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项羽不肯过江东之谜

揭:项羽不肯过江东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75 更新时间:2023/12/23 16:43:52

导读:霸王项羽,豪情满怀,司马迁用隆重的笔墨为他做了纪,可知《史记》中的纪是为帝皇而做,从此可知司马迁对项羽的敬重。而项羽不过江东,自刎乌江便是司马迁最为慷慨激昂的情感爆发点,那么历史浓重笔墨的项羽不肯过江东到底是因为什么?

网络配图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关于他的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和赞扬;一种是以晚唐诗人杜牧为代表,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项羽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对他自刎乌江的决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评价。几千年来这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着,那么项羽当年为什么选择了自刎,而不是过江呢?

根据最早的记录,项羽是因为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司马迁之手,距项羽之死年代较为接近,描写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传最为广泛,后世关于项羽自刎的传说大多源于此。

在这种说法中,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据《史记》记载,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夜闻四面楚歌,非常吃惊,便起身饮酒,此时“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据汉初陆贾的《楚汉春秋》记载,虞姬当时怆然拔剑起舞,并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挥剑自刎。项羽是个争强好胜、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最心爱的侍妾被逼自杀,心中既伤心绝望,又十分羞愧,自尊心受到强烈打击,再加上当时楚军伤亡惨重,“虞姬死而子弟散”,所以当项羽带着残兵败将逃至乌江畔时,顿觉羞耻难当,没有脸面去见江东父老,于是选择一死了之。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羽自杀是想结束战争,消除百姓因战乱带来的痛苦。据《史记》记载,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僵持不下,“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于是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意思是想通过两个人的决斗一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百姓跟着受苦,说明项羽的确有可怜天下苍生的情怀。当项羽率残兵败将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时,想到渡江以后还要卷土重来,重新进行一次楚汉战争,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于是选择牺牲性命来结束连绵数年的残杀,还天下一个太平世界。

网络配图

但这种说法带有太多的猜测成分,也与项羽的好战残暴性格不符。项羽当年曾经坑杀二十万秦兵,火烧阿房宫三个月,是一个非常暴虐的人,不大可能为了免除百姓疾苦而至自杀身亡。他之所以要约刘邦单打独斗、一决胜负,很可能是出于一种计谋,因为以项羽的个人能力,打败刘邦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不过刘邦也没有上当。当项羽失败逃至乌江时,万念俱灰、狼狈不堪,心中不免感慨万千,此情此景下重新唤起他可怜天下苍生,愿意以一己之死来结束战争的念头也有可能,但这顶多是项羽走投无路又放不下脸面时的一种自我安慰,将它视为项羽自杀的主要原因却是不妥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羽不是不想过江,而是根本没有机会过江。我国著名学者冯其庸在其文章《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中,详细论证了《史记》、《汉书》、《楚汉春秋》关于项羽之死的描述,指出《史记》有关项羽之死的全部文字,除《项羽本纪》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两处涉及乌江外,其余无一处写到项羽乌江自刎。反倒是明确提到:项羽“身死东城”,“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等。他还通过《括地志》和《江表传》等篇章作了关于地理位置的考察,经过实地查勘考证,项羽确死于东城,即今天的安徽定远县,此地离乌江有120千米。至于《项羽本纪》中两处涉及乌江的记述,冯先生认为是司马迁记叙上的错误,并导致了以后的以讹传讹。

这种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计正山先生依据《史记》、《汉书》中的“灌婴传”,认为项羽并非在乌江“自刎而死”,而是在定远东城就被“搏杀而死”。垓下之围中项羽仓皇失措,带领八百兵马突出重围,往江东方向逃跑。长江以南是项羽的势力范围,是他发迹崛起的地方,即使在楚汉战争后期,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尉等依然服从项羽,听从项羽调遣,尤其是南楚临江王共氏,直到项羽死后仍忠于项王,抗拒刘邦。如果项羽顺利渡江,完全可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再一次击败刘邦。所以项羽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渡过乌江,但逃至东城时被汉军包围,混战中即被灌婴杀死,而乌江离东城还有120千米,所以项羽根本没有渡江的机会,也不是自刎而死。

网络配图

但这种说法同样充满了推测和猜想,遭到许多学者的反对。根据《太平寰宇记》等资料记载,两汉时期的东城县,是江淮之间的一个辖境广阔的大县。从现在定远东南的池河上中游地区,越过江淮分水岭,包括今滁县西南境、肥东东境、全椒西南境,直到今和县乌江的沿江一带。晋太康六年在设东城县界设置单独的乌江县。章学诚在《和州志补沿革》曾指出:“秦为九江郡之历阳及东城乌江亭地……晋太康元年属淮郡,其历阳及东城乌江亭地如故。”也就是说,在楚汉战争时期,东城是一个范围广阔的行政区域,乌江是包括在东城县内的,因此司马迁所说的“身死东城”与“乌江自刎”并不矛盾,而是为避免同义反复而使用的描写方法。

