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贤臣魏征尸骨未寒 唐太宗竟然亲手砸其墓碑

贤臣魏征尸骨未寒 唐太宗竟然亲手砸其墓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653 更新时间:2024/2/14 0:07:00

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的异常举动,有人认为是魏征生前大力举荐的杜正伦侯君集接连落马,伤了唐太宗的心;也有人认为是魏征曾将自己记录的与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拿给负责编写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犯了唐太宗的忌。

网络配图

这两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究其根源却是因为魏征屡次过火的“犯颜直谏”,使唐太宗产生“逆反心理”,推倒墓碑不过是唐太宗因为长期受到压抑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

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大唐盛世的局面,为了实现千古一帝的梦想,他给了魏征“无限话语权”,让魏征时刻提醒和劝谏自己。在国家大事上,魏征像一位元老,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好像在教诲一个没有主见的幼主;而在皇帝私生活上,魏征像一位长辈,苦口婆心,声泪俱下,更像是在教育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据史料记载,魏征在为唐太宗效力的17年内,有史籍可考的谏奏前后达二百余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上一管,很多时候都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魏征比唐太宗大20岁,如果放在时下,就是“60后”与“80后”的关系。年龄上的差距,代沟上的隔阂,意见上的分歧,必然会造成二人之间的冲突。

网络配图

魏征在呕心沥血的同时,却忽略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自己的主张、理想、爱好和私生活。唐太宗那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标新立异的开拓劲,以及自由生活的做主权,在很多时候都受到了魏征的干涉和阻挠。难怪有一次唐太宗守着长孙皇后的面大骂魏征:“早晚有一天,朕非杀了这个庄户佬不可!”能把“从谏如流”的唐太宗逼到这个分上,魏征的进谏确实过了头。

爱太深,容易出现裂痕。魏征这种慈父般的过火关爱,在唐太宗眼里却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当皇帝的在很多时候说了不算,反而要看大臣的脸色,这种长期逐步积累起来的压抑,总有一天就会像火山一样突然喷发,而魏征的“荐人失察”和“谏言外流”不过是唐太宗“悔婚砸墓”事件的导火索。贞观十八年,不听劝谏、一意孤行的唐太宗在攻打高丽受挫后,不由得发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长叹,立即“命驰驿祀征以少牢,复立所制碑,召其妻子诣行在,劳赐之”。

人,总是在受到挫折后,才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真谛,皇帝也不例外。

网络配图

唐太宗李世民一面倡导“宽大安抚”,实行开明统治,体现人文关怀;一面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疑忌心理,对大臣动辄问罪,轻则贬黜,重则杀戮,甚至连尉迟敬德房玄龄这样一些佐命功臣,也未能幸免。尤其是到了贞观中后期,随着“隋亡为戒”历史教训的逐渐淡忘,随着骄傲自满情绪的不断滋长,封建帝王的专制本能越来越多地在李世民身上体现出来。皇帝高深莫测,臣子如履薄冰,在君臣的政治游戏中,皇帝始终是赢家。难怪岑文本被唐太宗任命为中书令后,不仅高兴不起来,反而面露忧色。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非勋非旧,滥荷宠荣,位高责重,所以忧惧。”亲朋好友前来道贺,他正色道:“今受吊,不受贺也。”寥寥数语道出了他对“伴君如伴虎”这句至理名言的深刻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朝大将蓝玉为何终还是被朱元璋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蓝玉案是指朱元璋借以蓝玉谋反的罪名将其诛杀,继而杀戮明代各大功臣的重大历史案件。此次诛杀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为明初四大案件之一,因案件牵连而被诛杀的人数超过1.5万。蓝玉被杀,这跟他的性格和作风是分不开的,他的狂妄自大和任意妄为被朱元璋一直看在眼里,朱元璋对他的行为也是忍了又忍,但是朱元璋并不是一

