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冤杀魏延背后:一场狗血的政治斗争

诸葛亮冤杀魏延背后:一场狗血的政治斗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17 更新时间:2024/1/17 6:02:41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有道是:时势造英雄。为蜀汉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南阳人魏延,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大英雄。他禀性刚烈、率真招忌,没有死在铁马秋风的百战险地,却横死于本部营垒阴谋争权构陷的明枪暗箭之下,不免让人痛惜。刘备迫于曹操南征荆州兵势,携众离新野、走襄阳,不得入城。魏延于城中挺身抡刀砍死守门将士,开城门迎刘备入城,被大将文聘截住厮杀。刘备只好离襄阳、趋江陵,魏延脱身后寻刘备不遇自投长沙而去。关羽战长沙,黄忠受疑,将被处斩,又是魏延砍散刀手,救起黄忠,并率众挥刀砍死韩玄,迎关羽入城,为刘备攻取长沙立下大功。

网络配图

刘备取西川,以黄忠为前部,魏延为后军,自领中军起程西行。攻洛城魏延两次活捉川中名将冷苞,剪除悍将。战绵竹,与黄忠逼降守将李严。破葭萌关,首先纵马突阵战败杨柏、马岱,左臂中箭负伤。由于他屡立战功,升为部曲统领牙门将军。刘备夺取西川自领益州牧后,魏延又升迁为扬武将军,位居关、张、赵、黄之后,说明魏延之功与蜀中虎将同列。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秋,刘备与曹操举兵争夺汉中。黄忠老将有计斩曹军大将夏侯渊之功,魏延将军有箭射曹操之锐,差点要了曹操老命。刘备手下猛将众多,能够伤及曹操的唯有魏延一人而已。建安二十四年秋,刘备还治成都,擢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称帝后,又拜魏延为镇北将军、都亭侯,说魏延功勋显赫实不为过。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以魏延与赵云为先锋大将,屡败蛮兵,数擒敌酋,成就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美名。自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起,7年间诸葛亮共北伐5次,魏延皆从征。一出祁山,建言分兵出子午谷,直取长安,诸葛亮未予采纳,留下历史遗憾。二出祁山,魏延力斩敌将王双。四出祁山,大败魏军,斩获甲首三千,并于木门道诱杀曹魏名将张郃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诸葛亮派魏延入西羌,一路势若破竹,归途中大战阳溪,把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打得丢盔弃甲。魏延以功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进封南郑侯。可见,诸葛亮一旦放手,魏延就会立下盖世奇功。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魏延不满孔明临终军事安排,头脑“发昏”带兵“烧绝栈道”,被别有用心的佞臣污为“叛逆”,最终被冤杀。

网络配图

谁害死了魏延?诸葛亮的无端猜忌与处心积虑。《三国志·马良传》说:“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以此可知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也有心存偏私的时候,在关乎北伐复国大业成败之际尚且不忘独行裁断、疏能而厚友,导致街亭惨败,结果演了“挥泪斩马谡”一出戏。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时为什么要回避地位仅次于自己的魏延,而“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这是不是一次不可告人的“暗箱操作”?这种不正常的军事调度难道不是逼迫魏延“发昏”的阴谋诡计吗?《三国演义》中说:“原来孔明火烧木栅寨时,实欲将司马懿、魏延皆要烧死……”魏延若有不可饶恕的大错,诸葛亮作为三军统帅完全可以随时治其重罪,为何要暗下毒手呢?可见,魏延并没有给要加害他的人留下把柄。所以,魏延被冤杀,是诸葛亮早已为他铺设的不归路。

文吏杨仪的狷介害贤与阴谋构陷。史书中,诸葛亮袒杨抑魏是有目共睹的。杨仪,一个不见其功的文吏居然在诸葛亮的眼皮子底下常常与战功卓著的大将军魏延争高论低,除了他自己不知天高地厚外,是否背后有着诸葛亮的纵容,以期达到牵制魏延的目的?倒是杨仪获罪系狱后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这给九泉之下的诸葛亮开了个极有讽刺意味的玩笑。

