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和朱棣同样是篡位,为何评价差别这么大?

李世民和朱棣同样是篡位,为何评价差别这么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674 更新时间:2024/2/2 18:15:57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篡位登基,李世民开创盛世,朱棣在位明朝也是非常的强大,李世民成为了千古名君,朱棣却背上了杀害侄儿的名声,为何两个差别这么大?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我觉得我们看待这个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综合分析:

一、李渊和朱元璋性格和能力上的区别;

二、李世民和朱棣各自的势力对比;

三、李世民和朱棣所面对的阻力分析。

由于两个人相处的时代和经历不同,我们分析的结果只取主要特点,进行对比,请诸位慢慢看来。

对比李渊和朱元璋性格和能力上的区别

李渊出身高贵,七岁便袭封唐国公,而且他性格犹犹豫豫,又和隋朝皇帝关系不错,这也使得他对于隋朝的态度非常被动。他一方面不看好隋朝的局势,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背叛隋朝。他的性格适合守成,而不是开阔基业,当隋炀帝怀疑他结交豪杰的动机时,他很干脆怂了,连隋炀帝下的让他去朝见的圣旨都称病不去了,事后更是用酒色、收受贿赂的方式自污以求保存。

在起义和对待后代问题上,李渊也是很被动的。李世民平日里收拢农民起义军,他不可能不清楚这样做是怎样的后果,但他选择置身度外,保持沉默。李世民利用他晋阳宫监的身份设计了一出好戏,李世民让裴寂邀请李渊喝酒,并且找来了几个妃子陪酒,而李渊最终没有拒绝。酒一喝多事情就不对了,李渊僭越制度睡了妃子,此时他再也没法保持沉默,只有被动造反了。

长安城内,李渊已经成为了皇帝,而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争斗才刚刚开始,在玄武门兵变之前,李渊又一次选择了沉默,然后被动接受结果。

朱元璋不同,他出身平民,衣不遮身、食不果腹,开局没有一条狗,只有一个破碗。小时候的日子虽然很苦,但父母俱在,还有疼他的哥嫂,也勉强可以坚持下去。但无奈祸不单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老天觉得朱元璋所受的苦难不够。

于是,1343年,濠州发生了一连串的灾难,旱灾、蝗灾、瘟疫给这疮痍的大地再添上一笔沟壑。朱元璋的大哥、父母在灾害中不幸去世,而他却连给父母处理后事的能力都没有,买不起棺材、找不到墓地。这个时候还是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田地,然后用一卷破席子草草处理了父母的后事。

那一年,他走出了自己的家乡。一个心里怀揣着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少年踏出了他的第一步,他给地主放过牛、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当过小兵,而他绝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职业终点竟然是帝国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很弱小,他的敌人大元帝国、张士诚、陈友谅都比他强大,可最后的胜利者却是他。这是一个复杂的男人,在沙场上他一马当先,丝毫不惧敌人的强大;面对贪官,他杀其人、剥其皮,百姓称快;面对百姓,他轻薄赋税、与民休息。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手下将领对他忠心耿耿,百姓也为他欢呼。

他想起父母的经历,对无家可归者,实行“保障房”试点,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除此之外,他还设立了免费养老院(养济院)、免费医院(漏泽园)和免费公墓(养济院)。

李世民和朱棣对比

李世民

李世民从设计李渊起事起,便一直在前方浴血奋战。在李唐王朝的政权中,李世民西平薛家父子,北败宋金刚、刘武周,又歼灭了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李世民的军功无疑远远高于太子李建成,再加上他对待部下非常和善,有功必赏,可以说朝里朝外都有着很高的声望。

李渊下令李世民可以在天策府设立官署之后,更是如虎添翼,以天策府为核心,开设文学馆,跟随他的班子这下子就齐全了。

我们来看看天策府都有哪些人才:褚亮、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等等。

而太子李建成一方却显得十分凄凉,太子身边负责计时的亲信王晊都选择了背叛他。

朱棣

朱元璋在外征战时,朱棣还是孩童,那时候的他错过了建立威信最好的时刻。等到他开始参与朱元璋的军事集团时已经21岁,此时的他从能力和威望上显然都不能让朱元璋的老臣对他高看一眼。

