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不准明朝皇帝吃人参的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不准明朝皇帝吃人参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77 更新时间:2023/12/8 9:16:11

朱元璋不准明朝皇帝吃人参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人参是一种常用的名贵药材,在众多草药序列中,人参一直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被《神农本草经》誉为“上品”之首。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人参的神奇功效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在中药界的地位可谓不容撼动。

人参以其治病强身的功效,历朝历代一直受到帝王贵族的追捧,把它作为日常补品长期服用。但到了明朝初年,这种局面却为之一变。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底层贫苦农民,深知百姓生存不易,物力维艰。

朱元璋听说人参生长于深山穷谷之中,人迹罕至之地,百姓们为了寻找到合用的好人参,往往要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跌落悬崖或者迷路困死、或者被狼虫虎豹伤害的时时有发生,于是心有戚戚焉,动了恻隐之心。

为了减轻民间负担,《纲鉴易知录》记载,他曾下过一道圣旨:“朕闻人参得之甚艰,岂不劳民,今后不必进”。《明史》也记载:“太祖洪武初,却贡人参,以劳民故也”。朱元璋为了爱惜民力,明文规定把人参从皇家御用贡品的名单中剔除出来,不准他的子孙也就是明朝列位皇帝再吃人参。

如果朱元璋的话得到贯彻遵守,于国于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惜的是,一代人管不了两代人的事,朱元璋虽然是开国皇帝,但也仅仅能独善其身。他虽以身作则不吃人参,但他的子孙们当了皇帝,却故态复萌,照旧把人参当作上好补品,肆意享用,终于惹来一场大祸。

在中国古代,人参的分布区域与现代不同。过去人参主产区主要有两个:一是山西上党潞州一带的太行山中,二是辽东长白山。说到这里,有人会认为笔者在胡说八道,因为很多人都有一个印象:山西上党地区的特产是党参,人参貌似只有东北长白山才有。其实这种印象是错误的。很多历史记载证实,山西上党地区不仅产党参,在古代也曾盛产人参。

太行山区的高海拔地带,森林密布,气候寒凉,土壤肥厚,与关外长白山区气候颇有相似之处,完全具备人参生长的自然条件。在古代,上党的太行山区一直是人参的主产地,其地出产的上好人参,自唐宋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贡品。

早在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就记载“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其他地区所产“俱不及上党者佳”。唐代《通典》记载:“上党郡贡人参二百小两”,宋代《九域志》记载:“上党郡贡人参一千斤”。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勤求古训,多方考察,专门对此问题做过研究,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宋苏颂《图经本草》所绘潞州者,三桠五叶,真人参也”,都是有力证据。而党参则是清代中后期才兴起应用的“新”品种。

朱元璋之后的明朝皇帝,把他的遗训当成耳旁风,为了延年益寿,每年都大量消费人参,大肆向上党地区摊派征收上等人参,给上党、潞州地区的农民造成沉重负担。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严重后果。一是导致上党地区人参“参迹日渐稀少”,成了濒危物种。二是《中国新木草图志》记载,“潞州农民,以征求者无厌,遂以人参为地方之害,因噎废食不复采取。”《本草纲目》也记载,“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从此放弃栽培和保护人参资源,甚至故意去加以毁坏,导致人参逐渐在上党地区彻底消失。

关内没了人参产区,明朝皇帝们消费人参的习惯却改不了。于是,关外辽东长白山的人参,得以崭露头角,瞅准这个巨大的市场真空,异军突起迅速占领了市场。然而当明朝帝王将相们欣欣然享受关外人参时,他们却没料到一场大祸在形成。

关外的人参产区,全部在建州女真的掌控之中。一代枭雄努尔哈赤,虽然野心勃勃想吞并明朝,但苦于经济实力低下,严重缺乏军费。但人参贸易的蓬勃兴起,却为努尔哈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来源。明朝有识之士指出,“奴酋擅貂参之利,富强已非一日”。人参成了清朝崛起的重要原动力之一。大量白银外流,不仅让建州女真实力迅速增长,而且加剧了明朝财政危机,动摇了明朝统治根基,最终导致了明朝的亡国大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爱旅游的皇帝是哪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12位皇帝列表,历史上最会玩的皇帝,历史上哪个皇帝活得最久

    历史上最爱旅游的皇帝是哪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的驴友型帝王有很多,隋炀帝喜欢拖家带口逛扬州,康熙和乾隆则喜欢往江南跑。不过这些人和大旅游家周穆王比起来都弱爆了,这位爷把旅游当成了毕生爱好,曾一路西行一万多里,浩浩荡荡一直到中亚,堪称古代帝王中的第一驴友。周穆王曾先后讨伐东

