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文静有免死金牌最后也没能得以善终,是因为什么?

刘文静有免死金牌最后也没能得以善终,是因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69 更新时间:2023/12/13 10:01:09

拿到免死金牌的大臣不管犯什么罪都能免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刘文静,生卒年南朝陈光大二年至武德二年(568-619),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与秦王李世民、好友裴寂三人并称开国元勋,且“身有铁券,可免二死”。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单单是免死金牌还不够相配,他的功绩需要“免二死”这般高人一等的赏赐才能有所体现。唐朝建立后,刘文静出任纳言,担任丞相,可谓是风头正劲。但是刘文静却没有被这“免死金牌”保住性命,而下令杀他之人正是赏赐给他免死金牌的李渊

是什么原因让李渊不顾多年的情面,甚至违背自己的诺言,也要诛杀刘文静甚至还有他的家人呢?

《说唐》一书中,提到刘文静原本是刘武周的下属,因为李家杀了刘武周的妻女,刘文静便怂恿刘武周搞事,意思是里应外合。然而他却阳奉阴违的背后捅刀,杀了刘武周,自己选择归顺了李唐。之后担忧刘武周冤魂索命,便在家供奉刘武周雕像,被告发后李渊震怒,便下令杀了刘文静。

当然事实上刘文静与刘武周瓜葛并不算多,而刘武周也并非刘文静害死的。刘武周在与李唐家族的战争中本来有所优势,但后来却被李世民的部队所击败逃往突厥。虽然不久后在武德三年(620)被突厥所杀,但确实死在刘文静之后,自然也不存在供奉雕像的一说了。

从大业十三年(617)到武德二年(619)年,刘文静短短两年时间刘文静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作为尽心尽力为唐朝尽忠的开国大臣,刘文静的心结却愈发严重。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同自己一样是开国元勋,同时原本是自己好友的裴寂待遇总是比他好。裴寂这人远不及刘文静有见识,在二人初时了解到李世民之时,刘文静当即就对裴寂说道,李世民后来将会是汉高帝一般的人物,而裴寂却不以为然。

但是裴寂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与李渊的私交甚好,起初刘文静与李世民商讨反隋,却害怕不会得到李渊的认可,于是便暗中允给裴寂好处,让他去说服李渊。李渊从裴寂那里知道了自己的儿子已有计划,加上裴寂的一番劝说,便欣然允诺。之后刘文静与李世民又不太好向李渊开口的新计划,便都托裴寂转告李渊。自然有所成效之时,李渊便把功劳都算在裴寂的头上。

在征战之时,能有人帮自己进言,让自己的计划得以实施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当唐朝的势力已经稳固,论功行赏之时便不是这般了。而李渊也确实不如李世民有眼界,在对待这位比裴寂更有见识的治国之才,待遇却远远不如对自己的亲信宠臣裴寂,这怎么能让刘文静不感到郁结?

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识要比裴寂出色,刘文静在朝堂之上与裴寂针锋相对,让李渊已然有所反感。但是刘文静确实待遇远不及裴寂,裴寂也能感受到自己昔日的兄弟对自己怀恨在心,他也心知肚明自己现在的地位都依仗李渊的宠幸,便想方设法想要找机会除掉刘文静。

而契机在于刘文静与兄弟刘文起饮宴,醉后口出怨言,拔佩刀砍斫厅柱,称定要斩杀裴寂。恰巧家中几次发生妖祟之事,刘文起便召来巫师,在夜间披发衔刀,作法驱除妖孽。这时,刘文静有个失宠的小妾将此事告诉其兄,让他向皇帝告变,诬称刘文静谋反。唐高祖将刘文静交付属吏,命裴寂与萧瑀审讯。

