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后在对韩信下手的时候 张良和萧何为何没有出手

吕后在对韩信下手的时候 张良和萧何为何没有出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556 更新时间:2024/1/18 22:16:26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韩信和吕后,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刘邦拿下天下后,问群臣,我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大臣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且爱护别人,但是陛下攻下城池后,愿意将城池分封给人们,肯和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不愿奖赏有功之人,不愿和别人同享利益,所以陛下成功了,项羽失败了。

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食,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功则必取,我不如韩信。我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是因为我有这3位人中俊杰,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却不重用。

刘邦的作战指挥才能,远不如项羽,和项羽的交手时,他败多胜少,还在彭城之战中,创造了56万大军,惨败给项羽三万骑兵的战绩,但因为刘邦有萧何、张良和韩信,他最后赢了项羽。萧何在后方,为刘邦筹措粮草,招募兵马,让刘邦能东山再起;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刘邦绝境重生,化险为夷,度过困境;韩信四处征伐,帮助刘邦下了三秦、韩、赵、燕、齐等地。

韩信、张良、萧何是刘邦夺取了天下的主要功臣,但同时,他们也因为在楚汉战争中的巨大贡献,功高盖主,让坐上皇位的刘邦,开始忌惮他们,尤其是韩信,他打仗特别厉害,刘邦及其手下的大将,没有人能打过韩信,所以韩信想造反,有很大的几率,可以取代刘邦坐上皇位。

刘邦寝食难安,放心不下韩信,所以他听从陈平的计谋,以游览云梦泽为借口,让楚王韩信来觐见自己。韩信为了打消刘邦的猜忌,带着项羽兵败后,逃到他麾下的楚将钟离眛的人头,前去觐见刘邦,但这并没有让刘邦放过他。刘邦以谋反的罪名,将韩信绑缚了起来,带到了洛阳。

到洛阳之后,因为韩信是个难得的人才,还对自己立有大功,而且也没有韩信谋反的证据,所以刘邦赦免了韩信,只是将韩信贬为了淮阴侯,让韩信在洛阳生活,随时处在自己的监视和掌控之下。后来,刘邦率兵平定陈豨之乱时,传出韩信和陈豨暗中联络,准备帮助陈豨夺取天下,所以吕后当机立断,联合萧何诛杀了韩信。刘邦率兵回到洛阳时,韩信已被吕后诛杀了。

刘邦夺取天下,靠了韩信、萧何和张良3人,他坐稳天下后,放心不下韩信。张良和萧何,也同样功高盖主,让刘邦放心不下。刘邦、吕后诛杀韩信的刀,在杀掉韩信之后,很可能会砍向张良和萧何,所以他们两人看到韩信被杀后,可能会“兔死狐悲”,为何他们当时不救韩信。

刘邦在擒拿韩信,吕后在诛杀韩信时,张良始终未发一言,不曾为韩信求过情,而萧何不但没有设法救韩信,还联手吕后,将韩信欺骗到长乐宫中,让吕后将韩信杀掉了,还诛灭韩信三族。

当时张良和萧何不救韩信。一是韩信打仗能力太强,对刘邦而言是个严重的威胁。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后,他替刘邦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从来没有输过,即便是不可一世的项羽,也在垓下之战中,输给了韩信。更重要的是,韩信很有野心,他替刘邦拿下齐国之后,韩信并没有率兵前来帮助刘邦,而是要刘邦封他为齐王后,才肯出兵帮助刘邦。

从韩信向刘邦讨要齐王之事可以看出,韩信的野心很大,想成为独霸一方的诸侯,他还不完全忠于刘邦。韩信的带兵打仗能力很强,汉朝将领不是他的对手,如果韩信野心膨胀,想要夺取天下,将会成为汉朝的心腹之患,所以张良和萧何为了大汉的利益,也将韩信视为隐患,但他们未必支持刘邦杀掉韩信,而萧何帮助吕后诛杀韩信,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打消刘邦对他的猜忌。

二是他们救不了韩信。刘邦拿下天下之后,异姓诸侯王不断造反,陈豨等人造反,刘邦还能对付,但实力最强大的韩信造反,刘邦恐怕会丢掉江山,所以他不会给韩信夺取汉朝江山的机会。刘邦杀韩信,不是因为韩信有什么过错,而是因为韩信能力太强,威胁到了自己的江山,所以不论任何人求情,刘邦都不会绕过韩信,而如果张良和萧何为韩信求情,还会让刘邦以为他们是韩信的党羽,对韩信更加放心不下,要执意杀了韩信,张良和萧何恐怕也会牵连其中。

