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与欧阳修并称“晏欧”的晏殊,一生经历了什么?

与欧阳修并称“晏欧”的晏殊,一生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52 更新时间:2023/12/21 5:35:53

北宋欧阳修曾写道: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里欧阳修所评价的人物便是在当时和他并称“晏欧”的晏殊。现在一提起晏殊,我们总是能想起他作为一个词人,在文学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但是同时,晏殊此人其实也是一个相当出众的政治家。他幼年的时候就被称为神童,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参加了考试,并且顺利的获得了同进士出身这样的好成绩。

在公元1018年,他正式进入朝堂为官,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凭借着对待事情小心谨慎,而得到了宋真宗的赏识。

宋仁宗继承皇位之后,他建议刘太后垂怜听政,并且在崇政殿替皇帝讲解书籍,一度提升自己的职位。但他也因为得罪刘太后而被贬官到应天府。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堕落下来,反而在当地新办学校培育人才,等到宋仁宗亲政之后,他又得到了礼遇,在朝廷中拥有着颇高的地位。其文学成就也极为突出,甚至被后世尊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根据历史记载,晏殊出生在宋太宗统治时期,他从小就聪明伶俐,七岁就能够独自写出好文章,因此有了神童的称号。江南按抚得知晏殊的才华之后,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到了朝廷。

就这样,晏殊与1000余人共同参加了殿试,年纪虽小,但他丝毫不畏惧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答卷,受到了皇帝的嘉奖,被赐同进士出生的成绩。

后来他被调任为光禄寺丞,由于父亲去世的缘故又回到了家乡替父亲守孝,服孝期满之后就被重新召回京城之中任职,跟随宋真宗前往太清宫祭祀。

天禧二年,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赵受益被封为升王,凭借自己的才华晏殊也被授任为升王府的记事参军,不久之后再次得到升迁。在这一年,赵受益被册立为皇太子,晏殊也因此水涨船高,升迁为户部员外郎,成为了太子一党。

当时的皇帝宋真宗也对晏殊十分的信任,每次遇到国家事务处理烦躁之时,都会征求晏殊的意见,并且用方寸小字把所询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递给他。在将自己的建议写好之后,晏殊就连同那个小纸片装在一起呈现给宋真宗,宋真宗对他这种谨慎的行为感到认可。

在宋真宗驾崩之后,宋仁宗继承了皇位。这宋仁宗此时正处少年时期,因此有母亲刘太后垂帘听政的旨意。当时的宰相以及枢密使就想联合起来撺掇朝政大权,这使得朝中大臣对此议论纷纷。晏殊提出了垂帘听政的建议,才使得这个事情就此了结。

在结束之后,他也得以升任为右谏议大夫,兼任翰林侍读学士。刘太后也因为他是宋仁宗在太子时期的旧臣,因此对他颇为恩宠。

但由于之后反对刘太后的亲信担任枢密使,这使得晏殊得罪了刘太后,因此被御史弹劾。不久之后,就从刑部侍郎被贬到宣州任职。

从朝堂中的权臣到一个不入眼的地方官员,这使得晏殊的身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但他丝毫没有堕落下来,反而在任地方官员期间大力改革当地,新办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人才。凭借着在地方出色的表现不久之后,晏殊得以再次进入朝堂之中,官拜御史中丞。

或许是刘太后对他感到抱歉,之后又陆陆续续地为他升迁官职,又使他重新回到了国家的政治中心。

在其回到朝堂后不久,割据在西北地区的党项首领李元昊便宣布登基为帝,建立了西夏政权,并不断派遣军队出兵陕西一带。由于太过迅速,导致宋朝方面最开始损失极大。

在分析了当前形势之后,晏殊就建议加强西北军务的防范工作,并且撤销了一大批内臣监军,使得统治权掌握在将领手中。

他还积极的训练军队,清理皇宫之中长期积压的财物,从而来用于充盈边疆。他的建议都得到了宋仁宗的采纳,不久之后又被升任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使他彻底成为了宰相。

宋祁在《笔记》载:“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

这晏殊的一生也是颇为传奇,他以神童之名进入朝堂之中,从此之后就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哪怕在之后遭到刘太后的贬斥,但他依旧没有放在心上,始终为国家发展尽心尽力。就这样一位国家的肱骨之臣,难道不值得后人尊重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从世家子弟到寄人篱下,揭秘欧阳询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什么叫寄人篱下,有没有关于世家子弟的小说,寄人篱下什么感觉