然而刘文静面对审讯,丝毫不露惧色,反而倒是争辩道:“太原起兵时,我是司马,与长史裴寂地位相当。而今裴寂官居仆射,而我的官衔与赏赐却远不如他。我东征西讨,家属却无所庇护,确有不满之心。”加之李世民力保,进言李渊称其只是对裴寂与自己的待遇差距有不满之心,根本没有谋反的意味在里面。李纲、萧瑀都认为刘文静并非谋反。然而裴寂却趁机进言道:"刘文静的才能、谋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阴险,忿不顾难,其丑言怪节已经显露。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若赦免刘文静,必贻后患。李渊听信了裴寂的谗言,下令诛杀刘文静与刘文起。

从这方面来看,刘文静确实是死的太过于冤屈了,可转念一想,其实李渊早就对刘文静有所不满了。之所以让本该是当事人需要避嫌的裴寂去审判刘文静,本就反映出了李渊想听裴寂的意思。若是裴寂求情,李渊自然会放他一马,然而刘文静却从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许他确实有治国的雄才伟略,但是却不懂得伴君如伴虎,与皇帝亲信之人作对和不给皇帝脸面有什么区别呢?最终落得这样的结局,也只能说刘文静为人太过耿直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井陉之战中韩信是如何打败20万赵军的?背水一战一词饿来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代名将。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背水一战,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成语典故,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也即来自于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之战中击败刘邦,这使

  • 历史上深受武则天信任的狄仁杰最后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狄仁杰字怀英,唐代名臣,武则天时期曾任宰相,杰出的政治家。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古往今来尽管有无数的王侯将相都烟消云散了,但人们追求成功的脚步却从未停止。人们会崇拜和模仿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模仿他们走过的

  • 明朝三才子之首的杨慎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其字用修,号月溪、升庵。是武英殿大学士杨延和之一个。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同时又是书香门第,是得到良好的家庭教的,再加上他学习刻苦,经过他的努力,最终在他二十四岁

  • 三国时期董允在蜀汉是什么地位?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蜀汉四位有名的治国能臣,都怀相国之才。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蜀汉。彼时,刘备册封诸葛亮为丞相。在此之后,丞相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事务必亲自

  • 寇凖作为一代名相,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寇准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寇凖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代名相,他的形象也曾出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可这位曾定下澶渊之盟的北宋政治家的结局却十分凄惨。寇凖的一生因自信而获得重用,最后因自以为是被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寇凖结局的前因后果。寇凖的自信是

  • 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最终会失败,诗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北伐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蜀军先后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28年的春天,蜀汉大军已经准备发北伐曹魏。在大军出发之前,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魏延建议由其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

  • 作为唐朝第一任宰相,为什么裴寂的下场那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裴寂,唐朝开国功臣、宰相,他从名气上看不如房玄龄、狄仁杰等名相,但他的存在也不容忽视,他是大唐第一位宰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裴寂是什么人呢?裴寂字玄真,裴寂从小父母双亡,要没有他的兄长,估计他命运还未可知。在隋朝的时候,裴寂曾做过晋阳副监,而李渊起兵前留守太原,所以双方很

  • 邢颙是什么人?他在曹魏的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是曹操集团中除战争和瘟疫之外“减员”最严重的一次风波。众所周知,曹丕曹植各有“羽翼”,另外他们各自又有一批支持者或拥护者。丁仪等人曾经陷害他人,蒙蔽曹操曾导致曹植一方占有巨大优势。但曹操身边不乏坚决拥护曹丕的大臣,有些是曹丕的党羽,而有些大臣的确是公正判断。在曹丕阵营中,就有一位

  • 唐宣宗幼年时为什么会被认为“不慧”?他为何要装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李忱,即唐宣宗,唐朝帝十六位皇帝,他幼年时为什么会被认为“不慧“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李世民是大唐第二位皇帝,他在唐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李世民曾开创了贞观之治,将大唐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很多电视题材中,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那就是太宗子孙。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李世民的

  •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他在位时间为何只有短短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郭威,他在五代这个混乱时期建立了后周政权,那么,为什么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灭亡后,在中原地区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这五个朝代不是同时存在的,而是相继出现的。郭威的父亲是郭简,曾经是后唐李克用的爱将,专掌亲军,不过后来死于兵祸。所以郭威