明知道救不了韩信,可能还会将自己牵连其中,所以张良就选择了置身度外,萧何则为了打消刘邦的猜忌,还帮助吕后诛杀了韩信。韩信被杀后,张良、萧何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采取了自救,张良放弃了权力,及时隐退了。萧何为了打消刘邦,将自己家族中的健壮男性,都送到了刘邦军营。同时,他故意抢占百姓田地等,让百姓痛恨他。萧何通过自污,损害了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让百姓痛恨他,不支持他后,他就对刘邦构不成威胁了,所以得以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邦原本选择洛阳做都城 刘邦最后为什么在长安定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邦定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汉五年正月,诸侯王和文武大臣联名上书,请求刘邦称帝,刘邦作态推让一番后,同意了诸王拥戴,于二月甲午日在汜水之阳称帝,完成了登基大典。完成登基大典,刘邦率文武百官西至洛阳,决定定都洛阳。可就在他已经降旨修缮宫室,加固城垣的时候,却被一个过路的

  • 刘邦建立汉朝后救命恩人前来求官 刘邦为什么将他斩首示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刘邦和救命恩人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俗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博物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看到优秀的人懂得欣赏,看到落魄的人不轻视,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活出自己的人生。能

  • 唐朝开国第一奇女子:平阳公主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隋末唐初那段历史时期的名人,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联想到李渊、李世民、程咬金、尉迟敬德等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若要问起那段时期有哪些女性名人,对隋唐历史不是很了解的人恐怕就回答不上来了。事实上,在唐朝开国过程中,有一位奇女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她的相助,唐高祖李渊是否能顺利入主长安都将会成

  • 崇祯杀了魏忠贤后明朝为何垮台了 魏忠贤真的很重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崇祯和魏忠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从秦王政统一天下,称皇帝开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百多位开国皇帝。反之,亡国皇帝也有上百人,在人们的印象中亡国皇帝都不是什么好人。不是暴虐、鱼肉百姓,就是贪图享乐,但有一个人是例外。总的来说他也有缺点,只是相较这些只会放纵的皇

  • 李彦仙的能力如何?他为抗金事业做出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彦仙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两宋之际,由于靖康之役的影响使得大宋江山北方绝大多数落入了金人的手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地区、城池依旧坚守奋战着。而在这期间大宋也涌现出来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文有李纲、张浚、刘子羽等;武有韩世忠、岳飞、张俊等等。但是在当时河南陕州地区

  • 刘备此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是夷陵之战失败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1年,刘备不顾诸位大臣的劝阻而发动了夷陵之战,然而此战以蜀汉的惨败告终,刘备不仅损失了大批蜀汉精锐,而且还造成大量中青年将领的丧生,使得蜀汉人才后继乏力。正因如此,有人认为刘备此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发动了夷陵之战。但实际上,由于

  • 李世民为何想要复兴分封制?最后又为何不了了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为何想要复兴分封制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登基,建立汉朝。为了回报当年跟着自己打天下的一帮兄弟们,刘邦决定大封功臣。刘邦先后封了145个列侯,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其实,在古代,开国君主给大臣封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刘邦封的爵位和别人的不同,因为它

  • 张献忠和李自成齐名 两人的后世名声为何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张献忠和李自成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朝末年天宅人祸不断,尽管崇祯皇帝奋力抢救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但依旧无力回天,对外有清兵虎视眈眈,对内有农民起义不断,在所有的农民起义军中,当属李自成和张献忠最为著名,因为两人是齐名的,但两人在后世的名声却截然不同。张献忠被称作“杀

  • 雍正身边有四大宠臣 乾隆继位后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雍正宠臣,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当年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大都成了逛街遛鸟的纨绔子弟,九王夺嫡使文治武功的康爷爷身心疲惫,国库亏空、吏治腐败、民怨四起,大清的江山只剩下一个空架子。1723年,康爷爷带着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豪情壮气,驾崩于畅春园,雍王爷接手了他阿玛留下来的烂摊子。

  • 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已手握兵权,还惧怕符彦卿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赵匡胤为何要对一小小武将符彦卿畏畏缩缩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后开始失去对周边地区之钳制,安史之乱之爆发也标志唐朝由盛转衰,中原自此走向群雄争霸局面。后周之主柴荣本怀雄心壮志,意图统一中原,奈何其中途夭折,导致兵马元帅赵匡胤趁机而入,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