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宦官高力士并不坏:忠心辅佐唐玄宗 反对弄虚作假

宦官高力士并不坏:忠心辅佐唐玄宗 反对弄虚作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89 更新时间:2024/2/7 0:46:24

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在后人的印象中不是什么好鸟,很多人认为他是“奸臣”,是“坏蛋”,与赵高、魏忠贤、李莲英等是一路货色。其实,在历朝历代的大宦官中,高力士虽然也权倾朝野,参与政事,但纵观他的一生,似乎并没有干什么祸国殃民的坏事。相反,他对唐代形成“开元盛世”的局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不容否定的。从他的为人处世和道德品质来看,他不仅是历代大太监中出类拔萃的高人,而且与魏忠贤之流也有本质的不同。

网络配图

高力士的聪明才智首先表现在他的审时度势上。他在宫中亲眼目睹了种种险恶和残酷,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处世绝学。在“神龙革命”中,他看中了年轻气盛、精明强干的李隆基,而李隆基那时候只不过是个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这不能不说高力士是有远见卓识的。因为那时他完全可以交结朝中的高官达贵,但是他没有,他看的并不是眼前的利益,而看重的是长远的打算。

高力士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一旦看中了人,就会忠心耿耿,两肋插刀,决不变心。不管这个人处在辉煌的顶峰,还是跌落到人生的低谷,他都是一如既往,从始到终。他帮助李隆基诛杀了太平公主势力,为李隆基日后登基扫清了障碍。李隆基后来当了皇帝,他更是忠心事君,死心塌地地为李隆基效力。他曾说:“竭诚尽节,上答皇慈”,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表达了他对玄宗的耿耿忠心。

上元元年(760年),已经下台的李隆基被逼“迁居”。高力士挺身而出,对李辅国厉声断喝道:“李辅国,休得无礼!太上皇乃五十年太平天子,今驾幸西门,你戎服领兵而来,想干什么?”已经得势的李辅国恼羞成怒,禁不住破口大骂:“你这老东西真不知趣,滚开!”说话之间,李辅国手起刀落,斩杀了高力士的一个侍从。李隆基和一干人都吓得浑身发抖,只有高力士毫不畏惧,对挡道的士兵大声喊道:“太上皇问将士们好,还不赶快放下兵器,高呼万岁!”兵士们被高力士的凛然正气所震慑,纷纷刀剑入鞘,跳下马来,向玄宗高呼万岁。高力士又喝令李辅国:“还不赶快给太上皇牵马护驾!”李辅国的嚣张气焰被打下去了,只好乖乖地把玄宗护送到西内太极宫。

事后,玄宗悲泣地对高力士说:“今日要不是将军胆识非凡,孤家恐怕已做了兵士们的刀下之鬼了。”

网络配图

高力士一生最闪光的地方,就在于辅助唐玄宗李隆基,为“开元盛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精明、果敢,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为玄宗皇帝屡献奇谋,并设法保护了一些有功大臣,从而保持了当时政局的稳定。

开元十四年(726年)春,宰相张说李林甫等人弹劾而下狱。玄宗令高力士到狱中复查,准备依律治罪。高力士复查后,对玄宗说:“张说在狱中蓬头垢面,用瓦器当餐具,正凄惨地等待判罪呢。”玄宗听了,怜悯之心油然而生。高力士见玄宗心有所动,赶紧说:“张说对大唐有功,虽有过错,不应治罪太深。”玄宗听从了高力士的意见,对张说做了从轻处罚。不久,玄宗又以尚书右丞相致仕张说兼集贤殿学士,这不能不说是高力士的功劳。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54岁了,面临着立太子的疑难。究竟是立寿王李瑁,还是立忠王李玙?玄宗一直犹豫不决。高力士私下献计说:“推长而立,谁还敢争立太子?”玄宗茅塞顿开,断然立了李玙为太子。李玙后来更名为李绍,天宝三年(744年)又改名为李亨,这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可以说,高力士的建议,避免了为争皇太子而可能发生的兄弟相杀事件,也就避免了一场残酷的宫廷斗争,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高力士历来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主张实事求是,说真话,办实事。天宝十三年(754年)六月,征服南诏的战事失利,唐朝7万大军全军覆没。而宰相杨国忠却欺骗玄宗,把失败说成了胜利,朝中大臣谁也不敢反映真实情况,玄宗也觉得高枕无忧。高力士尖锐地指出:“臣闻云南数次丧师,又加边将拥兵自重,陛下将用什么办法制之?臣恐一旦祸发,无可挽救,岂能说是高枕无忧呢?”

这年秋天,关中地区阴雨连绵60多天,庄稼无法收回,饥民怨声载道。杨国忠仍然谎报国情,说天下太平,无灾无难。玄宗听到一些灾情的耳风,就让高力士讲实话。高力士就把实际情况告诉了玄宗,并进谏说:“陛下将权力付与宰相,本来是期望他能为陛下分忧解难。

可是,当今政令不行,纪纲不肃,阴阳失调,天下哪里还有太平可言呢?臣子不愿说实话,是因为宰相专权,有意闭塞言路,不让人讲真话之故。”由此可见,高力士决不是那种唯唯诺诺之辈,但他与魏征张九龄等人的犯颜直谏又有本质的区别,历史上说他采取的是“顺而不谀,谏而不犯”,足见他的高明和艺术。

网络配图

总之,开元晚期,尤其是天宝时期,随着玄宗从“怠于政事”到“荒于理政”的变化,高力士的正面作用也愈来愈重要了。玄宗曾说:“力士当上,我寝则稳。”意思是有高力士值班,自己就放心了,睡觉也安稳了。的确,高力士作为玄宗的心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卓识。

