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为何没出现文学大家?与秦始皇有何关系

秦朝为何没出现文学大家?与秦始皇有何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33 更新时间:2023/12/26 12:46:06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句话用在秦代却显得有点牵强,秦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涌现,百家争鸣,奠定了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秦亡后的两汉崇文,文化及其昌盛。两汉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在两座文化高峰之间的秦朝却是文化低谷,文学成就更是屈指可数。

从《芈月传》里也可看出,秦是个勇猛彪悍的民族。战国时代,诸国之间烽火不断,弱肉强食的争斗中,秦总是豪强取利的一方。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更加强大,盛世震撼天下,列国羸弱,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但最终没能抵过被秦吞灭的命运,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也把用于政治的铁腕手段用于思想,学术,文字方面,在宠相李斯的辅助下,力求各方面的专治统一。

之前的丞相吕不韦自己做责编,召集几千门客著写的《吕氏春秋》体系完整,有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先秦各派学说,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兼儒墨,合名法”,似乎有将天下的学术囊括于一书的气势,为秦朝统一在理论上作了铺垫,也可以算是秦代文化的代表。

诸子纷争,百家争鸣,文人虽没有政治权利,但喜欢唇枪舌剑,召开的辩论大赛如火如荼,同派异派纷纷一比高低,芈月的“四方馆”就是写照。

秦始皇统一了政权,统一了文字,就开始统一思想,定于一尊,泯灭摧毁一切异端思想,不许“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秦始皇以法家思想为治,采纳“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主之语,以吏为师”,信武功而轻文治,信法吏而贱儒生。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对待知识分子,无情打击,将他们的学术精华,付之一炬。对于民族文化的摧残与破坏,时至今日,都令人心痛。

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焚书坑儒是最沉重的厄运,秦始皇做为中华民族历史的千古功臣,文化史册,他却是个罪人。

挟书有禁,藏书有罪,偶语诗书弃市的时代,秦国残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有利于维护统治,但也把秦代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低谷,文学不发达,自不待说,非但列国的诸王臣民不再有任何作品出现,就连秦地的文人,即便歌功颂德的文章也绝无仅有,人人自危,噤若寒蝉,秦代文学一片凋敝。

这个中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此后的15年时间,也没有产生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有影响力的文学大师,可以想象,生活在一个苛政专权的时代,人们没有文化营养,没有精神食粮,自然没有精神信念,这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也加速了秦帝国大厦的崩塌。

无作家,无诗人,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就是李斯,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在文学上以散文见长。其文上承战国荀卿,下西汉邹阳、枚乘,不仅布局谋篇构思严密,而且设喻说理纵横驰骋,既重质实,又饶文采,往往文质互生”。他的散文现传四篇,为《谏逐客书》、《论督责书》、《言赵高书》、《狱中上书》。此外,秦始皇先后巡行天下,都命李斯刻石表功,有《邹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碣邪台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等七通,《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均有记载。刘勰《文心雕龙•封禅》中也肯定了李斯的文采“秦皇铭岱,文自李斯。法家辞气,体乏弘润。然疏而能壮,亦彼时之绝采也”。

秦世不文,唯有寂寞李斯,一枝独秀,可悲可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西域人安菩曾做到唐朝定远将军 其儿子剖心证清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时尚女性流行什么发型?文武百官穿什么衣服上班?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昆仑奴”到底长什么样?明代迎亲队伍是什么阵仗?无须坐上时光机,这些问题到郑州博物馆一看便知!昨日,由郑州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姿凝风华——洛阳出土陶俑精品展”,在郑州博物馆正式开幕。230件真实反映各时期历史文化、生活面貌的

  • 扬州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 擒斩1800人保住京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由范冰冰、张丰毅等主演的《武媚娘传奇》自开播以来,连破收视纪录。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她执政期间一度开创了武举制度,正是由于她的开创性贡献,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通过武举制度,延揽了大量的人才。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历史上不仅出过不少文状元,也出过武状元。根据记载,有史可考的扬州历史上第

  • 李世民与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废弃长城?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长城就像一条游龙,横亘东西万余里,雄踞于中国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虽然它早已化作历史的陈迹,却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象征,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被历代帝王沿用长达两千余年,可是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长城却被废弃了,这是为什么呢?康熙皇帝又为何不需要长城了呢?不过觉得长城用处不大的并非只有康熙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离奇死亡?其背后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10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烬余录》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

  • 南宋皇帝宋恭宗赵显是怎样死的?赵显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最初,元世祖忽必烈对赵显母子还算礼遇,将赵显封为瀛国公,忽必烈对赵显最初的印象不错,甚至将公主嫁给他。似乎赵显的一生虽然因为失去皇位而遗憾,但能在优渥安宁的生活中渡过一生,也算是亡国之君不幸之中的万幸。然而,事与愿违。民国史学家孟森认为:元朝统治的一大缺憾是马上打天下,马上治天下,没有能够更好的管理

  • 昭襄王嬴稷是怎么时候死的?嬴稷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秦国的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的国都邯郸,不能攻克,于是派遣王龁代替王陵,仍不能攻克,于是围攻邯郸,赵国震恐,向各国乞求援助。楚国派大将黄歇营救赵国,魏国派大将晋鄙营救赵国,秦昭襄王嬴稷派遣使臣对魏安釐王魏圉说:“敢有参战的人,我会把兵力移过来一起打。”魏圉害怕了,命令晋鄙将兵力屯积在邺

  • 秦昭襄王嬴稷是怎样击破楚国的?利用楚怀王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襄王八年,秦昭襄王邀楚怀王在武关(陕西商州商南)会面结盟,途中突然劫持楚怀王到咸阳,强迫楚怀王割巫郡(重庆巫山)、黔中郡(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的地给秦国,楚怀王愤怒拒绝,于是昭襄王拘留了楚怀王不让他回去,秦国任命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为秦相。秦昭襄王九年,秦昭襄王嬴稷听信谗言,准备杀了田文

  • 建文帝朱允炆退位后去了哪里?建文帝下落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自焚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

  • 石弘是谁?历史上唯一被强行逼上龙椅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位的诱惑力不知道让多少人头破血流、魂断九泉,演绎了多少了惊心动魄的厮杀、肝脑涂地的夷戮和腥风血雨的战争,最终成功者甚少,失败者却不胜枚举,可见,为了做皇帝,得付出了一定的沉重代价。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位本是皇位继选者,但又自愿让位,不想做皇帝的人,后来被强行地逼上龙椅,做了皇帝,如

  • 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究竟是怎样被俘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但王振不准。土木堡地势高,无泉缺水,土木堡之南十五里处有河,被瓦剌军占据,将士饥渴难耐,挖井二丈仍无水。隔日瓦剌军队包围土木堡。也先遣使诈和,并主动撤离,以麻痹明军。英宗不疑有诈,遣曹鼐起草诏书。王振下令移营就水,当明军大军移动时,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