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失败原因:爱作秀 称他是英雄就逞英雄

项羽失败原因:爱作秀 称他是英雄就逞英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67 更新时间:2024/1/27 5:17:13

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的确,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杰,在年仅30岁的时候,就被迫自刎乌江。究竟是什么,致使壮志难酬、英雄末路?

答案就是现在很时髦的两个字:作秀。项羽太爱作秀了,别人称他是英雄,他就处处想逞英雄,不惜一切代价地“秀”自己,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网络配图

项羽之前的成功与后来的失败,都和他喜欢作秀的习惯密不可分。

真正让项羽名气大振的,当属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楚军与秦军人数相差悬殊,而且楚军又缺衣少粮,士气低落,副将项羽当机立断,斩杀主将宋义,命令军士凿沉渡江用的船只,打破吃饭用的铁锅,身上只带三天干粮,军士们个个以命相抵,士气大振,六万楚军打败了秦国二十万大军,项羽也因此一战成名。项羽出色的军事才能无疑是必须肯定的,但是非让将士们破釜沉舟,又何尝不是在作秀?但这一场秀,是秀给自己将士看的,是告诉将士们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要么赢要么死。这场秀成就了项羽,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军心,所以,接下来的胜利一气呵成,也成就了项羽英雄的美名,也因此形成了作秀的“路径依赖”。

入关咸阳和鸿门宴这两场史上有名的秀,则直接导致了楚汉相争项羽失败的结局。

刘邦项羽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刘邦率先入关,不但没有骚扰百姓,甚至连关中的美女和财宝都未动分毫,处于弱势地位的刘邦也用这种方式在作秀,向项羽秀他的忠诚,向天下人秀他的仁义。而处于强势地位的项羽呢,则是要显示他主宰一切的霸王气,入关之后据说先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再杀秦王子婴,最后竟然丧心病狂地屠杀平民百姓,这个“项王”实在让人闻风丧胆。失民心者失天下,项羽这“入关三部曲”让他一下子尽失关中人心,楚汉之争的胜负或许从那时就已经注定。为什么非要这样做呢?项羽无非是在秀,想告诉天下人,大英雄项羽已经入关啦,所有人必须无条件臣服。你子婴之前不是不服,跟我作对么?关中人不是不希望我入关么?我杀了你们,烧了你们的宫殿,看谁还敢反对我?这场血腥的“秀”,目的只是告诉天下人,项王有多么强大,对他们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反抗者,就得死。相形之下,实际上刘邦才是个老谋深算的“实力派”,项羽过多注重表面效果,顶多算个“偶像派”。

网络配图

鸿门宴本来就是一场“大秀”,导演兼主演范增张良,主演项羽、刘邦、樊哙项庄。其实项羽需要做的只是坐在那喝酒吃肉,下个命令就完了,导演范增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等着刘邦送上门来呢。可是项羽居然连这场最简单的戏都没能演好,反倒是刘邦表演得对项羽恭敬有加,丝毫看不出谋反之心,堪称绝对的“演技派”。宴会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只要他一声令下就能要了刘邦的小命,但他却迟迟不肯下令。为什么?他看刘邦如此谦恭,没有谋反的迹象,他不能听信曹无伤和范增的一面之词杀了功臣,毁了他的英名。项羽在这个时候想到的不是除掉对手,而是想如何把自己的英雄秀进行到底,不能被天下耻笑我不够英雄。颇有心机的刘邦早就看透了项羽作英雄秀的弱点,你要面子我图实惠,悄悄从上厕所的小道溜走了。项羽的英雄秀,成全了刘邦,气得范增吹胡子瞪眼,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最可悲的是,项羽到死都在作秀,还在想自己要做一个完美的偶像。

网络配图

被围垓下,四面楚歌,项羽起身饮酒作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敌人已经大军压境,这大英雄还有心情玩伤感呢!被汉军重重围困,自知再无机会逃脱,他仍然不忘作秀,他对身边的骑兵说:“我要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果然冲向敌群,斩杀了汉军一大将。可这除了能证明他的匹夫之勇外,还有什么意义?最后被逼退到乌江,乌江亭长来接应他,仍愿意支持他东山再起。然而项羽想的是,我这样落魄有何颜面再见江东父老啊,还不如堂堂正正地死了让人尊敬。为了大英雄尊严和“霸王”的荣誉,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战死沙场,而且为了自己的荣誉怕老婆落入敌手,把虞姬先杀掉了,让她也“被英雄”了一次。这时候他大为感叹:“天亡我,非战之罪,我何渡为?”认为是老天要让他灭亡,可见他死都没能死明白,不知道自己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太喜欢逞能,太重视表现出豪气霸气和天下第一牛气,太在乎所谓“大英雄”的尊严与荣誉。一句话,太喜欢作英雄秀了。