高力士虽然身居高位,但为人处事却非常低调,从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不像那些“小人得志便猖狂”,因为他本来就不是小人。历史上说他“性情温和且少过”,即使大权在握,士大夫们却对他没有多少恨意,说明他是一个既聪明又谨慎的人。

高力士在历史舞台上最精彩的一出戏是他一手撮合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旷世姻缘。对于这件事的是非,历史已经作了很好的回答。因为是他成就了杨贵妃,也是他在马嵬坡缢死了杨贵妃,真是“成也力士,败也力士”。

当然,高力士并非没有过错,他最大的过错就是没有看出安禄山的狼子野心,没有劝玄宗及时杀掉安禄山,导致了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不过,“安史之乱”的爆发有复杂的原因,引起这场战乱的直接元凶应该是杨国忠,而非高力士。但高力士在安禄山得宠时没有提醒玄宗对他进行必要的防范,或抑制其势力的扩张,以致养虎为患,这个责任他是推卸不了的。不过,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他的这个过错是“无意”中犯的错误,跟“有意”的犯错有本质的区别。

另外,高力士在发迹后,在朝中作威作福,过着腐朽没落的生活,这大概是他为后人留下“奸臣”、“坏蛋”名声的直接原因吧。

对待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我们都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进行评判。功就是功,过就是过,不能因为某个人是“忠臣”,就不敢说他的过;也不能因为某个人是“奸臣”,就不敢说他的功。历史人物是复杂的,正像本文中所写的高力士,用一个“忠”字和用一个“奸”字,怎么能够说得清呢?

善待每一个历史人物,这才是我们应保持的一种良好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光武帝与阴丽华:辗转在政治夹缝中的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更始年间,刘秀已有一妻一妾,妻为郭圣通,妾为阴丽华。刘秀完成学业后从长安回到故乡,与新野阴家的联系日益密切,阴丽华的兄弟阴识、阴兴都和刘秀结为生死之交。他们对刘秀的敬重和钦佩,也加深了阴丽华对刘秀的爱慕。刘秀兄弟在南阳起兵后,正在长安游学的阴识立即回到家乡,聚合子弟、宗族、宾客千余人,参加起义。昆阳

  • 揭秘谁是清朝乾隆皇帝唯一真心爱过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自从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去世,乾隆就永远失去了富有柔情的婚姻生活。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尽管六宫粉黛如云,却没有一个成为他所钟爱的女人去抚慰他那颗孤寂的心。乾隆十三年二月初四日,一切准备就绪,乾隆皇帝即将开始首次东巡齐鲁。东巡的明发谕旨,早在上一年六月初一就向全国臣民颁布了。曲阜是孔子圣地,皇祖康熙皇

  • 辞官归隐的陶渊明并非庐山底下赤贫的农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网络配图 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是浔阳的名门望族,陶渊明出生后,虽家境中落,但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陶家仍不失

  • 长孙顺德:长孙皇后的堂叔,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贪官污吏不管是在中国古代,还是现代,都是让人民厌恶,统治者头疼的问题。尤其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为了打击贪污的行为,不惜处死了一大把贪官。不过在唐太宗时候,有一个大臣贪污了大量钱财,并且暴毙了罪犯。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是一个以法治国的皇帝,但他对这个大臣的做法却让人大跌眼镜,那么唐太宗是怎么处置这个

  • 从私生子到大将,霍去病的生平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小官吏的私生子,靠着其姨母和皇帝的宠爱而鱼跃龙门得以平步青云,从骑奴成为禁军,后来进阶为将军。这样一号人物,不知底细者也许会说他是个佞臣,但他不是,因为他是霍去病,那个六击匈奴,把匈奴驱逐至漠北的霍去病。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那注重正统的年代,霍去病的崛起传奇得很,充满武侠

  • 张飞是怎么死的?为何不是死在沙场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刘备手底的猛将,相信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关羽跟张飞,这哥俩在刘备白手起家的时候,就追随刘备。并且在刘备落魄的时候,始终对刘备不离不弃,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在刘备称帝后,张飞也因功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同时又被封西乡侯。可以说此时的张飞不仅是权势还是威望都达到了顶峰,下一步就要继续为蜀汉

  • 韩愈:铁骨铮铮的忠臣,触怒皇帝被贬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开元年间,大唐经过玄宗的治理逐渐达到了巅峰。从高宗晚年开始,大唐的国力便日渐衰退。武后为了争权夺利,大肆杀戮臣子和宗室,这种极端的做法,让朝廷变得死气沉沉。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玄宗继位后宵衣旰食,开创了此前所未有的盛世。可惜的时,李隆基年老昏聩,又把帝国推向了深渊。中晚唐时期,

  • 秦钜:秦桧的曾孙,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末年,徽宗沉湎酒色,纵情与书画之间。按理说,喜欢书法和画画是一件好事。宋徽宗千不该万不该,身为天朝君王却怠于朝政。完颜阿骨打的崛起,让徽宗看到了建立“前人物未竟之功”的希望。新兴的金政权虽然攻克了很多辽国的城池,但阿骨打等人深知,辽国底蕴深厚,不是他们这个小部落能够完全消灭的。金政权派遣使者与北

  • 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李泰怎么错失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643年,大唐的朝堂风云变幻,原本当太子当得好好的李承乾,突然被唐太宗李世民贬为庶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此时的李世民年纪已经很大了,况且国家不可一日没有储君。所以在废掉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后不久,李世民就将他的第九子李治立为太子。唐太宗李世民跟长孙皇后一共生育了三个儿子,分别

  • 唐末时期第一猛将:李存孝实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熟悉古代名将的读者,对这样一句话应该不陌生,“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常常出现在演义小说中,话里面的四个人分别是:项羽、李元霸、李存孝、金台。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将不过李”的李存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存孝,唐末名臣李克用众多义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