朱元璋在时,他是万万不敢造次。

按明太祖规定,每个藩王领兵一万六千人,而此时朱棣要一边防止蒙古士兵,一边防止自己的侄儿。朱允炆采取削藩的做法本身就引起藩王不满,朱棣就借此以清君侧为缘由,拉拢朵颜三卫,联合其余势力推翻了自己侄儿的统治。

朱棣和李世民的差距最主要还是体现在李渊和朱元璋的经历上,朱棣夺的是自己侄儿的皇位,而李世民夺的是自己的哥哥的位子,何况李世民根本没有直接称帝,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谋诛权臣的孙亮,为什么没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孙亮,三国时期东吴第二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的幼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亮的长兄孙登、二兄孙虑早年已经去世,而三哥孙和则因被陷害而被废去太子之位,四哥孙霸因图谋夺嫡被赐死。于是孙权便立最小的儿子孙亮为太子。孙亮年幼聪明颖悟,有成人的判断能力。孙权去世后,十岁的孙亮继承

  • 历史上在魏蜀吴三国担任过大司马官职的人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大司马,古代官名。先秦时期,有武事则以大司马掌之,而在平常则仍设立大司马以备不虞。比如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司马穰苴)。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设立大司马,以大将军卫青、骠

  • 朱棣夺皇位的过程是怎样的?可谓演技之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夺得皇位的过程可谓演技高超,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死后没把皇位传给他的几个儿子,而是直接给了他的孙子,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建文帝的朱允炆。究其原因,主要是太子朱标性格比较懦弱,遇事很难有决断,朱元璋始终对他始终都不太满意,怕他将来有朝一日守不住大明江山。在知道

  • 朱高炽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高炽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皇帝会选择什么样的人来做自己的继承人呢?很多人会觉得,皇帝挑选继承人,首选当然是嫡长子,如果嫡长子死了,那么剩下的皇子中,自然要选一个自己喜爱的,毕竟一个皇子如果收到宠爱,得到皇位的几率就更大一些。但是,在朱棣挑选继承人的时候,明明朱

  • 苏轼和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是?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苏轼、司马光等人并非不明事理之徒,那他们为何要反对王安石变法呢?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守旧势力,变法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吗?这个解释说实话不具有太强的说服力。那究竟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时的很多政治家都认为王安石不具有宰相之才。如三朝元老韩琦,此人可是推行过“庆历新政”的人,

  • 孙休是如何铲除权臣的?他的老婆儿子为何会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孙休,三国时期东吴第三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第六子。孙亮诛杀孙綝失败之后被,孙綝废掉,罢黜为会稽王,孙休被迎立称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休最初是被封为琅琊王,居住虎林,后迁至会稽,与会稽太守濮阳兴、左右将督张布交情深厚,这两人在孙休登基之后也成为孙休的心腹大臣。孙綝迎

  • 欧阳修历史上被贬滁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欧阳修被贬滁州,与支持范仲淹的改革有关,直接原因是有人诬陷他卷入桃色事件!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欧阳修是宋代文坛领袖,也是宋代政坛上的后起之秀。按照人生的逻辑,要是欧阳修懂事,要是欧阳修能遵从官场的潜规则,溜须拍马、拉人下水、捕风捉影之类的,他就能在官场干的风生水起。但是欧阳修不

  • 为赢得皇帝的尊严,曹髦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曹髦(máo),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司马师为掌控政权废掉曹芳后,迎立了曹髦为新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髦堪称才子,其擅长诗文,绘画,因此他身边的心腹都是文臣,军权还是掌握在司马家族手里,这也为后来他反抗司马昭失败埋下了隐患。曹

  • 曹奂是命最好的亡国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曹奂,本名曹璜,即魏元帝,三国时期曹魏末代皇帝,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奂虽然是皇帝,实则为司马氏的傀儡。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奂前任曹髦不甘当傀儡,宁愿死也要反抗司马昭的统治,甚至说出流传千古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后亲自持剑披甲杀到司马家府上,但没

  • 北齐皇后李祖娥为何会杀死自己的女儿?她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李祖娥,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皇后。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我们喜欢美貌的人,喜欢美人关注美人,美人的一颦一笑都让我们为之停留,但是有时美貌好像成了一种罪。在古代,女子的美貌不仅能获得众人的喜爱,还能获得荣华富贵,凭借美貌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事情总是两面的,历史上的美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