  • 中康:夏朝第四任帝王,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朝的第一个王和最后一个王,谁是夏朝第一代君主,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仲康,姒姓,一作中康或仲卢,夏朝第四任帝王。他是禹之孙,启之子,太康之弟,去世后葬于安邑附近。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姒仲康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位起讫:前2048—前2030年。生卒年:前2089—前2030年。出生地:安邑(今山西运城地区夏县西北)。立都:斟寻(今河南偃师市东北

  • 后羿:夏朝有穷氏首领,他为什么会被寒浞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羿东夷族,后羿灭夏,后羿和寒浞的故事

    后羿,又称“夷羿”、“羿”,夏朝有穷氏首领,他篡位当政后,同样“不修民事”,自恃善射,忙于游猎,终被奸臣寒浞(茁)所杀。后裔也是是上古时代的传说人物,善于射箭,曾助尧帝射九日。传说十日齐出,祸害苍生。天帝(帝俊)就派擅长射箭的羿下凡解除灾祸。羿射九日,只留一日,给大地带来复苏的生机。太康失国后不久死

  • 寒浞:夏朝帝王,因为名声不好而被历史抹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夏朝最后一个王叫什么,夏朝昏君,寒浞的来历

    寒浞(hán zhuó),妘姓,又名韩浞、寒漪,他是夏朝君主,但因为他的名声不好,以孔圣人的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历史把他排斥在帝王之外,称他为枭雄,把他统治中国的岁月从史书上抹掉。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寒浞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妘姓,任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的相,后来杀死后羿,夺取有穷

  • 少康:夏朝第六任帝王,开创了"少康中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灭夏朝的是谁,夏朝文化,夏朝前面是什么朝代

    少康,姒姓,又名杜康,夏朝第六任帝王,他是姒相之子,姒杼的父亲,病逝后葬于阳夏附近。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姒少康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传说寒浞派人杀了相后,相的妃子后缗逃到娘家有仍氏(任姓,今山东济宁任城),生下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

  • 三国时期诸葛家的三个奇才都各为其主,他们是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对三方阵营的分析,诸葛家为什么三国都有,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几次出祁山

    三国时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三国的历史中,诸葛亮的成就是无人能够忽略的,才能更是堪称三国第一谋士,就连对手都对其能力啧啧称奇,东吴的周瑜更是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可见其实力超群。然而大家极少知道的是,诸葛家其实不止诸葛亮一个谋略天才,还有诸葛瑾与

  • 雍正讨厌官员名实兼收,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为何雍正骂名那么多,雍正为什么不喜欢乾隆,为什么雍正不喜欢弘历

    雍正讨厌官员名实兼收,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都知道,雍正帝在整饬吏治的时候,会提到一个词,那就是——“名实兼收”,与它相近的“名利兼收”,其实两个词的意思都差不多,都是指即获得名声,又获得利益。但是话说回来,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名声很大的话,那说

  • 不降:夏朝第十一任帝王,他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谁信地王不爱他只是不爱他,夏朝最后一个暴君是谁,夏朝十七帝王列表

    不降,姒姓,也称帝降、帝不降,夏朝第十一任帝王,夏王泄之子、扃之兄、孔甲之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不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不降在泄病死后继位。他19岁登基,在位59年,享年78岁,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夏朝很有作为的君主,在他统治的五十九年夏朝版图达到最大。同时他认为自

  • 张廷玉想要辞官回家,乾隆为什么不同意?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为什么讨厌张廷玉,乾隆为何给叔叔翻案,雍正死因张廷玉

    张廷玉想要辞官回家,乾隆为什么不同意?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大臣打算辞官,乾隆皇帝不仅没有同意,反而愤怒地说道:“你身为朝廷重臣,休想回家养老。”这究竟是为何呢?张廷玉,清代安徽桐城人,出生于康熙十一年,他父亲张英官至礼部尚书,是康熙皇帝的宠臣。与其他公子哥不同

  • 大臣孙嘉淦为什么差点把雍正气吐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定孙嘉淦电视剧,孙嘉淦电视剧,孙嘉淦

    大臣孙嘉淦为什么差点把雍正气吐血?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雍正击败了其他皇子,四十五岁时登上帝位。古代皇子之间的斗争,看似水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雍正的皇位来的也相当不容易,留下了“九龙夺嫡”之污点。雍正虽然只当了13年的皇帝,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勤奋指数绝对在老爸康熙之上,更是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