    说到唐朝的著名文人,人们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潇洒肆意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狂放傲气的贺知章,但是在初唐时期,却还有一个人值得我们了解一二。他生于安乐却长于乱世,于颠沛流离之中仍能够醉心书法研究,以一手优美的楷书立足于当时,他就是初唐四大家之一,欧阳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欧阳

  • 朱元璋早朝听到鸡鸣,写下一首诗堪称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四首名诗,朱元璋最好的一首诗,朱元璋写的第一首诗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布衣天子,一个建立了汉朝一个建立了明朝。但其实严格来讲,朱元璋才是真正的草根农民。刘邦好歹当过泗水亭长,是秦朝的底层公务员,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一类。而朱元璋不一样,他家往上几代数,都是贫农。他小时候就是个放牛娃,后来又在寺庙当了阵子和尚。所以也有人说他才是唯一的布

  • 历史上秦始皇做了什么被称为是“暴君”?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干了什么,秦始皇为什么称自己为始皇帝,秦始皇都做了什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秦始皇做了什么被称为是“暴君”?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若只比较“残暴”,秦始皇估计连前100名都排不进去。如后世常见的大肆屠杀前朝皇室、残杀手足兄弟、大肆清除功臣、无视处于无尽的战火与灾害中的老百姓……这些“暴君”

  • 多尔衮不称帝真的是为了大玉儿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的大玉儿和多尔衮,顺治是多尔衮生的还是皇太极生的,大玉儿爱多尔衮还是皇太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多尔衮为何不称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大清开国史,就绕不过多尔衮和孝庄皇后。一个叱咤风云却又一生不得志的男人,一个美丽多情却又心机深重的女人,这两个人的爱恨情仇总是那么扑朔迷离而又令人唏嘘。多尔衮,一生战功赫赫,大权在握,为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曾经离皇位只有

  • 古代娶到公主就能走向人生巅峰吗 他们的婚后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卫长公主惨图,古代人生女子和离后怎么结婚,走向人生巅峰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娶公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能够娶到公主是大部分男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就像现在有很多男人想娶到白富美一样,幻想着既能抱得美人归,又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娶了公主当上驸马爷之后,婚后的生活真的开心幸福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细说驸马的婚后生活,真是一个比一个惨

  • 吴三桂投降清朝的原因是什么 吴三桂降而复叛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三桂反清复明为什么会失败,吴三桂定都衡阳,吴三桂三次背叛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三桂投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曾多次招降吴三桂。当李自成亲率六万大军奔向山海关时,此时的吴三桂也派员在北京东不远的三河县迎接大顺军以示投降之意。据传吴三桂听说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掠走,又闻其父吴襄被拷掠,登时冲冠一怒为红颜,马上又致书多尔衮,

  • 尽管朱高炽当政没到一年,但他的哪些政绩影响着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棣到朱高炽,朱高炽不喜欢朱瞻基,带着仓库到大明朱高炽死是哪一章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在最后一次征途蒙古之役后回朝时过世,这意味着强有力的军事扩张的终止和一个内部更新改造的新时代的开启。这种新的为政的态度被称帝的朱高炽系统化了。尽管他当政没到一年,他的儒家思想理想主义的影响在之后整整一个世纪中仍能感觉得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刘娥在临死前,为何使劲揪住自己身上的衮服不撒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贵妃被赐死,雍齿背叛刘邦几次,汉武帝那么倔强为何下罪己诏

    在之前热播的《清平乐》中,虽然太后刘娥的戏份不多,5集就下线了。但是在历史上,刘娥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娥是宋真宗的皇后。在宋真宗驾崩后,年仅12岁的宋仁宗即位,太后刘娥则临朝称制,垂帘听政。她一把持朝政竟有11年之久,即便宋仁宗成年,也不

  • 没有不臣之心,也没有本事,雍正处死年羹尧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真实的年羹尧,年羹尧之死,雍正教训年羹尧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年羹尧没有不臣之心,也没有造反的本事,为什么还是被雍正处死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年羹尧虽然飞扬跋扈、铺张浪费,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但是绝大多数问题雍正还是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他真正的过错是得罪人太多和与雍正较劲。年羹尧犯的第一个错是在西北平叛时得罪人太多,从各

  • 石敬瑭是如何建立后晋的?他最后为何会忧思成疾?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后晋石敬瑭称帝时间,晋以后的历史,晋到唐的历史

    石敬瑭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儿皇帝”石敬瑭,靠着契丹建立政权,为何忧郁而亡?一、唐末之乱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代名词。五代十国起源于黄巢农民起义,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是兴起的各地军阀却呈现尾大不掉的态势,中央政权空虚无力,渐渐成为摆设。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