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选择大肆清理功臣的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选择大肆清理功臣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89 更新时间:2024/1/17 7:29:37

对李世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慈不掌兵、善不治国。在封建政治生态下,面对绝对权势、丰厚利益的诱惑,人的自觉性和道德意识是很不靠谱的;统治者若依靠仁慈维持秩序,结果只有一个:害人害己,南梁武帝萧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而杀人这种方式,对皇帝来说是最简单粗暴的,但也是最低级的。李世民对待功臣,一不屠杀,二不架空,甚至还继续对他们委以重任,原因只有一个:他有足够的能力。

能文能武又年轻,没必要妒贤嫉能

开国皇帝大肆屠杀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不外乎两个原因:

其一,对方的某些能力与自己不相上下,或者比自己强,掌控起来有心无力;

其二,自己搞得定这些老江湖,不过担心接班的儿子太嫩、被对方欺负(司马懿就是这种对象)。

当初刘邦急着除掉韩信等人、朱元璋大规模屠杀功臣,基本都是出于以上考虑:这些人太能干了,而且大部分比自己还年轻,留着对子孙是个祸患。

但李世民并没有这两方面的困扰。

首先,说到打仗,好像没人比得过他,“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大唐夺取天下过程中的那些硬骨头,比如薛举父子、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刘个黑闼,哪个不是他亲自带军拿下的?

其次,李世民以打仗闻名,但并不意味着他的文化水平差。《资治通鉴·唐纪十三》中有这样的记录:

上好文学而辩敏,群臣言事者,上引古今以折之,多不能对。

不仅文采了得,而且思维敏捷、擅长辩论,与众大臣博古论今,经常驳得对方哑口无言。

也就是说:李世民不仅比这些功臣们能打,甚至还比他们有文化,哪里有必要通过杀人来增强自己的自信?

况且李世民还有个更明显的优势:年龄。他当皇帝时,年仅28岁,比绝大部分功臣都年轻得多,哪里有必要替自己的太子清除能人?

当然,有一个例外。李世民去世前,对于最不放心的李世勣,他玩弄了一手权术:自己将其外贬、让儿子李治将其召回,一压一抬之间,给了这位名将一手下马威;而政治觉悟一流的李世勣也第一时间领悟了这一用意,表现得让李氏父子极其满意。

一系列的制度约束

李世民虽年纪不大,但由于出身贵族世家,加上常年在一线浴血奋战,具备了比较强大的气场: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

为了让群臣敢跟自己正常交流,他不得不刻意和颜悦色待人。

当然,光靠气场是不能管理国家的,为了维持政权稳定、避免南北朝时期常见的权臣篡位的现象,李世民在位时强化了一系列的制度:

对府兵制进行优化,全国634个军府中,261个设置在统治腹地关中;同时还每个月替换不同地区的府兵轮流进京宿卫;

将宗室分封为诸侯,提高李氏抗风险能力:“重任不可以独居,故与人共守之。是以封建亲戚、以为藩卫”;但为了避免藩王势力过大、出现西晋八王之乱那样的情况,李世民的套路是“众建宗亲而少力,使轻重相镇,忧乐是同。”即数量多,但每股力量都不大;

以法令约束功臣们的行为,不以私扰法。对于李世民个人而言,最大的功臣当属尉迟敬德,这位名将不仅战功赫赫,甚至曾两次救了自己的性命、帮助自己在玄武门夺权。但对这样的心腹,他也是有底线的。

公元632年,李世民大举宴会招待群臣,居功自傲的尉迟敬德跟人抢座位,甚至还打伤了前来调解的任城王、宗室名将李道宗。对此李世民很是不悦,他以汉高祖刘邦屠杀功臣的例子对尉迟敬德提出了严厉警告:

朕见汉高祖诛灭功臣,意常尤之,故欲与卿等共保富贵,令子孙不绝。然卿居官数犯法,乃知韩、彭菹醢,非高祖之罪也。国家纲纪,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无贻后悔!

即:自己以刘邦为反面例子,希望与诸功臣共享富贵,但没想到你竟然居功多次犯法,看来汉高祖杀人,责任也不全在他。国家自有法令,不要以为我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对你法外开恩。最好守规矩,以免到时后后悔莫及。

这段话简直是杀气腾腾,尉迟敬德从此极为规矩,甚至不敢乱出门。

任何时代,若想依靠仁慈、魅力、关系、人情来维持秩序,都是不现实的;设立相应的规则、不允许存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群体,既是对政权的保障,也是对功臣的保护。

大唐的事业没有止境,不会“飞鸟尽”

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是指当任务完成后,之前的干将们失去了自身的价值。所以那些屠杀功臣的行为,大多是新的王朝建立后,开国皇帝要安心下来治国、享福,担心那些打天下的能人们闲着没事干、无事生非,所以将他们除之而后快。

但在李世民这里,对事业的追求好像没有止境:大唐稳定下来,自己就会失去进取心、安心作威作福?不存在的:

建立新秩序、休养生息、恢复国力,需要功臣们继续出力;

收拾突厥人,需要精兵强将;

突厥被灭了?那还有吐谷浑、高昌、薛延陀、高句丽...