网络配图

蜀汉朝臣的各怀鬼胎与妄行裁断。在魏延、杨仪的争斗问题上,朝中大臣董允、蒋琬都认为魏延功高性傲、难以驾驭,杨仪文吏无能为,便向后主进言:“咸保仪疑延”,这就造成魏延在朝廷中无以自立、必死无疑。这些人,名为贤臣,实携私心,总怕居功至伟的大将军魏延压过自己一头,便趁机落井下石害人死命。朝中的妄断,是对魏延的致命一击。倒是后主刘禅也有主见了一回,仍念魏延前功,赐棺椁葬之。魏延恃才自误及被部属误解。魏延素有爱下轻上之心,这是个性使然,也是性格缺陷。他虽然勇谋兼备,但恃才自误使他“猪油蒙心”,没有处世自保的周全计划。到了生死攸关时,魏延率军击杨仪,裨将王平受杨仪派遣与魏延对垒。王平几句挑拨的话,就使得跟随魏延多年的部下一朝解体。背后的原因,就是部属误解魏延,对杨仪争权夺利的阴谋一时不能辨明,加之大多厌战思乡,有人鼓动回老家,正中下怀,随即一哄而散。种种因素一齐发力,注定功高震主的魏将军没有好结局。一代名将,死非其所,实堪哀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白的婚姻生活:曾“倒插门”入赘名门望族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生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是这样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对象都是有来历的,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宰相,而且都是权重一时的宰相,李白第一、四段婚姻,不是常见的男婚女嫁形式,而是“倒插门”。网络配图以今天的眼光

  • 三国史上曹操刺杀董卓竟是一个嫁接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劝吕布投靠董卓的是谁,吕布为何杀死董卓,董卓是谁杀死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当时董卓弄权,司徒王允召集一班老臣在那里哭泣,忽然曹操抚掌大笑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王允问他不思报国为何反笑?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于是拿了王允的“七宝刀”来见董

  • 揭秘:历史上拥有正副十一个皇后的荒淫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只有一位妻子的皇帝,历史上终身未娶的皇帝,历史上只有一个妻子的皇帝

    核心提示:后来又立了靳月光为上皇后,靳月华为右皇后。当然刘聪不止这两个皇后,这哥们玩得比较猛,“时四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七人”(《晋书》)。有四个正的,还有七个副的,最起码也是正皇后级待遇。网络配图人都是这样,谁也别说谁的辨别能力有多强。拿破仑不是说过吗,真理就是谎话重复一千遍。你耳边老是听到这个人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不是和珅?那会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是谁?很多看到这个问题都会肯定的回答一定是和珅。其实错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并不是和珅而是明朝的刘瑾。常言道: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做官若能做到举世公认的大贪官,也是本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图片来源于网络刘瑾苦孩子出身,无法养家糊口,六岁时被太监刘顺

  • 明初人口数量之谜:到底朱元璋的大明基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人口大迁移,为什么不开朱元璋的墓,如果朱元璋在明末的几种可能

    明朝初年,当时全国的人口数量曾经有过一个非常大的增长。但奇怪的是,之后的一段时期,其人口总数却陷于停滞,直到永乐年间才又有了大幅增长,之后又开始减少,“至天顺间为最衰”。这一现象长期以来一直使人们感到困惑。在历史上,洪武初年全国究竟有多少户口数,从来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其原因在于明王朝草创之际,当时

  • 纣王作为商朝最后一个君主 纣王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纣王是被谁杀死的,谁灭掉了商朝,纣王怎么灭亡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纣王之死,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帝辛(约公元前1105―公元前1045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沫邑(今河南淇县)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

  •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谁?他们为何能留名青史?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四公子为什么有名,留名青史有什么用,用留名青史造句

    对战国四公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周朝式微,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三家分晋,六卿专权,拉开战国序幕。合纵连横,背弃信义,诸侯兵戎相见。世道人心不古,战国四位游侠,匡扶正义,鸡鸣狗盗,无不惧之。齐国孟尝君,富二代一枚,门下有术士数千。秦昭王仰慕孟尝君,招揽他

  • 有灭蜀之功的邓艾在被诬陷后,为何很少有人有人为他鸣不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邓艾有灭蜀之功却被诬陷,为何少有人为他鸣不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司马昭召集四方十八万大军南下进攻蜀汉,当时这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

  • 孙权都与曹操、刘备三足鼎立了,为何还是被称为鼠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为何能广为流传?其实不仅是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是在这段历史中,人才辈出的杰出者比比皆是,还有屡次以多胜少的战役以及人心权谋的利用,都体现得十分全面,所以这段历史在长河中并未流失,反而让很多人都想要去了解这段历史。但是不管在书中,还是在很多地方,其实一定听过这样的一个词,那就是“江东鼠

  • 同样都是冤死的 白起和李牧谁死的更冤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牧对白起,白起和李牧,白起李牧廉颇王翦

    对李牧和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三家分晋开始到秦始皇一统六国,整个战国时期持续了254年;而之所以叫战国,是因为这段时期诸国彼此征战不休,虽然长期的战争给底层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但却是涌现出无数卓绝的名将,比如曾差点灭亡齐国的乐毅,比如一战成名的赵奢,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