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末代皇帝溥仪:一生中先后四次称帝的传奇皇帝

末代皇帝溥仪:一生中先后四次称帝的传奇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54 更新时间:2024/1/24 6:21:04

光绪皇帝临终的前一天,慈禧下旨:“由醇亲王载沣的大儿子溥仪入承皇位,承继同治皇帝为嗣,同时兼承光绪皇帝为嗣。”随后慈禧又懿旨:“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

光绪帝一生并没有子嗣,爱新觉罗.溥仪之所以能被慈禧选为新的皇帝,是因为溥仪的祖父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皇太后的胞妹,同时溥仪的母亲也是慈禧皇太后的养女,可见慈禧用心良苦。溥仪将即皇帝位的消息传到醇亲王府后,醇亲王府载沣家顿时就乱成了一团,载沣城府很深,他从哥哥光绪帝载恬悲惨的一生中,早已经领略到官场的险恶,他对自己儿子溥仪入宫以后的命运更是坎坷不安,而小溥仪更是连哭带闹的拒绝离开他的家。

1908年12月2日,溥仪在紫禁城太和殿正式登基,因为当时他年仅还小,就由隆裕太后和父亲载沣摄政。这样溥仪就初次登上了大清王朝皇帝的宝座,即位时年仅三岁,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善于权谋的袁世凯见到夺权已经有了把握,便在公开宣称向南方进攻有困难的情况下,暗中密奏隆裕太后,清帝此时应该“禅位”,以顺民心。隆裕太后在召集御前会议讨论后,被迫答应了袁世凯。在1912年(宣统三年,民国元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宣统皇帝溥仪,正式颁布了《逊位诏书》,溥仪虽然退位,但是根据优待条件“皇帝”的尊号仍存不变,他仍在紫禁城的后宫中过着小朝廷般的生活。

当时很多人都想复辟清室,可惜大多没有这个实力,于是推举了当时的老大哥张勋,主盟复辟。1917年6月14日,张勋率领他的五千“辫子军”把当时的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赶下了台。7月1日,张勋宣布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再次坐上了乾清宫的御座,可是张勋的复辟却引来全国的一片反对的叫骂声,段祺瑞这个时候在北京成立了讨逆军,并自认总司令,7月3日就出兵讨伐张勋,要再造共和。可惜这次复辟的时间持续了仅有短短的十二天,在讨逆军的攻击下,张勋的辫子军很快就被打的溃不成军,纷纷割下了脑袋上的辫子,自顾自的逃窜了,而张勋本人也只得狼狈的躲入了荷兰使馆中。溥仪只得再此宣布退位,继续在紫禁城的后宫中当着他的关门皇帝。

1924年,冯玉祥的部下鹿钟麟逼迫溥仪搬出了紫禁城,溥仪被逼离开紫禁城后,日本的各大报纸于是陆续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日后日本在我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造势。日本人看到这个大好时机,便一心想扶持溥仪在东北建立“满洲国”,企图分裂中国。

在1932年3月1日,日本人在东北真把溥仪扶上了伪满洲国的皇位,并建年号为“大同”。 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年号为“康德”。3月1日溥仪正式登基,“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这两位清朝皇帝,并寄托了祗承清朝基业的愿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溥仪再次被迫颁布“退位诏书”。

二战结束以后,溥仪成为了战犯,在苏联监禁了五年后,于1950年又在抚顺的战犯管理所接受了将近十年的“革命教育”与“思想改造”。 1959年9月14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了特赦战犯的建议,三天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以,通过了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战犯的决定,随后,刘少奇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特赦令中说:“该犯关押已经满十年。在关押期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从此,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位公民。

1959年12月9日,已经五十岁的溥仪从抚顺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以后的溥仪,已经很少有人能认的出这就是当年曾经的宣统皇帝了。这时候的他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普通公民。

日后,他在一次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时,溥仪曾经幽默地说道:“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伪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溥仪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做过封建时期的皇帝,做过侵略者扶持下的傀儡皇帝,战后做过阶下囚,最后终于成为了一名新中国的公民,一个“集体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何说道光皇帝与内务“斗争”?他是怎样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道光皇帝以身作则,以此转变官场奢侈腐化的风气。他一看到官员衣服光鲜,就露不悦之情,甚至规定旗员六品以下,不得衣着绸缎,一律布衣布靴。对于不能节俭的官员,他能加以处分。道光十年(公历1830年),有人举报盛京将军经常在家里演戏宴乐,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职务。在道光帝的影响下,官场风气有所转变,至少北京如