不自满、不知足,积极拓宽中原的生存空间,安史之乱前,大唐对外基本上一直保持着主动攻击的姿态。在这样的国策下,对那些人才们来说,别怕没事干、就怕能力不够,这种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狡兔死、飞鸟尽”的情况的。

当然,李世民也并非没有杀功臣,凌烟阁名单里的侯君集、张亮都身首异处。但二人并非无故被杀:一人站队太子、阴谋政变;另一位收了500个干儿子,并且向江湖术士咨询天命,不得不让人对其意图深表怀疑。总之,这两人就是踩了红线。

但说到底,封建时代的皇帝要想坐稳位子、防止人造反,无论是杀功臣,还是搞权谋、设条条框框,说到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要想长治久安,只有一个办法: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守卫国境,让百姓安居乐业、各级官员人尽其才;若达到这个境界,就算有个别阴谋家想造反,也不会有人搭理他。而李世民在位时,大唐确实实现了这一理想状态,“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这才是李世民不杀功臣的真正底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夺得荆州却导致联盟崩塌,这么做对孙权有何好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蒙白衣渡江夺得荆州,却导致孙刘联盟崩塌,这是明智的选择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19年,受封前将军的关羽让南郡太守糜芳坐镇江陵,将军傅士仁坐镇江夏,在此之后,他率领大部分坐镇荆州的将士围攻襄樊两城。由于关羽主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的进攻,于

  • 司马懿是如何夺取曹魏江山的?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是如何夺取曹魏江山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演义》中记载为中国东汉末年时所发生之事,那时社会环境黑暗,国家内部权力争夺异常残忍,诸侯国摆脱朝廷牵制,彼此之间也展开诸多吞并之战,于此乱世中百姓若独善其身也为难事。诸多势力也于此时纷纷崭露头角,开始各自侵略,最终势力最大

  • 匡衡从早年的励志少年到后来变成贪官,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匡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提起“凿壁借光”的这个成语典故,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主人公匡衡清贫又刻苦学习的精神堪称古代读书人之楷模,其励志故事在两千年来也是盛传不衰,成为勤学苦读的典范,鼓舞了无数人。好学的匡衡最后终于学

  • 鲁肃当年差点成为曹操的部下,当时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说鲁肃当年差点成为曹操的部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众所周知,东吴历史上有所谓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鲁肃帮助孙权下定决心抗曹并促成孙刘联盟的建立,曹操在某种意义上算是败给了鲁肃。但鲜为人知的是,鲁肃当年险些成为曹操的部下,而

  • 齐桓公和晋文公相比其他三位春秋霸主,有何突出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齐桓公和晋文公相比其他三位春秋霸主,有何突出贡献?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春

  • 崇祯登基时明朝的政局如何?一定是死局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从外部环境来说,崇祯继位之初,明朝的确处境很难:饥荒,灾民,造反,边境危机,可谓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但是,有句话叫做“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如果措施得当,十七年的时间,未必不能走上中兴。但是崇祯显然没做到。人们出于情感角度

  • 历史上的徽柔公主为何会被虐待惨死?她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历史上的徽柔公主为何会被虐待惨死?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清平乐》里面最火的莫过于饰演的徽柔公主,她的性格堪称剧中相对招人喜爱的,她在剧中的公主一角虽然结局不是很美好,但终归徽柔公主敢跟自己的命运作斗争没有像过去古代女子那样动不动就自杀,一定要让人知道自己受到了多少苦,却不知道自己也是

  • 马超发动潼关之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马超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角色,他不仅武艺高强,忠孝两全,还有一副好相貌——“见马超生得面对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他战许褚、斗张飞的英姿;他年仅十七岁,便随父亲攻长安平叛的风采;他为报仇时的悲愤,都令读者动容不已。然而,只有熟读汉末三国史的人

  • 吕布手下三大名将,曹操为何把最厉害的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吕布,相信大家都知道吕布的勇猛无双,给大多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忽略了他也曾是汉末诸侯之一。事实上,吕布曾经的势力并不弱,除了自己是一流武将外,手下还有着三位一流猛将,就连曹操也赞叹不已,他们分别是高顺、臧霸、张辽。可是为什么曹操留下了臧霸、张辽,却杀了最厉害的高顺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

  • 战国苏秦到底是怎么死的 苏秦死后为什么会被五马分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苏秦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苏秦背着自己的行李,整个人既黑又瘦,形如枯槁地回到了家乡。然而回家之后,苏秦没有受到家人的欢迎,苏秦叹息是自己的错,才造成了现在家人都不理他的情况。于是在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开始勤奋读书,不断地重复学习、复习的过程。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