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武王是极具锋芒的君王,哪几件大事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

秦武王是极具锋芒的君王,哪几件大事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36 更新时间:2023/12/15 10:07:53

烽烟卷起狼烟黄沙,长戟划落英雄须发。战国时期,秦国强势崛起,势不可挡。秦的兴盛离不开一代代明君的励精图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武王是历史极具锋芒特色的一位君王,他尚武好战,有坐拥天下的志向。臂力千钧的秦武王嬴荡是惠文王的长子,自小就身性刚强勇猛,喜争强好胜。但作为一国之君,他却与手下力士比武举鼎,不幸意外发生举鼎失败而卒,在众多兄弟中传位于秦昭襄王嬴稷。

作为君主的秦武王崇尚武力至如此痴迷地步,似乎是秦王室的耻辱,但在位三年的秦武王却并非一事无成,相反他所做的几件大事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为秦国的局势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秦武王平顺蜀地之乱。

秦武王从小好兵善战,战场上秦武王神勇无双,曾随杀神白起一起随司马错平定了巴蜀二国。秦武王元年,嬴荡成为秦国新的君主,政局初定,一切从新起点接力时秦国大后方却传来蜀国叛乱的消息。

秦国惠文王时期,巴、蜀二国被秦国名将司马错打下。巴蜀两地对于日后攻打楚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秦国对此地重视非常,秦武王立即派大将军甘茂前去平叛。

甘茂是秦武王时代军事能力最为出色的大将,他不负武王厚望,诛杀了叛乱贼首陈庄,把蜀国重新纳入秦国辖域。收服蜀地对秦国的意义重大,得蜀即得楚,后来杀神白起攻占郢都,大将王翦攻灭楚地皆从蜀地发兵,占据天行地利。

秦武王废相国设丞相

秦武王雄心抱负远大,单纯的搞好外交强盛不了多少,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的国力富足才能使国家强大。秦武王之前秦国同其余六国一样也设有相国职位,但秦武王的集权意识强烈遂改相国为丞相。

前309年,秦武王又将秦国丞相之位一分为二,相分左右,左丞相封给了甘茂,右丞相封给了樗里疾。相位一分为二,自然丞相的权力自然被削弱了,更易于管理益于统治。

此外秦武王注重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秦武王指派甘茂修改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这些功绩也是不可忽视的。

秦武王发展三川。

三川之地即关陇之地的泾河、渭河和洛河,况且关陇地区肥沃的土地当属三川地,古代土地和人口就是国家财富,沃土千里能养活更多的人,此地于秦国而言必得勿失。韩国曾在此地设郡,秦国从韩国手中夺得三川地后也设置了秦郡。

秦武王的夙愿就是把周王室的洛阳划归秦国,韩国的宜阳是去洛阳的必经之地。他同甘茂商讨,甘茂认为不宜操之过急,最后甘茂打头阵带军开拔。

在武王全力支持下,甘茂率军进攻宜阳。宜阳打得很不轻松经过艰难的浴血奋战,甘茂拿下了宜阳城,秦武王想趁胜前进,亡周灭韩,建立千秋伟业,遂率兵开军洛阳。

到了洛阳,秦武王才知晓灭周没有实际利益,还惹得天下非议,才知晓父亲不灭周,三晋不灭周的缘由。但洛阳周王室的龙纹神鼎深深吸引了秦武王,为了提升士气,也为了一显神力,他在众将士前举起神鼎,却发生意外,神鼎滑落,一代君王就此陨落。

武王卒时年仅23岁,没有指定接班人,又膝下无子嗣,于是几位兄弟中立谁为君,显得十分紧要。

当时秦惠文王的公子稷在燕国当质子,鬼胎满怀的赵武灵王用计,以代郡的宰相赵固将嬴稷从燕国接去赵国,辗转护送回秦国。对于芈八子来说嬴稷与嬴芾都是自己的儿子,谁做秦王都无不可。

嬴稷入秦虽遭秦诸多朝臣的反对,所幸嬴稷的舅舅大将魏冉等率先拥护支持,主动迎接嬴稷归秦。在赵武灵王的辅助下魏冉等人的拥护下,嬴稷不问争斗、静气观测,让秦国公子壮与公子芾鹬蚌相争,终嬴稷坐收渔利成为了新的秦国君主。

可见赵武灵王计策显然成功,不过他想倚功获利的小九九没能实现——嬴稷登基引发了秦国数年“季君之乱”,秦国元气大伤。

作为厉害的政治女强人大秦宣太后芈八子架空了嬴稷的王权,自己亲自听政,秦国没有走向下坡路,慢慢恢复着自己的元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宣武灵皇后胡充华在历史上是形象?武则天也要甘拜下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武则天为什么要杀兰儿,武则天下场怎么样,帮武则天的两个人

