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道光为何选老四继承大统?原来鬼子六输在这了

道光为何选老四继承大统?原来鬼子六输在这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553 更新时间:2024/1/26 7:57:49

清朝自雍正以后的皇位继承制度,是所谓的“秘密建储制”,即在老皇帝还活着的时候,秘密定下储君人选,写好密诏,藏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背后,等到老皇帝翘了辫子,再由辅政大臣当众打开密诏宣读。此法一向为史家所称道,说它既让诸皇子有盼头,又弄不清到底是谁,及到宣布,想要造反也晚了,因此免除了困扰康熙多年的继承纠纷。

网络配图

不过,既然皇位的继承是靠老皇帝拍脑袋定下的,那么就免不了有人会打主意想要暗中影响老皇帝的脑袋。姑不论满打满算,实行秘密建储的只有三代,即雍正传乾隆、嘉庆传道光、道光传咸丰——乾隆还活着的时候就把皇位传给了儿子,自己当掌握实权的太上皇,所以说不上是秘密建储,而咸丰只有一个独子,继承无秘密可言,自同治以后,余下的皇帝要谁当,统统由老佛爷西太后一个人说了算,全从她娘家妹子家里找,继承制度形同虚设——就是在实行秘密建储的当口,也不难窥见诸皇子暗中争夺的痕迹。

有一个传播甚广、而且被记录于《清史稿》的传说,说是在道光立意建储之前,在两个人选中犹豫不定,一个是皇六子奕訢,一个是皇四子奕詝。就在这个当口,一次皇帝带领众皇子到南苑打猎。大家各逞手段,只见弓马飞飞,鸟铳声声,飞禽一个接一个地栽到地上,走兽一个接一个地横陈马前,算下来,奕訢所获最多,而奕詝则一无所获。道光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奕詝回答说,现在是春天,是鸟兽繁衍的时候,因此不忍杀生以干天和。道光“闻而大悦”,说,这真是皇帝说的话!于是,皇四子奕詝就成了后来的咸丰皇帝。

网络配图

看到这传说时,总觉得它似曾相识,仿佛在那里见过,仔细想了一下,原来《三国志魏志》里有类似的故事。说的是魏文帝曹丕,还在他爹的魏王府里做世子的时候,跟抢来的袁绍的儿媳妇甄氏,生有一子曹睿。然而曹丕做了皇帝之后,很快就喜新厌旧,借故废了甄氏,并杀了她,结果,连带着原本该是太子的曹睿的地位也含糊起来。这时候,曹家父子有了一场围猎,很巧,有子母二鹿在前面奔跑,曹丕立马张弓,母鹿应弦而倒,而子鹿正好撞在曹睿马前。曹丕大呼:“吾儿何不射之?” 曹睿掷弓于地涕泣道:“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 于是,曹丕感慨说:吾儿真仁慈之主也!最后,没有了亲娘的曹睿反而继承了皇位,是为魏明帝。

不过,跟汉人皇帝走围打猎只是消遣不同,满人以骑射得天下,什么“伤天和”呀,什么仁慈呀,都是过去农业民族汉人才讲究的玩意,作为游牧和游猎民族,打猎杀生本是他们生存的必须,也是他们的传统,或者说传统优势。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他们不讲究汉人讲究的东西,才夺了天下,当年明朝的军队就是因为在战场上的马上功夫弱,才一次次损兵折将,只能缩在红夷大炮和厚厚的城墙后面,任凭人家在关内驰骋,待到人家也有了大炮的时候,就只好城破人降(或死)了。入主中土之后,满人虽然也讲究文治,但对于武功一直在乎得紧。他们所谓的圣主康熙、乾隆,都特别担心八旗子弟尤其是皇族入关之后接受汉化,丢掉了自己尚武的民族传统,不仅经常三令五申,而且以身作则,纵马持弓,习武相尚。

