔、贤良、随和的女人。甚至可以与长孙皇后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