    宣武灵皇后胡充华在历史上是形象?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作为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想要出人头地付出的要更多,在唐朝这样相对开放的朝代还好,像是明清这种封建专制到达顶峰的王朝,女子想要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有很多女性有能力有天赋,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历

  • 孙权留下的五大辅政大臣,分别有何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登成,孙权的官职,孙权的大都督有哪些

    孙权晚年时,东吴爆发了二宫之争,孙权只得废除太子孙和,立自己的小儿子孙亮继承。孙权留下了五大顾命大臣来辅佐幼子。但是这五大辅政大臣,都是东吴重臣,却都没有好下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孙弘(?—252年),三国时期吴国大臣,扬州会稽(今属浙江)人。孙弘为人阴险。与诸葛恪、

  • 吕夷简与郭皇后有怎样的矛盾?以至于要宋仁宗废除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英宗对仁宗女儿为何不好,北宋亡于向太后,宋仁宗废后

    司马光是宋仁宗宝元元年的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所编《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而《涑水记闻》则是当年司马光为了编写《资治通鉴后纪》(未成书)准备的资料,其中记载了仁宗一朝颇多事件。宋仁宗首任皇后郭氏被废,不仅仅是因为误伤仁宗那么简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盘点隋炀帝手下五大重臣,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广杀大臣,秦琼为何排在最后,大结局

    隋炀帝登基后,手下有深受信任的五大重臣,他们帮助隋炀帝前期建功立业。他们因为都是大业年间的重臣,所以当时被称作“大业五贵”。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苏威(542~623年),字无畏,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北周至隋朝大臣。苏威出身士族,父亲苏绰是西魏名臣。之后苏威

  • 晚年时候的李世民有着怎样的变化?他有多残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和李世民在水中,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昏庸,李世民的晚年

    对李世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在大家的心目中可是一代明君,毕竟他是在历史上鲜有能够听从臣子意见的皇帝,而在他的带领之下,成功将唐朝的基础打得非常完美。其实在晚年的李世民并不如大家所认识的那般仁爱,反而变成了一位非常残暴的君王。就比如说从旧唐书中我们就可以得

  • 受唐太宗重用的五大胡人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胡人名将,唐朝为什么重用胡人,唐朝重用胡人

    唐朝是历史上的一个盛世,万国来朝,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而这不但是因为唐朝的强大,也是因为盛世之下,唐朝上下所拥有的一种自信和包容。唐朝在面对胡人的时候是非常开放的,唐太宗甚至任命了许多胡人担任军中的将领,为大唐开疆扩土,成就一代盛世。我们就来看看,这中间功劳最高的五位出身胡人的名将。下面我爱历史

  • 曹丕称帝之后,选择定都洛阳而不是长安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如果攻下长安会怎么样,曹丕为什么不定都许昌,曹魏为何要迁都洛阳

    曹丕称帝之后,为何定都洛阳,而不是长安呢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魏国(220年12月 —265年12月),三国时期的国家,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诸侯混战中,势

  • 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五代秦王分别是谁?他们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代十国代表人物,历代秦王谁贡献最大,历史秦王嬴政是谁的儿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许多观众公然无视“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的历史事实,罔顾“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的文治武功,将历代秦王妖魔化,视为暴戾恣睢、凶残无道、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反面形象,

  • 颍川“四大名士”分别是谁?都被曹操收入麾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颍川先生是谁,河南颍川,颍川谋士

    东汉末年,当时的颍川士族集团赫赫有名,从颍川诞生了许多的名士都成为了曹操手下著名谋士。如荀彧、荀攸、郭嘉等等。而这中间有四人在当时被称为颍川“四大名士”。而这四人在曹魏建立后,都成为了曹魏政权朝廷上的重臣。我们来看看是哪四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陈群(?-237年2月7

  • 崇祯在位时期国库无银,朝中大臣的态度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崇祯首辅,明朝崇祯最大冤案,崇祯刻薄寡恩

    还不知道崇祯时期,国库无银,军队欠饷,大臣为什么不舍得拿出钱来救国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个问题,其实在东汉末年,就有人看得很清楚了。当初赤壁之战,曹操大军南下,孙权与臣下为“迎曹”还是“拒操”争论得不亦乐乎。在会议中,孙权偶然出来上厕所,鲁肃追出来说了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