对他们来说,围猎既是展示自身勇武的机会,也是校验子弟骑射功夫的一种方式。虽然说,皇帝围猎的战绩,多少只的豺狼虎豹和熊貔,里面不免有掺假的成分,我们今天看到据说是康熙一鸟铳打死的硕大的黑熊,其实是事先捉到陷阱里,饿得半死,及到皇帝出来才放出来的。但是这种对围猎战绩的炫耀,却是少数民族政权所特有的,如果汉人皇帝这么干的话,估计肯定会引来一群谏臣苦苦劝谏,赶都赶不走,死后还会被别有用心的史家记上一笔,像明朝正德皇帝那样。满人虽然也是自己打下的天下,但比起元朝的蒙古人来,毕竟在武功上面没那么自信。在关外就已经进入大半个农耕状态的满人,对于汉文化,有更大的亲和力,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汉人的汪洋大海被吞掉还不自知。虽然坐江山要靠文治的推行,靠礼仪的讲求,但如果没有八旗兵的武力在后面撑着,皇帝的龙廷还真就坐不塌实。

所以说,上面讲的南苑围猎,本应是对皇子们的一场考试,自然是应该以多获者为胜,而奕詝等于是交了白卷。然而,由于他的那番对应,交了白卷的反而成了最终的赢家。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话,那么肯定是作为现任皇帝的道光,擅自修改了考试规则。也就是说,不像许多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由于奕詝的那番表白,道光选择他作为储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原本当然的选择应是奕詝的六弟奕訢才合乎正理。

网络配图

当然,道光改规则也有他的道理。入关以来,清政府的八旗政策,本意是保持其民族尚武的本色,发粮发饷,不务他业,一门只管习武。然而结果却把昔日骁勇的八旗兵养成了除了玩什么都不行的废物,架鸟笼子满世界溜的有之,捏着嗓子装女声学唱戏的有之,大男人学汉人妇女裹脚者亦有之,总之总是向尚武的反面走。还在乾嘉之际,八旗兵的武功已经呈一塌糊涂之状,拉不开弓的有,拉开了弓,射出的箭还没到靶子就落下来的更多,就是射中靶心的没有,甚至还有上不去马,甚至畏马如虎者,当年十几万人就横行天下的骁勇健儿,早已不知何处去去了。川、鄂、豫几省的白莲教造反,在清初也相当于几个毛贼,但却剿了十来年也剿不干净。国家年年耗大笔的钱粮,养着人口日增的八旗子弟,不仅什么用都没有,还每每因不善计算陷入破产的境地,隔几年就得皇帝掏银子来为他们还债。几任皇帝为此愁杀了身子,不是没有想办法挽回,旗务也整顿了若干次,越整越糟。

事实明摆着,原来依靠的,已经变成正在融化的冰山,说什么也靠不住了。既然原来指望的指望不上了,治国的招数多少得变变了,汉人的规则也就越发凸显了,汉人的分额也悄然增加了。于是,什么围猎啦,什么木兰秋狝啦,统统变成了走过场。不仅安心要在父皇面前显示“仁慈”的皇四子奕詝赢得了储位的胜利,而且即位之后的咸丰皇帝,不仅高扬儒家道义,而且大批起用汉臣,他的亲信肃顺甚至公开贬斥满人,说汉人满人不行,动辄对犯过的满人高官痛下杀手。为史家所公认的同光以后的满轻汉重的政治格局,其实在道光年间已经露出了端倪。据说,奕詝的这一招,是汉人师傅杜受田的主意。看来,杜师傅是看出了道光暗中改了规则的心思,才会出这种“交白卷”的险招。而貌似聪明的皇六子奕訢,既无高人指点,又没有悟到情势的转变,一味逞强好胜,结果反而成为争位的失败者。

网络配图

历史小说的高手高阳先生,曾经对奕訢的失败十分惋惜,因为在他看来,这个皇帝土改换成奕訢这个“鬼子六”来做的话,后来的中国也许会好些。跟高阳有同感的史家相当多,某些抱有大男子主义情绪的人,还把叶赫那拉氏的当权,也归咎于奕詝。甚至认为如果皇帝是奕訢而不是奕詝的话,中国的现代化可能会顺利得多。