回首项羽短短的三十年的生命,实在是留下了太多遗憾。如果他不那么爱作英雄秀、不那么刚愎自用,就不会滥杀无辜,不会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妇人之仁”,不会宁可拔剑自刎而不图谋东山再起,那么楚汉相争一定又是另一番局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究竟是赞赏他天下第一牛的英雄气,还是感叹他作到死的英雄秀呢?究竟是感叹他可敬,还是感叹他可悲呢?我总觉得是后者,总觉得是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作秀可以害死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太祖朱元璋嗜杀成性是因身患精神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但他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一点为人所诟病。那么,朱元璋为何会嗜杀成性呢?有的人认为,明太祖马上得天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南征北战,都是能撑得起一方天地的角色。但他的太子皇孙都温顺柔弱,他担心一旦他百年归山,他的子孙无法控制局

  • 章邯最后为什么会投靠楚国自称为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秦之亡也,诸侯并起,争先入关,秦遣章邯出兵击之。秦虽无道,而其兵力强,诸侯虽锐,而皆乌台之众,其不敌秦明矣。然诸侯皆起于群盗,不习兵势,凌籍郡县,狃于亟胜,不知秦之未可废也。于是章邯一出,而杀周章、破陈涉、降魏咎、毙田儋,兵锋所至,如猎狐兔,皆不劳而定。后乃与项梁遇,苦战再三,然后破之。梁虽死,而

  • 秦始皇崇拜韩非: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斯与韩非都是谁的学生,历史上嬴政韩非,使六国各爱其人

    韩非何许人也?请先一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两段话:网络配图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嬴政)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呼!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向他学习),死不恨矣!”李斯曰

  • 揭秘:屌丝男刘邦如何开“空头支票”换娇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楚汉传奇》电视剧热播,陈道明扮演的刘邦惟妙惟肖,把一个草莽英雄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痞子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在《史记》中,司马迁描绘青年刘邦时说他为人仁厚爱人,乐善好施,意志豁达,胸襟开阔,就是不喜欢干家里的农活儿。刘邦重感情、讲义气、人脉不错,在当地小有名气。到了壮年,好不容易混了个小小的泗水亭长

  • 苛政猛于虎:明朝的300多万顷耕地都去哪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按照一般道理来说,安分守己的农民们是最老实的。只要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不会铤而走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中,农民也是朝廷压榨、盘剥的主要对象。正是由于层层的变相掠夺致使农民们无力购买其他商品,阻碍了中国商业化的发展。到了明朝后期,农民们丧失了自己最基本的财产土地。这完全断绝了农民们的

  • 曹操是怎样对待女人的:他一共有多少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争霸天下的曹操十分好色,他拥有众多姬妾,曾建立了一个铜雀台,里面全是他的女人住着,以供他随时娱乐,他曾想去江南抢取大小乔以充其中,于是带兵八十万欲下江南,但周瑜为护爱妻小乔,与曹操赤壁鏖兵,趁着东风一把火烧得曹操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曹操才不得不作罢。网络配图曹操占有的女人光有历史记载的就有不

  • 东汉皇帝给百官发年终奖:大将军得1年工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年关将近,辛苦一年的职场人便将目光聚焦在“年终奖”这个大红包上。年终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年终奖在我国很早就有。在东汉时期,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

  • 大清王朝衰败的关键:嘉庆帝只是平庸的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皇帝的二十多年统治,就在这一日日抱怨、迷惑、痛苦、尴尬中过去了。二十多年间,虽然经常心灰意懒,但是他从来没有放松过权柄,一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不倦地处理政务。其实,这种勤奋已经成了一种惯性,成了一种“懒惰”着的勤奋。他弄不明白为什么他越努力,形势就越糟。他不明白他已经在中国历史上找遍了所有药方,

  • 项羽为何失败?关键在于气质性格的缺陷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楚汉争霸的最终结局,是战败的项羽决心一死以谢江东父老。他说:“天要灭我,我又何必渡江苟延残喘!当初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就算江东的父兄可怜我,让我继续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我难道不心中有愧吗!”把乌骓送给乌江亭长,项羽转身徒步离去。网络配图这乌骓顾名思义,是一

  • 揭秘:孟浩然为醉酒所害 口不择言得罪皇上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兴诗成风,大凡写诗作赋稍有名气的人大都混得不错。年届四十的孟浩然,亦按捺不住,便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他找到交往甚笃的王维帮忙。当下王维得知来意便满口答应,并择日约孟到官邸饮酒畅聚。网络配图诗坛泰斗与翘楚雅聚的消息不知如何被当朝皇帝唐玄宗知道,竟突然摆驾到了王宅,见了孟浩然便询问诗作之事。孟见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