  • 雍正的是怎样登基称帝的?雍正登基之谜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号称“千古一帝”,他8岁登基,在位61年,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剿噶尔丹,可以说功成名就,不可一世,然而他在自己的家事面前却一筹莫展。临终之时,连定谁为太子,都悬而未决。康熙生有36个儿子,除了夭折及过继出去的,还有26个。皇子们都为争夺太子之位,互相倾轧、明争暗斗,私结朋党。1722年10月

  • 揭秘:为什么说乾隆皇帝是最后一位盛世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1735年,雍正帝死于圆明园。根据他生前定下的规矩,内侍从皇宫中的最高处——“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取下一个匣子,里面放着写有皇位继承人姓名的密旨。在众目睽睽之下,密旨被拆开,被指定为雍正继承人的是他的第四子——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乾隆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

  • 揭秘:传问中让乾隆深深迷恋的香妃究竟有多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液池南岸嫌其远,构以层楼居路中。州载画图朝夕似,新正吟咏昔日同。”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他八十高龄时提笔写的一首怀旧诗中的前四句。这时恰逢香妃死后的第三年,从诗中不难看出,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对他最宠爱的来自异域的嫔妃的一腔怀恋之情。雍正十二年,即公元1734年9月15日,香妃出生在新疆和卓族的

  • 为何说光绪是傀儡皇帝?他真的是慈禧的傀儡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皇帝4岁登基,在位34年,享年38岁,年号光绪。他是清朝第一位非皇子而入继大统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皇帝。这既是他的幸,也是他的不幸。从他能以非皇子的身份登上皇帝宝座来说,的确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他这个皇帝当得也实在太窝囊了,没有一件国家大事可以自己说了算,整个一牵线木偶,傀儡皇帝。

  • 朱熹教育子女依法纳税:哪怕因此让自己生活拮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一生主要从事学术和教育活动。《朱子训子贴》又名《与长子受之》,是由朱熹数封教育长子的家书合编而成的;起因是朱熹让其长子赴婺州求学,交待途中和到达后的诸事情,朱熹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为根本,从为人要“勤、谨”二字着眼,朱熹告诫其子要勤学、勤问、勤思

  • 乾隆皇帝不喜欢文人吗?为何很多人死于他刀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死了,但中国的文字冤案并未随他而消亡。回首中国文人的生存环境,一言以蔽之:艰难与险恶。乾隆作为承业皇帝,算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他手下的盛世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其父雍正。可父子二人相比,儿子的威名远在老子之上。同样的酷治江山,父子二人“酷”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儿子酷政“酷”得刁,玩得妙,帝王这套游戏规

  • 康熙皇子皇孙众多 为何偏偏能够记住12岁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长到十多岁,孙子才有机会见到祖父,这在爱新觉罗家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康熙皇帝的孙子实在太多了,一共九十七名,政务缠身的老皇帝只见过不到其中的一半。一见到这两个孩子,老皇帝不觉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哥哥弘历简直让康熙过目难忘:他身材颀长,容貌清秀,特别是两只秋水般澄澈的眼睛里流动着不同寻常的灵气与

  •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官德思想:品德好坏影响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官员的道德规范,认为官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危兴衰。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指出:“治乱之要,其本在吏。”(《后汉书·百官五·注》)“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彰也。”《《左传·桓公二年》)官员失去道德约束,就会出现贿赂公行、国将不国的危险局面。为此,历代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

  • 揭秘:雍正皇帝眼中的十三弟允祥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即位后在打击政敌的同时,加紧培植发展自己的势力,最好是在兄弟辈中找几个对自己真心实意的阿哥。无奈徒生凄凉,二十多个兄弟大多是雍正的政敌,只有十三阿哥允祥相交最厚。在争夺即位的生死搏斗中,允祥始终坚定地站在四阿哥胤祯这边。为此,他失宠于皇父,削爵圈禁,直到皇父去世前,一直生活在灰暗和痛苦之中。胤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