其实,就当时而言,真正高一筹的确实不是奕訢,而是憨厚的奕詝,他能够听杜师傅的话,而且付诸实践,确有过人之处,继位之后,大胆起用汉臣,鼓励实学,在既有框架之内,他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到一切,因此方能在如此的烂摊子之上,应付来自内外两面危机,固然焦头烂额,但毕竟没有砸锅,给清朝保持了一点元气。如果我们要求道光和咸丰就能够吸收西方文化,实行改革,显然是一种苛求。事实上,只有经过了这种转折性人物的悲剧性失败,后来的执政者才有实行西式改革的可能,没有人能够做在他的选择框架之外的事情,即使这个人是皇帝。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在王朝里,始终存在着满汉双轨的政治和双轨的逻辑。皇帝靠向汉人的逻辑,实际上是缓慢和一步步的,而且这个过程还可能出现反复,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清朝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禅主动投降时,究竟是自身原因还是无法与魏国相抗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shàn)小名阿斗。昭烈帝刘备之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雍正当初对年羹尧如此重视 年羹尧最后为何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年羹尧和雍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最初雍正究竟有多重视年羹尧呢?我们看看他给年羹尧写的圣旨就知道了,准确来说这不像圣旨,更像家书:圣旨一:西宁兵捷奏悉。壮业伟功,承赖圣祖在天之灵,自尔以下以至兵将,凡实心用命效力者,皆朕之恩人也。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

  • 提起汉初三杰,刘邦为何会把萧何排在众功臣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要说“汉初三杰”,一定很多人都能够立即把他们的名字说出来,的确,这三个人是西汉开国功臣里面最为人所熟知的三个人,而且按照名气来看,张良、韩信的名气似乎比萧何还要高一些,可是在刘邦眼里,他手下的功臣,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萧何。那么,为什么萧何能够成为功臣之首?萧何对汉朝又有什么样的功绩呢?下面我爱历

  • 蜀汉亡国是刘禅一个人的责任吗?为何会有“乐不思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相对于他的父皇乃至于相父诸葛亮来说,不管是个人的治国能力、政治影响力、历史评价,都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因为他一句“乐不思蜀”的话,成为千古“名句”……彻底地把他自己的名声钉在亡国的耻辱柱上,永生永世不能翻身。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相对客观的认知,应该是大部分的中国

  • 宜妃深受康熙的宠爱 宜妃又是怎么得罪雍正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和宜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曾经火爆的历史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女主角宜妃郭络罗氏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可以算是康熙生前非常宠爱的妃嫔,但是她晚年却因为得罪雍正而导致晚景凄凉,下面就来说一说宜妃曾经有多么受康熙宠爱,而她又是如何得罪雍正。出身低微的普通宫女却成为康

  • 胤祥当初深受康熙喜爱 胤祥后来为什么会被康熙打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和怡亲王胤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胤祥是康熙第十三子,他在最初十分受康熙喜爱,但是自康熙一废太子之后,胤祥就仿佛突然失宠了,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中备受康熙打压,胤祥都十分抑郁不得志,在康熙晚年几乎退出政坛,这让后人十分猜想,下面就来说一说胤祥为何会从受宠皇子

  • 在曹操消灭袁绍的过程中,公孙康这个诸侯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东汉诸侯公孙康的故事。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

  • 历史上康熙和苏麻喇姑的关系如何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和苏麻喇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这年九月七日,在察哈尔视察的的康熙帝,给北京皇宫的阿哥们下了一道紧急谕旨:“朕七天后的九月十五才能回到京城,遗体再多放七天,等朕回宫后,朕亲自定夺。”到底是谁死了,让康熙下达紧急的指示不准合棺也不准下葬,还

  • 秦昭襄王继位后实行什么政策?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秦王嬴稷于公元前306年继位为秦王即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实行的远交近攻政策即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魏国人范睢向秦昭襄王提出的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以后到秦始皇一直奉行这一国策,这一国策贯穿于统一六国的全过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远交近攻政策提出

  • 康熙皇帝为什么会如此长寿 康熙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和乾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皇帝是古代权力最大的人,所以一直以来都是百姓羡慕的对象。他们不仅自幼享受着锦衣玉食,而且还掌握着全天下的财富。因此,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皇帝梦”。但皇帝真有这么好当么?不见得。康熙长寿的原因要想当一个好皇帝,除了要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