这样看来,项羽的确是死于乌江,司马迁所处的年代距离楚汉战争只有七十年左右,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而且他治学严谨,在项羽之死这样的大问题上应该不会妄自猜测。而项羽之所以不肯过江而选择自刎而死,实在是一个性格悲剧。自大孤傲、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缺乏忍辱负重的坚韧意志,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他的死虽然显得慷慨壮烈,并为后人反复吟唱,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却一生却也让人扼腕叹惜。

英雄末路,美女迟暮一直都是世人最为遗憾之事。这也难怪豪情满怀的项羽会被司马迁写进了本纪之中。霸王不肯过江东也就成为了千古绝响,流传世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十大痴情帝王:霸王别姬最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人非圣贤,孰能无情。哪怕是皇帝也有七情六欲,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照样可以抛弃一切。在中国历史上还真的有几个痴情的皇帝,他们都有哪些催泪的爱情经历呢?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阿宏是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但他也是一个多情种却为人鲜知。阿宏的养母(就是那个淫荡的冯太后)在世的时候,爱上了太后的亲戚冯润小姐,于是

  • 春秋历史解密:兵圣孙武演阵斩姬输掉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孙武就是大名鼎鼎的孙子,他的《孙子兵法》广为人知,不仅中国人说起来引以为豪,就是外国人读罢也是感叹不已,无不为他的智慧所折服,后世人将其称之为兵圣。现如今,人们不但将这部兵书用在军事上,有的人还将其用在商场上,还有的人将其用在企业管理上,实用效果同样很好。孙子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了,

  • 三国密史:曹操因一个美艳寡妇害典韦丧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一生征战四方,最能知人善任,所以天下大半归顺于他的统治之下。曹操除了打天下,写诗之外还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喜欢漂亮的少妇。所以有人传言,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争夺江东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她们可是孙策和周瑜的老婆。当然这些传言的可信度很低,但是这也说明曹操对美女的热爱和取向。不过还真有一位漂亮的寡妇

  • 天下第一大贪官和珅 探秘和珅把钱藏哪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你们知道当嘉庆皇帝抄家是,和珅都把钱藏哪吗,这个地方你肯定想不到。在古代无论是百姓、商人、还是当官的是没有保险柜的,有时候人们会发一笔横财,或者经过几十年积攒不少财富,那么他们的钱财会往哪里放呢,下面咱们就先举个例子:和珅被抄家时钱财放置的地方。网络配图和珅是中国历史上

  • 三国密史:第一猛将之死竟是因为乱戴绿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代好色的男人不少,可有趣的是,其中的大多都成了英雄。比如我们熟知的曹操,就是一位“如假包换”的好色之徒。给人戴“绿帽子”,竟悄然成为曹操的人生最大的乐趣,乐此不疲之余,半壁江山居然不发一语间尽数揽入囊中。当然,在并不幽长的三国时代里,诸如曹操这般江山美人双丰收的人物毕竟不会太多。于是,我们的“

  • 驰名中外的“双截棍”是由哪位皇帝发明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据传说,千百年来一直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被称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的“太祖长拳”就是赵匡胤当年独创的,此外,武术中的“大小盘龙棍”,也就是“双截棍”,据说也是赵匡胤发明的。所以,若论武功,赵匡胤绝对是中国皇帝中的冠军,即使是后来的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这些马背上的皇帝,倘若单打独斗起来,也绝对不

  • 朱元璋的军队为何所向披靡如此强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都有驾驭人才的能力,特别是对手下的骄兵悍将,这关系到一个新王朝的兴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秘朱元璋的军队为何强悍吧?与元顺帝见风使舵的投机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元璋采用的是多种方式将其部下牢牢掌控于手中,他令行禁止,高度集权,整个军队号令严明,召之能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这是他

  • 皇帝也带绿帽:谁是第一个被戴绿帽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遥远的周朝,有一个天子(那时还不叫皇帝,但相当于皇帝),名叫姬郑,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周襄王。跟自己彪悍的祖先相比,周襄王比较悲催。为什么?因为他身处的时代,是东周。大家知道,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越来越强大,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大打折扣了。权力上的失意,也就罢了。更严重的是,周襄王的后院也起火了。他年轻的

  • 慈禧太后的奢靡生活:一天四万两白银是怎么花掉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俗语说:“一双象牙筷配穷人家。”因为你既然有一项奢侈品,你得拿另项奢侈品去“配”呀!这样连环“配”下去,就没个止境了。皇室正是如此,你已有九千间华丽的宫殿,你还得有对等的金玉珠宝、绫罗绸缎、山珍海味、宫娥采女和千万个大小太监去“配”呀!这也就没个止境了!网络配图康熙皇帝曾说过,他宫廷一年的用度,还抵

  •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却杀死杨修?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临死前为何不杀司马懿,却杀死杨修?三国历史中记载,曹操广纳贤才多次大胆的任用贤才能人,但曹操为何非要杀死主簿杨修呢?据说,曹操是在自己即将死去时才下令杀死杨修,人们一直好奇曹操为何不杀司马懿,原因终于揭开了,下面小编带你看。网络配图关于杨修的死亡,由于,由于受《后汉书》、《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