  • 道光皇帝点赞骆秉章:廉吏骆秉章在官场迅速崛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失职、渎职,职务侵占的大臣,道光帝下令历任管库司员、查库御史人等着逐细查明,严行治罪。为了追缴库银,尽可能地减少国库损失,道光帝又下令:自嘉庆五年起至道光二十三年,历任库官、查库御史各按在任年月,每月罚赔银1200两,已故者照数减半;管库大臣着每月罚赔银500两,查库王大臣每次罚赔银6000两,

  • 楚国楚成王:一个倒在自己儿子的刀下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善良的人们只知对皇帝顶礼膜拜,把宫廷看得无比神圣。殊不知,宫廷决不是圣洁的殿堂,皇帝也不是天之骄子。宫廷里充满了污垢、阴谋和血腥。所谓君臣大义、人伦大防等等,只不过是防范百姓的樊篱、禁锢异端的锁链罢了。楚成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他在位四十六年,颇有作为,使楚国在诸侯国

  • 揭秘光绪帝如何度过被幽禁的时光 凄凉的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光绪帝太监,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多少年,光绪帝的十年幽禁生活

    光绪的幽禁生活:“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谕旨,宣布光绪帝因为疾病不能理政,自己将再度“训政”。她的这次训政取消了之前“垂帘听政”的形式,直接与皇帝并坐,来面对群臣的上朝听证,可以说此时的她完全独揽了朝廷的大权。网络配图在群臣奏对的时候,光绪帝不能说任何话,只有在慈禧示意皇帝可

  • 嘉庆帝清朝第五代君主 他是不是一个平庸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皇帝是清朝史上,唯一一个从太上皇手上继位的皇帝。对于嘉庆帝的评价褒贬不一,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一谈。皇帝驾崩,天崩地裂,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新一代君主的确定。古语讲,国不可一日无君,而且,清朝皇族家法规定,不立新君,就不能为先皇发丧。可是,嘉庆帝临终没有一句话交代,于是,群臣决定找嘉庆帝的立储密旨。

  • 李自成太悲剧!灭了大明却还是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清军人关,定鼎北京。要完成统一中国,首要战略还是消灭李自成的大顺国,为此全力以赴;李自成军却屡战屡败,一蹶不振,直至崩溃。 放弃北京,逃进西安 李自成在山海关惨败。顺治元年(1644)四月二十六日逃回北京。 早在出征前,李自成和主要将领们就有返回西安的打算,此次战败更使他们下定了决心。网络配图同月二

  • 东晋灭亡: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晋朝是被谁所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东晋灭亡刘裕掌控朝廷,荆州刺史刘毅忌妒,意图举兵。412年刘裕抢先讨伐之,刘毅兵败自杀。谯蜀为东晋叛将谯纵所建。在405年时,益州刺史毛璩率军讨伐江陵桓振,蜀军不愿远征,便推谯纵为主叛晋。随后攻陷成都,杀死毛璩,谯纵也自号成都王。408年晋廷派刘敬宜率军讨伐但失败。413年刘裕派西陵太守朱龄石率军西

  • 晋朝的军事制度及实力 晋朝的名将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军事世兵制西晋的军事制度沿袭曹魏,采用世兵制。晋武帝颁布去州郡兵及封国制,并任众王都督诸州军事。东晋兵制袭用世兵制,并以募兵制补充兵力。由于中央衰落,军力外重内轻,地方方镇较不受朝廷管辖。谢安为了巩固中央,建立北府军。网络配图西晋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外军全部兵员都来自军户。中军直属中央,编

  • 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却传给朱允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成器的不多。所以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交给谁?长子朱标当然是最适合的人选,他是马皇后亲生。朱元璋一登基,就册立13岁的朱标为皇太子,并精心培养25年。网络配图到朱标38岁,身体开始出现问题,身上长了个大肉瘤,折磨得寝食难安,异常痛苦。朱标的长子朱雄英10年前已经死

  • 揭秘三国时期能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所赞的这位“子初”,就是刘巴。刘备也曾赞之曰:“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厚脸皮刘备在夸刘巴时没忘了把自己也顺带地夸了一下。意思是说,子初此人才智绝人,只有像孤这样的英雄才能用之,孤之外的其他人想驾驭他可就难了。网络配图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刘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